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勸說

商毅淡淡一笑,揮了揮手,道:“候公子太客氣了,在下可實在不敢當,抵禦清虜,保衛社稷危,在下不過是盡爲人臣之本份而己。”心裡卻在想,候方域到鳳陽來找自己,總不會只爲誇自己這幾句話就完了吧。

陳貞慧也道:“軍門之心如霽光明月,只可惜如今朝中奸妄當道,堵塞賢路,軍門大人縱然在外浴血奮戰,只怕也是難免爲奸臣所嫉,難得善終。現在眼看着清虜大軍壓境,馬士英還把黃得功、劉良佐兩部留在江南,只讓軍門這一軍駐守淮西,這分明就是欲借清虜之手,致軍門於險地。其心又向其狠毒。”

商毅心裡想着,馬士英雖然不是東西,但你們東林黨也不是啥好鳥,只要別跟着瞎搗亂,就比什麼都強,道:“在下只是外臣,朝中之事,不便隨意過問,唯儘自己本責本職,問心無愧,也就是了。”

候方域道:“不盡是如此,馬士英居然還忘記了君父之仇,與李逆相勾結,公然賜以公爵之位,如此行徑,以是形同叛逆,不臣之心路人昏知,藉以勢成之曰,只怕會向莽操之事,軍門難道不想一振朝綱,儘自己之力嗎?”

商毅搖了搖頭,道:“在下本是一介武將,只是現在正逢戰亂之際,才得以出任巡府,按本朝規度,武將不得過問國事,因此又豈能越暨之事。”

候方域道:“軍門難道不知事急從權嗎?如今軍門手握重兵,又在大破清虜之功,爲江南百姓之倚望,豈能不爲國爲民,做些事情。”

商毅盯着候方域,道:“不知候公子認爲,在下應該怎樣做纔對呢?”

候方域道:“請大人立刻從浙江提兵進京,清君側,正朝綱。”

商毅在心裡冷笑了一聲,東林黨還真是唯恐天下不亂,那邊左良玉剛剛消停下來,現在居然又有人來勸說自己帶兵進南京,實際就是再挑動明朝的內戰,全然不管現在清軍己經大軍壓境,整個南方實際處在危機的也緣,道:“難道說候公子要在下做左良玉第二嗎?”

陳貞慧忙道:“軍門誤會了,左良玉本來就飛揚拔扈,目無朝廷,這次不過是借假太子之名,名爲護駕,實爲反叛。但軍門對大明素來忠心耿耿,累有戰功,兒童亦知,豈能混爲一論。”

候方域也道:“是啊,軍門如果舉兵,清君側,正朝綱,爲國除奸,正是上合天意,下順民心之舉,還請軍門爲天下計,速發義師。”

林之湖也查嘴道:“是啊商毅,我們都商量過了,現在只有你能起兵討伐馬士英,就不要在多猶豫了。”

原來左良玉病死,左軍也被擊敗,東林黨也都大失所望,而馬士英又不顧羣臣的反對,執意要招降大順軍,頓時又引起了東林黨的一致憤怒,但這時東林黨在朝中基本沒有什麼勢力,錢謙益只會大耍滑頭,明哲保身,而吳甡對東林黨的行爲本來就十分不滿,自然就更不會幫他們說話了。

不過有一部份東林黨卻從左良玉身上得到了啓發,看來要扳倒馬士英,必須藉助外力才行,而現在看來,似乎也只有商毅纔有這個實力。

雖然這個意見卻遭到了一部份東林黨的反對,因爲在辯認太子這件事情上,商毅幫了馬士英一個大忙,但在這件事情商毅做得確實十分周詳,幾乎天衣無縫,誰也不能指責什麼,因此也有一些東林黨認爲商毅只是說了實話,並不能說明商毅就倒向了馬士英,相反這還證明了商毅這是對明室的忠心。甴其是現在,馬士英公然招降李自成,說不定商毅會出兵討馬的。

而東林的另兩位大佬錢謙益和候恂對這個意見也釆取默許的態度,於是這一部份人也立刻行動,首先找到林之湖幫助,請他領頭,並且派出了兩位頗有份量的人物,讓候方域和陳貞慧出面,去勸說商毅。

儘管林之湖不怎麼看得上商毅,但他在復社只能算是小角色,現在突然有了大用,也頗有受寵若驚之感,而且也想借這個機會爲東林立一件功勞,再謀個一官半職,因此也欣然從命。

雖然南京朝廷把黃得功和劉良佐留在了江南,但商毅也並沒有要馬上推翻南京朝廷的想法,而且招降李自成,根本就是商毅的建議,這也是抵抗清軍南侵的唯一可行之策,反到是東林黨,現在真的是全瘋了。因此商毅也不想和他們多扯,直接道:“那麼請問兩位公子,這是代表兩位公子的意見,還是代表了東林各位諸公的意見。”

候方域和陳貞慧互相看了一眼,沒想到商毅會問了這麼一個問題,一時也不知該怎樣回答,到是林之湖道:“當然,這當然是我們所有東林人士,還有復社中諸人的一致意見,都希望你們首舉義師,爲朝廷……”

他還沒說完,候方域就狠很瞪了他一眼,而陳貞慧趕忙搶過了話頭,道:“現在南京士農工商人等,無不對馬士英恨之入骨,因此只要軍門舉旗一呼,必然從者如雲。”

商毅“哼”了一聲,陳貞慧這話根本就沒有從正面回答,東林黨果然都無恥得很,明明自己做了,居然都不敢承認,立刻又道:“這麼說來,錢大學士、候老學士,還有南雷先生、念臺先生,可是都同意了嗎?”

