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

後日,傍晚,渤海郡王府。

李奉慈嗜酒,十數年來,不曾一日不飲,但凡斷了一日的酒,便覺渾身不適,精神不振。而早在昨日,李恪要來的前一日,李奉慈便被李長沙盯着不準飲酒,已經饞了整整一日了。

這一日,自打一早,李奉慈便盼着李恪早早地來了渤海郡王府,探望了他回去,好叫他喝個痛快,解了腹中的饞蟲,可也不知李恪是故意的還是怎的,竟就一日不來,直到晚間,這才送上拜帖,登門入府。

渤海郡王府外,李長沙接了大都督府的拜帖便出府迎候,在府門處等候李恪拜府。

“本王初至幷州,因有諸多軍務未理,故而未能及時登門,一直拖到晚間,還望堂兄勿怪。”李恪帶着一衆王府衛率剛到郡王府門外,便看到了府外等候着的李長沙,拱手道。

李長沙連忙也拱手回道:“大都督見外了,大都督奉旨督邊,巡狩河東,自當以軍務爲重,而後私交,咱們堂兄弟又不是外人,如此客氣作甚。”

李恪笑道:“正是,正是。”

李長沙擡了擡手,對李恪道:“府外風大,大都督還請入府歇息,阿爹已在府中等候了。”

李恪道:“不敢勞伯父久候,還請堂兄引路。”

說着,李恪便跟着李長沙的身後進了渤海郡王府。

李恪此來本就是爲探望李奉慈這位伯父,李恪進了郡王府後便直奔李奉慈歇息的內院而去。

李恪進了內院裡間後,擡頭一眼,便看到了一個四旬上下的中年男子,這男子李恪也看着眼生,正靠着躺在牀沿,此人自然就“抱病在府”的渤海郡王李奉慈了。

李奉慈面色略顯蠟白,精神不振,倒也真有幾分病患的模樣,只是不知是因饞酒饞的,還是故作出來的模樣。

“侄兒李恪,拜見伯父。”李恪走到李奉慈的牀邊,拱手拜道。

“虎頭來了。”李奉慈見狀,當真是一副腿腳不便的模樣,輕輕掀開衾被,掙扎着想要起身還禮。

李恪看着李奉慈的這幅作態,不禁覺着好笑,但也還是忍住了笑意,連忙伸手擋下了李奉慈,道:“伯父重患在身,又是長者,不必多禮。”

李奉慈聞言,這才又躺下了身去,靠在了牀邊。

“我記得上次在長安見你,你尚是扎着總角之辮的小兒,如今再見,竟已是翩翩少年郎,坐鎮一方的大都督了。”李奉慈看着李恪,當先開口道。

李恪坐在牀前的錦凳之上,也看着李奉慈,問道:“侄兒離京前還曾聽父皇提起伯父,父皇說伯父身子康健,一向少有病患,怎的突然就如此了。”

李奉慈輕嘆了一口氣,啞着嗓子,對李恪回道:“哎,虎頭有所不知,其實我這一身病患,是由來已久了,只是我在晉陽,陛下在長安,相隔甚遠,我又不願陛下憂心,故而未曾告知罷了。以往吧,倒也不覺着什麼,只是今歲入秋,竟又突然重了,竟都下不得牀了。”

李奉慈的話說完,李恪臉上也正和時宜地露出幾分戚泫,道:“咱們李家雖有坐有天下,但礙於朝政,父子叔伯卻都不得常聚,實在是惋惜,伯父病重,侄兒身爲晚輩,也未能及時問候,實在是羞愧啊。”

李奉慈聞言,竟是一臉正色地回道:“無妨,咱們李家既有天下,便該爲天下萬民謀福祉,豈可貪念私情,枉顧天下百姓所託呢。”

李恪道:“伯父所言極是,侄兒羞愧難當。不過好在如今侄兒奉旨巡狩河東,駐於晉陽,便可常與伯父相見了。”

李奉慈聽着李恪的話,似有日後要常來府中探視他的意思,頓時慌了,若是李恪每日都來見他,他還如何飲酒作樂,他府中蓄養的百名姬妾豈不也無從消受了嗎?

