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御駕親征

國會通過了對日本和荷蘭宣戰的提案,那麼下一步也就是出兵的俱體安排和兵力佈置,其實這些工作在前期也做了不少,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由其是對日本的準備,基本都已經完成,可以說是隨時都可以出兵。

雖然這次是同時對日本和荷蘭兩國宣戰,但在俱體的戰術安排上,還是首先征服曰本,然後再驅逐荷蘭,但就在第一次戰爭準備會議上,商毅又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這次進攻曰本,商毅決定要御駕親征。

在收取了長江六省之後,商毅除了一次遠征呂宋之外,基本就沒有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了,就是在與清廷進行中原大戰的時候,商毅也只是到鳳陽駐紮,近距離的通盤掌握戰局,但也是在後方遙控,就定離最近的戰場還差着二百多裡。

雖然商毅並不像某些穿越的前輩,喜歡對曰本搞什麼大屠殺、滅種亡國之類的事情,而且還收了一名日本美女填充自己的後宮,但商毅對日本確實沒有什麼好感,相反還相對的憎惡,當然這也是一個正常中國人的共同點,只可惜在另一時空裡,商毅是一名特種兵戰士,一共執行了十多項作戰、反恐任務,打死的恐怖份子不下百人,但從來沒有和日本作戰過,有兩次到是接到了戰備,但最終還是沒有打成。

而來到這個時空之後,中華軍曾二次進攻曰本,三度與日軍交戰,均取得了全勝,消滅的鬼子不下十萬人,但可惜這三次作戰,商毅居然都沒有參與,因此商毅雖然說在兩個時空裡,都算是久經戰場,但卻都沒有真正的和日本打一仗。

如果說在另一時空裡,商毅只是一個優秀的特種兵戰士,國家戰略的事情,輪不到他做主,而且在那個國際環境下,中日兩國也確實很難真正的爆發戰爭,那麼在本時空裡,商毅己經是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己經俱備了發動戰爭的能力,而且國際局勢更不再是攔路虎,現在中國也正式決定,向曰本宣戰,因此商毅也不希望放棄這個可以彌補自己心願的機會,更何況這是一次以征服日本爲目標的戰鬥。

在另一方面,豐臣餘衆將在這次戰鬥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而做爲豐臣餘衆的名議首領,精神核心的豐臣薰,如果能夠也出現在日本,當然就能把豐臣餘衆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但現在豐臣薰己是商毅的嬪妃,總不能一個人這麼拋頭露面去曰本,而如果商毅御架親征,那麼豐臣薰做爲傍駕的嬪妃一起出徵,也就順理成章了,同時還能借助商毅的威勢,提高豐臣薰在日本的身價,商毅把豐臣薰娶進皇宮來,也有很大一部原因就是爲現在準備的。

因此於私於公,商毅都覺的自己這次確實應該御駕親征日本。

不過商毅的這個決定也理所當然的遭到了內閣衆人的一致反對,因爲內閣衆人認爲這次進攻日本,雖然也十分重要,但並不是什麼關乎到帝國生死存亡的關建戰鬥,商毅並沒有以御駕親征的方向來提升士兵士氣的需要,而且中華軍也有足夠的將材、帥材,能夠擔任這次的戰鬥任務,商毅就留在南京,控制指揮就行了。

而且出征日本不同於其他戰爭,需要跨海作戰,雖然說現在中國的航海技術並不遜色於鄭和下西洋的時代,而且中華軍也己經有兩次跨海進攻日本的經驗,但在大海中航行,仍然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在三百多年以前,元軍渡海進攻曰本,全部葬身海底,也就是前車之鑑,可以說一但發生了危險,在茫茫大海上,逃都沒有地方可逃,而現在商毅己是一國之君,萬一有什麼閃關,那麼剛剛建立的帝國就有亡滅的危險,因此內閣認爲在這個時候,商毅並不該御駕親征日本,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商毅也知道,衆人說的確實有道理,而自己的兩個理由,都是沒法說出口的,但商毅還是不打算改變自己的決定,畢竟出海作戰的事情,商毅也經歷過不少,比曰本更遠的呂宋都到過,因此商毅也不相信,自已的運氣會差到這個地步,這一次出海就會出事,要知道自已可是穿越者,一般穿越者都是運氣超好的人。

但內閣的衆人畢竟也是在爲自已着想,因此最後商毅也只好高舉雙手,做投降狀,道:“各位愛卿,朕知道你們所說的都是爲了朕的安全着想,這樣吧,僅此一次,下不爲例,這次出征曰本之後,朕就絕不在有御駕親征之舉,你們看如何!”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其他人還能再說麼呢,畢競商毅也是皇帝,因此王夫之也只付苦笑了一聲,向商毅施了一禮,道:“如果皇上執意要御駕親征,臣等也只能依從,不過皇上在出徵之前,還是要將國內各項事務都安置妥當爲好,否則臣等縱死,也要阻止皇上這次御駕親征!”

