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金車

第68章 金車

這個季節其實說入秋也還早,可關中卻早早就迎來秋雨,關中再一次迎來了汛期。

秋雨正在下着,公子高戴着斗笠走在河邊,望着正在建設的潼關。

“老師,辛勝將軍爲何只讓他們搬運石材,城內建設的人爲何這麼少?”

聽到公子高的問題,叔孫通解釋道:“若人都在城中,則城內便會混亂。”

公子高又問道:“兄長爲何讓他們在這裡建設一座城呢?”

叔孫通接着道:“這是函谷關以西的第一座城,此地繁榮了,函谷關纔會更穩固。”

公子高自認也看過不少書,現在的潼關城牆還未建設起來,但從地上排列的木樁與堆砌的石料,又能看出這座城的規模。

這無疑是一座大城,公子高站在原地,他的目光移向更遠處的華陰縣,如果潼關城被敵人佔據,那麼華陰縣也可以截斷水流,蓄水之後再來一個水淹潼關。

而對外呢,潼關佔據要道,只要後方的糧草不斷,這個潼關城就能一直穩固。

這就像是另外一個函谷關,是關中的主要入口,此地佔據主要的水路,更是客商往來的要道關口。

公子高也看出了此地的優勢所在,可若不是皇兄已在這裡建設,自己還能看出來嗎?

“公子,咸陽書信。”

公子高拿過布絹看了一眼,低聲道:“老師,兄長要成婚了。”

叔孫通笑呵呵道:“這是好事。”

“兄長要在今年臘日行冠禮,來年就成婚。”

叔孫通道:“公子扶蘇是個勤學之人,大秦國事繁忙,纔會等到年二十有一才成婚。”

公子高又道:“我發現,我不論怎麼學都比不上兄長,兄長的眼光與遠見太厲害了。”

叔孫通撫須沒有言語,正如公子高所言,有些人的天賦就是不能去比的。

公子扶蘇的天賦是公子高這些孩子比不上的。

婁敬與毛亨也到了潼關,這兩人一到潼關就被辛勝將軍拿下了,並且讓這兩人在潼關縣教書。

叔孫通本想讓這兩人來敬業縣教書的,可此二人要入關中就一定會路過潼關,定會落在辛勝上手中。

公子高又道:“我想回去讀書了。”

叔孫通收回了思緒,領着公子高一路往敬業縣走去,現在的敬業縣已換了一個模樣。

在這場雨中,圍着商顏山種着一片桑樹,再過兩年這裡就會形成一片桑樹林,而山上種了很多芹菜與蘿蔔。

等再過一個月,山上的芹菜和蘿蔔吃都吃不完。

回到敬業縣之後,公子高就開始了他的苦讀。

這位公子不僅自己苦讀,而且帶着他的弟弟妹妹們一起苦讀。

伏生住在敬業縣,平日裡一直深居簡出,他平日裡以看書爲生,因此他也很喜歡公子高這樣的孩子。

到了夜裡,公子高帶着弟弟妹妹休息之後,他就一個人坐在油燈邊,寫着一封書信。

寫完之後,公子高將書信裝入一個竹筒中,再用上封蠟,拿着就走到縣衙外。

章邯就坐在縣衙外的屋檐下,正在處置着公事。

公子高道:“章邯將軍,你大可以在此地再建一間屋子,用來主持公事。”

章邯起身行禮道:“末將無妨,如今人力寶貴,潼關正在建設,敬業渠還要修繕,大荔縣還需要建設,末將抽不出人手來建設此地。”

公子高邁出門檻,還有雨水不斷落在屋檐上,雨水順着屋檐而下,在眼前形成了一片水簾。

他又道:“整個渭南都這麼忙嗎?”

章邯頷首道:“都很忙,各縣都抽不出人手。”

公子高又道:“章邯將軍,你覺得高的兄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聞言,章邯蹙眉遲疑了片刻,想了很久,這纔回了一句話。

“末將不敢揣測。”

“高時常覺得自己的才能淺薄,兄與父皇常忙於國事,因爲國事兄長與父皇常會忙到深夜,每每想到此,我就覺得心生愧疚,享受着父皇與兄長的庇護,我怎能如此心安理得。”

“我要多學本領,我要幫助父皇與兄長治理國家,這是高的志向。”

聽一個孩子講志向,是一件很熱血的事,章邯很恭敬地道:“公子扶蘇常言,行事要腳踏實地,要實事求是。”

“我知道,謝章邯將軍提醒。”公子高拿出竹筒道:“還請章邯將軍派人將書信交給兄長。”

言罷,公子高將裝了書信的竹筒交給了章邯之後,他回了屋內,繼續看着他的書。

有時,章邯也挺心疼這位十分懂事的公子高,這孩子實在是太懂事了,也十分好學。

章邯招手叫來一個侍衛,讓他將書信送去咸陽。

翌日,天剛亮的時候,一道詔命就送到了敬業縣,“始皇帝詔命,封章邯爲渭南郡守,叔孫通任郡丞,主持渭南事宜。”

