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文鬥? 武鬥?

“小人是大西王架前,巡道將軍蕭彥,參見商副總兵。” 來人說完之後,立刻跪伏於地,給商毅磕了一個頭。

商毅點點頭,道:“蕭彥,我是官軍,你們是賊寇,官賊之間,又有什麼好說的?本該一刀把你殺了,不過念你是替張獻忠來向我傳話,估且饒你一命,那麼張獻忠讓你來見我,又有什麼事情,你儘管說吧。”

蕭彥又磕了一個頭,道:“多謝商副總兵開恩。其實小人前來,對商副總兵也是一番好意啊!”

商毅笑道:“哦!好意?有什麼好意,你到是說說看。是不是張獻忠讓你來問我,是文鬥還是武鬥?”

蕭彥怔了一怔,但馬上又笑了起來,道:“原來商副總兵也是懂行的人,那這話就好說了,其實總兵大人收復了漢陽、武昌兩地,這功勞也不算小了,加官晉階,自然是不再話下,只是官做很再高,也不過是個虛名,相反還遭人嫉妒,不如撈點實際的,也來得實惠。何況大明朝廷是個什麼樣子?大人應該是比小人還淸楚,現在是有了我們這些賊寇,才顯得大人這些武將有用,如果我們這些賊都被大人剿光了,那麼朝廷留着大人這些將軍們還有什麼用?到那時自然也就……”

商毅打斷他道:“廢話就不用多說了,照直說吧,張獻忠不就是想讓我放他一馬嗎?他能出得起什麼價格?”

蕭彥忙道:“總兵大人如果是快人快語,那我也就照實說了,我家大西王說了,願意出十萬兩白銀,二萬石糧食,只求大人高一高手,給我們一條生路。如果大人怕不好向朝廷交待,西王還說,願意送給大人一萬個首級,做爲向朝廷邀功求賞之用。”

原來張獻忠在鐵山被商毅打敗,拆兵一萬二千餘衆。這才相信原來商毅是真的不好對付,別看自己手下有近十萬人馬,就是全拉出去,估計也不夠人家做一盤菜的。而且他現在也被商家軍給嚇破了膽,那裡還敢和商家軍再打下去了,而要是逃跑張獻忠又怕逃不快,因此他還帶着大量的錢糧物資,金銀財寶,張獻忠又捨不得扔,於是張獻忠就想到了這個辦法。

其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嚮明軍賄賂,以財物求得生路,是明末農民軍慣用的手法,後來甚致就形成了雙方再開戰之前,農民軍甚致都會先問一聲,是文鬥還是武鬥?如果官軍回答文鬥,就表示可以放對手一馬,那麼雙方就會進一步談價格條件,而如果回答武鬥,那麼雙方纔亮隊交戰。這個現像在朝廷中有許多人都知道這個規據,在有一段時間,有一些官員曾力主調遼東兵或南方兵平亂,而不用陝西兵。因爲在早期,農民軍主要是陝西人,與遼東南方語言不通,雙方就是想談條件,也談不到一起去。

這一招張獻忠也不止用了一會,而且屢試不爽。因此現在對商家軍同樣又祭出了這一招大殺器來。因爲張獻忠攻下武昌府,從楚王府裡掠獲甚多,現在花一部份,救一條生路,總比全扔了好。於是就派了蕭彥,連夜來到商毅的營裡,求見商毅,商談條件。

而商毅現在可不敢大意了,他早知道農民軍喜歡用這一招,因此也向蕭彥一口說破了。不過聽蕭彥說出了張獻忠開出價碼之後,商毅冷笑了一聲,道:“花這麼一點錢就想買一條生路,張獻忠到是真會打算啊!他又何必再當賊了,趁早改行做生意算了。”

雖然聽了商毅的譏刺,但蕭彥心裡卻暗暗高興,畢竟從這話裡聽出來,商毅是嫌少,而不是拒絕,那就好辦了,價碼還可以再談,就算商毅再翻上一倍,也都是可以接受的。蕭彥立刻道:“常言道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那麼不妨請大人開一個價,以爲多少合適,在下立刻回去轉告西王。”

商毅笑了一笑,道:“我不會開價,也不會和你們玩什麼討價還價的把戲,你回去告訴張獻忠,重新開一個價來,如果這個價格能讓我滿意,那麼就成交,如果還不能讓我滿意,那就開打。你現在回去,明天一早給我答覆。如果明天一早沒有答覆,那我就當你們拒絕。而且你們也不要耍花招,如果敢連夜逃走,或者來是別的什麼,那可就別怕我不容氣了。”

不過商毅爲了表示自己是有誠意的,特意又把被抓住的李定國也叫了出來,當面說清楚,讓李定國跟着蕭彥一起回去回覆張獻忠。蕭彥也不敢怠慢,連忙告辭了商毅,和李定國一起回到了大冶縣城中,向張獻忠彙報。

