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忽悠

六十萬兩白銀,八萬石糧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足足花費了一天的時間,才從大冶縣城裡搬到商毅的營中,而接下來,就該張獻忠履行另一項承諾,從湖廣地區撤軍。不過現在到是不用慌,因爲還有三天的時間,張獻忠又招集四個養子一起商量,應該向那裡撤退。

孫可望主張退到四川去,因爲明軍並不可靠,而四川山多,利於隱蔵,就算明軍隨後追來,也可以和他們周旋一下。

但李定國卻不同意孫可望的主張,因爲入川的路途太遠,三天時間根本就到不了。他建議先退到江西去,在江西與湖廣交界的地方,同樣有不少山地,可以隱藏躲避。同時他還建議張獻忠,將大軍化整爲零,暫時分散躲避。造成自己以經被商毅的人馬擊潰的假像。而商毅也不會再湖廣久留,因爲朝廷必然會調他北上進攻李自成,等商毅一離開湖廣,那麼這裡不就又是自己的天下了嗎?雖然九江還有個左良玉,但左良玉也有可能會調走去進攻李自成,而且就算左良玉不被調走,他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張獻忠沉思了片刻,終於決定釆用李定國的建議,先退到江西去,不過人馬暫時不解散,靜觀其變。

決定好了出路之後,也就馬上開始動身,畢竟商毅只留給張獻忠三天時間,並不算長,如果不抓緊的話,恐怕是不夠,不過張獻忠畢競是老奸巨滑,當然知道,大冶離明軍太近,並不安全,因此在昨天像商家軍交納錢糧物資的時候,先派遣劉文秀和蕭彥帶領三萬人馬,押運着剩餘的錢糧物資先退到咸寧縣,因爲無論向那裡撤走,都要先把錢糧物資送走,剩下自己輕裝上路,就方便多了。

於是張獻忠和孫可望、李定國,帶領着大軍,也撤離了大冶,向咸寧方向進發,準備去與劉文秀和蕭彥匯合,然後撤到江西境內。

這時張獻忠身邊還有六萬多人馬,到也不是一個小數字,不可能在一起扎堆進軍, 於是張獻忠命令李定國斷後,孫可望爲左翼、艾奇能爲右翼,自已爲中路,人馬依次向咸寧出發。

那知張獻忠的人馬才走出了十幾里路,付責斷後的李定國就聽到身後傳來了槍響聲,對於這樣的槍響聲,西軍現在以經是十分熟悉了,除了商家軍之外,還有那一支明軍會使火槍呢。李定國回頭一看,只見身後漫起了無數的塵土,果然一隊明軍正在從自己的後隊追趕了上來。

李定國也不禁大吃一驚,正要下令全軍轉身,迎戰明軍,那知西軍的士兵們現在那裡還敢和商家軍再交戰了,根本就不理李定國的指揮,“呼啦”一下,就全部向前敗逃而去。只看得李定國也目瞪口呆,但也沒有辦法,只看跟着逃兵一起逃跑了。

其實商毅跟本就不打算放過張獻忠,答應他的條件,只不過是忽悠張獻忠而己,把錢糧得到手了,就可以立刻翻臉不認人了,當然對手下衆將的解釋是兵不厭詐。因此立刻命令周少桓帶領二團追擊張獻忠。

商家軍在追擊的時候也並不是趕上西軍的人馬,隨後追殺,而是始終保持着四五十步的距離,不緊不慢,追近了之後,前排的火槍兵就一陣排槍齊射,然後停下來裝彈,讓其他士兵趕前面去,等裝好了彈藥之後,再追上去跟在後面。

而西軍的士兵卻是爭先恐後,生怕自己落到了後面。因此一開始就撒開了腿跑,在跑了一陣之後,發現把商家軍甩遠了,這才稍稍放鬆,但一放慢步子,商家軍就很快又追了上去,結果又是一陣玩命的狂跑,就這樣追一陣,停一陣,急一陣,緩一陣。

雖然李定國帶領的只是斷後的人馬,但離張獻忠的中路人馬也就只有四五里的距離,那裡經得住這樣一跑,不一會兒就追上了中路的人馬。

得知商毅真的追了上來,張獻忠這才知道自己是被耍了,只氣得頓足捶胸,衝着自己的身後破口大罵道:“商毅,你這個無恥的小人,一點信義都不講。”

雖然張獻忠作了這麼多的佈置,但這只不過是張獻忠的一貫謹慎從事作風,到不是對商毅不相信。事實上張獻忠從來沒有懷疑過商毅會不守承諾。因爲張獻忠和明軍作這樣的交易也不是一次二次了,毎一次明軍都能夠尊守承諾,拿了錢就放人。當然這到不是說眀軍都是講信義,而是大家都不願敗壞了自己的名聲,以後再與農民軍作戰時自斷了財路。因此張獻忠估計商毅既然這麼上路,那就不會破壞這個規矩了,對他也十分放心,根本就沒想到他會追擊。

那知商毅壓根就是個油鹽不進的二楞子,管你什麼江湖規矩,什麼名聲信義,全當是放屁一樣,拿了錢之後就立馬翻臉,張獻忠想到白白花了的六十萬兩白銀,八萬石糧食,肉痛不己,這還真不如一把火都燒了,也好過便宜了商毅。