章邯聽到這個消息還愣在原地。

叔孫通用力咳了咳嗓子。

章邯站在原地良久纔回過神,忙向咸陽方向行了一個大禮。

叔孫通倒是沒有看到章邯眼中的淚水,應該說四年多了,這個地方從一無所有到如今的繁華,是章邯一天天經歷出來。

當年敬業縣一無所有,是章邯拉着犁,在荒地裡墾出了一畝畝的田地。

這本就在叔孫通的意料之中,但沒有想到公子扶蘇這麼快就給了章邯回報,這份回報的分量還不小。

以後,人們都會知道,只要爲公子扶蘇效力,就會得到十分豐厚的回報。

叔孫通看着眼前,這裡的人們都爲章邯高興着,他們知道章邯有多麼不容易,不論是挖渠還是墾荒,這位將軍從不曾懈怠,也從來沒有抱怨過什麼。

不只是這道任命,軍中又派了一隊兵馬,兵馬人數不多隻有六百人。

叔孫通道:“公子從未說過建設郡城。”

章邯雙手端着木盤,盤中放着的就是郡守的銅印與任命的文書,還有一身官服,他嚴肅道:“嗯。”

叔孫通勸道:“萬不要自作主張。”

兩人一個是郡守,一個是郡丞,始皇帝任命,但兩人都明白,這少不了公子扶蘇的安排。

往後他們兩人也還是要聽從公子扶蘇號令的。

渭南是公子的心血,同樣也是章邯與叔孫通的心血。

叔孫通低聲道:“不用太久,公子定會有不少事交給我等。”

郡守不僅僅要執行賦稅徵收,還要主持農耕生產,這些事原本就是章邯在做,如今又給了一個正式的名分。

咸陽,公子扶蘇要建設咸陽橋三縣,丞相李斯便給公子扶蘇掃平了障礙,而且可以說是斬草除根。

如今在丞相府流傳着一句話,公子說但凡阻礙大秦發展的人,就都是大秦的敵人。

換言之,身在其位,做不好該做的事。 身爲其位,膽敢推卸責任,耽誤政令傳遞。

只要懷有私心,從中撈取好處者,都是大秦的敵人。

在如今的咸陽城人心中,公子扶蘇是一個十分嚴苛的人,這位公子師承荀子,又拜李斯爲師,說不定將來的秦律會更嚴苛。

最近,李斯的心情很不錯,他正在家中望着一棵樹發呆。

家中的僕從喚道:“丞相?”

李斯依舊擡頭看着樹上的柿子。

樹上已有柿子了,但柿子還未成熟。

“丞相?”

李斯收回目光,在家僕的呼喚下終於有了反應,沉聲道:“何事?”

“丞相府來人了,說是還有不少事要丞相主持。”

“張蒼呢?”

“張蒼去咸陽橋。”

李斯又看了看陰沉沉的天色,道:“今年的秋雨怎麼來這麼早。”

家僕尷尬笑着頷首道:“是呀。”

李斯走出了家門,就見到了對門呂不韋宅邸的門開着,心中有些困惑就站在原地,多看了一會兒。

他正打算要問,就見到對門府邸走出來一個人,這個人正是田安。

田安與身後的幾個內侍拿着書卷。

見狀,李斯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他們是來給公子拿書的。

田安行禮道:“丞相。”

李斯看了看四下,擺手示意家中的家僕回去,他自己則跟上了田安的腳步。

田安一路走着,身後跟着幾個帶着書的內侍,又對跟在一旁的李斯道:“公子與王少府商量過了,說是讓李由回咸陽。”

“公子何時說的?”

田安回道:“章臺宮設宴那天,公子與王少府商議過。”

李斯感慨道:“李由這孩子不才,老夫本想讓他去上郡歷練。”

田安遲疑了片刻,道:“丞相不必如此,公子說關中入秋了,蜀中的這個時節多蚊子,每每這個季節,李由來信總會抱怨蜀中蚊子多,公子擔心他會留在蜀中治理蚊子,唉……丞相有所不知,公子常說蚊子是環境中的必然存在的,是消滅不完的……”

李斯多問了兩句,田安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他老人家一路上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言罷,就走到了宮門口,田安又道:“公子還說了,等到行冠禮那一天還請丞相相隨,丞相是公子的老師,由丞相領着公子前往行冠禮。”

按照禮制,能夠領着行冠禮之人走上祭臺,這多是晚輩族親中,十分重要的長輩纔會被小輩請求。

“還請告知公子,李斯一定到。”

