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三席

定凌煙閣功臣,是件施恩之事,李世民要李恪來主議入閣人選並座次,也是給李恪一個施恩於朝中重臣的機會,畢竟入閣是大唐臣子的無上尊榮,凡能入閣的誰還不記李恪一份情。

但這事雖然落好,但也有叫李恪頭疼不已的地方,就在李世民欲擬二十四功臣名單,選入太極宮凌煙閣的消息一出,頓時滿朝沸騰了。

爲官所求,拋去那些爲國爲民之心外,無非就是功名富貴,而大唐立國至今,若論名論望,又有什麼能比得上入繪凌煙閣的呢?

這些功臣,他們的爵位、官職和富貴都是不缺的,他們最看重的便是名了,誰入了凌煙閣便可名垂萬世,爲大唐歷代君王,各朝百官所瞻望,這是何等的殊榮,誰能不動心。

就算是魏徵、杜如晦這樣的清直之臣,雖然嘴上不說,臉上也不曾表露,但心裡卻也對此關切萬分。時不時地也會在看似不經意地時候互相打探,想知道些確切的消息。

更有甚者,原本在洛陽監修老君山,本不準備中秋返京與宴的鄂國公尉遲敬德竟連夜快馬回京,欲與太子李恪商討此事相關細節。

自打貞觀六年,尉遲敬德因和李道宗爭位,打傷了李道宗的眼睛被李世民狠狠地訓斥過後,尉遲敬德也不知是賭氣還是怎的,就很少參與這些朝中宴會了,這次尉遲敬德專程回京,可見他對於此事的重視。

李恪看到這些個消息,卻是頭疼地厲害,尉遲敬德來尋他商討細節,李恪卻不想見尉遲敬德,尉遲敬德這廝可不是侯君集,侯君集論武藝不是李恪的對手,但尉遲敬德卻是與秦叔寶齊名的當世猛將,李恪不是他的對手,脾氣又暴躁,李恪可不敢惹他。

就在李世民下詔李恪草擬凌煙閣名錄的消息出來後,原本那些從不登東宮大門的朝中重臣也紛紛臨門拜訪,可把李恪應付地夠嗆,最後李恪無法,乾脆不在東宮,命人和太子詹事杜如晦報備了一聲,暫搬去了宮外的別苑,且避風頭。

長興坊別苑,李恪正坐在塌邊,看着手中的名錄,眉頭微簇,似在思慮着什麼。

“陛下命太子草擬功臣名錄是好事,這是給太子施恩於人的機會,太子怎的還滿面愁容的。”在李恪的身旁,蕭月仙輕輕地爲李恪揉着肩膀,看着李恪愁眉不解的模樣,對李恪問道。

李恪嘆了口氣,指着已經被修改了許多次的名錄,回道:“草擬名錄次序哪是容易的事情,此事既能施恩於人,可若是稍有不慎,做地差了,恐怕就會開罪朝臣,反倒是個麻煩。”

凌煙閣入二十四人,朝中上下盯着這個名錄的人不知多少,那些個郡公、縣公自知位份不夠,功勳不足,不過是看個熱鬧罷了,也不會往名單裡面擠,就是那些個身懷郡王、國公爵的宰相、尚書、大將軍、都督、上州刺史纔是盯着名單的主要人衆,這些人可都不好得罪。

蕭月仙道:“陛下只是命太子草擬名錄,拿個大概的章程,又不是叫太子盡數定立清楚,太子又何必寫地清楚,這事越清楚,才越是得罪人。”

李恪道:“話雖如此,但這畢竟是父皇交由我的事情,我總不能隨意糊弄過去吧,若是這個章程拿捏不清,我在父皇那邊恐怕不好交代。”

這個是要事,滿朝皆望,李世民將此事交給了李恪,李恪若是不能拿出一個服衆的章程,既是有負李世民的信重,對李恪的威信也是打擊。

但蕭月仙聽着李恪的話,想了片刻,突然開口對李恪笑道:“仙兒可不曾叫太子糊弄陛下,只是陛下要太子草擬章程,太子又何必拘泥於名錄的內容和先後呢?”