李奉慈忙道:“虎頭既是奉旨來此,當時邊務爲重,豈可因私廢公,伯父這邊有長沙照看,你便不必擔心了,還是好生操勞公事,勿負陛下所託纔是。”

李恪道:“這個伯父不必擔憂,侄兒早有安排。”

李恪說完,對一旁跟着的王玄策吩咐道:“先生,自明日起,每日早間你都需遣人來郡王府探望伯父,將伯父的情況告知於本王,一日不可綴,明白嗎?”

“諾。”李恪之言一出,王玄策便清楚了李恪的意思,當即應了下來。

李奉慈躺在牀上,聽着李恪的話,頓時急了,連帶着原本眼光渙散的眼睛都多了幾分神采。

李恪若是每日遣人來府上探望李奉慈,李奉慈還如何每晚醉酒笙歌,逍遙快活?恐怕到時就連出府門,都是奢望了。

李奉慈連忙對李恪道:“此事便不必如此麻煩貴府中人了吧,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地很,一時半會兒無甚大事,好生休養便是了。”

李恪一臉正色地擺了擺手道:“誒,不可不可,伯父包恙,侄兒豈敢怠慢,侄兒不止要每日遣人探望伯父,還要命人進京向父皇稟奏此事,請太醫署遣太醫來此,爲伯父診治,伯父年已四旬,不比少年時了,可千萬大意不得。若是伯父真有個什麼不測,父皇該怪罪我照看不力了”

李奉慈自己方纔有言在先,李恪又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李奉慈也推脫不得了,只得先行應了,以待日後再另做計較了。

李奉慈言語中隱有一絲苦澀,對李恪回道:“虎頭有心了,如此便有勞了。”

“正該如此。”李恪握着李奉慈的手,笑道。

李恪在渤海郡王府又待了片刻,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比之李恪剛出府時又暗了幾分,於是李恪起身對李奉慈和李長沙道:“伯父,堂兄,天色已晚,我便不在此打攪伯父歇息了,先行告辭。”

李奉慈“臥病在牀”,自然不便相送,於李奉慈道:“長沙,代爲父送一送虎頭。”

“那是自然。”李長沙應了一聲,便要送李恪出門。

李恪往屋外走去,正要跨步出門,突然一下子又想起了什麼,對李長沙道:“對了堂兄,我自長安臨行前父皇特贈了我幾罈子前隋時候宮中的美酒,窖藏數十載,正是酒不開壇香自來,最是醇美,改日你定來大都督府尋我,你我兄弟開壇暢飲。”

李恪的話出口,李長沙不好酒,倒是還好,可一旁嗜酒如命的李奉慈已經被饞蟲撓的心癢難耐了。李奉慈這纔想起,他的這個侄兒也有善飲之名,是能千倍不醉的。

李恪乃是皇子,李恪臨行,李世民賜酒於李恪,確在情理之中,仔細想來李恪所說當也不是虛言。而且李恪極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賜於他的酒,自然也不是凡品,定是難得的佳釀。

李奉慈想着,只覺得口中的涎水便要順着嘴角流下了,恨不得即刻起身,便跟着李恪去了大都督府,兩人把盞言歡,飲個痛快。

第十章 落雕弓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十五章 拒婚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四十章 定儲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七章 考較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十章 校場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九章 拒親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二章 拒辱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十三章 南下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三章 李世民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十章 回京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六十章 密信第十章 請辭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五章 引薦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五十章 隨行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六十六章 傳見
第十章 落雕弓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十五章 拒婚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四十章 定儲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七章 考較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十章 校場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九章 拒親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二章 拒辱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十三章 南下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十九章 鹽行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三章 李世民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十章 回京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六十章 密信第十章 請辭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五章 引薦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五十章 隨行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六十六章 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