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誤會

一場春雨,來的不是很和時機,天空灰濛濛的一片,給原本就壓抑的人心,又天了一層陰翳,宛如巨石壓在心口,移之不動。

到了午前,小雨已經稀稀拉拉地下了下來,落在揚州城青石古道之上,溼漉漉雨水使得青石板顏色更深,給本就歷史悠久的古道更添了幾分斑駁和深邃。

“噠噠噠噠...”

雨水打溼的不止是青石板和人心,更拖慢了腳步,就連以往聽着清脆的馬蹄聲都變得拖拖拉拉的。

在古道一眼望去的盡頭,一隊三十餘人的騎卒緩緩經過城門,出現在了城中人的眼前。

“小娘,他們來了。”在路邊的茶樓裡,清兒正站在臨街的雅間中,指着剛進城門的這隊騎卒,對蕭月仙道。

蕭月仙擡眼望去,在遠處,依稀出現的正是姑蘇府統軍段璀的身影,而在段璀的身後,則是跟着麾下士卒,還有一輛無棚的馬車。

這輛馬車離得他們還遠,由被前面的人擋住了視線,只能依稀看到馬車的車板上鋪了稻草,拖着什麼東西。

遠遠地望去,看得雖不真切,但蕭月仙的心裡卻有一種極不好的預感,心中如一根琴絃般緊緊地繃着,眼睛也不自覺盯着那輛馬車,半寸不移。

“滴答、滴答...”

隨着窗沿上落下的雨聲在蕭月仙的耳邊不停地響着,馬車也離她越來越近,終於馬車上所運之物的輪廓在她的眼中漸漸清晰。

蕭月仙看得到,馬車上運着的是一個人,但這個人面色枯白,不見半分血色,連雨水不停地打在身上,也不見有半分動彈,顯然這個躺在馬車上的人已經死了。

這輛馬車是自蘇州而來,正是左遊仙這些天一直待的地方,蕭月仙看着馬車上越發清晰的輪廓,心已經沉到了谷底。

段璀身爲姑蘇統軍府統軍,在地方也算是個人物,能叫他親自送來揚州的人豈是尋常,蕭月仙雖不願承認,但她知道,那個她決計不願看到的場面,已經發生了。

隨着馬車越靠越近,她已經可以清晰地看見,馬車上躺着的,死氣沉沉的男子正是自幼將她教養長大的恩師左遊仙。

左遊仙的那張臉她再熟悉不過,只是現在的左遊仙卻不是她記憶中那副總是智珠在握的模樣,而是一片死寂,沒了半分生機。

蕭月仙從未並未與段璀正面見過,但蕭月仙識得段璀,她也不知段璀是否識得她,故而當馬車越發靠近的時候,她反而不敢再盯着看了,連忙忍着心中劇痛,不敢再探出頭去,坐了回來。

“小娘,是仙師。”蕭月仙認了出來,清兒自然也認了出來,清兒的眼眶頓時便溼潤了一片,指着窗外對蕭月仙道。

左遊仙對蕭月仙和清兒都有養育之恩,當初是左遊仙將蕭月仙和清兒從江陵帶了出來,她們纔有今日,可沒想到時隔不過半月,竟已是天人相隔了。

蕭月仙看着清兒雙淚盈眶,自己也是心中戚然,頓時覺得心中一下子空了許多。

“左師不過往蘇州半月,怎的就如此了。”蕭月仙的心中彷彿什麼東西塌了一般,淚已盈面,聲音顫抖着,似是自言自語道。

清兒雙目已經微紅,咬着牙,對蕭月仙道:“此前我們收到消息,仙師在蘇州穹窿山遇伏,看今日的情景,想必伏擊仙師之人便是段璀無疑了。”

蕭月仙問道:“清兒何出此言?”

清兒篤定地回道:“去歲仙師伏擊了李恪,將其擄走,李恪早就懷恨在心,必是早就尋機報復。我看方纔段璀得意的模樣,多半便是他勾結李恪,出賣了仙師,此番去向李恪請功去了。”

清兒說的話雖然武斷,但仔細想來確也是這麼個道理,若非如此,左遊仙和段璀做買賣也不是初次了,怎的就這次出了岔子,丟了性命呢?

蕭月仙道:“如此說來,此次從段璀私賣軍械,再到伏擊左師,從頭到尾,這都是李恪的圈套了?”

清兒道:“仙師行事一向謹慎,從不冒進,不想李恪狡詐,竟借軍械之事設下圈套,要了仙師的性命。”

蕭月仙聽了清兒的話,仙師一陣沉悶,而後慢慢地點了點頭。

李恪年不過十六,若是尋常少年,未必會有這等心機,做出這等事來,但以蕭月仙對李恪的瞭解,以李恪的手段,做出這樣的局也不奇怪。

一瞬間,蕭月仙的心裡竟生出一絲懊悔,當初在洪湖之上是她被李恪蠱惑,放走了李恪,纔有今日。

當初她在船上時若是心再狠上一些,將手中的弓箭射向李恪的後心,取了他的性命,想必也沒有今日的惡果,左遊仙便不會丟掉性命。

蕭月仙嘆道:“都怪我,若是我當初殺了李恪,便不會有今日。”

清兒不知當日洪湖之上,蕭月仙縱走李恪之事,只當蕭月仙只是在懊悔當初擒了李恪後未能當場殺了他。

清兒安慰道:“小娘不必自責,今日之事誰又能料到,更何況當初留着李恪,也是於大局考慮,也是仙師自己的意思。眼下當務之急是要將仙師的屍首拿回,絕不能就此落在李恪、段璀之輩的手中,由他們折辱。”

此時段璀帶着一衆騎卒還在北行,那輛拖着左遊仙屍首的馬車也還跟在他們的後面,只是他們已經過了茶樓的位置,漸漸走遠了。當蕭月仙再探頭望出去,也不知打溼眼眶的是雨水還是淚水,她的視線早已模糊不清,看不真切了。

左遊仙已然身死,入土爲安本就是應當,更何況左遊仙還是修道之人。可眼下左遊仙的屍首還在段璀的手中,被拖在板車之上任憑風吹雨打,不得收斂,這樣的場景看在左遊仙一手養大的蕭月仙和清兒的眼中,心裡如何能是個滋味。

蕭月仙道:“左師的屍首必要奪回,不過現在左師的屍首還在段璀手中,此事還需仔細計較。”

清兒聞言,頓時急了,當即道:“小娘,此事萬萬拖延不得,若是拖得久了,恐怕左師就被李恪和段璀斬去首級,送入長安長安請功了。”

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六章 分封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一章 玄武門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三章 戰恆安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十九章 狼谷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三章 李世民第三十章 圈套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六章 岑長倩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三章 誤會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六章 拜府第十三章 南下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章 引薦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二十三章 豪賭
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六章 分封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一章 玄武門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三章 戰恆安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十九章 狼谷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三章 李世民第三十章 圈套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六章 岑長倩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三章 誤會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六章 拜府第十三章 南下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章 引薦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二十三章 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