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

第二天一早,商毅帶着王夫之和阿科尼亞,另外還有一個排的衛隊,一起來到林府。

明朝的杭州城與南宋大體差不多,呈南北長,東西狹的形狀。知府衙門在中部偏西的位置,涌金門與清波門之間,而林家大宅位於杭州城東北的東清門附近內。

因爲林家裡江浙一帶頗有影響力的豪商,而且現在林老太爺的兩個兒子都有了功名,其中一個還考上進士,加入復社,林家也過去的純商人逐漸轉向官商發展。因此這次林老太爺的壽宴也辦得非常熱鬧,商毅等一行人還沒有來到林家大宅門口的時候,這裡以經是人山人海了。其中當然有不少是來給林老太爺拜壽的人,但更多還是來看熱鬧的。

商毅今天沒穿官服,沒有騎馬也沒有坐轎,這到不是他有意隱瞞自己的身份,而是商家軍進駐杭州之後,商毅除了進城第一天以雷霆手段處死了作亂的叛軍之後,其他時間表現得還算十分底調,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當然私下裡更服出行到是不少。因此現在只是隨人羣流動,緩緩前行,一邊走還一邊和王夫之、阿科尼亞說笑道:“這林老太爺的面子不少,今天的人到真不少。”

阿科尼亞也感嘆道:“這麼熱鬧的場面,如果是在歐州恐怕只有皇室宴會才能出現啊。誰能想到這只是一個商人後生日。”

衆人慢慢的來到了林家大宅的門口,只見大門修得十分豪華氣派,人羣進進出出,來往不斷。門口唱名的家丁也在不住的吆喝着來賓的身份,不時引起一陣陣的驚呼。

在門口附近,還有舞龍要獅等表演節目,引得不少人住足觀看。在大門外的一側一排放開了十餘張桌子,毎張桌子後面坐着一個先生,分門別類登記着拜壽人員的名單和禮物。還有專人指引來客,應該到那張桌子上登記。而且每張桌子前面,都排起了不短的隊伍,當然也有人不經登記,直接就奔門口闖,那基本都是前乎後擁,氣派不凡之輩。

段鵬出面替商毅投遞名貼,將走到近前,馬上就有指引人員過來詢問,一見了名貼,立刻恭恭敬敬道:“商將軍在那裡,我們大爺說了,商將軍到了,就直接請進去。不知商將軍現在那裡?”

段鵬聽了,立刻將人帶到了商毅的面前,道:“這就是我家將軍。”

那人將商毅上下打量了好幾眼,實在有些不相信,這就是如今浙江省最有權勢的官員,似乎除了個子高一些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他終究還是不敢造次,還是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道:“商將軍,請隨小人來。”

說着將商毅向門口領,還沒有到門口,只見林之洋以經快步從宅子裡面接了出來,雙手抱拳,一躬倒地,道:“總兵大人大架光臨敝宅,出席家父壽誕,實在是令敝宅蓬蓽生輝呀!”

他說話的嗓門實在不小,不少人都聽得清清楚楚,雖然在場的人幾乎都聽過商毅和商家軍的大名,但真正見過商毅的人,卻少之又少,因此一下子全都扭頭向這邊看過來,一時之間,全場竟然靜了好一會兒。隨後就是一陣小聲的議論。

商毅微微一笑,也還了一禮,道:“不敢當,是我討饒了。”

林之洋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大人請進府裡去落座。”

說着林之洋帶着商毅,進了林家大宅,門口唱名的家丁也高喊了一聲:“浙江總兵臨邑伯商大將軍,到。”

進門之後沒有幾步,只見從裡面“呼拉”一下,走出了一大羣人,爲首是一個老者,頭帶一頂四楞員外帽,一身絳紅色大敞,鬚髮有花白了不少,但紅光滿面,在兩個三十多歲的青年攙扶下,向商毅走了過來。

林之洋一見,忙道:“商大人,家父親自來迎接您的大架。”

說着又來到那老者身邊,道:“父親,您這次壽辰的面子可不小,商大人也來給您恭賀來了。”

這老者就是林之洋的父親,林家的家主林正朔,聽林之洋這麼一說,立刻掙脫了身邊左右的兩人,兩步來到商毅面前,躬身施禮道:“老朽有何德能,敢有勞總兵大人屈尊大架,光臨隔宅,實在是不敢當啊!” 說看就要給商毅下拜。

商毅趕忙把他攔住道:“老人家,千萬不可如此。您是本地豪族,德高望重,到是我初來浙江,早就應該來拜望您老人家纔是。”

林正朔笑道:“豈敢,豈敢。”

這時林之洋在一邊道:“父親,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還是請商大人進屋去落座吧。”

林正朔道:“是啊,是啊,看看我,都老糊塗了。商大人,請進,請進。” 說着伸手作出虛請的手勢,看樣子,是想和商毅並肩而入。

商毅後退了一步,微微一躬身,道:“老人家先請。”

