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

李承乾看着稱心身上的棍傷血痕,面色鐵青,因爲暴怒,胸口也上下起伏不定,似一隻隨時要暴起傷人的猛獸。

李承乾如此暴怒,不止是因爲太子妃蘇瀟命人動手打了稱心,叫他心疼,更多的是因爲蘇瀟沒把他這個夫君,這個太子放在眼裡。

稱心是李承乾的人,是他的心頭好,蘇瀟怎會不知,可蘇瀟還是動手杖責了稱心,下手還如此地重,這不止是打在了稱心的身上,更打在了李承乾的臉上。

李承乾怒火中燒,這宜春北苑李承乾是片刻都待不住了,李承乾仔細地關照了稱心幾句,命人好生上藥,仔細照看着,自己則片刻等不及地直奔蘇瀟所在的承恩殿而去。

其實現在心中憤懣難當的不止是李承乾,還有蘇瀟,方纔蘇瀟傳見稱心,本欲是給自己立威,可稱心的態度卻遠遠出乎蘇瀟的意料,當着蘇瀟的面,稱心還是一副仗着李承乾的寵愛,不將蘇瀟這個太子妃放在眼中的模樣,蘇瀟怎能不怒。

蘇瀟原本就等着李承乾回宮,要親自去質問於他,可還不等她動身,李承乾已經來了承恩殿。

李承乾既然來了,蘇瀟起初還當李承乾是爲稱心冒犯她之事賠罪來的,但蘇瀟何曾受過這般委屈,又怎會輕易放過稱心,蘇瀟怒氣衝衝地便迎上去要去同李承乾理論,將稱心逐出東宮。

原本在蘇瀟看來,她是受了委屈的,自然也佔了理,可當她看到李承乾時,李承乾的臉色比她的更加難看,還不等她發話,倒是李承乾先行發難了。

“蘇瀟,你好大的膽子!”李承乾闊步進了承恩殿,指着蘇瀟,上來便怒喝道。

眼前的一幕來的突然,分明受了委屈的是她,是稱心先來尋釁她這個太子妃的,她都顧及着李承乾的顏面未曾下手,怎的李承乾還敢如此喝問她?這天底下怎還有如此蠻橫之人和蠻橫之事?

心裡的反差太大,蘇瀟一下子竟有些頓住了,還有些反應不及。

委屈、畏懼、不解、憤怒,許多情緒在蘇瀟的心中來回閃動,過了片刻,蘇瀟才真的反應過來。

大唐風氣開放,世家權重,此時的皇室雖也極尊,但還不是明清時那邊叫人望而生畏。

武功蘇家,雖不比五姓門閥,亦不如韋楊裴杜那般天下盛名,但也不是泥捏紙糊的,就算是李承乾也不能無緣無故地騎在蘇家的頭上撒野。

蘇瀟看着李承乾,絲毫不懼,倒是迎面反問道:“太子自己乾的好事,還有臉面來問我?我膽子再大,還能大地過太子你嗎?還能大得過你金屋藏嬌的稱心嗎?”

李承乾道:“我乃太子,東宮之主,我要如何都是我自己的事情,何須你來指點。倒是你,本宮從未想過你就是如此蛇蠍心腸,歹毒惡婦,和漢之呂雉何異。”

呂雉,大漢開國皇帝劉邦的皇后,自然是個人物,但拿她來比擬女子,可無論如何都不是誇讚。

呂雉以女兒身干涉皇權,殺劉姓諸王宗親,在武則天橫空出世前,她恐怕是天下權勢最盛的女子了,自然而然的也是殘暴狠毒的代名詞。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雉掌權,呂雉不止殺了趙王如意,更將劉邦昔日寵妃戚夫人虐作“人彘”,生不如死,而李承乾如此比作蘇瀟,恐怕也正是此意。

蘇瀟盯着李承乾道:“你敢如此說我?”

李承乾道:“你對稱心做了什麼,你自己清楚,你這等蛇蠍心腸,說你什麼也不爲過。”

蘇瀟道:“怎麼?太子便如此憐香惜玉嗎?我連訓斥幾句都說不得了?”

李承乾道:“訓斥幾句,你訓斥幾句能把人訓斥地滿身是傷嗎?你怕是用棍棒訓斥的吧,你明知稱心是本宮的人,還如此重責,你這是打給本宮看,要給本宮立威嗎?”

蘇瀟聞言,驚訝道:“我不曾命人杖責他,我怎知他身上的棍傷是哪來的。”

李承乾道:“難道不是你命人持棍棒將他打出去的嗎?你承恩殿中這麼多僕從,難道非要本宮將他們一一提來審問,你才肯認下不成。”

蘇瀟擺手道:“我只是命人持棍棒將他轟出去,並不曾杖責她,她身上的棍傷與我無關。”

李承乾怒道:“稱心身上的棍傷自然不是你打的,你堂堂太子妃怎會親自動手。”

蘇瀟見狀,知道李承乾已經認定了是她下令杖責打傷了的稱心,蘇瀟道:“若是我做了,我必然會認,但他身上的棍傷與我無關,太子莫非血口噴人。”

李承乾譏諷道:“人是從你殿中出去的,你口口聲聲說稱心身上的傷與你無關,難不成還能是他自己打了,污衊你的不成?”

蘇瀟急道:“誰知這是不是他的苦肉計,依我看這傷分明就是他自己打的,騙了你這個蠢人來替他出頭,與我爲難罷了。”

李承乾本就心懷怒氣,聽着蘇瀟的話,心中的怒意越重了,想着方纔稱心哭的梨花帶雨的模樣,必然是受了極大的委屈,可蘇瀟竟還在此不依不饒,顛倒黑白,李承乾豈能容得。

李承乾大怒,怒極之下的李承乾失了理智,一巴掌反手便抽在了蘇瀟的臉上。

“啪!”

清脆的一道響聲,蘇瀟原本光潔如玉的臉頰上竟多了一道鮮紅的掌印。

一時間,整個承恩殿一下子安靜了下來,蘇瀟感受臉頰火辣辣的感覺,擡着頭,不敢置信地看着李承乾,顯然是還未從這一巴掌的訝異中走出來。

蘇瀟從不曾想過,李承乾竟然會爲了一個青樓裡出來的人打她,她堂堂蘇家女,難道在李承乾的眼中還及不上稱心一個男寵嗎?

蘇家和長孫家乃是世交,李承乾的外祖父長孫晟和蘇瀟祖父,蘇威之子蘇夔亦是好友,蘇亶和長孫無忌同樣相識多年。當初東宮和蘇家能夠聯姻也是有這個緣故在,可如今李承乾竟然動手打了蘇瀟,這叫蘇瀟如何能夠受得。

蘇瀟道:“你竟然爲了一個卑賤之人打我,我這就進宮向母后和長孫司空稟明此事,請長者來主持公道。”

蘇瀟說完,恨恨地盯了李承乾一眼,揮袖便出了殿門,直往宮中而去。

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六章 拜府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十七章 仙娘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十章 收局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十九章 尋機第一章 朝覲第七章 考較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五章 侯君集第五章 汗庭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十二章 敲打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十四章 拉攏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五章 引薦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七十章 雍王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十章 請辭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十六章 欽陵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五章 射花燈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五十二章 大雪
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六章 拜府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十七章 仙娘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十章 收局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十九章 尋機第一章 朝覲第七章 考較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五章 侯君集第五章 汗庭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十二章 敲打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十四章 拉攏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五章 引薦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七十章 雍王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十章 請辭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十六章 欽陵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五章 射花燈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五十二章 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