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撤離麻城(上)

洪承疇回到湖北戰場的時候,清軍在勒克徳渾的指揮下,圍攻麻城縣四五天了。儘管清軍聚集了近八萬的兵力,一百五十多門各種火炮,五千多名火銃兵,並且雲集了勒克徳渾、尚善、藍拜、阿哈尼堪、耿仲明、劉良佐等大將,向麻城縣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進攻,但在商家軍的頑強阻擊之下,依然還是無法攻下麻城,相反還對清軍造成了沉重的傷亡。

而洪承疇首先下令,命駐守大別山北面的清軍撤回歸徳府,並命令駐守歸徳府的固山額真阿山驟集人馬,北京有可能會在近日內調他北返,因此要時刻準備。一但北京的調令下來,不必向自己通報,可以先率軍出發,然後再派人來通告自己。

這麼做的原因,當然是爲回援北京做好準備,因爲清軍如果從歸徳府出發,趕回北京則只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也表示自己確實盡力了。其他的人還不知是怎麼一回事,而洪承疇也怕影響軍心,也不敢對全軍公佈,只說是有朝廷密令,不可泄露。衆將聽了,也就不敢再多問了。

第二天洪承疇就趕到了前線,找了個機會,私下把這消息告訴給勒克徳渾。因爲他的身份不同於傍人,瞞誰也不能瞞他,而且以後還有許多事情,也需要勒克德渾配合。

聽完了洪承疇的講說之後,勒克徳渾也不禁大吃了一驚,因爲他可是努爾哈赤的嫡糸重孫,視盛京爲故鄉,一聽盛京被襲,也十分緊張,趕忙問洪承疇道:“大帥,我們現在怎麼辦?”

洪承疇安慰他道:“多羅貝勒,我己經讓駐守歸徳府的阿山做好了回兵的準備,只等朝廷的命令下達,他部下至少可以有三萬人馬立刻啓程,暫解北京之急。 ~而我們現在將此事泄漏,以免軍心動搖,另外一定要加緊進攻麻城,力求在朝廷的調令下達之前,先攻下麻城,消滅湖北的商家軍。”

聽完洪承疇的話之後,勒克德渾也知道現在也只能如此,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於進攻麻城的戰鬥中去。

現在商家軍在湖北地區只剩下麻城這一個縣城了,而且這時在麻城縣內駐守的,只有九師,其餘的一個師、兩個旅都己經在李巖的帶領下,陸繼退進了大別山裡,而九師現在的兵力,已只剩下不足八千人,而李定國和黃慶文也都還留在縣城裡指揮防守。不過在這幾天的守城戰中,商家軍己經連續打退了清軍的數次猛攻,有兩次清軍都己經攻進了城裡,但最終還是被商家軍頑強的給打退了出去。

就在洪承疇到達前線的第二天,勒克德渾也立刻指揮清軍,向麻城縣發動了猛攻。因爲這時勒克徳渾心裡也憋着一股火,一心想着儘快攻下麻城縣,也好掃平湖北的商家軍,因此對清軍的命令十分嚴厲,任何一隊攻城的清軍,沒有命令就決不許後退。違令者立斬不赦。

於是在勒克德渾的嚴令之下,清軍的攻勢也比前幾天更加兇猛,根本就不顧忌雙方的火炮還在不斷的對轟,拼命的向麻城縣衝去。加上經過了幾天的炮火轟擊之後,這時麻城縣的城牆也有多處受損,防護能力也大大下降了。因此很快就有多處的缺口都被清軍突破,雙方的士兵在城牆的缺口處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而在其他的城牆段,清軍也還在奮力的向上攀爬進攻,而商家軍的士兵也守在城牆上,一步也不讓,戰鬥從一開始就進行得異常的激烈。

淸軍依仗着自己人多勢衆,輪番進攻,就好像根本不畏死一樣,前面的士兵倒下,後面的士兵立刻填補上來,被手榴彈炸開一個空檔,在瞬間就會被填滿,前仆後繼,一刻也不停。而商家軍則依靠着自已先進的武器和有利的地形,拼死防守,火炮怒擊、開槍射擊、扔手榴彈炸,用刺刀拼,甚至是拳打腳踢、牙咬,但也絕不後退一步,雙方或是遠攻,或是近戰,槍擊聲、爆炸聲、喊殺聲、金鐵交擊聲,戰士發出的怒吼和慘叫,種種聲音全都交織在一起,也顯示着戰鬥的殘酷。

很快在城垛口,城牆上,城牆根下,城牆的缺口處,都留下了大量雙方戰士的屍體,鮮血也開始四處蔓延,而活着的戰士還在進行着殊死的戰鬥,踩着同伴或者是敵人的屍體,激踏着灘滿鮮血的土地,繼續製造着更多的死亡,把更多的對手也變成躺在地上中的一員,或者直到自己倒下爲止。而在空氣中充滿了血腥、硝磺混合的味道,刺人肺腹,令人作喁。

