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遊說蕭瑀

李恪雖與蕭美娘相熟,仔細算來也同蕭美娘有些親眷關係,但卻不是蕭府的常客。日間朝堂上剛出了這檔子事,晚間李恪便輕車簡從來此拜訪,又對外隱匿了身份,爲的是什麼,蕭美娘和蕭瑀哪還不知。

可以說,自打這封拜帖出現,蕭瑀便已經輸了,蕭瑀的那方古硯也就歸了蕭美娘。

不過來者是客,無論蕭瑀輸得甘心與否,李恪入府,蕭瑀也絕無半分怠慢之理,蕭瑀當即命人將李恪領了進來。

“一載多未見,夫人和蕭相的身子越發康健,可喜可賀啊。”李恪跟着蕭府門人進了內院,便看到了正在內院門側等候的蕭美娘和蕭瑀,拱手笑道。

蕭美娘擡頭看了看李恪,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蕭美娘道:“我已漸老邁,身子骨無非就是這樣了,倒是殿下,一載未見竟又穩重了許多。”

今日李恪來此,爲免引人注目,便特地換上了一身玄色錦襖,外皮大氅,襯着這夜幕之下,倒是多了幾分成熟的味道。

李恪笑道:“淮南不比關中,雖不似突厥那般兇險,但內外人等駁雜,也非安穩之地,本王在淮南待的久了,行事自然穩住些。”

蕭美娘和李恪有舊,見了面自當寒暄幾句,不過蕭瑀卻一向不大買李恪的賬,只是神色平淡地問道:“時候已經不早了,不知殿下此時來訪所爲何事?”

李恪道:“李恪夜後來此,乃是有一事相求於蕭相。”

蕭瑀與李恪一向甚少瓜葛,李恪突然來此除了有事求助於他,還能有何事,李恪自也懶得故弄玄虛了。

蕭瑀道:“臣已爲陛下罷去相職,眼下不過是一個少傅閒職,在府中清養罷了,不知卻又能幫上殿下什麼?”

李恪道:“本王此來乃是爲今日大殿之事,外鎮淮南干係重大,恐非時宜,本王欲請父皇收回成命,此事非蕭相不能成事。”

蕭瑀道:“眼下臣不過掛一閒職,不掌實務,我縱然上疏陛下又有何用。”

李恪笑道:“蕭相乃當朝肱骨,雖一時與父皇政見不和,暫罷相位,但早晚總有再得重用的一日,怎可妄自菲薄。”

蕭瑀回道:“殿下莫不是在同蕭某玩笑,今日大殿之上一口應下外鎮之事的是殿下,如今卻要臣上書陛下,請陛下請收回成命,未免有些天方夜譚了吧。”

在蕭瑀想來,李恪今日在大殿之上多半是怕李世民不悅,故而未曾回絕了李世民,而是一口應了下來,可如今李恪有意儲君之位,自是不願南下,便來請蕭瑀上疏,阻他南下鎮揚。

不過叫蕭瑀意外的是,李恪卻並非此意,李恪若是真的有意力阻此事,早在朝堂之上就安排人替他幫腔了,又怎會拖延到此時。

李恪道:“蕭相怕是誤會了,若是要上書父皇,正面力阻南下鎮揚之事,本王大可去請旁人上疏便是,又何必蕭相出手。”

李恪在朝中的人脈興許比不得太子李承乾那般廣泛,但若要請人上疏勸阻此事,也絕非無人可用,他請御史大夫溫彥博出手便足矣,又何必專程來拜訪他蕭瑀,李恪要請蕭瑀相助的事情自是旁人難幫的上忙的,此事唯有蕭瑀可爲。

蕭瑀聽了李恪的話,不禁好奇地問道:“若非如此,不知殿下要臣如何作爲?”

