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軍備

不過商毅現在的工作重點依然是準備南下的平亂之戰,因此各項行政生產工作都陸續安排了下去之後,商毅又開始關注軍器司的工匠作坊。

在商毅去北京之前,曾經告訴過孫和鼎鐵模鑄炮法的原理,不過製做鐵模,在一開始還是要先做好鐵模的泥模,這時做好的泥模還沒有乾透,因此暫時還無法制模鑄炮。不過在此之前,孫和鼎以經做好了十個鑄炮的泥模,這時以經都乾透了,也就不要浪廢,先利用起來再說。這時孫和鼎以經開始動土溶鐵了。預計在商毅的人馬出發之前,穆陵關自行鑄造的第一批火炮就可以鑄好了。

而在製造火槍的作坊裡,陽瑪諾正在對兩臺鑽牀進行仔細觀察,尋找可從改進的地方, 只是如果鑽頭的問題解決不了, 無論怎樣改進,生產效率恐怕也難以得到顯著的提高, 而商毅也沒有告訴他, 自己以經派人去開釆藍寶石,可以用來做鑽頭使,因爲現在還不是能不能開釆出來,等有了結果再說吧。

另外按商毅的預想,商家軍的火槍應是燧發槍和火繩槍各佔一半,因此這時火槍的生產也全部都暫停下來,全力進行對現有火槍的改造,同時也在製造一批可以在戰場上有臨時更換的配件。

商毅在鐵匠坊裡轉了一圈,對孫和鼎的工作也十分滿意,未來商家軍的發展,全靠這幾個小作坊的支撐了。

不過只有火炮火槍還不行,因爲沒有火藥,火槍火炮就是一堆廢鐵,因此火藥生產的重要性,絲毫也不遜色於火槍火炮的生產製做。

現在穆陵關中不僅是火槍使用定裝子彈,火炮也使用定裝彈藥。火炮的填彈遠比火槍複雜,首先填入引爆的火藥,壓實之後,再填入一塊泥餅,然後才填入炮彈,因爲實心彈一般都是用火燒紅才發射,以達到最大的殺傷效果,因此必需使引爆的火藥與炮彈隔開,纔不致於在炮彈填入之後,立刻引發火藥的爆炸。而火炮的定裝彈藥首先要測試出各種火炮的填藥量,並製做好相應尺寸的炮彈,然後纔將炮彈、火藥、泥餅全都包在一起。使用時再拆開分別填裝。

而且火藥是消耗品,使用火器爲主要作戰武器的最大壞處就是消耗太大,就算是不打仗,但爲了保證士兵正常的訓練量,毎天也要消耗大量的彈藥。

按商毅的要求,每名新火槍手毎天要保證十五到二十次實彈射擊訓練,老火槍兵要保證十次實彈射擊,而每一組炮手每天也要保證八到十次實彈射擊訓練,決不能打馬虎眼。

由於火器的數量増加了一倍有餘,這樣算下來,每天要消耗的火藥竟達到三千斤以上。同時還要生產手榴彈,火箭炮等投擲發射性武器,因此儘管商毅從北京帶回來大量火藥的生產原料,也經不起多少消耗。不過商毅也知道,對這一點不能吝嗇,熱武器時代的神槍手,神射手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

孫和鼎也向商毅介紹,現在火藥作坊也成爲穆陵關裡最大的一個工匠作坊,裡面有高級技師八人,助理技師二十六人,初級技師九十三人,學徒二百五十七人。毎天都在加班搶功,製做各種火藥。就算是晚上不能配製火藥,但也做燒木碳,制硝,提純硫磺這些工作。但就是這樣,毎天的火藥的產量還不到四千斤,僅僅只夠維持毎天的訓練量,關城裡目前庫存的火藥僅僅只夠應付一場戰鬥。因此火藥作坊必須立刻擴大規模才行。

商毅瞭解了這些情況之後,立刻下令,馬上把火藥作坊的規模擴大一倍,招募臨時的學徒工匠,一定要把火藥的產量提升上去。擴大規模好辦,只要是有廠房就行,現在百姓們都遷出了穆陵關,到各村定居,士兵者駐紮在城外,關城裡主要是將官和工匠的家屬,因此地方還是有的。而且現在最忙的播種時期以經過去了,旱季還有一個多月纔到,進入一個相對的農閒時,招募工匠也不是問題。

而接商毅的命令之後,孫和鼎也馬上開始着手擴大火藥作坊的事務。

同時這次出兵要準備的不僅僅是槍枝彈藥,因爲這是商家軍成軍以後,第一次長時間遠距離作戰,將轉戰近兩千裡,俱體徵戰多少時間,甚致都難以確定。因此儘管商毅預備有運送後勤物資的人馬,但大軍出發也不可能輕裝出行,將會攜帶大量輜重物資。那麼各種車輛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在明朝各種軍用車輛以經十分發達,不僅毎一種大中型火炮都有自己的專配車輛,而且還有不少其他各種類型的車輛,有後勤運輸,也有輔助作戰,五花八門。也有將幾種功能綜合,即能運輸,也能作戰的戰車。

因爲火炮都是非常沉重的物品,由其是紅夷大炮,往往重達數千斤,一號佛朗機炮也重達八百斤,平時的運輸轉移,全靠炮車夾裝運,因此炮車也是火炮必不可少的配套工具。一門二千斤重的紅夷大炮需四到六匹馬才能拉得動,而一千斤的紅夷大炮需二到四匹馬。

