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牙行

貞觀三年大唐北伐,秦叔寶亦曾爲金河道行軍副總管隨大軍北上。許是因爲北地天寒,也許是因爲水土不適,秦叔寶自打陰山歸來後身體便大不如前。

如今的秦叔寶雖貴爲開國元勳,當朝國公,但他已向李世民遞書請辭,身上一應職位已經辭去了大半,唯一剩着的只有一個左武衛大將軍之職,還是李世民強留的。

如今左武衛的軍務俱是有左武衛將軍蘇定方處理,而秦叔寶所掛的不過是一個閒職。這樣的一個人,李恪想要拜他爲師李世民沒有拒絕的理由。

不過現在李恪的當務之急不是跟着秦叔寶身後習武,他還有更爲要緊的事情——開府建衙。

開府之事甚是繁瑣,李恪若是願意,自可交由下面人來打理,但其他事情都可由旁人代勞,但唯獨有一事李恪務必要親力親爲,那就是用人,尤其是在他主院伺候的人。

現在的李恪聲望正隆,整個長安城盯着他的不在少數,而有人盯着他,自然就有人盯着他的楚王府。

楚王府佔地極大,光是靠着宮中遣來的幾十個宮女恐還有些緊張,自然還要自己在填補些,可若是在這填補婢女的過程中叫人鑽了空子,安插進了許多旁人的眼線,尤其是長孫無忌的眼線,那李恪真的就是寢食難安了。

楚王府的護衛李恪倒不必發愁,李恪曾在突厥爲質,有近百人的禁軍士卒曾充作王府衛率,護他北上,在突厥陪了他四載。

在突厥,李恪待這些士卒不錯,李恪對他們也算是知根知底,絕對地信得過,李恪同段志玄打了聲招呼便將人要過來,每人賜重金良田,繼續充當他的王府衛率。

而李恪王府上日常遣用的僕人,卻要費些功夫了。

當長安東市的牙行送了一批人來供李恪擇選後,李恪竟下令薦來的人盡數退了回去,他自己親自前往西市牙行擇人。

長安城佈局東貴西富,南虛北實,權貴人家擇人,大多選去東市,因爲東市牙行的婢子大多教過些規矩,懂些禮節,用起來也便利些,而西市便多有不如了。

“殿下,方纔東市那邊的牙行已經送人過來,殿下爲何還要專程親自來一趟西市。”與李恪同坐在往西市去的馬車上,丹兒不解地問道。

李恪道:“東市多爲權貴人家送人,他們送來的人誰知道里面摻了什麼,本王豈能放心。”

丹兒問道:“殿下既不放心,請王司馬仔細甄別便是,您何必還受累專程跑着一趟。”

丹兒口中的王司馬便是新任的楚王府司馬王玄策,在丹兒的眼中,王玄策乃明慧之人,看人自然是極準的。

不過李恪聞言卻道:“東市的那羣人大多都教授過府中禮節,行事如出一轍,難辨好壞,況且楚王府初立,萬事尚需仰仗先生操勞,他未必有這樣多的時間。”

丹兒問道:“那不是還有宮中送來的宮婢嗎?殿下將他們用作內院,再挑些外院的人便是。”

李恪笑了笑,看着丹兒道:“本王幾時說過要將宮中的人盡數留在內院了。”

丹兒驚訝地問道:“連娘娘遣人送來的人也不盡可靠嗎?”

李恪道:“阿孃選的人自然是靠得住的,不過宮中送來的人也不盡都是阿孃挑的,這次宮中送來的婢女,除了阿孃宮中的人,其他的盡數遣到外院去。”

“諾。”丹兒知道了李恪的意思,當即應了下來。

李恪乘着馬車乃微服前來,西市牙行之人不知李恪前來,更不識得李恪的身份,看着李恪的樣子只當是個無事閒逛的府上子弟,起初也未太當回事,只有一個夥計前來招待。

可當李恪告訴牙行夥計自己想要買下的人數時,牙行夥計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來的竟是個大主顧,連忙請了牙行的主事前來招待。

牙行主事常年混跡市井,早已練就了一雙神目,只看了李恪一眼,便估摸出了李恪非是常人,就算是富商子弟,那也是鉅富人家。

若是尋常富商人家的子弟,哪有李恪這般氣度,身旁的侍女又哪會有如此華貴的衣着?

牙行主事連忙快步迎了上去,對李恪道:“下面的夥計有眼未識泰山,還望公子勿怪。”

隋唐不比明清,公子二字不是可以隨便稱呼的,若稱公子,非權貴人家子弟不可,若是尋常的府上子弟被喚作公子,是要被笑掉大牙的。

不過李恪面對主事的稱呼,臉上沒有絲毫的異常,只是問道:“我今日來此是爲擇些家婢充實府邸,你處可有可選之人?”

牙行主事聞言,忙笑道:“那是自然,公子來我們這兒算是來着了,咱們這兒可是全長安西市最大的牙行,什麼人都有,管叫公子滿意。”

主事說着,還從袖中掏出了一本花名冊,交到了李恪的手中。

李恪也曾聽人提起人牙子,今日真的親眼見了才覺大開眼界。

▲ ttκǎ n▲ Сo

一本簿子,幾十頁竹紙,裡面大略地記錄了所有奴婢的情況,嶺南的、河北的、隴西的,各處皆有,若是仔細數來,怕不是有數百人之多。

李恪低頭看着手中的花名冊,許多鮮活的人命在這裡竟只是短短的幾行字,最終也會被拿來同銀錢作爲衡量,李恪的心中不禁一陣恍惚。

不過若當真能被李恪買走對他們倒還算是件好事,至少李恪待人親和,他們也不必在此處受苦。

李恪問道:“你這邊可有江南人氏?”

李恪開府之事也是經岑文本指點後突然提了出來,此先絕無旁人知曉,所以自李恪請旨開府至今,滿打滿算也不滿半月。

而自江南到關中,少說也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所以這牙行中的江南人必定是在李恪請旨開府前便離開了江南,絕不會是早有安排的。

而且絕大部分的江南人對關隴世家並不買賬,長孫無忌之流在江南沒有什麼勢力,所以江南人氏便最爲可靠。

牙行主事得意道:“公子放心,莫說是江南人了,就算是突厥人我都能給你弄來。”

李恪聞言,驚訝道:“突厥人,你何來的突厥奴婢?”

牙行主事不知李恪的身份,只當李恪好奇,於是回道:“那是自然。”

李世民爲穩固突厥人心,並未下旨發賣任何突厥人爲奴,這牙行的突厥人又是從何而來?李恪似乎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

李恪接着問道:“連突厥人你都有路子?”

這牙行的主事倒也算是謹慎,他李恪眼生,問的也多,擔心出了什麼岔子,於是道:“路子是自然是有的,不過公子要買便買,不買便不要多問了。”

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二章 敲打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八章 婚成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七章 安置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十三章 召見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五章 侯君集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十五章 定親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十章 尋人第六章 拜府第一章 定帥第一章 玄武門第六十章 密信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三章 李世民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章 陰山下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五章 引薦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十九章 醉客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九章 飲酒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三十三章 定北
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十二章 敲打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八章 婚成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七章 安置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十三章 召見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五章 侯君集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十五章 定親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十章 尋人第六章 拜府第一章 定帥第一章 玄武門第六十章 密信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三章 李世民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章 陰山下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五章 引薦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十九章 醉客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九章 飲酒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三十三章 定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