但現在想這些都晚了,斷後的敗軍退上來之後,一邊跑還一邊大喊道:“商家軍追上來了,大家快跑啊。” 因此中軍的也全都知道了。那還不跑,還等什麼,難道等着商家軍追上來,挨槍孑嗎?結果還沒等商家軍追上來,中路的西軍立刻也潰敗了下去。就連張獻忠也身不由的被敗軍裹協在一起,敗逃了下去。而兩翼保護的西軍一聽說商家軍追上來了,同樣也嚇得立刻潰敗了下來。

四五萬人馬一起敗逃,場面自然也是十分混亂,而且每一個敗兵都生怕自已落到了後面,因此也拼命的向前擁擠,而前面的士兵不明白後面人的心理,還是不緊不慢,結果商家軍還沒有追上來,西軍之間就你爭我奪,互相推搡,人馬自相踐踏,有一些士兵還動手來,這樣死傷了不少。沿路都是

而商家軍還是那樣,不緊不慢的跟着,始終保持着對西軍的壓力,但並不趕上來。而西軍的士兵大部份都是甴農民轉變而來,也沒有受過多少訓練,因此跟本就無法擺脫商家軍的追擊,結果被商家軍一直從大冶縣攆到了咸寧縣。幸好是張獻忠提早一步做了準備, 劉文秀和蕭彥先期趕到了咸寧縣, 纔算是救下了張獻忠, 但六萬多人馬,只剩下不到一萬。

其實商家軍一路追擊,到真沒有殺死多少人,除去一部份是自相踐踏而死的以外,其實絕大多數的西軍都是向四外逃散了。

躲進了咸寧縣之後,張獻忠這才喘了一口氣,趕忙又招集手下衆將,商議下一步怎麼辦?

孫可望道:“大王,我覺得我們這次被商毅騙了,而且又遭到大敗,分明是我們軍中有人和商毅勾結,在暗中出買了我們。”

張獻忠聽了,也不禁心中一動,他本來就是一個多疑的人,由其是在大敗之後,被孫可望這一番話立刻勾動了心思。

而李定國卻挬然道:“大哥,你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說你是懷疑我嗎?”

孫可望道:“老四,不是我懷疑你,只是你確實有太多地方讓人懷疑了。”

李定國怒道:“你說,我有什麼地方可值的懷疑的?”

孫可望道:“我聽說商家軍雖然不殺俘虜,但會把在我們義軍中當過首領的人都殺死,只放過小兵,但商毅卻沒有殺你,而且這次商談條件,我們還沒有提到你,商毅就主動把你釋放了,這就很讓人懷疑了。我還聽說,在你被俘之後,商毅曾經勸降過你。有這會事嗎?”

李定國道:“你這是一派胡言,我被抓之後,商毅確實勸降過我,但大王對我有活命養育之恩,我又怎能背叛大王呢?致於商毅把我釋放,這是有意挑拔我們內部不和。”

艾能奇也道:“是啊,我相信老四,他對大王一向忠心耿耿,絕不會背叛大王,大哥,我看你是錯怪人了。”

孫可望道:“錯沒錯怪人,等一會再說。我只是先把老四的疑點說完,然後由大王決定。”

這時張獻忠纔開口道:“可望,你先把話說完。”

孫可望點了點頭,連着又道:“蕭彥和老四回來之後,帶回了商毅的條件,你們當時都不同意,只有老四勸大王‘錢財乃身外之物,保住命纔是最重要的’因此大王才下定決心,給商毅最大的錢糧交易。而在我們從大冶撤後的時候,也是老四付責斷後,結果對商家軍根本沒有一點阻擋,就全部潰敗了下來。這些地方,都是老四的疑點,請大王決定。”

李定國雖然氣得渾身發抖,但孫可望所說的這些,他卻都難以辯駁,因此只得跪在張獻忠面前,道:“大王,定國一向感念大王的活命養育之恩,莫齒不忘,絕對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大王的事情,只求大王明查。”

劉文秀和艾能奇也一起跪下,道:“大王,我們都相信老四絕對不會背叛大王,請大王明查。” 而孫可望在一邊看着,嘴角泛起一絲令人難以查覺的微笑。

張獻忠盯着李定國,臉上也陰晴不定,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就在這時,蕭彥匆匆跑了進來,道:“大王,不好了,我們被眀軍包圍了。”

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87章 等待消息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96章 對策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22章 造船(上)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3章 雙截棍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35章 鄉鬥(下)第25章 作戰原則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84章 夜襲(二)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88章 勸降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55章 民嘯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20章 投效(下)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91章 合圍(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91章 南京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34章 宣戰(上)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93章 勸降(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68章 重逢(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78章 步兵進攻第37章 南方情報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
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87章 等待消息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96章 對策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22章 造船(上)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3章 雙截棍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35章 鄉鬥(下)第25章 作戰原則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84章 夜襲(二)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88章 勸降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55章 民嘯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20章 投效(下)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91章 合圍(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91章 南京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34章 宣戰(上)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93章 勸降(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68章 重逢(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78章 步兵進攻第37章 南方情報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