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

諾真水之戰後,大度設已是喪家之犬雖空有稱雄草原的野心,手中可用之兵卻也不過數萬,自保尚且不足,更遑論反攻鬱督軍山了。

如今的大度設,身邊能出得上主意的也只有趙德言一人,趙德言之於大度設,便如當年諸葛亮之於流落荊州的劉備。大度設只盼着趙德言能憑其才略,助自己效仿突厥故事,崛起金山。

就在趙德言同大度設獻策的次日,趙德言便帶着幾人啓程南下,往太原而去,只是現在的大度設還不知,他倚爲臂膀的“諸葛亮”從頭到尾都不是他的人,他和夷男,和整個薛延陀,都不過是趙德言獻於李恪的晉身之資罷了。

金山相距太原千里之遙,再加之天降大雪,道路難行,趙德言幷州幾名護衛,連行十餘日纔到太原,到了晉陽城後已是八月之末。

趙德言片刻不敢耽擱,到了晉陽城後,便直奔大都督府而去。

傍晚,晉陽城,大都督府外,李恪帶着薛仁貴並一衆王府衛率剛到府外,還未進門,便有守門的校尉上前道:“大都督,今日午後,大都督出府之後便有一人來府上拜見,已在府中等候多時了。”

李恪問道:“何人來訪,可曾表明身份?”

校尉回道:“末將問了,但來人不願通稟,只說是大都督故人,特來拜訪。此人末將不識,雖不知是何身份,但又怕誤了大都督的事,不變回絕,故而命人將他們領進了前院偏廳,現正有人專門盯着。”

李恪點了點頭道:“你做的很好,本王親自過去看看。”

李恪說着,便往前院偏廳而去。

李恪私下的買賣不少,見不得光,不便叫旁人知曉的事情也有許多,李恪對此事並不意外,便徑直去了偏廳。

李恪原本還在想着如此隱秘的是何人,可當李恪剛到前院偏廳,便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趙德言。

自上次李恪在長安見到趙德言,如今已時隔近一載,而且據李恪所知,現在的趙德言應跟着大度設在金山纔是,怎的到了大都督府?

趙德言也算是李恪的人,李恪看着趙德言,本倒也有幾分親近,正欲上前打個招呼,可就當李恪上前後,卻看到了趙德言身後站着的幾個胡人,顯然是隨趙德言而來的。

“科布多大度設帳下趙德言拜見大唐楚王殿下。”趙德言上前,對李恪拜道。

這幾個護衛看似是隨趙德言而來,但卻不是趙德言的人,他們一來是護衛趙德言南下,二來便是奉大度設之命監視趙德言的一舉一動。趙德言便是擔心李恪漏了餡,故而搶先下拜。

李恪何等聰明,李恪看着趙德言的模樣,儼然是以大度設門下自居,與李恪不熟的模樣,李恪心中也有了猜測,趙德言如此,多半是因爲背後站着的幾個胡人。

李恪先是面露訝色,而後故作疏遠道:“趙德言,原來你還活着,本王只當你在頡利被擒後已經死在草原了。”

趙德言道:“勞殿下掛心了,小人在突厥亡國後便另擇名主,投了特勤麾下效力。”

李恪聞言,輕哼了一聲,道:“你的死活與本王何干?當初你在突厥沒少同本王爲難,今日你既敢來太原見本王,便不怕本王要了你的性命嗎?”

趙德言陪笑道:“殿下乃當世少有之賢王,寬宏大度,怎會同小人計較,豈不是失了身份。”

李恪不屑地輕笑了一聲,道:“時隔四載再見,你倒還是這幅油嘴滑舌的模樣,一點不出本王所料,只是你自金山專程來次,總該不會是爲了同本王說這幾句話吧。”

趙德言道:“小人此來是奉特勤之命,來同殿下商議要事。”

“哈哈哈。”

趙德言話音才落,李恪彷彿聽了什麼可笑之事,高聲笑了出來,道:“本王提兵十萬,節制河東,就算是夷男在本王面前也算不得什麼,更何況是你和大度設,你們有什麼資格同本王議事。”

李恪之言,帶着滿滿的輕蔑,趙德言聽着李恪的話卻能不動聲色,耐心道:“小人人微言輕,自然沒有同殿下並坐議事的資格,小人此來乃是奉特勤之命,向殿下稱臣而來,還望殿下收錄。”

趙德言的話無論真假,李恪乍一聽來,都難免有些訝異。

李恪問道:“此言何意?”

趙德言道:“特勤知殿下與夷男相爭於浚稽山,久持難下,特勤願投殿下門下,與殿下東西夾擊夷男,助殿下取了浚稽山。”

趙德言的話,倒是頗和李恪的心意,李恪想着趙德言的話,看了看趙德言身後跟着的幾名胡人護衛,李恪知道,只要他們在,他和趙德言便難把話說的通徹。

於是,李恪對趙德言身後的幾個胡人護衛道:“本王議事從來不喜旁人在場,你們退下吧。”

這幾個胡人本就是奉大度設之命保護並監視趙德言的,李恪要他們退下,他們怎會甘願,他們帶頭的一人道:“殿下,我等奉特勤之命隨身保護先生,恐怕不便離身,還望殿下勿怪。”

李恪擺了擺手道:“無妨,本王府內,安全無虞,你們便退下吧。”

此番南下前,大度設對這幾個胡人是下了死命令的,領頭之人面露難色,還是堅持道:“此乃特勤的吩咐,還望殿下體諒,不使我等難做。”

胡人中領頭之人的話入耳,李恪原本還算平和的神色竟猛地一下子變了,沉了下來。

“你們算什麼東西,也配同本王商議,就算是大度設在本王面前,也是要跪着說話的,你們也值當本王體諒!”李恪盯着幾人,怒道。

幾人也不曾想到李恪竟會臉色突變,當着面也絲毫不給他們留半分情面,都說李恪蠻橫,目中無人,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領頭之人見李恪生怒,頓時慌了,他們奉大度設之命監視趙德言,可大度設可沒讓他們開罪李恪,若是李恪因此生怒,壞了好事,他們萬萬擔待不起。

領頭之人忙解釋道:“殿下息怒,我等絕無此意,只是職責所在罷了。”

李恪輕輕一擺手,道:“本王的脾性便是如此,今日若是不能合了本王之意,這事便不必談了,本王命人將你們丟出去便是。”

李恪說着,擺了擺手,似有命人動手將趙德言他們都丟出去的意思。

趙德言見狀,忙對身後幾人呵斥道:“殿下已經動怒,你們還不滾去出,難不成是想壞了特勤的大事嗎?”

事情的輕重,他們自然也分得清,李恪已然生怒,趙德言也放了話,他們哪還敢在此,只得告了聲罪,離去了,只留下李恪和趙德言尚在廳中議事。

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三十章 破陣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一章 接風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四章 拉攏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七章 和親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一章 玄武門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十章 請辭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五章 射花燈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五章 玄都觀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三章 李世民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三章 自請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六章 加註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十三章 盛會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十九章 尋機
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三十章 破陣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一章 接風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四章 拉攏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七章 和親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一章 玄武門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十章 請辭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五章 射花燈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五章 玄都觀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三章 李世民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三章 自請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六章 加註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十三章 盛會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十九章 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