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戰役二

龍嘯大明

雖然羅壁計劃得很好 但這時清軍的軍心巳亂 而且清軍撤退的時機也晚了一點 中華軍己向黃家鋪鎮發動地面進攻清軍還沒全完退出黃家鋪鎮中華軍就巳經攻了進來雙方几乎就是前腳跟後腳的功夫根本沒有給清軍留下一點緩衝的空間

結果在中華軍的緊迫之下原來羅壁設計好的撤軍序列己完全混亂而且淄川縣本來位於一片羣山之間並沒有官道直通通向縣城的只有一條小山路並排免強只能走兩輛大車要從這條小山道上走出三十餘里的距離才能走上官道

但這時大雨交加使道路更加難行本來羅壁是打算用騎兵的衝擊開路那知在下雨之後泥濘的山路上戰馬根本跑不起來結果反而和步兵、車輛混攪在一起還有不少戰馬右泥濘的道路上失蹄摔倒而一些本應該是用來阻擋中華軍追趕的車輛也深陷在淤泥中反而把不寬的山路給阻塞住

而且中華軍在後面追得非常急也使一些本該是秩序靠後撤退的清軍根本就等不急拼命的向前趕而這種急燥的情緒也很快傳染給了大部份的清軍因此數千的士兵擠在一條狹容的山道你爭我搶使清軍的秩序撤底大亂不少士兵爲了儘快逃離戰場紛紛離開山道想從山道兩側的野地裡奪路而逃而刀槍、盔甲、旗幟各種車輛物資也扔得遍野都是同時也還有不少在泥濘裡掙扎的戰馬和清軍的屍體

等到清軍好不容易走到了山道的盡頭快要走上官道的時候中華軍繞到清軍背後的另一個團突然從山道的兩側殺出將清軍撤底截斷

其實這時清軍的人數還有五千多人但經過了一夜的戰鬥又在泥濘的山路上掙扎了兩個多小時己經使清兵們筋疲力盡而且還有不少人都是兩手空空別說是武器就連盔甲都沒有了還拿什麼來與中華軍交戰呢?因此清軍的抵抗意志完全崩潰紛紛舉手投降

到中午十一點多鐘的時候戰鬥全部結束進攻淄川縣的清軍被徹底擊敗陣亡三千七百餘人被俘六千六百三十七人逃跑的不足兩千而中華軍的僅僅只陣亡了三百一十二人另有二百三十四人受傷

這一次還奪取清軍的戰馬三百五十七匹火槍四百二十三支火炮十二門糧食二千餘石各種車輛五十三輛而戰場的清理一直到傍晚才結束

下午三時左右師長楊漢中帶領着一個團進了淄川縣見到了領導這次起義的謝遷等人楊漢中首先對謝遷等人發動這次起義給予了很高的讚揚由其是他們處死孫之獬稱爲大快人心

而謝遷等人在淄川縣的城牆上也看見了一部份戰鬥的過程再他們看來十分強大的清軍在中華軍的面前幾乎不堪一擊因此也對中華軍的戰鬥力也佩服不己同時中華軍進城之後軍紀嚴明對居民百姓秋毫無犯和清軍還有以前明軍的作風完全不同這也更讓謝遷等人敬服

就在第二天阿巴泰派遣的援軍才趕到淄川縣在半路遇到淄川縣的敗軍之後才知道淄川縣己經失守了因此清軍又退回到章丘縣防守

攻下了淄川縣之後十四師一面將捷報上傳到軍部一面繼續向淄川縣周邊的地區展開了清剿

謝遷等人本來就是本地人這幾個月都是在這一帶地區活動對這一帶地區也十分熟悉並也有一定的聲望而且這時清軍在這一地區的主力軍隊基本巳被消滅因此中華軍的進剿過程也十分順利各地幾乎都沒有進行什麼有力的抵抗不是棄城而逃就是開城投降第九軍也連續收取青城、高苑、新城、鄒平、長山等十餘個縣城

而這時第四軍也渡過了大清河首先由第二師直插濟南北部地區 經過了兩天的急行軍 連續渡過土河、商河 襲取了濟南府北部的重鎮武定州 隨後第四軍的第十一師、第二旅也分別渡過大清河 攻克了蒲臺、利津、沾化、濱州等地到四月二十日的時候 濟南府的東北地區己經都被中華軍佔領

接下來周少桓纔開始調集人馬準備進攻濟南

――――――――分割線―――――――――分割線――――――――

另外在充州一線上童大勇向兗州南部的滕縣和嶧縣發動進攻

滕縣和嶧縣都位於兗州府的南部的地區因爲這時在兗州清軍也收縮兵力主要是駐守在兗州、濟寧州、泗水一線因此在滕縣和嶧縣駐守的兵力並不多中華軍對這兩個縣的進攻十分順利

付責進攻滕縣的是第五軍從滕縣西門攻擊的是第八師的二十團首先使用火炮對城牆進行了一陣轟擊隨後三十二連開始向城牆發動進攻這時城上的守軍早己被火怉打散戰士們只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登上了城牆打開城讓二十四全部殺入滕縣

