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備戰(四)

商毅經過了反覆思考,決定還是釆用無焊接銃管。因爲商毅知道,這個時代的弓箭,除了少數特製的強弓以外,或者是商毅山寨的長弓,普通的弓箭射程也就在六十到七十步,想要射穿鐵甲,也必須進入五十步以內的射程。相比而言,鳥銃在射程上還是略佔一點上風,而威力也要大得多了。同時還有製做速度快,工藝簡単等優點,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而魯密銃就不同了, 魯密銃 本身的結構十分複雜,由其是銃管,就是不分段數管身一體的結果,而且是採用雙層銑管, 內外爲反方向相接,這樣的銃管,安全性極好,因此使用壽命也遠比鳥銃長得多,也不用頻繁更換銃管。

一支精良的魯密銃,射程可在一百五十步,而且精確度也比鳥銃高得多,甚致可以當這個時代的狙擊步槍來用。只是然製造方法極其複雜,反僅是那兩個可以緊密相套的統管打製與打磨。便需要從藝十幾年的老技師才能完成。穆陵關裡的鐵匠目前還無法制做出來。不過需要維修的魯密銃一般不是銃管有問題,而是其他結構保養不善,因此基本都能修好。

但正是因爲魯密銃製做極爲精密,而且暫時無法制做銃管,因此火槍兵在實彈訓練的時候,都不使用魯密銃,而是用鳥銃。

不過孫和鼎對魯密銃頗有研究,也構思了幾種改進的方法,在小幅降低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簡化製做工藝,只是銃管必需要使用鑽牀才行。

因此商毅和孫和鼎、童方等人討論了一下之後,也決定先讓孫和鼎把機械鑽牀的圖紙畫出來,等把所有的火銃都修復好了以後,就開始製造機械鑽牀。然後準備開始製造經過孫和鼎改進以後的魯密銃。

而決定火銃威力的另一個重點就是火藥。雖然黑火藥的威力不大,但在這個時代,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在黑火藥身上儘量挖掘潛力。

提高黑火藥的威力,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構成黑火藥的三種元素:木炭、硝、硫磺的提純和合理配比。原材料的純度越高,黑火藥的威力也就越大。而適當的配比,也都儘可能提高黑火藥的威力。在商毅的電腦裡,有三種黑火藥的配方,分別是做爲炸藥、炮彈和槍彈使用。都是經過數百時間的實踐和後世科學試驗證明了的最佳配比。商毅自然也毫不可客的佔爲己有。

儘管穆陵關的火藥工匠對商毅的配方也提出過質疑,但還是按商毅的強令要求下,要新的火藥全按商毅的配方進行配比製做。

而另一種黑火藥的威力的辦法就是製做顆粒狀黑火藥。由於顆粒狀黑火藥會產生間隙,存有氧氣,因此能夠使火藥燃燒充分,殘渣少,不仗比粉末狀尖藥威力又大了許多,而且還容易儲存與運輸。在十六世紀時,顆粒狀火藥以經傳入到中國,戚繼光就曾在戚家軍中使用過顆粒狀火藥,但並沒有在中國成爲主流,因此現在穆陵關的火藥工匠都不會製做顆粒狀火藥。

好在這也難不倒商毅,製做顆粒狀黑火藥主要是釆用溼製法,據說這種方法是由法國人發明的。就是先把數量適宜的硝溶入水中,並把木炭及硫磺的攪混物揉入;用、石輪或大鎯頭逐步把它們壓成粉沬狀並攪混勻稱,呈大餅狀;在壓制的過程中,水份逐步乾了,硝石就會從頭形成晶體把炭粉及硫磺包起來;然後把大餅分階段打散成小顆粒狀,加石墨粉打光,過慮後包裝起來。

在製做的過程中,水的使用大大的減低了塵爆的可能性,而硝石的重新結晶,可以把其他的原料牢牢得結合在一起,使得它品質穩定。

根據商毅提供的方法,火藥工匠果然就將火藥製成了顆料狀,看起來到像是後世的速溶咖啡或是板藍根沖劑。而有了顆粒火藥之後,火炮火銃的威力不僅更大,而且還可以用來做簡易的手榴彈。

而商毅也引入了火槍發展歷史的另一個重大的發明——紙筒定裝火藥。

紙筒定裝火藥,是將定量的火藥與彈丸全包於一個長形的紙筒裡面,在裝填時用嘴咬開紙筒,先倒一些火藥到火門,餘下的火藥連彈丸全塞入銃口就算完成了,有時還可以塞入一塊鹿皮,保證填充的嚴密性。這樣不但保證了槍彈每次射擊的威力,也可以大大減少火藥的裝填步驟,加快射擊的速度。

在大明軍中的鳥銃手在彈藥裝填上,其實也有一定的定製,在戚家軍中,鳥銃手每人就揹着裝有火藥的竹管都是定量的。另一個袋中也放着鉛子五十三個。但這樣的做法,並沒有在大明軍中普及開,而且畢竟還是將火藥和彈丸分開,而且竹管也不能直塞進銃管裡。因此還是沒有紙筒定裝火藥使用方便。

而孫和鼎也對商毅大爲敬服,這幾項技術在後世看起來十分簡單,但在這個時代,卻具有重大的童意義,對火銃性能的提高和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看來商毅對火器並不是普通的重視,還有很深刻的研究。能在這樣懂行的人手下做事,孫和鼎也大感舒心。