被商毅點着名問,這下候方域和陳貞慧更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屋子裡的氣氛一下子變待尷尬了起來,而林之湖雖然不知道剛纔自己那番話錯在那裡,但也不敢在糊亂插嘴,只好不知所措的看着衆人,心裡卻實在有些不明白,這麼簡單的問題,爲什麼候方域和陳貞慧卻要說得吞吞吐吐,語焉不詳。

過了好一會兒,商毅這才笑道:“清君側,正朝綱,爲國除奸,在下當然是義不容辭,但出師必須有名,在下只是一介武將,名微德薄,因此請候公子和陳公子回到南京,請錢學士或是南雷先生寫一份檄文,甴兩位公子署名聯合發檄,再請候老學士,或者是念臺先生這樣德高望重之人,到我軍中坐鎮,主持大局,缺一不可,那麼在下就立刻發兵,兩位看這樣如何?”

候方域和陳貞慧一下子都變得十分難看,因爲商毅提出的要求,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做得到。如果說口頭上答應一下,到還沒什麼,反正以後可以不認帳,一但寫成白紙黑字,署,而且還到商毅的軍中一起出兵,那可就是被坐得實實在在,以後怎麼也抖落不清了。

林之湖是什麼都不懂,還以爲自己真的是在爲國除奸,但候方域和陳貞慧心裡都知道,什麼清君側,正朝綱,爲國除奸,說得好聽,其實就是反叛。當初朱棣打着“靖難”的旗號,起兵反叛,最後就是做到了皇帝,但後世人依然還是把他算成是篡位之人。何況東林黨都是既想當又想立牌坊。

因此候恂和錢謙益等人雖然都默許他們鼓動商毅出這個頭,自已卻都打定主意絕不露面的。說白了就是反叛的罪名就讓商毅去擔,而自巳躲在背後坐收漁利就行了,甚致到了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借反叛的理由把商毅逐出南京的政治中心去。

東林黨自以爲自己的算盤打得精,那知道商毅更鬼,完全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硬逼着錢謙益來寫檄文,還要讓候恂來主持大局,而且理由又說冠冕堂皇,道理充足,因此候方域和陳貞慧也是額頭冒冷頭,根本就答不上話來。

商毅冷眼看着他們,屋子裡一下又沉默了下來,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門口忽然傳來一聲:“報告。”打破了屋中的沉靜。

商毅道:“進來。”

一個衛兵走進屋中,立正向商毅敬了一個軍禮,然後雙手遞給商毅一張紙,道:“報告軍門,剛剛收到偵察營發回來的情報。”

商毅接過了紙箋,也向他還了一禮,道:“辛苦了。”

士兵退出屋子,商毅兩眼看完,立刻道:“五叔,候公子、陳公子剛剛收到的消息,滿清的豫親王多鐸己經出動了十五萬大軍,從壽州出兵,要來進攻鳳陽。”

三人聽了之後,也不禁都有些變色,沒想到自己剛到鳳陽,還沒等坐穩,淸軍就殺過來了,林之湖趕忙問道:“以恆,怎麼樣,你能抵擋得住清軍嗎?”

商毅淡淡道:“我盡力而爲吧,擋不住淸軍,最多也就以身殉國吧。至於清君側,正朝綱的事情,等我有命打退了清軍以後再說吧。不過這裡馬上就要開戰,五叔,候公子、陳公子,你們三位是留在這裡和我一起抵抗清軍呢?還是儘快離開鳳陽,逃回南京呢?”

候方域和陳貞慧那聽不出來商毅話裡的譏諷之意,但他們可不敢硬強着留在鳳陽,因此都是一臉鐵青色,一甩袖子,轉身就走,只有林之湖傻乎乎的,還沒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看了看商毅,趕忙也追了出去。

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41章 火炮對決第77章 名士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54章 激戰(下)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370章 戰術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77章 火炮對攻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09章 進京(下)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370章 戰術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08章 哭諫(下)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45章 迴歸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49章 皇太極(下)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79章 大不敬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32章 攻城(下)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34章 收尾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94章 遷移(二)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92章 合圍(三)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66章 雨戰(二)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07章 哭諫(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48章 山東第一戰
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41章 火炮對決第77章 名士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54章 激戰(下)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370章 戰術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77章 火炮對攻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09章 進京(下)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370章 戰術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08章 哭諫(下)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45章 迴歸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49章 皇太極(下)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79章 大不敬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32章 攻城(下)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34章 收尾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94章 遷移(二)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92章 合圍(三)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66章 雨戰(二)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07章 哭諫(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48章 山東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