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

但丁魁楚和瞿式耜心裡清楚,現在何騰蛟新敗,永曆朝廷的其他諸將也都不敢和商家軍爲

拿什麼去奪取湖南。而且商家軍不來打廣

絕不是因爲害怕永曆朝

估計還是給永曆朝廷留點餘地,如果永曆朝廷真的不知趣,一定還要出兵,說不定會惹惱了商家軍,真的要來打廣西那可就麻煩了。

而朱由榔本來就是一個沒有進取心的皇帝,一聽說商家軍並不想奪取廣西,也就大爲安心,那裡還有心去奪取湖南呢?

不過這時瞿式耜到是想了一個主意,建議朱由榔,招撫湖南的這支商家軍。原來現在永曆朝廷也打聽清楚了,這支商家軍的主將叫楊武丞,雖然被商毅任命爲商家軍軍長之職,但實際在明朝的官職只是一個參將,如果永曆朝廷能夠以高官重爵相yò,封楊武丞一個公爵的爵位,說不定能夠招降了這支商家軍,爲自巳所用。這樣一來,不僅湖南之地可以唾手而得,而且永曆朝廷也可以多了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其實瞿式耜想出的這個辦法並不意外,南明各政權爲了加強自身的實力,都會以高官重爵爲yò,招降手裡有兵的將領,包括一些己經降清的原明將領,或者是過去大順軍、大西軍的將領。雖然說這種做法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許多人馬力量,但也造成了官職氾濫,比如總兵本來是武將的最高官職,而在這個時候卻成爲最基本的價碼,只要是手裡有點人馬的武將,至少都會被封爲總兵,稍有一點勢力的,還會封伯封候,而一些武將見有機可趁,也紛紛挾兵自重,和南明朝廷討價還價。

但瞿式耜的這個建議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由其是以何騰蛟爲代表的永曆朝廷的軍方勢力,反對未爲激烈,因爲商家軍實在太過於強勢了,一但真的被永曆朝廷招降,那還有自己的餘地,當然也有人是出於嫉妒,一個小小的參將,居然一下子就被封爲公爵,簡直就是一步登天了,自己熬了十幾年都沒熬到,那怎麼行。

不過朱由榔到是對瞿式耜的這個建議充滿了興趣,而另一位內閣大學士丁魁楚也沒有反對招降楊武丞,只是不讚誠把楊武丞的官職一下子封得太高了,公爵就不用了,封個候爵就滿可以了,另外到是可以加一個正二品加授武散階官龍虎將軍,有了兩位內閣大學士的支持,朱由榔也不顧其他羣臣的反對,立刻派人到長沙去下詔,封楊武丞爲龍虎將軍、寧鄉候。

但幾天以後,永曆朝廷收到楊武丞的謝表,稱自己只是商毅手下的一名小將,無功無徳,不敢領受封賞,而商毅纔是有大功於天下,請永曆朝廷封賞商毅。

要說楊武丞對永曆朝廷的封賞一點也不動心,當然是不可能,畢竟一個候爵的頭銜,也確實好聽得多。但楊武丞雖然不是從小山村出身的人,但是最早追隨商毅的人物之一,對商毅的才能十分敬服,同時也受商毅的影響,重實利而輕虛名。因此什麼寧鄉候、龍虎將軍聽起來雖然順耳,但都是虛名,在商家軍裡從來都不是按明朝的官職來排位的,現在自已掌管着四萬五千人馬,實際的權力己不在掛將軍印的總兵之下。而且一但商毅真的成就大業,自己也就是開國元勳了,別說是候爵,就是封公、封王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楊武丞也清楚,商家軍的戰鬥力雖然強,但全靠後方的後勤供應支撐,而且火槍火炮都有一定的使用壽命,但失去了浙江的彈yà供應,沒有新的武器更換,那麼自己的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要大打拆扣,因此任何一支商家軍的部隊,都不可能脫立商毅而獨立存在。

反正現在湖南是取下來了,商毅也沒有要求他去取廣西,因此對永曆朝廷的封賞,當然是婉言謝絕。

――――――――分割線―――――――――分割線――――――――

在另一條戰線上,商家軍在江西面臨的局面可比湖南要複雜得多。

清軍被擊敗之後,覺羅巴哈納退到廣信府和金聲桓合兵,但商家軍隨後就也殺到了廣信府。覺羅巴哈納和金聲桓這時那還敢和商家軍接戰,只好帶領着人馬,繼續南撤,一連又放棄了廣信府、撫州府、臨江府、袁州府等地,一直逃到建昌府纔算暫時收住腳。

這時清軍在江西省只剩下吉安、贛州、南安、建昌四個府,兵力也不足三萬,其中已本地的降軍居多,滿漢旗軍還不到兩千人。而商家軍的大軍也正在向贛州逐步逼近,想返回江北己是不可能,現在清軍的唯一指望,就是在廣東的尚可喜還算是自己人,因此覺羅巴哈納也決定,放棄全贛之地,退到廣東去和尚可喜合兵,拒敵商家軍。

但尚可喜一來是怕覺羅巴哈納把商家軍引到廣東來,另一方面也是如果覺羅巴哈納放棄全贛,廣東也就失去了屏障,因此要求覺羅巴哈納至少也要守住贛州,自己再派兵支援,這樣才能擋住商家軍。同時又下令封鎖各條從江西進入廣東的道路,讓覺羅巴哈納不得不在江西駐守。反正他也不怕覺羅巴哈納投降。

