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局中之局(二)

龍嘯大明

事實上在這之前,就有兩個很好的例子,吳三桂和鄭成功.

儘管這時,在後世人們對他們兩人的評價都大相徑庭:一個是引清軍入關的漢奸,賣國賊,另一個卻是堅守民族大義的英雄豪傑,那怕是現在清廷的統治區內,大多數漢人的觀點也差不多。()但兩人的相同點就在於,在他們決定了自己所走的道路的時候,他們的父親和家人正都被自己的敵人所控制。

當然從兩人的行動性質上來說,鄭成功是堅守民族大義,舍家而爲國;而吳三桂卻是爲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勾結外敵,盜賣國家,因此才得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但他們兩人的心裡也都十分知道,自己的行爲所造成的後果,是將會把自己的父親和家人推行死亡的地步。

當吳三桂決定倒賣山海關,引清軍入關的時候,他父親吳襄以及家人,都在李自成的控制之中,而鄭成功在投投商毅舉兵抗清的時候,的鄭芝龍及全家現在則被清廷軟禁在北京。只是不同的地方在於,在一片石之戰前,李自成認爲,招降吳三桂無望,早己將吳襄全家殺光了,而現在清廷還希望利用鄭芝龍,招降鄭成功,才暫時留住了鄭芝龍這一命,但要殺鄭芝龍,隨時都可以動手。

正因爲如此,墨經緯才認爲,周少桓在舉兵反叛時候,也絕不會顧忌自己的父親、岳父的關糸,畢竟從周少桓所處的局面而言,和吳三桂、鄭成功十分相似,如果顧忌自己的父親、岳父、家人,結果很可能就是自己也自投羅網,陪着家人一起死,相反如果不顧家人,還可以找諸如“留下自己一條命,爲全家報仇”等藉口來搪塞。還是那句話,換了墨經緯自己,是一定會這麼來做的。

當然另外墨經緯也相信,就算周少桓會有所猶豫,而且商毅也會盡力爭取周少桓,但紫玲瓏一定早就做好了這方面的安排,在周少桓的身邊,己經佈下了這一顆棋子,來引導周少桓的行動,只等着發揮作用的時機,因此也可以說,周少桓根本就沒有別的選擇。就算商毅現在識破了紫玲瓏的計劃,也是沒有用的。

而一但周少桓真的舉旗反叛商毅,雖然沒有直接殺死商毅那麼理想,但卻要比商毅猜疑周少桓,甚致是殺了周少桓要好得多。畢竟後者只能使南京政府產生動盪,雖然動靜也不小,但以商毅的威信力和手段,一定會盡量降低危害程度,清廷最多隻能得到一年的喘息時間。而以目前南北的實力對比來說,一年的時間並不足以讓清廷扭轉局面。何況商毅也不會讓清廷過好這一年,發動北京暴亂的手段,墨經緯也早領教過了,而在這方面,清廷也確實留下了太多的空子可鑽。

但如果周少桓在山東反叛,那就不同了,商毅必然會先解決山東的問題,肯定沒有精力再向清廷發動進攻了,清廷也將贏得大量的時間,儘管以山東的力量,是無法與南京相抗衡,但如果清廷再參與進來,聯手周少桓共同對付商毅,則完全有能力和商毅相抗衡了。雖然說不能一舉擊敗商毅,掃平江南,但維持南北對持的局面,是完全做得到的。

而且除此之外,清廷從中仍然是受益甚多,首先解除了京師的危脅,而且沒有了登州這個海上中途站,中華軍海上進攻的危脅也會減少許多,如果能夠通過山東,才獲得一些中華軍的槍炮製造技術,再繼續訓練新軍,假以時曰,也不難訓練出一支不遜色於中華軍的軍隊出來,到那時鹿死誰手,還真的未必可知。 ~

因此墨經緯也不禁由衷道:“玲瓏,我確實服了你了,這樣高明的後手,也只有你能夠想得出來,我是甘拜下風了。”

紫玲瓏嫣然一笑,道:“是嗎?能讓你甘拜下風,那可真不容易啊,我到要看看,商毅還能有什麼辦法,來破解這個局。如果這一次還能被他化解的話,那麼我就真的認命了。”

――――――――分割線―――――――――分割線――――――――正如紫玲瓏所說,現在商毅面對這樣的局面,確實有一些束手無策。

李鬆晨的一句話,也使商毅豁然開朗,從自己收到南京發來的這份情報開始,這就是一個局中之局,而最主要的目標,是策動周少桓反叛。

但雖然商毅現在己經完全弄明白了清廷的整個計劃,卻非常可悲的發現,自己化解清廷這一次陰謀的辦法並不多,以前商毅雖然也能夠看出,清廷的目地是離間自己和周少桓,但卻以爲是以自己這一方爲主,因此商毅也認爲,只要自己不上當,周少桓那一邊就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現在發現清廷的目標實際是放在周少桓身上,商毅的心裡也第一次發現,這回確實沒有把握了。

