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彈劾

太子李承乾和楚王李恪在平康坊爲一青樓女子相爭,豪綽非常,一擲千金,出手便是萬貫,就這樣,最後還是由青樓女子定奪勝負,選了李承乾,這自然是個極大的逸聞。

時值初冬,正是農閒的時候,長安城的百姓閒暇無事,最喜歡打聽的便是這些帶着花邊的消息,還是皇室的花邊消息,更何況其中的主角還有長安百姓的寵兒——楚王李恪。

夜裡發生的事情,不過次日午前,區區半日的功夫便已風靡長安,人盡皆知了。

這般大的消息,引起關注的又何止是長安城的百姓,自然還有朝中的那些言官。這些年來李世民治國以寬,從不以言獲罪,朝中的言官人人善諫、喜諫,不少人博得了不錯的清譽,而這一次一撈便是李承乾和李恪這兩條朝中最大的大魚,朝中言官自然爭先恐後,搶着進宮彈劾。

不過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太子家令權萬紀本就是言中大將,不知何爲懼的主兒,再加上權萬紀掌管太子府事,消息得到的也最早,次日天色大亮,宮門初開時權萬紀便急着帶了奏疏進宮,找李家父子的不痛快去了。

“臣太子家令權萬紀,拜見陛下。”太極宮,甘露殿,李世民晨練射箭剛畢,權萬紀便到了殿中,對李世民拜道。

今日晨練時李世民的狀態不是很好,練箭的結果也不是很滿意,心裡多少有些不悅,突然看着權萬紀急匆匆來此,雖不知具體何事,但大概也跟太子相關,心裡就更堵了。

李世民道:“權卿起身,你來此可是有要事稟奏?”

權萬紀將手中備好的奏疏遞上,對李世民道:“臣彈劾太子和楚王在青樓相爭,頗爲難看,敗壞皇家聲譽。”

“太子和楚王在青樓相爭?”

權萬紀的一封奏疏竟同時牽扯了李恪和李承乾兩人,李世民不免有些訝異,從內侍的手中接過奏疏,快速地看了下去。

這一看不打緊,可其中的內容着實驚到了李世民,一萬貫錢他自然不在意,但他最年長,也最是疼愛的兩個皇子,竟然爲了一個青樓女子在外相爭,這還得了?

“一個太子,一個親王,朕最年長的兩個皇子,竟然在青樓爲了一個青樓女子爭鳳吃醋,成何體統!”李世民手攥着權萬紀的奏疏,一錘桌案,怒道。

一旁的權萬紀見狀,也忙應和道:“陛下所言極是,太子和楚王,乃陛下最年長的兩位皇子,當爲諸皇子乃至宗室之表率,然太子和楚王當着天下人的面,在青樓爭一女子,叫旁人如何看待宗室,又如何看待陛下,臣以爲此風斷不可長,請陛下嚴懲。”

李世民問道:“此事可是已經傳開了?”

權萬紀回道:“此事傳地極快,只怕此時長安城內已經人盡皆知了。”

李世民壓着心中的怒意,對權萬紀道:“此事辛苦權卿相告。”

權萬紀回道:“臣身爲太子家令,自當迴護皇室和太子的聲望,何當陛下辛苦二字。”

李世民道:“此乃家事,朕自當處置,權卿可先行退下。”

李世民處置太子和楚王份屬家事,權萬紀爲人臣,確實不便在此,權萬紀聞言,俯身應道:“臣告退。”

說完,權萬紀便獨自出了甘露殿。

權萬紀走後,李世民當即對一旁的常塗吩咐道:“常塗,命人傳令,着太子和楚王速速入宮覲見。”

————————————

李世民動怒,急傳太子和楚王入宮覲見,還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傳見的口令便送到了東宮和楚王府,李恪和李承乾連忙更衣進宮,恰巧在甘露殿外碰了個正着。

昨日才犯的事情,今日李恪和李承乾就被李世民同時傳召,這次傳召的目的是什麼,李恪和李承乾自然清楚。

“看三弟的模樣,似乎心情頗爲不佳啊。”李承乾和李恪在殿外相遇,李承乾對李恪笑道。

李承乾不知昨夜之事是李恪的圈套,昨夜兩人相爭,在李承乾看來自然是自己勝了,而敗的是李恪,故而今日李承乾初見李恪,自然多了幾分得色。

李恪也不會去點破李承乾,只是帶着些許怨憤回道:“小弟昨夜兀自回府,哪比得皇兄有美人在懷,軟玉溫香,樂不思蜀。”

李恪越是如此,李承乾心中反倒越是得意,李承乾笑道:“三弟說的差了,爲兄從無留宿青樓的習慣,昨夜就在三弟走後,爲兄不久也回了東宮。”

Wшw ★тTk ān ★CO

李恪惋惜道:“如此說來皇兄的一萬貫也只是打了水漂,聽了聲響而已。如此良機,如此美人,竟未能一親芳澤,實在是可惜了。”

李承乾擺了擺手道:“美人如美酒,需得慢慢品來纔是,三弟你呀,獵美便和飲酒一樣,如武將般都喜牛飲,雖然痛快,但卻錯失不少韻味。”

李恪嘴角輕撇了一下,顯然是有些不快,對李承乾道:“皇兄倒是好興致,只是稱心姑娘居於青樓,皇兄這般收着藏着,就不怕叫人捷足先登了去?”

李承乾道:“無妨,擷玉樓上下誰還不知稱心是我的人,誰還敢染指。”

昨夜李承乾爲了稱心和李恪相爭,擷玉樓上下都看在眼中,李承乾乃當朝太子,可不是什麼戲本子裡的苦情書生,他相中的女子,誰又敢去相爭,擷玉樓又怎敢放了。

李恪聞言,輕哼了一聲,道:“皇兄對付女子倒是好手段,皇兄若是治下也有這般手段便就好了,你我今日也不必在此碰面。”

李承乾和李恪都是消息靈通之人,他們被急傳進京,多少也得到了些消息,知道是誰彈劾了他們。

權萬紀官拜太子家令,份屬太子家臣,可身爲太子家臣,竟在李世民面前彈劾李承乾,順道還捎上了李恪,故而李恪有此一言。

李恪這話,一下子便就把李承乾噎住了,自打權萬紀官拜太子家令後,這些年來權萬紀對李承乾要求甚嚴,也沒少在李世民面前彈劾李承乾,說他的不是,李承乾對權萬紀不滿也不是一兩日了。

權萬紀也算是李承乾門下,但李承乾懶得在李恪面前迴護權萬紀,李承乾道:“東宮的事情,叫三弟見笑了。

不過權萬紀此人向來如此,他是言官出身,從不受爲兄轄制,只聽命於父皇,他若是早能聽爲兄的話,怎會如此。三弟若是有意同他較量一番,大可開口向父皇要了去,爲兄絕不吝嗇。”

權萬紀本就是李恪故意向李世民進言,安排進東宮的,方纔李恪的話也是故意在惡化東宮君臣的關係,李恪怎會應下李承乾的話,李恪忙擺了擺手道:“罷了吧,還是罷了吧,我的耳根還想再清淨清淨,我府中若是有這等人,恐怕早就攆出府去了。”

第九章 奪河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四章 陰山下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八章 逼反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十六章 質子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十三章 誤會第五章 引薦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七章 考較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十一章 擇師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三十章 爭執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
第九章 奪河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四章 陰山下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八章 逼反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十六章 質子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十三章 誤會第五章 引薦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七章 考較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十一章 擇師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三十章 爭執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