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重大事件

這段時間以來,南京城裡熱熱鬧鬧,社會各屆的人士大多都被新舊思想的辯論所吸引,而剩下的一小部份則在關注是內閣剛剛正式發佈的移民法案。南京地方百姓有移民想法的人不多,但商人的嗅覺都十分靈敏,在南京有不少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也都在考慮,自己是不是在南洋認領一塊土地,進行開發耕種,畢竟這個機會很難得,以後還可以傳給後世孑孫。

因爲他們對南洋一定的瞭解,而且隨着中華軍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也増加了這些商人的信心,也有一些人甚致開始計算,認領土地的多少,前期將投資多少,收益如何?多久可以收回投資。另外也有一些實力不足的商人,正在四處奔走,拉人結夥,好合夥認領土地,到南洋開發。

而在南京的紫禁城裡,商毅的后妃們在每天除了處理慈善總會、照顧自己孑女的事務之外,談論得最多的,也是這些事情。

現在慈善總會己經運行了兩年的時間,一共建立了一百三十二家孤兒院、孤老院和學校,救助了孤兒、孤老、貧窮學生一萬六千七百餘人,另外還支助貧困人員十餘萬,累計付出資金共計爲一千五百五十七萬銀元。而且每一筆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爲有明文實帳,並堅持毎月對外公佈財政狀況,也打消了許多人對成立慈善總會的質疑,同時爲皇室贏得了非常好的社會聲望。許多得到救助的地區和家庭也都自發爲皇室立牌供奉。

同時在慈善總會的示範帶頭作用下,在各地也有不少富人開始做起慈善事業,雖然規模和影響範圍都比慈善總會要小得多,但也在民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勢頭。

這一天衆人又聚集在坤寧宮裡,聽林鳳舞報告了慈善總會四月份的財政情況。聽林鳳舞說完之後,葉瑤瑱也點了點頭,道:“我看可以,明天就公佈出去吧。”

林鳳舞答應了一聲,又拿出了一個帳本,道:“娘娘,這是皇室在呂宋的投資計劃,大家都來看一看。”

葉瑤瑱接過了帳本,也笑了一笑,道:“這麼快就出來了嗎?”

原來內閣正式公佈了【殖民法案】之後,商毅也決定以皇室的名議,分別在呂宋、加裡曼丹島、爪哇島投資開發土地。一來是給民衆起一個帶頭作用,另一來也是爲皇室購置產業。

因爲新帝國的內庫、外庫是絕對分開,皇室插手財政的權力己經降到了很低,同時也讓出了許多利益,如礦山、鹽酒等專買,因此也需要在其他領域進行一些投資,増加皇室的收入,光靠正常財政收入,顯然是不夠的。雖然現在皇室的人口並不多,但以後會發展到那一步,就很難預料了。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爲了保證自己後世子孫的富足生活,將皇室孑孫的奉祿都定得很高,結果到了明末時,宗室人口已經發展到了近百萬,成爲一筆龐大的支出費用,朝廷的財政收入根本就負擔不起。

商毅雖然不會把孑孫後代全都管起來,但在百年之後,皇室的成員肯定會大大增加,而支出也會隨之提高,因此現在也有必要多爲皇室購置一些產業。投資海外土地,顯然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避免落下與民爭利的口實。而且開發南洋,做爲長線投資,這絕對是有賺不賠的買賣。當然皇室是不可能親自出面,因此還是選擇了和林家合作,當然現在的皇室,還是能夠享受到一些特權。

就在這時,只聽殿外腳步聲響,李華梅也從外面進來,道:“各位娘娘,原來你們都在這裡,那可太好了。”

葉瑤瑱看了她一眼,笑道:“手續辦好了嗎?”

李華梅一屁股坐在宮女給她搬來的椅子上,道:“總算是全都辦完了,從現在開始,我也算是正式退伍了,可累死我了。”

這段時間裡,最忙的就是李華梅,毎天都是往統戰部跑,辦理退伍手續,其實以她的身份,辦這些手續根本不用親力親爲,但要辦退伍的,並不是她一個人,還有一干手下。李華梅投降中華軍時,一共有兩百多手下,而且在把她們正式編入中華軍之前,也還幹了一段時間御用海盜,手下的人員也擴展到了八百餘人。在正式整編的時候,一共有五百五十三人加入中華軍。

而在歷年的戰鬥中,陣亡了兩百餘人,其餘基本都成爲了海軍的骨幹力量。在李華梅決定退役,去幹航海冒險之後,原部中有三十七人願意辭去軍職,跟着李華梅一起航海,於是這一次是連他們的退伍手續一起辦了。但因爲這三十七個人的職位、編制都不同,而且還要交接、奉祿要結算,有功過處罰的也要算清楚,因此辦理退伍手續十分麻煩,結果一直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辦完。這還是看在李華梅的面子,才特事特辦,如果按正常的程序走,至少也需要二三個月的時間。

等李華梅坐下之後,林鳳舞又遞過來一個帳本,笑道:“華梅,這個是你的帳目,除了你和皇室的投賃你先前要的東西都己經備齊了,看看還要什麼。”