商毅點了點頭,他明白王夫之的意思,其實現在帝國的體制,就是沒有皇帝,各項政務,國家運行也能夠維持得下去,因此王夫之的意思是讓自已先安排好接班人,爲了以防萬一,畢竟打戰的事情很不好說,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好在現在自己也有三個兒孑,雖然都還沒有到可以被策立太子的年紀,但暫時確立一個接班人,還是可以做到的,因此也點頭同意。

於是雙方各讓了一步,御駕親征的事情也就這樣確定下來。

回到內宮之後,商毅又向後妃們說明,這次出兵日本,自己將要御駕親征,而且豐臣薰將隨自己一同出征,衆后妃們到也沒有什麼異議,她們對商毅的信心,到是比大臣們要足得多,只是嚀屬商毅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之類。

不過這時亞莉桑徳拉也提出要求,這一次自己也要陪商毅一起出徵,這個要求也得到了衆后妃的一致贊同,因爲亞莉桑徳拉本來就是軍人出身,以前也經常領軍出征,中華軍進攻薩摩藩的戰役,就是由她帶隊指揮的,有她一起去,也能幫商毅一把,再加上豐臣薰,在商毅身邊有兩個人陪着,也能夠讓人放心一些。

商毅當然不會反對亞莉桑德拉也跟着去,因爲她不僅有在日本戰鬥的經驗,而且還十分精通航海和水戰,帶她一起去,遇到事情,還可以有人商量一下,而亞莉桑徳拉的女兒商娥也快滿四歲了,亞莉桑徳拉也可以放心的把女兒留在皇宮裡,託其林鳳舞照看。

隨後商毅又宣佈,立不滿四歲的商寰爲監國,當然監國只是一個名號,並不管事,其實商寰現在也管不了事,這樣做只是表示,一但商毅這次出征有意外,那麼商寰就可以繼存皇位,將帝國延續下去。

衆后妃們對這樣的安排也並沒有異議,因爲這並不是說這次出征日本有多麼危險,商毅要安排好後事,而是凡事都要防止萬一,而商毅雖然有三個兒子,但商寰最年長,另兩個還在吃奶,因此也只能立商寰爲監國。

後宮的事情處理好之後,也就開始佈置這次出征的兵力和戰術。

經過了內閣、國防部、統戰部的開會商議之後,也做出了決定,這次出征日本的陸軍,將出動山東軍區第九軍、北京軍區第十一軍,海軍將出動北洋艦隊第一、第二分艦隊,分爲南北兩路向曰本發動進攻。

南路將由山東軍區第九軍和北洋第一分艦隊組成,從登州出發,在九州島登陸,首先佔領九州島,作爲這次中國進攻曰本的基地,隨後進攻四國,對本州島的中部形成危脅,而北路由北京軍區第十一軍和北洋第二分艦隊組成,首先到達中國在朝鮮的軍事基地釜山,並以釡山爲後方,渡過對馬海峽,直接在本州島的西南部登陸,首先救援受徳川軍進攻的長州藩,然後兩路合擊,由西南向東北發動進攻。

同時由北洋艦隊的第三分艦隊付責運送物資、保障後勤等工作事務。

而商毅御駕親征,也從皇宮護衛軍中抽調了一個師、一個旅做爲商毅的護衛兵力,而海軍部也調集了以一級戰列艦岳飛號,和三級巡洋艦四艘、四級驅逐艦二艘、五級護衛艦二艘,另外加上輔助戰船四艘,一共十三艘艦隊,成商毅的專門御駕艦隊。

御駕艦隊首先隨南路軍進攻九州島,然後再到達本州島,和北路軍匯合,在本州島指揮作戰。

而在對荷蘭方面,給呂宋曾派南洋艦隊第三分艦隊,幫助李華梅艦隊,首先守住呂宋這一線,阻止荷蘭再援助曰本,並且在呂宋積累物資、糧食、彈藥,爲下一步進攻巴達維亞,驅逐荷蘭做好準備。

另外岡薩雷斯伯爵本來是打算返回歐州,一聽說中國要進攻日本,也不覺勾動了一顆老軍人的戰鬥情緒,因此也決定暫時停止回國,也參加這一次戰鬥,商毅對此也不會拒絕,於是在御駕親征的人員中,又加上了岡薩雷斯伯爵的名字,

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一章 安撫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0章 淸廷聯盟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98章 廷議(上)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33章 餘波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332章 對持(一)第94章 撤兵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77章 鑄炮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54章 激戰(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79章 大不敬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53章 激戰(上)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37章 南方情報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85章 地雷陣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71章 不解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77章 鑄炮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3章 各懷鬼胎第13章 反擊(一)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
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一章 安撫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0章 淸廷聯盟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98章 廷議(上)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33章 餘波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332章 對持(一)第94章 撤兵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77章 鑄炮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54章 激戰(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79章 大不敬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53章 激戰(上)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37章 南方情報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85章 地雷陣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71章 不解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77章 鑄炮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3章 各懷鬼胎第13章 反擊(一)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