由於近幾十年來, 明朝鑄炮都有西洋傳教士, 甚致是西洋僱傭軍的參與,炮車基本也都是仿西方的樣式,釆用雙高輪,後部有一根大斜尾椎的結構,不僅是支撐,還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基本是這個時代最合理的設計,只需要在一些仔細上稍做修改,就完全可以繼續使用了。

改進的方法之一就是給炮車尾部增加一對活動車輪,在需要移動時裝好車輪,這樣就甴雙輪車變成了四輪車,馬匹在拉動火炮的時候,也能省力得多,而進入陣地之後,將尾部的車輪御下,尾椎依然支撐地面固定,就可以進行戰鬥了。

同時商毅還給毎輛炮車掛上一輛副車,用來裝載每門火炮配用的定量彈藥,這樣一來彈藥都跟着火炮走,避免進入戰場之後,因爲另外取用彈藥而出現混亂。其實上這兩個改進都是十八世紀的歐州軍隊用過,在拿破倫時代得到了廣泛應用,現在被商毅提前了大半個世紀使用出來。

不過對商毅來說,除去火炮的專用車輛之外,都他輔助作戰的車輛一率不要,只需要保留後勤運輸車輛就行了。一來是因爲製造這些車輛的時間來不及,二來商毅覺得這類戰車基本都是華而不實,並沒多大的實際作用。

輔助作戰的車輛大體分爲兩種,一是幫助構築防守陣地,二是幫助攻打城池。戚繼光就曾大量使用過輔助作戰的車輛。不過商毅並不是藐視戚繼光,只是他比戚繼光多了四百多年的見識和閱歷,自然知道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挖戰壕,疊土袋。後世的無數事實戰例都證明,在進入熱武器時代之後,戰壕和土袋的結合使用,無論是在構築防守陣地還是進攻城池,都遠比華而不實的戰車有效的多。

目前穆陵關裡有大小車輛共計八百輛,其中有雙挽馬車二百餘輛,單挽馬車五百餘,人力獨輪推車二百餘輛。在中國古代,馬車基本都是雙輪,歐州式的四輪馬車雖然也出現過,但一直都沒有普及開。

不過雙輪馬車和四輪馬車各有優劣,談不上誰好誰壞。四輪馬車的優點在於運載量更大,同時在拉動的時候,不需要馬匹承受支撐車體的力量,因此也更爲省力。缺點在於轉向不夠靈活,對道路的要求比較大,而這又是雙輪馬車的優點所在。但隨着時代的發展,道路交通的改善,四輪馬車的優勢還是會慢慢擴大。

商毅雖然曾經想過,製做大型四輪馬車,不過考慮到這個時候明朝杯具一樣的交通道路情況,還是決定放棄這個打算,以後再說。

這次出兵,將是以單挽馬車和獨輪手推車爲主,在輔以少量雙挽馬車。在一般的情況下,一輛雙挽馬車的載重量可以超過一噸,也就是十五石左右。而一輛單挽馬車的載重量約爲五百到六百公斤,大約合八到十石。一輛人力獨輪手推車,由一個正常的壯年男子使用,載重量約爲一百五十到兩百公斤,合二石到三石。

商毅經過計算之後,決定一個主戰團將配備三百輛車,其中包括五十輛雙挽馬車,一百五十輛單挽馬車,一百輛獨輪手推車,總運輸力將超過二千五百石,滿負荷情況下,將可以超過三千石。將由雙挽馬車、單挽馬車運載糧食、火藥等較重的物資,而獨輪手推車裝載其他輕便物資。

而一個運輸團將配備五百輛車,包括一百五十輛雙挽馬車,二百五十輛單挽馬車,一百輛獨輪手推車,總運輸力在四千左右,滿負荷情況下,將可以超過五千石。

但這樣一來,目前穆陵關裡的車輛大約只夠裝配兩個主戰團,運輸團基本沒有剩下多少了,因此商毅也下令魯石,讓木工坊加緊搶工趕製,不過運輸團可以晚一步出發,還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好在目前穆陵關裡的馬驢合計,有近萬頭,拉車侟牲口到是非常充足。

而最後一件事情就是新軍服、軍帽的製做,不過這也是最容易的事情,因爲這個時代的婦女,人人都會幾下手工製衣活,而商毅控制的人口中,有兩萬多名青壯年婦女,因此只要是有足夠的布料,最多半個月的功夫就能全部完成。

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27章 追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63章 通商第95章 遷移(二)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147章 對策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88章 勸降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9章 授藝第203章 夜奔(下)第92章 合圍(三)第196章 對策第35章 鄉鬥(下)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84章 開戰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84章 游擊戰(三)第404章 新年(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80章 佈置(一)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34章 開業(一)第15章 反擊(三)第405章 國策(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87章 講和(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8章 計劃(上)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224章 洞房
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27章 追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63章 通商第95章 遷移(二)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147章 對策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88章 勸降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9章 授藝第203章 夜奔(下)第92章 合圍(三)第196章 對策第35章 鄉鬥(下)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84章 開戰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84章 游擊戰(三)第404章 新年(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80章 佈置(一)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34章 開業(一)第15章 反擊(三)第405章 國策(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87章 講和(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8章 計劃(上)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224章 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