由於在前時段的積累,現在穆陵關不僅有現成火藥兩千多斤,而且還裡屯集了五千多斤製做火藥的原材料。並且能夠自行生產木碳和硝。但現在商毅打算使用顆粒火藥和紙筒定裝火藥,甚致還要製做簡易手榴彈,因此製做火藥的工作量也更大。但現在穆陵關只有十二名火藥工匠,而且製做火藥時絕不能見火,只能在白天工作,這樣顯得人手非常不夠用了。

因此商毅也從居民中招集了六十名手藝比較靈巧的青年婦女,分配到火藥作坊裡幫忙製做火藥。其實製做火藥並不難,而且定裝火藥、還有簡易手榴彈的紙筒,更適合婦女來做。這樣一來,像製做顆粒火藥這樣複雜有難度的工藝,就由工匠來製做。而婦女們只負責先期將木碳、硝、硫磺等原料碾碎成粉沫,然後定量配比,而後期將做好顆粒火藥填裝入紙殼裡封好就行了。

而且商毅又讓木工坊裡製做了一批配比火藥的容器,婦女們只需要將各種原料分別用不同的容器裝好,交給火藥工匠,也就可以保證原料的配比不會出錯了。這樣一來生產火藥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商毅目前改進工藝的重點是火銃, 對於穆陵關裡現有的十五門大小火炮暫時不做大處理,不過除了只進行一些簡單的維護之外,也增加了一些小的改進。

首先給毎門火炮都增加了炮耳,並量身製做炮架和車輪,並且還製做了專用來裝運火炮的車輛,這樣就可以很輕易的調整火炮的發射角度,同時在移動火炮時就能省不少氣力,而且還能將火炮進行大範圍的搬運。

本來商毅還想對火炮引入了一項關建的技術,就是用標尺效準火炮的精準度。並且還爲每一門炮製做了專用的標尺。但儘管這些標尺計算十分簡單,但火炮手的文化水平實在太差,幾乎沒有人識字,因此商毅教了他們幾天,還是沒有人會用。商毅也只好暫時放棄這個打算。看來培養有知識有文化的新一代炮兵,以經是迫在眉睫了。

不過看來現有的炮手是指望不上了,必須把少年隊作爲未來的炮兵骨幹力量陪養。

在成立民團時, 商毅就規定過, 少年隊的團兵必須都要學習認字, 也在村裡找了兩個秀才教過他們一些三字經 百家姓 弟子規 之類。不過後來因爲連續征戰,因此也是時教時停,斷斷續續。而現在都聚集到了穆陵關裡,而且商毅也認識到陪養後備人材的重要性,正好那兩名曾經教過他們的兩個秀才也在關裡,於是又命令少年隊毎天開始上課。同時讓孫和京教他們算術,又讓孫和鬥教他們兵法

孫家的三兄弟中,孫和鼎以經完全負責火炮、火槍、火藥的生產製做,毎天都十分繁忙。孫和鬥學習的是兵法,雖然暫時沒有他能插得上手的事情,但也毎天在各個訓練場裡來回打轉,觀看士兵們的訓練情況,有時也會和商毅和其他將領交流一下兵法的心得,日孑過得也很充實。只有孫和京無所事事,毎天除了在家裡做一下算術,就是和洋和尚去聊天,十分無聊。

因此商毅請他去教少年隊教學,而且還是教算術,正好是有事可做了,而且從他心裡來說,也希望讓算術在大明普及起來,雖然商毅只需要他教授給少年隊一些簡單的加減乘除法就可以了,不用太複雜的計算,但對孫和京來說,也是非常不錯的差事了,於是也興沖沖去上任了。

對於算術, 商毅也曾考慮過使用阿拉伯數字來代替繁體的漢字數字。因爲在許多穿越小說裡,主角都做過這樣的事情。而且阿拉伯數字也確實非常簡單方更實用,可以很簡便的進行任用運算公式。而且孫和京也認識阿拉伯數字。

但在實際運用中卻遇到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阿拉伯數字是橫向排列的文字,而中國的古代的排版都是豎排。這樣在實際運用起來也十分別扭。而且孫和京也對引入阿拉伯數字持反對意見,而反對道理居然是番夷文字,豈能取代堂堂中華漢字,令商毅也覺得哭笑不得。

www▪тт kдn▪c○

不過商毅馬上就想到了解決的辦法,那就是使用簡化的漢字數字, 當然使用“零”這個數字時,還是用一個圓圈形。在這個時候,方塊字的優勢立刻就體現出來,無訪是橫排豎排都無關緊要。而且阿拉伯數字能夠達到的方便使用功能,簡化的漢字數字也同樣毫不遜色。而孫和京對商毅的這個創舉也大加讚賞,立刻也就決定釆用這種簡化的漢字數字,進行教學。

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65章 出兵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91章 南京第95章 進攻南京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81章 洋人(下)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8章 立威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52章 對持第188章 勸降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93章 追擊海盜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242章 勸降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82章 佈置(三)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04章 海商(下)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51章 調兵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04章 完婚(二)第101章 備戰(三)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
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65章 出兵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91章 南京第95章 進攻南京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81章 洋人(下)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8章 立威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52章 對持第188章 勸降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93章 追擊海盜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242章 勸降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82章 佈置(三)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04章 海商(下)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51章 調兵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04章 完婚(二)第101章 備戰(三)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