第四十六章 設計

李恪設宴,自黃昏時始,待賓主盡興,紛紛散去的時候已近戌時末,夜色濃黑如墨。

李恪做東,自然走的遲,待衆人散去後李恪才自樓上下來,準備打道回府。

李恪晚間飲了不少酒,雖然李恪酒量極佳,也未見醉色,但出於穩妥,薛仁貴還是沒給李恪騎馬,而是命人專程套了輛馬車,送李恪回王府。

可就在李恪上了馬車,王府車伕也準備揚鞭回府的時候,李恪卻突然想起了一事,便薛仁貴親自走一趟,將後院的蕭月仙悄悄請了過來。

“殿下不回府,還傳妾來此何事,難不成就不怕回地遲了,王妃不悅嗎?”蕭月仙登上了馬車,對李恪笑道。

李恪抓過蕭月仙的手,對蕭月仙道:“仙兒莫要玩鬧,本王同你說的是正事。”

蕭月仙低頭看着李恪的手,對李恪嗔怪道:“殿下談的什麼正事,手這般地不老實。”

李恪見狀,笑了笑,這才道:“本王要同你說的是白日裡跟在你身邊的那個俊俏男子。”

李恪之言入耳,倒是出乎了蕭月仙的意料,她沒想到李恪專程喚她來此,竟是爲了問她身邊的男子,這些本都該是小人物,李恪怎還對他上了心。

蕭月仙有些得意地問道:“殿下問他何事,難不成是瞧着人家男生女相,比殿下還要俊俏幾分,殿下竟生了攀比之心。”

老實說來,李恪劍眉星目,丰神俊秀,自也是俊美男子,但比起之前出現在李恪眼前的那人,李恪便有些不如了。

李恪畢竟行伍多年,近年來又都在北地督邊,俊美之餘自然就多了幾分粗獷和硬朗,不如那人那邊美地細緻,美得陰柔,嫵媚入骨。

李恪看着蕭月仙得意的模樣,輕輕捏了捏蕭月仙的臉頰,佯怒着問道:“怎麼,仙兒何時開始也喜這號人物了嗎?”

蕭月仙知道李恪的心胸斷不至這般狹隘,看着李恪的模樣,知道李恪是在佯做怒狀,但還是忙解釋道:“妾生於亂世之末,喜歡的是殿下這樣的梟雄,旁人再俊美,也不入妾的眼中。”

李恪聞言,這才笑道:“如此纔好,不過仙兒還未回本王的話呢。”

蕭月仙問道:“殿下想知道什麼?”

李恪道:“此人是哪裡人士,年歲幾何,喚何名,作何營生,又是從何而來。”

蕭月仙想了想,逐一回道:“此人名喚秦昶,江州人士,年一十有六,比殿下還要年少些,他是擷玉樓中的樂童,出身樂籍,還是六年前左師在揚州時將他買下的。”

李恪問道:“此人可信嗎?”

蕭月仙回道:“那是自然,當初左師就是覺着他可靠,身家清白,又機敏能幹,故而在身邊留用。”

李恪聽得蕭月仙的話,撫掌笑道:“如此便好了。”

蕭月仙看着李恪的模樣,越發地不解了,對李恪問道:“殿下這是何意,殿下可是對他另有安排?”

李恪道:“不錯,本王若是借他一用,不知仙兒可否割愛啊?”

蕭月仙道:“這有何難,仙兒連自己都是殿下的,身邊的一個僕從自然也是殿下的,只是不知殿下要他何用?”

李恪道:“秦昶既在青樓之中,本是有大用處的,若只是用作樂童豈非可惜了。”

蕭月仙聽着李恪的話,頓時有些驚住了,青樓是做什麼的,蕭月仙自然知曉,而李恪卻說秦昶在青樓中還另有大用,再結合秦昶陰柔秀美的長相,蕭月仙頓時有了猜想。

時權貴子弟,多有蓄養**之癖,專挑了那些長相陰柔的少年男子入府,伴於牀榻之間,秦昶男生女相,長相陰柔嫵媚,正是**的極佳人選,難不成李恪也有這等癖好?

可蕭月仙想了想,卻又覺着不對,她伴李恪左右也有些年頭了,李恪的喜好如何他甚至比楚王妃武媚娘更清楚,李恪不該如此纔是。

蕭月仙的模樣也落在了李恪的眼中,看着蕭月仙微妙的表情,李恪哪還不知蕭月仙在想些什麼,李恪擡手輕輕敲了敲蕭月仙的腦袋,道:“你腦瓜子裡想着什麼呢,難不成你也以爲本王是那等蓄養**男寵之人不成。”

蕭月仙被李恪這麼輕輕一敲,揉了揉腦袋,悻悻道:“仙兒可不曾這麼說過殿下,只是殿下自己胡亂猜測而已。”

李恪笑道:“其實仙兒說的倒也不差,不過本王卻不是爲了自己。”

蕭月仙問道:“殿下真有此意?”

李恪想了想道:“倒也不必真的侍奉牀前,但着女衣,展媚態,以姿色娛上卻是避不開的。”

李恪之言一出,蕭月仙頓時明白了李恪的意思,蕭月仙問道:“殿下這是要給誰設套?”

李恪道:“這天底下除了東宮的那位,還有誰只得本王如此大費周章的。”

蕭月仙聽着李恪的話,眼中閃過了一絲激動,問道:“殿下要對太子動手了嗎?”

以往李恪雖人在北地,但蕭月仙卻不止一次地建議李恪對李承乾動手,但李恪卻始終以時機未到爲由,未曾應允,而如今隨着李恪北伐凱旋,他在朝中的聲望愈重,終於到了對李承乾下手的時候。

李恪對李承乾下手,意味着李恪的奪儲之路又跨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儲位之爭上李恪終於要轉守爲攻了。

李恪道:“李承乾朝望已衰,若是他的私德再敗,那他便就成了砧板的魚肉,本王再想動他不過舉手之間而已。”

蕭月仙笑道:“殿下放心,與太子交好的那幫人也是擷玉樓的常客,要藉此叫太子落套並不難。”

李恪道:“讓太子落套確是不難,但難就難在誘使太子主動落套的這個人,太子久在宮中,看多了美人,若是尋常姿色恐怕動不得他的心,秦昶其人你還需好生教養。”

蕭月仙自信道:“那是自然,我明日便使人去教坊司,請了最好的師父來教他,他的底子本就不差,要教出模樣來不難,殿下只管瞧好了便是。”

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十三章 盛會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五章 侯君集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八章 鞠文泰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十一章 奉茶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四十章 墜馬第十四章 求親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十一章 奉茶第十五章 定親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三章 自請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七十章 雍王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十九章 夏乏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十九章 醉客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
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十三章 盛會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五章 侯君集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八章 鞠文泰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十一章 奉茶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四十章 墜馬第十四章 求親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十一章 奉茶第十五章 定親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三章 自請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七十章 雍王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十九章 夏乏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十九章 醉客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