他這個動作顯然是以晚輩自居,儘管論年齡,商毅只能算林正朔的孫子輩,而且今天又是林正朔的生日,但商毅畢竟是浙江總兵,而且還有爵位,因此這是給足了林正朔的面子。林正朔也笑了笑,道:“到是老朽託大了。” 說着也率先向屋內走去。而商毅和林之洋並肩,走在他的身後。王夫之、阿科尼亞都另有人陪着到偏廳落座,只有段鵬等八名衛士跟着商毅身也。

來到屋中分賓主落座之後,林之洋又向商毅一一介紹他的兄弟,其實都在剛纔隨林正朔出迎商毅的人羣中,林之海是個大胖子,肉肉乎乎,目光浮移,顯然是酒色過度的樣子。一看這樣子就知道是一個平庸之輩,怪不得評價他是個草包。對商毅的態度是恭敬中帶着警惕。而林之江比林之海稍好一點,雖然看上去老實本份,但一臉木訥,缺少精明。和林之洋相比,顯然差得多,怪不比林正朔明明心裡不願意,也不得不把林家暫時交給林之洋來打理。

林之湖和林之泊就是剛纔扶林正朔的兩個年輕人,都是書生氣,頗有傲然之態,但缺乏王夫之那種沉穩的氣度,不過這也是這個時代大多數文人的共性,像王夫之這樣的未來學術大宗師,畢竟是少數。由其是林之泊,帶着不少文人特有的輕狂樣子,對商毅的態度也明顯帶有敷衍。

這樣的人商毅也見得多了,也懶得和他們計較,陪着林正朔說了幾句話。林正朔笑道:“商家軍的威名,如雷慣耳,老朽是久仰大名了,大人一到杭州,就馬到成功,平定了叛亂,真是我浙江百姓之幸啊!老朽也是託將軍之福,才得以返回這座老宅。”

商毅道:“那裡那裡,昔日我剛出道時,缺少錢糧,多蒙大先生關照,才得以維持下來,因此不是靠他幫扶,當日恐怕舉步難行,也難有如今的成就。”

林之洋忙道:“是大人太過謙了,之洋可不敢居功,到是和大人幾次交易,換來的東西轉手買出,反到讓我們林家賺了幾萬兩白銀。”

林正朔道:“爲大人效力,仍是應該。日後大人有所需要我們林家的地方,請儘管開口,如果要錢,我林家雖然不算富,但拿個一二十萬兩白銀,還是不再話下,如果要糧,我林家雖然不多,但要五七萬石米,也不成問題。你們都聽了嗎?無論大人找誰,都必須鼎力相助。”

商毅微微一笑,道:“老人家,錢糧之物,我到還有一些積蓄,到是不用了,不過我正想在蘇州做些絲綢生意,正想請大先生幫忙。”

林正朔忙道:“好啊!大人真有眼光,絲綢生意我們林家早想經營了,看來還是託大人的福。不知大人需要我們林家爲大人做什麼?”

商毅看了林之洋一眼,道:“這個我暫時還沒有想好,等老人家壽誕之後,我想和大先生仔細商量一下再做決定,還請老人家准許。”

林正朔怔了一怔,隨即又笑道:“這事情當然允許,之洋啊!”

林之洋忙道:“孩兒在。父親有什麼吩咐的?”

林正朔道:“你先把別的生意都放一放,先全力幫助商大人,把絲綢生意給做起來。家裡其他的事情,你不必操心了。”

林之洋道:“孩兒尊命。” 擡頭看了商毅一眼,充滿了感激的神色。

其實剛纔商毅和林正朔的一番對話充滿了玄機,儘管林正朔始終都在向商毅示好,但卻是站在林家的立場上,代表的是林家的整個家族。而商毅在話語中卻一直強調,自己是和林之洋合作,表示自己在林家只認林之洋這個人。最後還迫使林正朔當衆同意,讓林之洋蔘與自己的絲綢生意。林之洋自然是十分感激,這樣一來自己在林家的地位將大大加重。

儘管最後林正朔讓自己不要操心林家其他事務,其實就是一個危脅,示意要剝奪林之洋在林家的權力。但林之洋並不但心,因爲一來自己以經在浙江商界積累了不少人脈和產業,缺的只是一個靠山,離開林家一樣玩得轉,二來現在的林家還離不開自己,最多半年,林正朔還是要讓自己出面來處理林家的事務。

林之湖和林之泊臉上卻都露出很不耐煩的神色,他們聽不懂這些話裡的玄機,只覺得充滿了銅臭味道,對商毅也更爲鄙視。

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91章 合圍(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8章 許婚第65章 破局(五)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78章 衡州府第114章 優勢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69章 召見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38章 軍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4章 趕集(下)第145章 迴歸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79章 救急山東戰役二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80章 洋人(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55章 火船(一)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90章 遇刺(上)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29章 計劃(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53章 激戰(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90章 合圍(一)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1章 山東大捷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406章 國策(下)第402章 北境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
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91章 合圍(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8章 許婚第65章 破局(五)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78章 衡州府第114章 優勢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69章 召見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38章 軍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4章 趕集(下)第145章 迴歸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79章 救急山東戰役二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80章 洋人(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55章 火船(一)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90章 遇刺(上)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29章 計劃(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53章 激戰(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90章 合圍(一)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1章 山東大捷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406章 國策(下)第402章 北境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