而進攻南城的第八師二十團連火炮都沒有使用直接在城下用步槍組織起了密集的火力成功的壓制住了城牆上的防守隨後也攻上城牆東門的戰鬥更爲輕鬆 首先由爆破組炸開了城門 後續部隊跟進殺入

三個城門都被相續被攻開前後的時間相差還不到半個小時滕縣的守軍立刻棄城而逃整個戰鬥時間也只有一個多小時

清軍在嶧縣的防守更爲空虛因爲嶧縣位於兗州府的最南端 基本就是清軍打算放棄的地方因此在縣城裡並沒有清軍的正式軍隊駐守第十軍到達嶧縣的時候縣城裡的守軍並未進行任何抵抗開城投降了

到這時山東軍區發動的進攻濟-兗的戰鬥己經過去了十天時間山東軍區兩路出擊連續奪取了濟南府東北兗州府東南部的地區合計約有十三個縣兩個州總面積約有二萬多平方公里殲滅並俘虜清軍士兵二萬五千餘人而且基本沒有遇到清軍的什麼頑強抵抗整個山東戰役的開局也算是十分理想

不過這也和清軍在山東的戰略目地有關由於害怕分兵被中華軍逐個擊破清軍釆用的是緊縮防線集中所有的兵力守衛兗州-濟南一線

濟南到兗州呈南北走向正好是位於整個山東省的中心地區相距不到三百里自古以來就是山東的核心地區雖然中間隔着泰山山系但經過千餘年的發展之後己經開鑿出了一條官道相通因此交通也十分便利因此只要清軍守住濟南到兗州這一條防守線不僅可以保住整個魯西地區而且還能成爲河南、京師的一道屏障

阿巴泰選擇的戰術是十分正確的只是爲了平定謝遷的叛亂纔出動羅壁的人馬在中華軍的山東軍區出擊之後清軍對這條線以外所其他地區釆取基本放棄的戰術

而現在山東軍區所奪取的地方基本都在這一條線的東部還屬於山東半島的邊緣部份對山東整區局勢的影響並不大隻能算是清除了濟南-兗州一線的外圍駐點想要取得戰場上的主動權必須突破這一條防線才行

戰鬥首先由兗州府這一面開始由於攻取滕縣和嶧縣的戰鬥都進行得非常順利第五軍和第十軍基本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因此童大勇也沒有多做停留立刻發動對兗州的攻擊由第五軍爲主力進攻泗水縣第十軍進攻鄒縣牽制清軍的兵力

泗水縣在兗州的正東離兗州只有五十里位於泗水河南岸一但泗水失守中華軍就可以沿泗水一路西進直取兗州而鄒縣離兗州更近不到三十里而且正好位於從濟南通向兗州官道向南的廷伸線上一但中華軍攻克了鄒縣就可以從官道殺向兗州

李率泰深知這兩個縣城是兗州東面、南面的門戶也是清軍重點防守的地點也絕不能像其他縣城一樣輕易放棄因此在他奉命守衛兗州府之後就開始對這兩個縣城進行加強防守在這兩個縣城的內外都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城外挖出層層的戰壕和護城河修建小堡壘在城牆上增設炮臺並且在城內也建立了多重的防線準備在中華軍攻入城裡之後和中華軍打巷戰

在滕縣、嶧縣失守以後李率泰也知道中華軍下一步就要來進攻泗水和鄒縣因此又給這兩個縣城増派了人馬

泗水的守將是陳錦副將吳朝佐守軍有一萬二千人包括有火銃兵一千五百人火炮三十餘門鄒縣的守將是夏成德、夏景海兄弟守軍一萬人有火銃兵一千人火炮二十餘門

同時李率泰在兗州府裡也準備人馬隨時増援這兩個縣城並且又派人向濟南的阿巴泰告急請救阿巴泰出動神威營的人馬支援兗州府的防守

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75章 浙江援軍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45章 迴歸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47章 對策第271章 不解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5章 受勳第156章 奪船(上)第186章 出獄第118章 海盜(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308章 宣戰(上)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46章 身世第402章 北境第66章 忽悠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89章 交易(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56章 奪船(上)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35章 南歸(上)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85章 襲擊(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65章 出兵第84章 游擊戰(三)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72章 勸進(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78章 回航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334章 突襲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5章 超級戰艦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400章 國事(三)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46章 亂攤子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77章 鑄炮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40章 海軍出擊第223章 南京見聞
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75章 浙江援軍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45章 迴歸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47章 對策第271章 不解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5章 受勳第156章 奪船(上)第186章 出獄第118章 海盜(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308章 宣戰(上)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46章 身世第402章 北境第66章 忽悠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89章 交易(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56章 奪船(上)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35章 南歸(上)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85章 襲擊(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65章 出兵第84章 游擊戰(三)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72章 勸進(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78章 回航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334章 突襲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5章 超級戰艦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400章 國事(三)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46章 亂攤子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77章 鑄炮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40章 海軍出擊第223章 南京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