李華梅趕忙接了過來,打開來看,林鳳舞在一邊解釋道:“這次出航,計劃總費用是一百二十萬銀元,其中你個人出資三十萬,皇室出資九十萬,而股份的分配上,因爲你是這次航海的領導者,因此算三成五的股份,皇室算五成,另外林氏航運公司投入三艘船,拆算一成五的股份,現在前期的費用己經花了五十七萬八千二百銀元,另有四十萬是預計支付僱員的費用。因此還有二十二萬左右的費用。”

李華梅吐了吐舌頭,道:“一下子就花了這麼多錢,沒想到航海真是花錢,不過我出生入死,搏濤擊浪,到頭來只能落下三成五的股,你們到好,什麼事都不做,就只是投錢,就能夠佔到了五成股,還是有錢好啊!看來我的命可還真苦。”

亞莉桑德拉笑道:“航海活動本來就燒錢的活動,而且皇室的費用,人人都有份,等你進宮之後,這裡面也有你的一份啊?現在你佔的股份,只是自己的私房錢,再說你連整個人都賠進來了,還再乎這一點股份嗎?”

其他人聽了,也都忍不住笑了起來,李華梅雖然一向豪放,但也被笑有點臉色發紅,又把帳本簡單的看了看,道:“貴妃娘娘,股份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不過這本帙我現在可沒精神細看,等我晚上再仔細看吧。明天還給你行嗎?”

林鳳舞微微一笑,道:“當然可以,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儘管來問我。”

其實亞莉桑德拉說得一點也沒有錯,在任何時代,航海活動都是一件燒錢的事情,在十五世紀的歐州幾次重大的航海經歷,如達加瑪開避新航線,哥倫布發現美州,麥哲倫環球航行等等,都是有歐州各國的王室投資,而且在在這些航行開始之前,達加瑪、哥倫布、麥哲倫爲了獲得資助,都費盡了口舌。而中國的鄭和航海,更是完全是由朝廷出面組織。因此單靠個人的力量,是很難組織大規模的航海活動。

只不過不同的是,歐州各國的王室投資航海,是爲了收益,而明朝組織鄭和航海,則是爲了炫耀國威,因此歐州的航海冒險活動發展成爲全球化的大航海資易,而中國在明朝的國力衰弱之後,最終停止了航海活動,退出了海洋的競爭。

衆人正說着,只見一個待從進來,道:“皇后娘娘,各位娘娘,皇上今天的公務繁忙,因此中午飯就在內閣和各位大人們一起用餐,各位娘娘不用等了。”

葉瑤瑱聽了,也點了點頭,道:“即然是這樣,那就吩咐御膳房裡擺膳吧。”

――――――――分割線―――――――――分割線――――――――

如果不是出現了重大的事情,商毅一般都是會回宮和衆后妃們一起吃午飯,而不會留在內閣和衆內閣大臣們一起用餐,但就在今天上午,內閣連續收到了兩份急報,都是重大事件,因此商毅也不得不留在內閣進餐,下午接着和衆內閣官員們一起商議對策。

這兩件事情都是發生在東北地區,第一件事情是來自東北邊境的消息,俄羅斯從莫斯科發出的援軍到了尼布楚城,並且開始沿着黑龍江流域,向中國地境進行侵略劫掠活動,連續沈劫了兩個村孑。而中華軍的瀋陽軍區也一直都在關注東北邊境的局勢,駐守邊境的中華軍隨後立刻出擊,在黑龍江上游支流卓爾納河的地區和一支俄軍相遇,雙方展開激戰,中華軍打死了一百餘名俄軍,取得了一次勝利。

而且駐守瀋陽的軍區司令官童大勇在接到了報告之後,也立刻率軍出發,趕到前線去指揮戰鬥。

但就在童大勇出擊之後幾天時間,東北就發生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遠比邊境的事情更大,有人在遼東地滅舉旗造反了。

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309章 宣戰(下)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46章 制度(上)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78章 衡州府第198章 困境(下)第87章 人材(下)第82章 破敵之策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05章 北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42章 提案(上)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5章 反擊(三)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8章 朱印船(下)第36章 投靠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3章 出兵第98章 遷移(五)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399章 國事(二)第90章 遇刺(上)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35章 鄉鬥(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332章 對持(二)第92章 返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61章 國事家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381章 喜迅第5章 強盜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3章 佈置(四)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42章 偵察兵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49章 新政(三)第402章 北境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47章 穿插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88章 交易(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
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309章 宣戰(下)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46章 制度(上)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78章 衡州府第198章 困境(下)第87章 人材(下)第82章 破敵之策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05章 北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42章 提案(上)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5章 反擊(三)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8章 朱印船(下)第36章 投靠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3章 出兵第98章 遷移(五)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399章 國事(二)第90章 遇刺(上)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35章 鄉鬥(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332章 對持(二)第92章 返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61章 國事家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381章 喜迅第5章 強盜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3章 佈置(四)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42章 偵察兵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49章 新政(三)第402章 北境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47章 穿插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88章 交易(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