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昨夜李恪心情大好,喝多了些酒,夜間暈乎乎地便睡了,大夢初醒已是次日早後,身在煙雨樓蕭月仙的閨房之中。

李恪少年意氣,蕭月仙一曲之後兩人對面談了許久,蕭月仙果非尋常人家女子,談吐見識俱是不俗,與李恪竟能談到一處。

兩人自曲中事談到揚州治下,談到官令得失,又談到時政鍼砭,最後甚至還談到了些許朝中之事,蕭月仙總能接下李恪的話。

李恪曾接觸過許多女子,但如蕭月仙這般的倒還是第一次,一時間訝異非常,暢意之下便多喝了幾杯。

昨夜的酒似乎烈地厲害,李恪酒量原是不差,可連着數杯下肚後竟也暈乎乎地有些醉了。

李恪也是血氣方剛的少年,若是清醒時,面對美色自然還能自持,可待他飲多了酒,便難免失了定力。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李恪昨夜雖是醉了,但也依稀記得自己昨夜做了什麼。

佳人一曲“鳳求凰”之後,李恪豈能不知佳人心跡,面對如此美色,李恪坐立不住,該做的,不該做的,李恪也都做了。

昨夜的畫面還在李恪的腦海中迴盪,李恪結實的後背也被指甲抓地有些生疼,李恪轉身望去,原本應該躺在身旁的佳人也已經沒了蹤跡,轉而在牀邊的矮凳之上,李恪瞧見了一方白絲帕。

李恪好奇地坐起身子,撿起矮凳上的絲帕,展開望去,最先入眼的竟是雪白的絲帕上幾點血跡,宛如盛開在雪地之上的紅梅。接着,李恪便看到了絲帕一角寫上的一句小詩:“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絲帕上的詩句,出自《白頭吟》,乃漢之才女卓文君贈與其夫司馬相如的小詩,詩中之意自是望李恪記她於心,勿要相忘。

至於這絲帕上的血跡,李恪便更清楚了,只是李恪沒想到仙娘在青樓之中謀身,竟還能保得處子之身直到昨日,殊爲難得。

“殿下醒了。”李恪正拿着絲帕在看,煙雨樓中的侍女恰巧端着洗漱之用的一應物什進來了房中。

“現在是何時了?”李恪看着侍女問道。

侍女回道:“回殿下的話,已是巳時了。”

李恪聞言,撓了撓頭道:“什麼?竟已是巳時了?”

李恪習武,往日俱是卯時而起聞雞起舞,不曾想今日卻睡過了頭,多睡了兩個時辰。

侍女回道:“娘子早起時專程交代過,殿下昨夜歇地遲,要我等不得攪擾了殿下清夢。”

李恪昨晚一夜雲雨,自然是睡得遲了,仙娘倒是個可人兒,知道心疼李恪。

李恪點了點頭,問道:“仙娘現在何處?”

侍女面露難色,對李恪道:“娘子晨間不願再見殿下,已然退避,娘子吩咐了婢子,若是殿下醒了,便爲殿下梳洗一番,便送殿下回宮,不必相尋。”

李恪聞言,微微一愣,這才知道,原來仙娘竟已不願再見他,而這方手帕便是仙娘留於他的唯一念想。

李恪問道:“仙娘這是何意?”

婢女嘆了口氣,頗有些感同身受地回道:“殿下乃天潢貴胄,自不知我等低賤女子的難處。昨夜娘子委身殿下便也罷了,可今日若再不同殿下分了乾淨,一來有辱殿下威名,二來娘子也會叫旁人在背後指點,平白多受了委屈。”

蕭月仙實在是聰明地緊,她很清楚,李恪非是薄情寡義之人,以自己的姿色,她同李恪一夜露水之後,若是挾情想邀,求着李恪帶她回臨江宮,李恪自不會回絕。但這樣一來卻落了下乘。

她要的是李恪自己心甘情願地帶他回臨江宮,這樣她才能在李恪身邊待地長久,才能尋覓良機,一步步地實現自己的計劃。

果然,正如仙娘所想的那般,李恪聽着婢女的話,低頭又看了看手中的絲帕,心中反倒越發地不捨了。

李恪握緊手中的絲帕,似是自言自語,又似是對婢女道:“仙娘這又是何苦,本王做事,向來但憑本心,又何曾懼過外面的那些閒言碎語。”

李恪剛一到揚州,便敢對東南各州的統軍府下手,自不會是懦弱的性子,李恪聽了此話的反應正是在蕭月仙的預料之中。

李恪說着,自己已經披上了衣袍,作勢正欲出門尋她。

“末將拜見殿下。”李恪剛欲出門,便看到了正站在門外守衛的席君買,席君買一見李恪出門,俯身拜道。

昨夜李恪進了蕭月仙的閨房後,秦懷道和向充等人便識趣地退避各自回去了,而席君買職責所在,便帶着麾下衛率在此守了一宿,幾乎未曾閤眼。

李恪見席君買臉上帶着些倦色,於是關切地問道:“君買可是昨夜未歇?”

席君買回道:“殿下夜宿宮外,末將擔心殿下安危,豈敢鬆懈。”

席君買爲李恪侍衛統領,統帥李恪帶了南下的王府衛率,還有五百豹騎精銳,身系李恪之安危,自是恪盡職守。

李恪對席君買道:“此時天色已然大亮,你命外面守衛的衛率進來輪值便是,你且回去歇息吧。”

席君買搖了搖頭道:“末將不累,末將在日出之時已經同衛率換班打了個盹,歇夠了。”

席君買身子健壯,彷彿是鐵打的一般,在門外宿衛整夜,除了臉上的一絲倦容,精神竟還與往常無異,這一點李恪自問是做不來的。

李恪對席君買問道:“你一直守在此處,可瞧見仙娘去了何處?”

席君買回道:“一個時辰前仙娘姑娘自房中出來,往內院去了,末將見殿下還在熟睡,不敢走遠,故而未敢跟隨。”

席君買的職責乃是護衛李恪的安危,旁人如何與他無干,既然李恪安好,席君買自不會多問旁人。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轉而對身後煙雨樓的婢女道:“你速去傳知此處的東家,告訴他,仙娘已是本王的女人,既是本王的女人又豈能在此久待,受人冷眼。本王欲帶他回臨江宮,着他一炷香之內把仙娘請到本王眼前來。若是能成,昨夜的一萬貫和贖身的銀錢本王一文都不會少了,若是不成,本王便着揚州軍士封了這煙雨樓。”

“諾。”

以李恪之能,想找個由頭查封煙雨樓還不是手到擒來之事,婢女聽了李恪的話,心中一驚,連忙應了下來,往後院趕去。

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十二章 敲打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十八章 請旨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十八章 山路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七章 命格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八章 聘禮第十二章 夜襲第三章 靈州軍第三章 奏對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十一章 擇師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六章 分封第四章 祿東贊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九章 拒親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二章 端午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五章 夜襲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二章 將行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十七章 試探
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十二章 敲打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十八章 請旨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十八章 山路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七章 命格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八章 聘禮第十二章 夜襲第三章 靈州軍第三章 奏對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十一章 擇師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六章 分封第四章 祿東贊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九章 拒親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二章 端午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五章 夜襲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二章 將行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十七章 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