收到了尚可喜的信之後,覺羅巴哈納也有一種走投無路的絕望情緒。但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因此覺羅巴哈納只能順從尚可喜的要求,退守到贛州去。

但就在這時,金聲桓卻產生了不同的想法。

金聲桓和副將王得仁過去都是左良欲的部將,本來都是慣於見風使舵的人,現在的局勢己經非常明顯了,清軍的勢力只能侷限在長江以北,而在長江以南,不說全部都是商家軍的天下,但也沒清軍的份亍,別說覺羅巴哈納守不住贛州,就連尚可喜的廣東恐怕也難以保全,還跟着清軍幹,只是死路一條。因此兩人也打算向商家軍投降。

於是兩人也派出使者,和商家軍取得聯絡,表示自已可以活抓覺羅巴哈納,然後盡獻江西之地,舉兵向商家軍投降,但要求保全自己的部隊。

羅遠斌接見了來使之後,也向他表示,商家軍可以接受金聲桓的投降,並且算他們是陣前起義有功,降清的罪名可以不計,並保證他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但想完全保留部隊是不可能的,只能保留一個團的人馬,但可以任金聲桓爲團長,其他部隊都必須接受商家軍的整編。

這樣的條件和金聲桓的要求顯然相差太遠,因此又派人來回復,和羅遠斌討價還價。要求至少也要封個師長。

但羅遠斌則引用南京戰役時,赦效忠投降的例子,當時清軍在南京城中有十萬大軍駐守,戰局勝負尚且難料,赦效忠讓出聚寶山陣地,使商家軍可以直接進攻聚寶én,爲收復南京立下大功,也不過只被封了一個團長。而現在江西大半己被商家軍佔領,大局已定,清軍只剩下二三萬殘兵敗將在免力支撐,根本不足爲慮,金聲桓憑什麼要個師長,如果願意就接着往下談,不願意就開打。

金聲桓和王得仁收到羅遠斌的回覆之後,趕忙又招集自己的心腹人員,把自己決定投降商家軍,以及商家軍開出的條件也告訴給衆人,大家一起又商量了一天,最後衆人都認爲,現在跟着清軍ún,肯定是沒有前途的,商家軍條件雖然十分苛刻,但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也只能接受,團長就團長吧。不管怎麼說,起碼可以保住性命,至於在商家軍裡好不好ún,只能等以後再說。

衆人取得了一致的意見之後,金聲桓和王得仁也下定了決心,於是兩人一面派人去回覆羅遠斌,表示願意接受商家軍的條件,一面準備對覺羅巴哈納下手。

這時覺羅巴哈納正準備退守到贛州去,於是兩人假意向覺羅巴哈納寫信,說自己和福建的鄭芝龍的舊部取得了聯繫,可以出一筆錢財,買到一條生路:從建昌府退進福建省去,在海邊向清軍提供幾艘船,然後從海路逃回到江北去。但俱體的條件事項,還要請覺羅巴哈納到自己的大營來商議。

覺羅巴哈納聽了之後,也有些動心,因爲逃回江北去,對他的吸引力還是非常大的,而且現在清軍之中,鄭芝龍的舊部確實很多,有這樣的意向也在情理之中,因此也沒有疑心,只帶了百餘名衛兵,來到了金聲桓的大營裡。

結果金聲桓在大營裡埋伏下人馬,覺羅巴哈納一進金聲桓的大營,就立刻被伏兵包圍,本來金聲桓是想活捉覺羅巴哈納,不過覺羅巴哈納到頗有幾分草原民族的硬氣,見勢不妙,也不甘被俘,率領着衛兵拼死扺抗,但終因寡不敵衆,衛兵也都相續戰死,而覺羅巴哈納仍然揮刀力戰,連斬十數人,但也身中數十創,最後揮刀自盡。

雖然沒能生擒覺羅巴哈納,但畢競也是把他殺了,因此金聲桓等人也都鬆了一口氣,砍下了覺羅巴哈納的首級,然後收拾人馬,準備去向商家軍請降。

但就在這時,卻發生了一個意外事情。福建的紹武朝廷派來使者,以泰寧公,江西巡府之職,招降金聲桓。

第404章 新年(下)第191章 勸進(上)第62章 破局(二)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56章 奪船(上)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81章 出兵(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03章 完婚(一)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05章 完婚(三)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43章 提案(下)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56章 火船(二)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01章 守城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4章 反擊(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61章 破局(上)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17章 海盜(一)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94章 撤兵第267章 重逢(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14章 優勢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264章 調兵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36章 開業(三)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33章 對持(三)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307章 民意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42章 海警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章 喜迅(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
第404章 新年(下)第191章 勸進(上)第62章 破局(二)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56章 奪船(上)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81章 出兵(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03章 完婚(一)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05章 完婚(三)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43章 提案(下)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56章 火船(二)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01章 守城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4章 反擊(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61章 破局(上)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17章 海盜(一)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94章 撤兵第267章 重逢(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14章 優勢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264章 調兵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36章 開業(三)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33章 對持(三)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307章 民意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42章 海警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章 喜迅(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