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

“開火!”隨着羅遠斌的一聲令下,第一批一百三十五支火銃一起發射,一時槍聲大作,立刻就壓倒了密集起落的馬碲聲。

因爲淸軍只釆用一點突破,因此正對着清軍騎兵的只有少數的火槍兵,但其他的火槍兵都會稍稍調整一下角度,從半側面打擊淸軍。

但無情的鐵彈以肉眼難以看淸的速度,射向差不多還在百步之外的淸軍,衝在最前一排充當箭頭的是一名白甲兵,聽到了槍響之後,只覺身一震,低頭看時,只見在自己的左胸口,堅固的鐵葉甲,競被打穿了一個拳頭大小後窟窿眼,鮮血瀝瀝的窟窿裡流了出來。而猛然才感覺到一陣巨疼,然後兩眼一黑,一頭從馬背上栽倒了下來。而在他的身邊,同樣也有十幾名清兵被火銃射出的鐵彈擊中,慘叫着摔下馬去。

隨着穆陵軍第二輪、第三輪火銃的連續發射,密集的鐵弾如雨點般打在鐵甲或盾牌上,發出沉悶而有力的聲響來。更多的清兵被打落馬下,也有一些戰馬同樣被擊倒在地,不僅把馬背上的士兵摔落下來,還阻擋了後面的戰馬突進的道路。

因爲清軍是採用集中縱隊突破的戰術,隊伍也位得很長,因此在前排的士兵戰馬倒地之後,突擊的速度也不得不放慢了下來。而這正好又給了穆陵軍的士兵從容換槍發射的時機,結果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和馬倒下。在全軍突破到離穆陵軍的陣列還有五十步時,人馬以經損失了三分之一強。而在這個距離上,火銃的火力更兇,穿透力也更強,對清軍的打擊自然也更大。只要是被擊中,無論是什麼部位,都會無一例外被擊穿,擊透。

而這時在後陣觀戰時布林也看得目瞪口呆,原以爲清軍的鐵騎將以催枯打朽之勢,打穿穆陵軍的陣式。但萬萬也沒有想到,穆陵軍的火銃竟然這麼厲害,二層、三層重甲在火銃面前雖然不說是像紙糊的一樣,但也確實好不到那裡去。雖然這時清軍的騎兵還在冒着彈林,艱難的向前衝,但這時以經拆損過半,任誰都都看得出,以是強弩之末,就算是衝到明軍的陣前,也不能對明軍的陣列造成多少衝突。

現實的殘酷以經遠遠超過了布林的認識範圍,這是怎樣一支明軍,會有這樣犀利的火器,竟然可以把一向縱橫無敵的大清鐵騎打成這個樣子?而剛纔還希望明軍能夠強一點,好多陪自己打一陣的想法,現在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譏諷。

布林只覺得又羞又怒,然後不甘心就這麼失敗,而且還有些歇斯底里起來,於是立刻又下令,命剩餘後所有騎兵步兵都體出擊,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打敗穆陵軍。因此清軍剩下的約四百騎兵和一千五百步兵也一起出動,又一次向穆陵軍衝了過去。

這時第一批衝鋒的騎兵離穆陵軍的陣列只有二十步的距離,而只剩下不足百騎。這時羅遠斌才立刻下令:“火槍兵上刺刀,出擊。長槍長上前助戰。”

放完火銃之後的火槍兵立刻紛紛換上了刺刀,從盾牌背後衝了出來,迎向了淸軍剩餘的幾十名騎兵。這還是穆陵軍的火槍兵首次在戰場上使用刺刀與敵軍作肉搏戰。

在另一個時空裡,刺刀產生於1647年的法國軍隊,在此之前,火槍兵一般都要配備一把短劍,在與敵人作近距離格鬥中使用。但在實際的戰場上,短劍的着用並不大,一則是因爲劍過短,不適合在戰場上使用,另一方面,士兵們也很難一手拿着短劍,一手拿着火銃來與敵人作近身格鬥。直到有一名法國士兵偶然有一次將自己的短劍插在槍口上,與敵人作戰,這一個多少有一些心血來潮的發明,立刻就改變了整個戰爭的模式,長槍兵終於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早期的刺刀,都是插在槍口上使用,但這樣有兩大不便,一是裝上了刺刀之後,火槍就無法再使用,二是在戰鬥中,剌刀也容易脫落。直到進入十八世紀以後,纔出現套管卡口安裝的刺刀,而安裝方式也多種多樣起來,有裂口式,栓口式、彈力壓片式、鎖釦式、套環式等等。

而商毅這隻大蝴蝶的翅膀一撲騰,不僅使刺刀的發明提前了五年,而且提前了半個世紀,直接使用了套管卡口安裝的刺刀,釆用的是最早的裂口式安裝法。從而也使穆陵軍率先跨入了近代軍隊的大門。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穿上刺刀之後,也不會影響火銃的發射,但現在的火槍都是前裝彈式的火槍,如果在槍口上杵着一把又長又利的刺刀,肯定會影響填響速度,因此穆陵軍的火槍兵還是等敵軍靠近了之後,纔開始上刺刀作戰。