李恪道:“蕭相放心,我絕不叫蕭相爲難,蕭相上書父皇但憑本心便是。”

“殿下但請直言。”蕭瑀對李恪道。

李恪道:“貞觀初年,父皇曾以分封之事問於蕭相,蕭相只需將當年奏對之言整理作奏疏,上稟父皇便是。”

貞觀初年,李世民以分封及郡縣之利弊問於蕭瑀,蕭瑀曾力主分封,李恪要蕭瑀將當年所言上奏李世民,自然就是要蕭瑀上奏倡議分封之事。

可李恪已然封於揚州,分封之事又與他何干?

蕭瑀起初也覺得頗爲迷糊,但不過稍加思慮了片刻之後,他便回過了味來。

李恪這哪是要管分封之事,這分明就是要藉此事大做文章,煽動朝中非議,借朝堂之力來阻他封王淮南。

小小年紀,對朝堂對人心的的把控竟到了如此地步,就算是歷經三朝,閱人無數的蕭瑀,也不禁覺得訝異非常。

一瞬間,蕭瑀似乎明白了阿姊的意思,也明白了阿姊爲何如此看重李恪,李世民的諸位皇子之中,李恪確實要勝旁人多矣。

不過蕭瑀明白李恪的意思歸是明白李恪的意思,這並不代表着蕭瑀便對李恪多了好感,願意助李恪成事。

蕭瑀曾爲南樑皇子,深知皇位之爭中的兇險,故而對此事也是退避三舍,避之尤恐不及,又怎會主動沾上去。

蕭瑀不願摻和儲位之爭,過去是這樣,現在也還是這樣。

蕭瑀拒絕道:“此事幹系重大,與臣又本不相干,臣又何必去蹚這趟渾水,此事請殿下恕罪,臣愛莫能助。”

蕭瑀已是宋國公,官拜少傅,可謂位極人臣,無論將來是李承乾爲帝,李恪爲帝,還是李泰爲帝,都於他助益不大,他又何必冒着得罪太子的風險,在這個節骨眼上幫着李恪。

蕭瑀所想,李恪亦知,蕭瑀不貪財,不念權,以權位金銀相惑自然動不得他的心,李恪要蕭瑀出手,爲他所用,他就絕不會寄望於這些身外之物。

李恪對蕭瑀道:“蕭相行事端方公允,我自是清楚,只是蕭相既爲蕭家子弟,既爲江南官吏之首,又總該爲蕭家,爲整個江南世家做些什麼吧。眼下天下大勢,關隴門閥居首,其次山東世家,江南名門早已漸趨沒落,若是在無法力挽狂瀾,恐怕不出三十年,以蘭陵蕭氏爲首的江南世家便該泯然衆人了。”

李恪的話傳入蕭瑀的耳中,蕭瑀一下子頓住了。

蕭瑀出自蘭陵蕭氏,爲官數十載,多少沉浮,他真正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家業,不是自己的官職權位,他真正關心的正是李恪口中的蘭陵蕭氏。

如今的蘭陵蕭氏雖仍是天下世家翹楚,論聲望甚至不在七宗五姓之下,但身爲蕭家人的蕭瑀卻很清楚,如今朝中局勢已多爲關隴和山東世家所把,蘭陵蕭氏身爲南族已後繼乏力,若是待蕭瑀故去,蘭陵蕭氏朝中再無話事之人,蘭陵蕭氏將面臨的是何等的危機。

李恪看着蕭瑀的模樣,似乎已有意動之色,於是接着道:“諸位皇子中,太子心向隴右,魏王心向關東,能助蘭陵蕭氏,能助南族的唯本王一人而已,蕭相何不給本王一個機會,給蕭氏一個機會,也給整個南族一個機會。”

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五章 汗庭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十七章 反常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一章 接風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二十章 初定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三十章 爭執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三十章 爭執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五章 引薦第四章 面聖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十九章 醉客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
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五章 汗庭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十七章 反常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一章 接風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二十章 初定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三十章 爭執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三十章 爭執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五章 引薦第四章 面聖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十九章 醉客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