戰鬥從早上一直進行到下午四時左右,淸軍己經連換了三批進攻的人馬,而在商家軍中,除了軍長李定國和副軍長黃慶文之外,不僅是炮兵團的其他士兵都己參戰,就連各團的團部成員也都全部投入了戰鬥,包括團長、團參謀長、副團長也都在第一線指揮,有的團部軍官還舉槍向清軍射擊,或是扔手榴彈。幸好是商家軍的軍官和士兵的服裝區別並不是很明顯,因此還沒有被清軍發覺到。

到了這時,雙方主要交戰的地方,幾乎都己經被屍體和鮮血所覆蓋,有的地方甚致己經堆起了幾層屍體,而士兵們基本就是踩着屍體在作戰,幾乎不能踏在土地上。

但淸軍畢竟是進攻的一方,在武器、地利條件均不佔優的情況下,只能依靠拼命的堆人來維持着兇猛攻勢沒有衰弱,正因爲如此,傷亡也遠遠超過了商家軍,不過也是由於清軍的攻勢實在拼得太兇,商家軍的傷亡也同樣不算小。當然現在清軍的人數十倍於守城的商家軍,因此這樣硬耗下去,對商家軍還是不利的。

不過洪承疇見激戰了一天,清軍也都十分疲憊了,因此也下令暫時收兵。這一天的激戰,清軍共計戰死了近四千人,而商家軍的傷亡也超過了千人,雙方的損失都要比前幾天大得多。

而這時商家軍的士兵們才都鬆了一口氣,有不少人也顧不得什麼,一屁股就坐在屍體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然後擦抹着頭上臉上的汗血水。許多人的臉上衣服上都被硝煙薰得漆黑,又混合着血水和汗水,再被胡亂一擦,更是成了大花臉

別人都可以休息,但李定國卻還不行停下來,也趕忙下令,分派人打掃戰場,留下守衛的士兵,其他士兵抓緊休息,又要安排工程關修補城牆的缺口等等事情。

就在這時,忽然有人來報,原來是退進大別山裡的李巖給他寫來了一封信。李定國打開一看,原來是李巖勸他,不安拘泥於先成制定的計劃,一定要在麻城縣裡守足日期,同時也引用商毅所說,不要侷限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如果不行,就退到大別山裡來。自己在麻城縣以北四十里的地方, 安挑下了一個團埋伏, 可以接應李定國撤軍。

這一封信也讓李定國頗有豁然開朗之感,因爲現在才十月十六日,離他計劃的守衛時間還差了許多,而且他現在確實有些被自己制定的防禦計劃侷限住了,一心想着守在麻城縣裡,把計劃的時間耗完。但卻忽視了麻城不過是一個縣城,迴旋的餘地不大,雖然有城牆可守,但也必須和清軍硬拼。不如退進大別山裡去繼續堅守。大別山糸縱橫數百里,山高林密,清軍修堡的困難也大得多,而現好可以發揮商家軍善於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敵的優勢。

因此李定國也暗暗責備自已,怎麼就突然一下當局者迷了起來,早幾天就應該從麻城縣撤出了,這樣還可以多保留一些兵力。那麼現在就不可遲疑,儘管士兵們都己經十分疲憊了,但還是在今天晚上連夜就撤出麻城。於是他立刻招來三個團的團部成員,向他們宣佈了自己的決定。並且立刻佈置撤退的計劃。

在今天的戰鬥結束之後,現在全師只剩下七千三百多人,十四團有二千二百多人,二十團只有一千九百多人,到是改爲炮兵團的二十二團還有三千多人。另外還有二百多名重傷員。

李定國決定從現在開始,一面休息,一面準備,爲了保證部隊輕裝上路,又下令所有的重炮、中重炮、管風琴槍都在縣城裡挖地掩埋起來,只帶中小火炮就行了,這一點是早就想好了的,因爲重炮在山區中作戰也十分不便,全都留在麻城縣裡,等打回來上後,再重新挖出來。

撤退是從二更開始,首先是二十二團帶傷員和部份中小火炮撤離麻城,由二十團付責掩護,而十四團付責在城中斷後,等二十、二十二團離開一個時辰之後,在開始撤離。

分派好了撤退的秩序之後,三個團的團長也都各回各團,開始準備撤離的各項工作。而李定國又命人去給李巖送信,讓他準備接應。

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4章 天像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85章 襲擊(下)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86章 人材(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332章 對持(二)第14章 玄皇教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8章 軍備第193章 雷汞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84章 開戰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5章 強盜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41章 造船廠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34章 開業(一)第119章 投效(上)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81章 洋人(下)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96章 軍校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2章 李巖入鄂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55章 火船(一)第268章 變數(四)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99章 廷議(下)第184章 襲擊(上)
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4章 天像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85章 襲擊(下)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86章 人材(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332章 對持(二)第14章 玄皇教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8章 軍備第193章 雷汞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84章 開戰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5章 強盜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41章 造船廠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34章 開業(一)第119章 投效(上)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81章 洋人(下)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96章 軍校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2章 李巖入鄂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55章 火船(一)第268章 變數(四)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99章 廷議(下)第184章 襲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