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義成公主

突厥民風開放,比之大唐更要甚上幾分,女子無論年少年長,婚嫁與否,拋頭露面亦是常事。不過義成公主出自中原,又是前隋宗室,始終還保留着一些中原習性,頡利可汗北返,義成公主倒也未曾如阿史那雲般外出相迎,只是在汗帳之中等候。

當頡利回道自己的汗帳之中時,他的妻子,義成公主已經在汗帳中等候多時。

“臣妾恭迎可汗大勝而歸,建不世之業。”頡利剛一入內,義成公主便屈身賀道。

頡利上前,將義成公主扶起,笑道:“哈哈,不負可敦期望,此番南下還算順利。”

在突厥,女子的地位較男子爲低,而且要低上許多,但偏偏義成公主卻是個例外。

義成公主爲前隋宗室女,先嫁頡利之父啓民可汗,曾爲頡利之母,後嫁頡利之兄始畢可汗和處羅可汗,就連頡利的汗位亦是在義成公主的相助下取得。

數年前,處羅可汗亡故後,若非義成公主相助,突厥可汗之位便該是處羅可汗之子奧射設的了。

正是因爲這些緣故,義成公主在突厥地位極高,就連頡利亦需禮敬三分。

“方纔我聽得阿雲在帳外向可汗抱怨什麼,卻不知是爲何何事?”義成公主站起身子,與頡利一同坐在了一旁的胡牀上,問道。

頡利回道:“倒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方纔阿雲在別人那邊吃了些虧,鬧脾氣罷了。”

義成公主聽了頡利的話,臉上露出一絲奇色,問道:“哦?以阿雲的本事還能吃了虧?也不知這人是誰了。”

頡利道:“也不是旁人,正是本汗自大唐帶回的質子李恪。”

頡利一邊說着,便將方纔的事情一一告知了義成公主。

義成公主聽了頡利的話,先是面露思索之色,過了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似乎想到了什麼。

義成公主問道:“可汗以爲李恪此人如何?”

頡利沒想到義成工作會突然這麼問,想了想纔回道:“據本汗所知,此次北上,他是自請爲質,他這個年紀,有這份膽略也算難得,就算是我突厥男兒,也多有不如者。”

義成公主見頡利對李恪的評價似乎不低,這才接着道:“可汗以爲唐之國力如何,可能勝之?”

頡利聽了義成公主的話,眉頭微微一皺,問道:“可敦的話是什麼意思?”

義成公主乃前隋宗室,一向視大唐君臣爲篡位賊子,深爲恨之,此番義成公主這麼問,頡利只當義成公主又要勸他早些出兵南下,已稍稍有些不悅。

義成公主見狀,忙解釋道:“眼下我突厥雖強,可汗亦是凌霸天下,但唐畢竟竊居中原、關中膏庾之地,地大物博,想要以戰取勝恐怕不是易事,可汗何不換條路走走?”

頡利此番南下,已是趁虛而入,但仍舊着了李世民的道,被疑兵之計給誑了回來,若突厥與大唐當真是在正面死磕,頡利雖然狂妄,但也沒用必勝的把握。

頡利問道:“可敦有良策?”

義成公主回道:“想要過陰山,強攻大唐,自然不易,可若是大唐內部生亂,我突厥的機會自然就來了。”

頡利繞有興致地問道:“可敦的意思是?”

義成公主道:“可汗可收李恪爲己用,待數年送他回唐,暗中助他奪儲。李恪若能奪得帝位,唐不就是可汗的了嗎?就算李恪奪位事敗,也能借機攪得大唐內亂,給可汗南下攻唐的機會。”

頡利聽了義成公主的話,眼中閃過意動之色,但隨即又道:“李恪雖年幼,但性情卻硬氣地很,不同尋常人,想要降他,恐怕不易。”

義成公主道:“可汗以爲李恪與阿雲如何?”

頡利聽了李恪的話,一下子明白了過來。原來義成公主竟是打的這個注意。

頡利道:“可敦是想講阿雲嫁給李恪,藉此收攏李恪爲己用?”

義成公主點頭問道:“可汗以爲如何?”

對於李恪,若是拋去立場而言,頡利對他的印象倒也不差,甚至李恪的脾氣還有些對上了頡利的胃口。

頡利嫡子疊羅施的性情就太過柔和,常叫頡利不滿,倒是李恪,頗有幾分膽識和硬氣。

而且李恪是大唐皇子,受封蜀王,身懷兩朝帝血,天潢貴胄,與阿史那雲倒也算是相配。

頡利道:“李恪是皇子,身份不低,阿雲嫁於他倒也不算辱沒。只是本汗在回來的路上多次敲打李恪,可他的性子卻硬地很,俱未低頭,想要他就範,徹底掌控他,恐怕不易啊。”

義成公主聽了頡利的擔憂,凝眉思慮了片刻,這才道:“這倒也無妨,此事可從長計議,今晚慶宴,且待臣妾藉機好生敲打他一二再說。”

——————————

在金山汗庭的西側,距離頡利汗帳約莫三裡外的大帳中,氣氛卻又絲毫不顯輕鬆。

在這個大帳正中坐着的,正是大帳的主人,突厥頡利可汗的心腹,俟斤康蘇密,而在康蘇密的身旁,則是他的獨子,十二歲的康阿姆。

“剛纔豁真喚你過去交代了什麼事情?”康蘇密皺着眉頭問道。

康蘇密口中的豁真便是突厥可汗之女的封號,而頡利可汗只有一女,便是阿史那雲,康蘇密口中的豁真自然就是阿史那雲了。

康阿姆沒想到康蘇密會突然這麼問,但還是如實回道:“阿雲豁真剛纔在大唐質子那裡吃了虧,要我今晚大宴上幫他落了大唐質子的面子。”

康蘇密點了點頭,問道:“你答應了?”

康阿姆不假思索地回道:“那是當然。”

康阿姆自幼與阿史那雲一同長大,但凡阿史那雲的要求,他一向無有不應,這一次自然也不會例外。

知子莫若父,對於康阿姆,康蘇密比誰都要清楚。

康蘇密聽了康阿姆的話,未置可否,只是接着問道:“你準備怎麼做?”

康阿姆回道:“大唐質子年幼,又初到突厥,只要我趁着大宴之時,藉機當衆發難,他必定無法應對。”

對於康阿姆的想法,康蘇密卻搖了搖頭道:“不可,大唐質子雖然年幼,你卻不能等閒視之。”

李恪其人,康阿姆未曾見過,但康蘇密卻是打過交道的,李恪有時連頡利的賬尚且不買,哪是康阿姆能夠簡單對付的。

康蘇密道:“今晚大宴你老實點,不要出頭。”

康阿姆聞言,立刻急了,忙道:“阿塔,我已經答應了阿雲豁真。”

康蘇密道:“此事由我來安排,你不必插手。”

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二章 端午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一章 朝覲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七十章 騙鉞第一章 接風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八章 逼反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四章 取義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章 和親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七章 和親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五章 引薦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十六章 質子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三十章 破陣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一章 接風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九章 飲酒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六章 佯攻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十三章 拜師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章 自請
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二章 端午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一章 朝覲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七十章 騙鉞第一章 接風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八章 逼反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四章 取義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章 和親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七章 和親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五章 引薦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十六章 質子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三十章 破陣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一章 接風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九章 飲酒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六章 佯攻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十三章 拜師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章 自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