張獻忠聽了之後,也不吸了一口冷氣,商毅也太狠,他不開價,而讓自己再報價,還是一口價談死,這明擺着是要自己把底線價拿出來,這傢伙還勸自己改行做生意,他才應該改行纔對。不過現在也是形式比人強,誰讓自己打不過人家呢?因此張獻忠立刻又招集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三人,還有剛放回來的李定國一起商議。

艾能奇道:“商毅這不是訛詐人嗎?誰知道他要多少東西才能夠滿意,我看乾脆就算了,咱們還有九萬多人馬,一邊守住大治縣,一邊再找安腳的地方,我就不相商毅能攻進城裡來。反正咱們的糧草夠吃四五個冃的,就是和他耗也耗得起。”

而孫可望道:“老三,你把事情也想得太簡單了,你知道漢陽府是怎麼丟的嗎?就是被商家軍的大炮硬生生給砸開的呀。” 說着,孫可望就把商家軍用火炮轟開漢陽府城門的經過又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然後又道:“現在商毅把老四放回來了,說明他還是有誠意的,只不過是貪多了一點,這也很正常,誰不想多撈一點泥?老四,你說呢?”

李定國雖然很想和孫可望算帳,但也知道現在不是時候,大局爲重因此道:“大王,大哥說的沒有錯,如果商家軍進攻,我們根本就守不住大冶縣,而且現在弟兄對商家軍怕得要命,如果商家軍轟開大門,只怕弟兄們根本就不敢和他們交戰就一鬨而散了。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保住命纔是最重要的,我看不如就連下一部咱們曰後的經費,其他的全結商毅吧。”

其實漢陽府失守的經過在孫可望逃回武昌之後,就說過了。只是那時張獻忠還不信,但在白天親自上陣,和商家軍打了一戰之後,張獻忠也不由不信了。他到底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梟雄,當然知道保命爲先的道理,於是點了點頭,道:“好,就這麼辦吧。”

就在四更天的時候,李定國和蕭彥又來到了商毅的營中,開出了張獻忠的新價碼:白銀六十萬兩,糧食八萬石,首級三萬。這差不多以經是張獻忠能開出的最高價碼了,如果送出之後,張獻忠手頭上也就只剩下十多萬兩白銀,糧食也只剩下三萬多石了。

因此李定國道:“商總兵,這就是我們能拿出的最後條件,一兩白銀,一石糧食也加不了了,如果你還覺得不夠,那麼天亮之後就來攻城吧。我們就算打不過你,但至少也可以再放一把火,把大冶也燒光,你們一顆糧食,一兩白銀也得不着。”

商毅點點頭,道:“好,首級我就不要了,其他的我都收下,不過銀糧交完之後,你們必須再三天之內離開湖廣,因爲這裡是我的防區,你們不走,我也不好向朝廷交待,一樣不會放過你們。”

李定國道:“好,這一點我也可以代替大王答應你,三天之內一定離開湖廣。”

商毅展顏一笑,道:“成交。”

―――――――――分割線―――――――――分割線―――――――――

看着一車一車的糧食,一車一車的白銀從大冶縣城中運出,送到商家軍的營地來。周少桓、童大勇、成進、成鋼、段鵬等人都笑逐顏開,他們對商毅選擇和西軍文鬥並沒有意見,因爲商家軍和張獻忠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而且不費一點氣力,就得到這麼多的錢糧,人家還主動送上門來,自己連搬運的功夫都省了,誰心裡不高興呢?而且糧食正是目前商家軍最缺的東西,這一下多了八萬石,足夠大半年的用量了,可以省不少心了。

這時成進忽然想起來了,問商毅道:“大人,您不是想收降那個李定國嗎?爲什麼又把他放回去了。”

商毅道:“李定國是一個很重情誼的人,張獻忠從小收養他,把他養大,因此他對張獻忠感恩待德,輕易是不會背叛張獻忠的,所以就算把他關在我們這裡,也沒有什麼用。不如把他放回去,等到張獻忠和他反目的時候,他自然會投降我們這一邊來的。”

成進有些奇怪的問道:“張獻忠爲什麼要和李定國反目呢?他們不是義父子嗎?”

商毅微微一笑,道:“另說是義父子,有的時候就是親父子也都會反目成仇的,到時候你們就明白了。”

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02章 備戰(四)第4章 趕集(下)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42章 偵察兵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52章 對持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章 清廷(下)第247章 營救第78章 力挽狂瀾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3章 各懷鬼胎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6章 三路出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28章 許婚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02章 造勢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4章 夜襲(二)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369章 交易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79章 救急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403章 新年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4章 趕集(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148章 新政(一)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章 安撫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92章 合圍(三)
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02章 備戰(四)第4章 趕集(下)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42章 偵察兵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52章 對持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章 清廷(下)第247章 營救第78章 力挽狂瀾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3章 各懷鬼胎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6章 三路出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28章 許婚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02章 造勢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4章 夜襲(二)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369章 交易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79章 救急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403章 新年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4章 趕集(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148章 新政(一)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章 安撫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92章 合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