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

李恪南下揚州,爲免一路官吏延請,耽擱了行程,遂輕車簡行南下,自己帶着席君買和王玄策及一衆王府衛率先行一步,而留下性情張揚的小公爺秦懷道和老成持重的馬周領大隊人馬南下。

李恪到了揚州城三日後,秦懷道和馬周終於也沿着運河到了揚州。

秦懷道和馬周剛自揚州碼頭下船,不過稍息了片刻,便徑直往李恪的臨江宮而去,前往拜見。

“末將秦懷道、臣馬周拜見殿下。”秦懷道與李恪算是發小,少時便一同習武,關係自不同旁人,剛一進臨江宮門,便帶着馬周風風火火地進內殿尋了李恪。

李恪一早得到快馬傳來的消息,已知秦懷道、馬周今日將至,倒也不覺得奇怪,見兩人拜在身前,上前各自扶起道:“懷道、賓王快快起身。”

“謝殿下。”秦懷道和馬周道了聲謝,站起了身子。

李恪問道:“你們一路南下可還順利?”

秦懷道起身,當先道:“那是自然,那些州縣官吏多是爲殿下而來,殿下不在其中,我不過幾句話便打發了他們走了。”

李恪一路南下,州縣官吏紛紛出迎款待,爲的無非就是李恪的親王身份和李恪手中代表着代天巡狩的節鉞,既知李恪不在其中,那些地方官員自然就沒有那般殷切了。

李恪笑道:“如此便好,那些地方官吏着實惱人地很,但又着實不便開罪,若是能打發走了,也是好的。”

秦懷道笑道:“那些州縣官吏糾纏倒是無礙,左右不過早晚兩天抵揚罷了,不過殿下所爲,可就有幾分不仗義了。”

眼下乃是臨江宮內殿,能在此處出現的無一不是李恪的心腹,都知道秦懷道的性子,早已見慣了李恪同秦懷道如此玩笑,自不會覺得奇怪。

不過旁人雖不覺得秦懷道所言不妥,但李恪對秦懷道卻所言頗爲不解,拍了拍秦懷道的肩膀,問道:“懷道所言何意?本王怎的就不仗義了?”

秦懷道嬉笑着回道:“殿下與江都煙雨樓仙娘之韻事我已有耳聞,莫非還當小弟不知嗎?”

秦懷道說着,還一邊咂着嘴,一邊搖頭道:“小弟久聞揚州多美人,青樓瓦肆之盛不在長安平康坊之下,小弟本還想着藉此次南下之機大顯身手,可還未下河船,這朵最是豔麗的花王牡丹便被殿下摘了去。”

仙娘生地極美,李恪也很是欣賞仙娘琴藝,但是李恪卻連她的一根髮絲都未曾碰觸,何來的秦懷道口中的韻事。

李恪道:“本王同仙娘之間的關係並無半點齷齪,懷道何處此言。”

秦懷道原本還是面帶嬉笑,但從李恪的口中聽到“齷齪”二字,連忙道:“殿下同仙娘之事正是雪月風花,雅韻至極,豈是齷齪。”

李恪聽了秦懷道的話,心中越發地不解了,又問道:“懷道之言本王着實不明。”

秦懷道道:“小弟聽得傳聞,殿下同煙雨樓仙娘姑娘一見傾心,兩情相悅,已許下納妾之言,只待過些時日,殿下將贖身的銀錢送至煙雨樓便可抱得美人歸,難不成並無此事?”

李恪聽了秦懷道的話,頓時明白了過來。

那日接風宴上,李恪對仙娘所評頗高,又提及運河偶遇之事,必是叫人傳出了閒話了。

自古以來,才子佳人便是坊間最會風傳的雅聞,而李恪貴爲皇子,便是更是如此了。與那些坊間傳聞中見慣了的才子佳人相比,顯然李恪這個皇子更有看頭。

李恪聞言,擺了擺手道:“本王今日還在爲你命人送來的書信犯愁,何來的閒情逸致去往那青樓瓦肆玩樂,坊間傳聞聽聽便是了,如何信得。”

聽到李恪提及他命人快馬送來的那封信,秦懷道臉上的玩笑之色頓時收了起來。

秦懷道一臉正色地問道:“殿下說的是牛進達之事?”

李恪點頭道:“正是此事,本王初到揚州,還未來得及整頓麾下一十二州的府軍,此時朝廷便調牛進達來揚州,只怕非是善事。”

秦懷道帶着大隊人馬尚在洛陽時便得了自京中傳出的消息,兵部新調左衛中郎將牛進達爲邗江府統軍,轄制揚州府軍。

秦懷道和馬周都覺此事反常地很,方一得到這個消息,便命人騎快馬南下,百里加急告知李恪,李恪也是在兩日前方纔得到的消息。

秦懷道對李恪道:“牛進達乃軍中宿將,久經戰陣,在軍中很有幾分威望,他此番南調而來,確爲揚州軍添了幾分變數。”

李恪對秦懷道問道:“你對牛進達理當熟悉,可知此人如何?”

秦懷道回道:“牛進達乃阿爹故交,又曾爲阿爹部將,此人陣前衝鋒,拔城陷地卻是把好手,但他的性子執拗地很,一向固執,殿下想用他恐怕不易。”

牛進達爲天策府舊將,對李世民可謂忠心耿耿,李恪雖是貴爲皇子,但牛進達到了揚州,任李恪麾下邗江府統軍,未必就會買了李恪的帳。

李恪聽了秦懷道的話,眉頭微微皺了皺,揚州刺史賀休難纏,李恪尚未將他處理得當,如今又來了一個牛脾氣的牛進達,李恪不免有些頭疼了。

牛進達出自隴西牛氏,隴西牛氏乃關隴豪族,故而牛進達也算是出身名門。

但牛進達隴右門閥的出身還不是叫李恪頭疼的地方,真正叫李恪頭疼的是牛進達這個人。

牛進達武德二年降唐,拜入天策府,亦是李世民潛邸之臣,雖名聲不顯於世,但資歷與輩分便擺在了那裡,旁人隨意輕慢不得。

這樣一個人擺在邗江府,李恪想要私下有些動作,自然繞不過他。

李恪道:“長孫無忌倒是對本王甚是關照,如今本王已出了長安,遠在揚州,他竟還不忘給本王使絆子。”

李恪已走,如今的長孫無忌在長安可謂如魚得水。

就在李恪外放出京之後不過數日,長孫無忌便受朝臣舉薦,以司空銜領兵部尚書職,掌軍務,而南衙將領與地方府軍調防之事正在兵部責權之內。

長孫無忌方纔上任不過數日,便出了這檔子事情,又豈會與他無關。

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五章 玄都觀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五章 侯君集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八章 惡陽嶺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三十章 爭執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十八章 逼反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一章 定帥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十八章 聘禮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章 破陣第一章 接風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五章 射花燈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五章 汗庭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八章 婚成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十七章 急招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六十七章 餞別
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五章 玄都觀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五章 侯君集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八章 惡陽嶺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三十章 爭執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十八章 逼反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一章 定帥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十八章 聘禮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三十章 破陣第一章 接風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五章 射花燈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五章 汗庭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八章 婚成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十七章 急招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六十七章 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