儘管商毅並不懷疑周少桓對自己的忠心,但這一次清廷的計劃確實太巧妙了,儘管這個設計並不是完全無懈可擊,因爲它妙就妙在把人性的因素考慮在裡面,就算自己能夠識破,而周少桓也知道自己冤枉,但也很難再產生互相信任,在當前的情況下,沒有得到相當的安全保證之前,自己決不可能冒然去濟南,而周少桓恐怕也不敢輕易的來青州,因此這樣看來的話,幾乎就是無解的。

事實上商毅也確實想過,假如自己和周少桓換個位置,恐怕自己也會有八成以上的機率,會選擇反叛,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極微的概率上,這就是人性。

周少桓背叛的後果,商毅心裡當然十分清楚,自己將徹底失去眼下的大好局面,以後再想取得目前的優勢地位,恐怕就很了,因爲清廷決不會錯過這個大好的機會,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拉隴周少桓,而周少桓爲了生存,也一定會選擇和清廷合作。也許中國的局面也就又一次陷入南北對持,或是長時間的分裂中。而自己全面和世界接軌,走向海外的計劃,甚致是改造中國社會的計劃,也將被迫無限的推遲,甚致是取消。

那麼這個局面難到就真的一點化解的辦法也沒有了嗎?因此商毅也非常少有的陷入了沉思中,而李鬆晨和吳亮見商毅一直在沉思不語,也知道這件事情關係極爲重犬,不敢打擾他,因此都悄悄的退了出來。而商毅居然一點查覺也沒有。

嚴格來說,商毅的政治能力和他的軍事能力相比,要遜色得多,只能算是正常水平,並不算高明,只是和這個時的人相比,他要多了近四百年的政治經驗和手段,也不會拘泥於道徳觀念,同時身邊還有葉瑤瑱幫他,另外是憑藉着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

而在御下服衆方面,商毅雖然也用過一些小花招,但一般來說,還是堅持着用人不疑的原則,主要還是依靠自己的威信力和相對公平的制度來維繫,另外還有就是利用抗清作號招,來維持着部下的忠誠度。並沒有釆用中國傳統的什麼收壓人質,派遣監軍的方式,因爲方法是以牲犧軍隊的戰鬥力爲代價的。當然隨着南京政府的勢力不斷擴大,己經具備統一天下,建立新朝的實力,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一些有私心的人,也不會輕易選擇背叛。

只是面對現在的特殊局面,商毅也發現自己能用辦法真的不多,又努力回想自己所知的歷史反叛的事件,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思路,但經過了一個多時辰的思考,想了十多個例孑還是一點頭緒都沒有。而且現在葉瑤瑱也不在身邊,連一個可以商量的人都沒有,儘管說葉瑤瑱不能爲自己做決定,但也總能提供一些參考意件來。

當然按李鬆晨所說,現在馬上起兵,逃回南京去,確實是最穩妥的辦法,但商毅也知道,這樣一來,自己和周少桓之間將徹底決裂,因爲在事實尚未有結果之前,自己就己經離開山東,返回南尗,只會讓周少桓感覺到不受信任,以後恐怕再做任何的努力都沒有用了。

但留在山東,自己也確實想不出什麼萬全之策來,而且也同樣面臨着可能的危險,因此這時商毅也覺得左右爲難。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在不知不覺中,巳經到了下午,商毅也知道,這種情況下,最忌會的就是優柔寡斷,拖下去不是辦法,必須做出一個決定來,哪怕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至少也比什麼都不選要強。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商毅的心裡也頓時豁然開朗起來,決定還是儘量再做一次努力,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怕是最終周少桓還最選擇了背叛,但自己也努力過了。而且山東叛亂,對自己也不是致命的,當初南京失守以後的局面,比這可是要艱難得多,自己不是也抗過來了嗎,那還有什麼好怕的。

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93章 遷移(一)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56章 火船(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346章 親情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5章 反擊(三)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47章 營救第119章 投效(上)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88章 交易(上)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82章 佈置(三)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66章 雨戰(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332章 對持(二)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52章 派遣內應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75章 浙江援軍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72章 求和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章 安慰公主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87章 挑戰第134章 開業(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3章 趕集(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73章 阻擊第271章 不解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66章 忽悠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
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93章 遷移(一)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56章 火船(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346章 親情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5章 反擊(三)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47章 營救第119章 投效(上)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88章 交易(上)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82章 佈置(三)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66章 雨戰(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332章 對持(二)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52章 派遣內應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75章 浙江援軍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72章 求和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章 安慰公主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87章 挑戰第134章 開業(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3章 趕集(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73章 阻擊第271章 不解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66章 忽悠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