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

說了一會大水車的事,桌邊衆人都很歡喜,黃思豪道:“如此就好,有了這水車,引水成功,堡中沿河田地就可無憂了。”

黃家在五寨堡zhan有的田地,大部分是在清漣河邊,水車製作成功後引水上岸,有水灌溉,明年田地中的收成當然會大大不同。

顧千戶也說道:“賢侄,等這水車製作成功後,你可不要忘了你顧伯伯。”顧千戶在鎮西衛也有不少田地,因缺水面臨和黃家一樣的問題,現今有了黃來福這大水車利器,他自然不會放過。

黃來福道:“當然,侄兒怎麼可能會忘了顧世伯。”

衆人都笑了起來,連顧雲娘也笑了起來,看向黃來福的眼神有了些不同。

楊氏道:“福兒,河邊可用大水車,不過我們堡中還有許多不靠近河邊的田地,這些田地大多無水灌溉。你方纔說引用地下水,如何引用,是鑿井嗎?據爲娘所知,那些田地旁也有一些水井,不過大多幹涸了,你又到哪去引水呢?”

黃來福說道:“是的,孃親,是鑿井引水,不過我這井可不比原先那些井。我這井深可達五、六丈,甚至可達六、七丈之多,如此深的井,保證井水遠遠不會乾涸,而且孩兒也有辦法將這井水引出。”

中國北方在秦漢時鑿井灌田就比較普遍。唐代就開始應用水車提取井水。不過大多還是傳統的“軲轤把”井。靠人工轉動軲轤把水提上來。深度一般只有幾米,屬於淺水層的水井。這種井打水時費時費力,水質容易污染,而且水質較苦,最重要的是井水容易乾枯。

五寨堡各處,自然也是這樣的井。

而後世的一些深水井,深達十幾米,數十米是很常見的,特別是那些機井,往往深達百米。就是後世的手壓機井,俗稱的洋井,最少也是水深十數米。

這手壓機井黃來福可是記憶猶新,他小時候在農村老家中就常用,按住鐵把,一壓一壓的,水就源源不斷地出來。

這種手壓機井好處很多,而且由於是從深處取水,水質良好,水味清冽甘甜,比那些淺井出的水好多了,據說是20世紀初外國僑民傳入中國的新鑿井法,當時就很受歡迎,目前這種手壓機井在我國一些偏遠地區或一些農村中仍在使用。

不說水味如何,重要的是這種手壓機井可以將地底更深處的水引上來,又取水方便,大可滿足乾涸田地的需求。

想必在五寨堡,這種深達十幾米的手壓機井已經能滿足許多田地菜園或是民衆的用水需求了。對於在一些地下水較深,連深達十幾米的手壓機井還不能從地下取水的話,黃來福準備開挖深達二、三十米的深水井。採用改進型的龍骨水車,利用畜力將深處的水引上來。

此時大明朝的龍骨水車,如果在整體上的穩定性較好的情況下,約可將河水提升到3-5米的高處。而黃來福電腦資料中有一種改進型的龍骨水車圖紙和製作方法,乃是當時黃來福在後世一個科技網站上所見到的,作者是福建一民間科技者,結合古代和現代的科技製作成功,當時黃來福在網上見了相關圖片後頗感興趣,就下載到了自己電腦上。恰好黃來福昨天查看電腦時,就發現了這麼一款水車,此時正好用上。

這種改進型的龍骨水車,利用畜力的話,可將深達二、三十米的井水汲引上來。足以滿足所有乾涸田地的需求。當然,那種深達百米的機井,在大明朝就不用想了,那種機井,就是在後世,也是用大功率的水泵將水抽上來的。

不過上面說的兩種深水井,已經足以滿足需求了,只要地下水不斷,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取水使用,滿足五寨堡軍戶們的需求。

而五寨堡的地下水,黃來福想起自己電腦中關於後世五寨縣的資料,依他電腦中的資料看,這五寨堡的地下水資源可是非常豐富,地下水儲量達7000多萬噸,年允許開採量爲3478.8萬噸,地下水水質大都爲重碳鈣鎂水,適用於飲用和灌溉。

這麼多水,就算全堡有軍民數萬人,也足以滿足數百年之用。雖然眼下大明朝是小冰河時期,地表缺水,到處赤地千里。不過此時地下水還是非常豐富的,沒有經過後世大規模的工業用水,這地下水資源是再純淨不過了。

不說在五寨堡,就是大明其它地方也是一樣。單靠地下水,整個北方就完全可以渡過難關,等幾十年後小冰河時期過後,天氣迴轉正常,自然可以快速充沛地補充足地下水。其實單隻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並不似後世城市化和工業用水那麼恐怖與需求量大。

聽了黃來福這樣說,楊氏笑道:“這樣就好,這樣就好,看來這個家啊,將來就要看孩兒的了。”

她喜盈盈地道:“我的孩兒出去遊歷一次,本事倒見漲了。”