聽到丞相如此肯定的答覆,田安微笑着走向了高泉宮。

高泉宮,扶蘇正看着眼前的三駕金車,王翦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扶蘇甚至可以走入車駕上睡下,笑道:“老將軍,果然厲害。”

這一衆宮女與內侍看着金車,也有些晃眼,這輩子沒見過這麼離譜的賀禮。

雖說並不是真的純金打造,但通體彩繪,用銅器做框架,再用金銀來做構件,極盡奢華。

對外說,在公子扶蘇行冠禮之前,人們只知道老將軍送了三駕車,人們所想的應該只是用料比較好的那種。

扶蘇坐在金車的車轅上,又沉思片刻,作出了結論,這種車肯定是不能拉出去的,多半也只能放在宮裡吃灰。

田安帶着書卷回來了,他行禮道:“公子,丞相答應了。”

扶蘇吩咐道:“把這三駕車拉進庫房吧。”

田安望着三駕車神色凝重,低聲道:“公子,庫房放不下。”

“那就找人擴建一下。”

丟給田安這句話,扶蘇就走回了殿內。

殿內依舊鋪着一張地圖。

但凡有些許清閒的片刻,扶蘇將這些時間用來培養自己的愛好,畫地圖就是最近培養出來的其中一個。

不多時,就有幾個內侍站在了殿外,他們講述着自己的丈量所得,生怕自己丈量錯了,講出來時還有些哆哆嗦嗦的。

扶蘇道:“不對呀,咸陽橋到岐山怎麼會是二百六十里?”

聞言,剛答話的內侍噗通一聲跪在地上,他哆哆嗦嗦地道:“回公子,真是二百六十里……”

扶蘇還是搖頭,他記得後世的地圖不會這麼遠。

丈量出錯是因現在的道路有些偏差,因此丈量的路線出現了偏差。

正常來說,也就二百三十里地。

扶蘇並不怪這個量錯的內侍。

在條件如此簡陋的當下,有誤差也是正常的。

再者說,人類在測量這件事上,任何精密的儀器都無法避免誤差。

淅淅瀝瀝的秋雨將咸陽澆得溼漉漉的,田安又讓人建設了三間庫房。

衆人咬着牙關,十分吃力地將金車推入庫房中。

田安倚着門,大口出着氣,問到:“他們是怎麼將這金車拉到宮裡的?”

“來時,整駕車都是用黑布蓋着,有牛拉着,還有上百個家僕一起推車。”

田安緩緩搖頭,他覺得公子也明白了,這金車運入宮中之後,就只能留着吃灰了,因爲根本拉不動。

秋雨依舊下着,田安讓人將庫房收拾好,就回到了殿前的屋檐下,他見到公子正在喝着熱水,在一旁的桌上,放着一塊布絹。

田安拿着水壺給公子續上熱水,目光看了一眼這卷布絹,看字跡是公子高所寫。

扶蘇道:“高來信了,他說冠禮那天,要來觀禮。”

田安額頭還有些汗意,他道:“三駕金車都在庫房了。”

“我記得當年周天子的車駕也有金車,老將軍這賀禮不算逾制嗎?”言至此處,扶蘇又淡定地飲下一口熱水,低聲道:“老將軍不識禮數,嗯……不會有人計較的。”

(本章完)

第74章 回咸陽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12章 權與利第113章 東去第120章 登山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33章 橋建成第23章 老秦軍第28章 賀禮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40章 渠中骨第40章 渠中骨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9章 將來的郡第41章 上架感言第40章 渠中骨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98章 又聞第74章 回咸陽第114章 韓舊地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55章 學荀子者第53章 刀與火第71章 秦人古都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62章 婁敬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39章 民夫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4章 墨子有言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1章 成果第82章 有關張良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9章 頻陽公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7章 封賞第16章 戍邊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5章 選誰都好第51章 一定還清第55章 學荀子者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71章 秦人古都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6章 稂與張良第21章 成果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2章 齊魯博士第68章 金車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3章 老秦軍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5章 侷促之人第54章 蜀中消息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72章 佩劍第96章 稂與張良
第74章 回咸陽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12章 權與利第113章 東去第120章 登山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33章 橋建成第23章 老秦軍第28章 賀禮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40章 渠中骨第40章 渠中骨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9章 將來的郡第41章 上架感言第40章 渠中骨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98章 又聞第74章 回咸陽第114章 韓舊地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55章 學荀子者第53章 刀與火第71章 秦人古都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62章 婁敬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39章 民夫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4章 墨子有言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1章 成果第82章 有關張良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9章 頻陽公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7章 封賞第16章 戍邊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5章 選誰都好第51章 一定還清第55章 學荀子者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71章 秦人古都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6章 稂與張良第21章 成果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2章 齊魯博士第68章 金車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3章 老秦軍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5章 侷促之人第54章 蜀中消息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72章 佩劍第96章 稂與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