李恪聽着蕭月仙的話,似乎別有深意,於是問道:“仙兒可是有什麼法子?”

蕭月仙回道:“太子草擬名錄,若是擬清名單次序上呈,難免開罪朝臣,仙兒以爲太子不需擬地如此明細,只需三個位置便可。”

李恪忙問道:“哪三個位置?”

蕭月仙伸出三指柔夷,都對李恪道:“上、中、末,上者羣臣之首,以封衆人之口,中者名列中位,可作前後比參,末者名錄最後,准入之標的,如此足矣。”

李恪聽着蕭月仙的話,臉上愁容漸去,緩緩地露出了笑意,若是擬定整個名單,確是不易,而且就算定地再好也會開罪旁人,但若只是定上、中、末三個便就容易地多了,而且也絕不會開罪旁人,尤其是最後一人,只會尤爲感激。

李恪撫掌滿意地笑道:“這是個好法子,仙兒可是幫了我大忙了。”

蕭月仙看着李恪臉上的笑意,對李恪道:“那仙兒既然幫了太子的忙,太子可是要獎賞仙兒的。”

李恪見狀,一把摟過蕭月仙的纖細的腰肢,攬入懷中,對蕭月仙問道:“仙兒想要什麼獎賞,儘管說來。”

蕭月仙指了指自己的小腹,對李恪道:“仙兒想爲太子誕下子嗣,太子也肯嗎?”

蕭月仙的話倒是出乎了李恪的意料,李恪沒想到蕭月仙竟會突然提及此事,但看蕭月仙的模樣神色鄭重,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的,絕非玩鬧。

李恪好奇問道:“仙兒怎的突然這麼想了?”

蕭月仙看着李恪發問,似有疑惑,故而蕭月仙自己並未直接回李恪的話,而是有些不安地反問道:“仙兒是樑帝遺女,見不得光的,仙兒的請求可是叫太子爲難了。”

蕭月仙是樑帝蕭銑之女,屬叛逆之後,在爲蕭銑平反前,她的身份都見不得光。而且如今李恪已入東宮,爲大唐國儲,行事需更加謹慎,愛惜羽毛,蕭月仙擔心眼下的李恪嫌她不妥,已經有些委屈和不安了。

李恪聞言,看着蕭月仙楚楚可憐的模樣,心中憐惜,忙搖頭道:“自然不是,只是你此前都常服麝香避子,今日又突然提及此事,我有些奇怪罷了。”

蕭月仙見狀,這才稍稍放下了心,回道:“仙兒早願爲太子添後,只是以往太子妃尚未誕下長嗣,殿下身邊又離不得人手,故而仙兒才服藥避子。可如今不同了,太子妃以誕下皇長孫,太子已爲儲君,仙兒便沒有了顧忌,仙兒已經停服麝香有些時日了,只想着要爲殿下添後,自己也多個人來陪着。”

李恪抱着蕭月仙柔軟的身子,疼惜道:“以往是委屈你了,你願爲我生子,我高興還來不及,怎會擔憂呢,只是我眼下還只是太子,力有不及,恐怕暫還不能即刻給你們母子妃嬪和郡王的名分。”

蕭月仙聞言,笑道:“若只是如此,太子大不必擔憂,仙兒跟着太子,又怎會在意這些。”

蕭月仙說着,緩緩將李恪推到在塌上。

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章 將行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十九章 醉客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三十章 事定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四章 取義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十章 校場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十五章 拒婚第十八章 聘禮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三章 自請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章 戰恆安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十八章 逼反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五十章 相爭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六章 佯攻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十四章 恩蔭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十六章 質子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十九章 醉客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十五章 拒婚第四章 面聖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
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章 將行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十九章 醉客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三十章 事定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四章 取義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十章 校場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十五章 拒婚第十八章 聘禮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三章 自請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章 戰恆安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十八章 逼反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五十章 相爭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六章 佯攻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十四章 恩蔭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十六章 質子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十九章 醉客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十五章 拒婚第四章 面聖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