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轉醒

“咳咳咳...”

幾聲咳嗽聲在大帳中響起,李恪緩緩睜開了眼睛。

餓,還有疼,這是李恪言下僅有的兩種感受。

昨夜數經生死,險些丟了性命,而李恪現在,已經安安穩穩地躺在了大帳的牀榻之上,昨夜發生的一切還宛在夢中,不那麼真實,可當李恪低頭望去,肩膀上的傷口卻還實實在在地掛着,赤紅色的血跡還映在了包紮的白布之上。

“殿下,你醒啦。”一旁忙活的丹兒聽見李恪的咳嗽聲,轉頭望去,見李恪已經睜開了眼睛,便連忙喜道。

李恪輕輕點了點頭,覺得自己脖子酸乏地很,於是道:“丹兒,扶我起來坐着,躺了許久,身上乏地很。”

丹兒聞言,正想俯身去將李恪扶起,可就在此時一旁的阿史那雲也快步走了過來,與丹兒一人一旁扶起李恪,還給李恪在後背墊上了塊枕頭。

李恪倒是沒想到阿史那雲會出現在這裡,一下子還有些奇怪,盯着她看了片刻。

阿史那雲見李恪盯着自己看,反倒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一向任性霸道的她竟有些紅了臉,不知所措了。

過了片刻,阿史那雲才訥訥地對李恪道:“父汗的肩膀曾受過箭傷,和你傷的地方差不多,他坐起時便要墊着些軟和的東西才舒服。”

頡利好戰,常親臨戰陣,雖是主帥,但受傷也是有的,此次李恪傷的位置和頡利過去一般,故而阿史那雲知道該如何照顧。

昨夜只是阿史那雲雖非主謀,但畢竟與她有關,要說李恪心中不怨是不可能的,但阿史那雲年少,昨日在這照顧了他一夜,李恪倒也不忍當面責罵她。

李恪點頭,平淡道:“雲殿下有心了。”

阿史那雲道:“你因我而傷,還險些丟了性命,我照顧你也是應該的。”

李恪聽了阿史那雲的話,一下子便想到了那日與他同行的那個少年,李恪看得出來,阿史那雲雖然信任,但最多隻是想要爲難他一下,真正想要自己性命的是那個少年。

李恪本想直接詢問阿史那雲那人是誰,但又擔心阿史那雲不會如實相告,於是轉而問道:“此事倒也不能全怪在雲殿下身上,那日若非你的屬下誤算了腳程,也不會有這般嚴重的後果。”

阿史那雲性子率直,一時間沒意識到李恪這是在套他的話,於是不假思索地對李恪道:“那人哪是我的屬下,他叫康阿姆,是我的玩伴。”

李恪皺眉問道:“康阿姆是何人,我怎的從未聽聞,我還以爲他也是你的侍衛呢。”

阿史那雲聽李恪這麼說,只當李恪已經不再怪他,心裡頓時輕鬆了不少,回道:“康阿姆哪是我的侍衛,他是康蘇密之子。”

康蘇密,又是康蘇密!

幾日前,康蘇密在大宴上爲難自己的場景李恪至今還歷歷在目,沒想到現在便是他的兒子了。

現在李恪雖然已經暫時安全了,但李恪依然沒有忘記昨夜的那種恐慌和無助,那種被野獸環伺的感覺李恪這輩子都不想再體驗了。

李恪的眼中閃過一絲冷厲,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既然這康家父子偏生要與自己爲難,那自己便要了他們的性命。

李恪臉上細微的表情變化恰好落入了阿史那雲的眼中,阿史那雲見李恪神色有異,只當是李恪身子還有不適,連忙問道:“你身子是不是還未好,要不要再叫太醫來看看?”

李恪聞言,收起了眼中的冷厲,笑了笑,擺手道:“無妨,我只是一日未進飯食,腹中飢餓罷了。”

李恪的話固然是爲了敷衍阿史那雲,但也是實情,自打昨日午飯後,李恪便粒米未進,現在確實餓地厲害。

一旁的丹兒忙道:“殿下受傷,太醫仔細叮囑,醒來後千萬不可大進葷腥,丹兒特地爲殿下準備了些糕點,這就爲殿下端上。”

丹兒一邊說着,一邊轉頭離開了大帳。

爲了方便李恪飲食,丹兒專門命人搭建的廚帳就在大帳的旁邊,不過片刻,丹兒便端着熱氣騰騰的飯食進了大帳。

唐人的飲食與突厥人大不相同,唐人,尤其是關中人喜好麪食,李恪長於關中,自然也是如此。而突厥人生於草原,不事農產,突厥貴族多食牛羊肉,所以當李恪初到突厥時,覺得突厥人的飲食新奇,而當阿史那雲看見李恪的飲食時自然也覺得新奇,盯着桌案上的飯食看了幾眼。

李恪見狀,心知阿史那雲昨夜在此照看自己,想必也還空着肚子,於是對阿史那雲道:“想必表妹也還未用飯,表妹若不嫌棄便一起吃些。”

草原兒女性情率直,沒有那般多的禮節,李恪剛一開了口,阿史那雲便應了下來,與李恪一同坐到了桌案旁。

丹兒爲李恪準備的飯食簡單,但卻也精緻,冒着熱氣的籠屜裡是幾樣宮廷樣式的糕點,碗中盛着的是淺黃色的粟米粥,再配上兩樣清炒的小菜,叫人胃口大開。

李恪年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再加上腹中飢餓,吃的很香,一轉眼便下去了一碗粥,而一旁的阿史那雲也不遑多讓,速度雖比李恪慢些,但也吃的極快。

“丹兒的手藝真好,我在草原還從未吃過這般好吃的東西。”阿史那雲一邊嘴巴不停地吃着,一邊誇着丹兒的廚藝。

李恪看着阿史那雲大快朵頤的模樣,不禁覺得好笑,問道:“可敦也是漢人,你自幼跟在可敦身旁,難道沒吃過漢人的飯食嗎?”

阿史那雲搖了搖頭道:“阿孃平日所食與父汗一般無二,我也從未見過阿孃吃過這些。”

自打義成公主來了突厥,已有二十餘年,二十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個人,這麼長的時間,義成公主的飲食隨了突厥人倒也不奇怪。

李恪對阿史那雲道:“大唐地大物博,與突厥大有不同者,若是將來有機會,表妹不妨隨我一同南下走走,我帶你也看一看我大唐風物。”

“好,好!”阿史那雲正是貪玩的年紀,見李恪這麼說,當即應了下來。

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十九章 醉客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十章 請辭第十五章 定親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四章 拉攏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十三章 歸寧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三章 奏對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五章 夜襲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六章 佯攻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三章 戰恆安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七章 持節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十八章 聘禮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章 取義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十四章 求親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
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十九章 醉客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十章 請辭第十五章 定親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四章 拉攏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十三章 歸寧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三章 奏對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五章 夜襲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六章 佯攻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三章 戰恆安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七章 持節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十八章 聘禮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三章 戰恆安第四章 取義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十四章 求親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