在成爲火槍兵之前,穆陵軍的士兵都是長槍兵,經過商毅近半年的嚴格訓練,都能夠熟練掌握槍刺的技術,後來穆陵軍裡有了楊武丞這樣的槍術高手,士兵們的槍刺技術也大有提高。雖然刺刀技術和槍刺技術並不完全一樣,但也爲士兵們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因爲一般長槍的長度都在**尺左右,合公制爲兩米四至兩米七,而火銃連帶刺刀,總長也不過一米六,因此刺刀技術決不能向長槍那樣,一味強刺,而不理防守。

商毅是受過刺刀訓練的,知道刺刀技術,還是以二戰時期的鬼子兵最爲厲害,其標準的刺殺準備姿勢爲:雙腿一前一後站立,一手握前護木,一手握槍托前段彎曲部,槍托稍下垂在支撐腿側面,半斜向指着對手,刺刀尖略與眉平,這樣槍從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護住自己的頸、胸、腹要害地方,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再加上鬼子的三八式步槍比當一般的步槍都要長一些,因此在拼刺刀時也大佔優勢。

在抗戰期間,只有善用大砍刀的西北軍部隊是唯一能夠在白刃戰中,可以佔到日軍上風的中國部隊。包括作戰英勇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純拼刺刀上,也要稍遜鬼子一籌。

因爲時代不同,商毅也不可能照搬鬼子的刺刀技術,好在穆陵軍中有楊武丞這一個槍術高手在,因此兩人經過反覆的研究測試,針對刺刀的特殊性,又參考了鴛鴦陣,設計了一種三人爲一組的刺刀戰術,由三名士兵組成一個正三角,與敵人相遇時,前面的士兵舉着槍擋在前面,以後兩名士兵則在他的兩側,以弓步側身姿式,舉槍平刺。三名士兵互相配合着與敵軍作戰,效果自然大爲不同了。

再加上穆陵軍的長槍手們也紛紛從後排趕上來助戰,而衝過了槍林彈雨之後的清軍殘餘騎軍,早己挫盡了銳氣,又無法形成集團衝擊的優勢,因此雖然是騎兵,也無法抵擋住穆陵軍的進攻,紛紛被刺下戰馬去,死於非命。轉眼之間,剩佘的數十名騎兵就都被穆陵軍殺死,只剩下幾十匹無主的戰馬,在四處遊蕩,不過白刃戰都是殺敵一千,自損三百的,火槍兵也被清軍砍傷砍死了十幾人。

而在穆陵軍解決了剩餘的騎兵之後,清軍的笫二批進攻的部隊也以經開始進攻了上來,這一次有騎兵也有步兵。穆陵軍的長槍手立刻退到了後面讓出了位置,火槍手們也馬上重新在地上立好了盾牌,受傷的士兵也被擡了下去,因爲穆陵軍還預備了一部份後備的火槍兵,因此傷樂使用的火銃也有其他的士兵接過來繼續使用,火槍的總數並沒有發生變化。

這時在戰場留下了大量的人馬屍體,也有不少無主亂跑的戰馬,因此雖然在清軍的笫二批進攻的部隊中也有騎軍,但速度根本就起不來。這又正好給了穆陵軍充足的射擊時間。

隨着槍聲再度連續不斷的響起,同時因爲這一次清軍的人數多了近三倍,戰線也拉開了,因此穆陵軍設立在山坡上的六門火炮也以兩門爲一組,輪流開火,向清軍劈頭蓋臉的打了過去。

在穆陵軍猛烈火力的打擊下,清軍的騎兵步兵也成排成片的倒下,而在穆陵軍的陣地上,也立刻聚集了大量的煙霧,充滿了嗆人的硫磺味道。

儘管以經死傷無數,但淸軍仍然頑強或者說是愚蠢的向穆陵軍的陣式逼近過來。一路上留下了大量屍體之後,一直進入到火炮打不到的死角。火炮暫時停止了發射,但火槍兵們依然毫不動搖,隨着羅遠斌的下令,田三段連射改爲了自由射擊,都以最快的速度向以經不遠了的敵軍射擊。

而就在這時,商毅以經下令,命騎軍從兩翼出擊,包抄清軍的兩翼,而其他的步兵也全部出動,幫助火槍兵一起,準備迎戰逼近過來的淸軍。

“上刺刀。”隨着羅遠斌的下令,穆陵軍的陣中立刻響起了一連串“咔嚓、咔嚓”的聲音,士兵們都上好了刺刀,準備白刃戰。而且這時其他的步兵也都補充了上來。

“殺!”也不知是誰,帶頭怒吼了一聲,全軍都跟着一齊發出了怒吼,然後全都衝了上去。

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04章 完婚(二)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209章 進京(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86章 人材(上)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34章 勸說第188章 勸降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77章 名士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65章 雨戰(一)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78章 衡州府第16章 皇室私密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92章 合圍(三)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9章 計劃(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22章 造船(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81章 出兵(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88章 喜得千金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56章 火船(二)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92章 返航
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04章 完婚(二)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209章 進京(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86章 人材(上)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34章 勸說第188章 勸降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77章 名士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65章 雨戰(一)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78章 衡州府第16章 皇室私密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92章 合圍(三)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9章 計劃(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22章 造船(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81章 出兵(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88章 喜得千金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56章 火船(二)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92章 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