黃來福笑道:“孃親過獎了。”得到母親及家人的肯定,他內心也很是歡喜。對面的顧雲娘則是白了他一眼。

大姐嘴一撇道:“娘,你也不怕誇壞弟弟啊,您這兩天,已經誇了他好多次了。”

楊氏笑道:“好啦,好啦,我知道你也很不錯,不過你這麼大的人了,還跟你弟弟爭。”在她頭上輕輕地敲了一下。

大姐大叫道:“娘,這麼多人面前,你又打我。”

衆人都笑了起來。

這頓飯大家吃得都很開心,飯後,黃思豪招來楊管家道:“楊叔,福兒要製作那水車諸物,需要什麼,工匠錢糧的,你儘量配合他。”

他想了想,道:“這樣吧,你到帳房那邊支200兩銀子,以爲福兒一干錢糧所用。”

楊管家神色異樣地看了黃來福一眼,回首對黃思豪恭敬地道:“是,老爺。”

旁邊衆人聽說黃思豪吩咐楊管家取200兩銀子與黃來福使用,同樣是臉色有些異樣。

明中葉後,白銀廣泛使用,不過相比於後來的天啓,崇禎兩朝,此時的萬曆初時,白銀還沒有大量流進大明境內,白銀仍是貴重之物。此時的一兩白銀購買力約合後世的人民幣六百元之多。此時的一個縣官,年俸銀不過45兩,買8斤上等羊肉也不過白銀1錢二分。

到了崇禎朝時,白銀大量流入後,才貶值約合人民幣三百元左右。其實白銀的購買力在唐宋時更高,唐代銀價一兩的購買力約合2000元人民幣左右,宋時也在1000多。

五寨堡窮困之地,黃家雖是世襲千戶,百年積累,此時家中也不過有八百兩銀子的銀錢,這時一下子拿出200兩銀子給黃來福,就是相當於一下子拿出後世人民幣12萬給黃來福,佔了黃家可使用家財的四分之一,可見黃思豪對黃來福的寵愛。

黃來福自然明白這一點,他感激地道:“謝謝爹,孩兒一定會做好的。”

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也相信自己會幹出一番事業。

其實,黃來福搞水車搞屯田之類的,目前都是爲了富堡,然後強兵。來自後世的他,當然明白軍隊的重要性,只有擁有一隻強悍的軍隊,才能在將來的萬曆三大徵中取得成績,纔能有更大影響,才能改變什麼。

他當然想開始練兵,不過一是自己沒開始替職。二重要的是自己手中沒錢沒糧。

沒錢沒糧時談練兵,只是空想,就算黃來福有滿肚子的打算,也只能按捺下來。這時的軍戶,以五寨堡的軍戶旗兵們爲典型,普遍身體孱弱,因爲平時吃飽都難,所以體能嚴重不足,你再和他們講什麼先進的東西,沒有力氣訓練,也是和空氣講。

而黃來福心目中的強軍,就是建立在嚴酷的訓練上的,這就更需要非常充足的營養上。營養怎麼來的?就是錢和糧堆出來的。

而養兵是非常不易的,需要支用的錢糧非常龐大。就以黃家那60個家丁來說,比起五寨堡的普通軍戶,這些家丁每人每月需支糧二石,每月還需銀八錢,年又要支賞銀八錢七分,每人還給馬一匹。一年單需糧最少就在18萬斤。還不算銀錢,馬料,額外的恩賞撫卹養老等支用。

這些人的錢糧所需已經讓黃思豪竭盡全力了,而黃來福將來不能只靠這60個家丁打天下吧,在他的初步計劃中,這五寨堡的1120名旗軍,他將來都要編成足額強軍的。以家丁的標準而言,這一千多人,一年又需要糧錢多少?如將來有五千人,一萬人,一年又需要糧錢多少?

要幹大事,就免不了錢糧,而如自己都不能養活五寨堡的軍民,就談不上改變五寨堡,進而改變天下了。就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道理。

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18章 劉二妞第252章 還鄉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53章 各方反應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35章 顧家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7章 大幹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41章 感嘆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08章 決戰第108章 決戰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7章 大幹第233章 威力第246章 談判第2章 家人溫馨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87章 大鐵廠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78章 大移民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3章 期望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28章 入朝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93章 除夕日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83章 破家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07章 糧盡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章 附身邊軍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18章 劉二妞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45章 威赫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34章 岢嵐州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33章 掩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
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18章 劉二妞第252章 還鄉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53章 各方反應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35章 顧家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7章 大幹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41章 感嘆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08章 決戰第108章 決戰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7章 大幹第233章 威力第246章 談判第2章 家人溫馨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87章 大鐵廠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78章 大移民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3章 期望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28章 入朝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93章 除夕日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83章 破家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07章 糧盡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章 附身邊軍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18章 劉二妞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45章 威赫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34章 岢嵐州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33章 掩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