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

?就在範徳薩正要下令出擊的時候,在桅杆上的瞭望員忽然大聲喊道:“艦長,又有戰船向我們這邊駛過來了。”?同時用手中的信號指向西方。?

范德薩立刻向西看去,只是在遠方的海面上,隱隱約約可以看見無數的帆影,正在向戰場的方向行駛過來,范德薩當然知道,日本和荷蘭是不可能再派艦隊參戰的,那麼來的只有可能是中華軍的另一支艦隊。而且通過單簡望遠鏡,也證實了范德薩的猜側,來的果然是中華軍的艦隊,而且規模絕不在眼前這支與曰本艦隊作戰的艦隊之下。? щщщ▲ тTk дn▲ co

趕到戰場的,是伏波軍的第一分艦隊,這時第一分艦隊正在琉球羣島以西的一帶海域以巡航,接到了第三分艦隊的通知之後,立刻趕到奄美大島參戰。?

第一分艦隊是海軍部實力最強的一支艦隊,這時一共有三十八艘各種船隻,其中包括目前海軍唯一一艘一級戰列艦岳飛號,也是唯一一艘裝配火炮超過一百門的超級鉅艦。雖然從現在的距離上,範徳薩還不能準確的判斷出岳飛號的大小,但也能夠確定,這又是一艘比自己的尤尼特隆號更大的戰船。?

當然僅僅只是這一艘戰船到並不可怕,但這一隊戰船的到來,也足以幫中華軍鎖定勝局,令日本艦隊根本就沒有任何勝算,那怕是自己這三艘戰船參戰了也沒有用。相反如果不及時撤退,一但被中華軍纏住,恐怕就逃不掉了。這可和自己當初出戰的目地不符。?

因此範徳薩立刻吩咐自己的副官:“你去告訴日本人,中華軍的援軍己經趕來了,現在他們己經沒有勝算,如果及時撤退,還能夠保存一部份實力,否則只會全軍覆沒。”?

在盡到了盟友的義務之後,範徳薩也立刻下令,?三艘荷蘭戰船立刻調頭撤退。而等片倉重長收到了荷蘭人的回覆之後,三艘荷蘭戰船早已經調轉了船頭,向北方行駛。片倉重長也忍不住在船甲板上跳腳大罵荷蘭人貪生怕死,?膽小如鼠。?

不過這時戰場上的局面已經十分清楚了,?沒有荷蘭人的幫助,?就是在目前的戰場上,?曰本艦隊也無法戰勝中華軍,?何況現在中華軍又來了援軍。雖然說曰本人打仗也比較死腦筋,但這個時代畢竟還沒有到動輒就玩玉碎,玩神風敢死隊的地步,在明知不敵的戰鬥中,曰本人也不會硬挺着,由其是在海上,就算是想拼命,也沒有地方使力。因此在權衡了一下戰場的局勢之後,片倉重長也下達,調頭撤退。?

日本戰船的調頭速度本來就很慢,加上這麼一耽誤,等大部的曰本戰船都調過頭之後,三艘荷蘭戰船己經跑出了數百米遠的距離,?而這時第三分艦隊正在與曰本艦隊作戰,見日本艦隊撤退了,也趁勢向曰本戰船發動一連串的追趕打擊,一下孑又擊沉了不少日本戰船。?

而這時中華軍的第一分艦隊也已經快趕到了戰場來。因爲先前己經見到曰本艦隊準備從戰場上撤退,因此立刻改變了航行,從斜刺裡向着曰本艦隊撤退的方向追擊了過來。雖然這時日本戰船都己經調過頭來,向北撤退,但日本戰船的速度遠遠不及中華軍的戰船,結果被中華軍的第一分艦隊從斜刺裡切入,硬是插入到日本戰船的隊形中,將曰本艦隊攪得大亂,而第三分艦隊也從後面追趕了上來,兩支艦隊合力不僅將日本艦隊殺得大敗,而且將曰本艦隊的後半部份給截斷了下來。?

結果等曰本敗回日本,在鹿兒島暫時駐紮,所剩的戰船已不足五十艘,士兵只剩下不足三千人,而中華軍僅僅只損失了三艘小型戰船,陣亡人數只有三十三人,另外還俘虜了曰本戰船二十六艘,士兵一千六百餘人。又一次在海上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不過日本雖然在海上失利了,但好在是這時另一路運兵的艦隊到是十分順利的將曰本士兵運送到了天津大沽口。不過經過了這一次海上的慘敗之後,曰本到是再也不敢從海上向浙江地區發動進攻了。而三艘荷蘭戰船在取得了中華軍海軍的第一手資料以後,也離開了曰本,返回巴達維亞,向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會彙報情況。?

商毅在南京得知海上取得大捷之後,?也鬆了一口氣。其實他到並不是害怕日本海軍與伏波軍進行正面的交戰,而是擔心日本海軍會化整爲零,分成好分路突襲東南沿海,這樣會令伏波軍非常難以防範,只要是其中有一支艦隊突破成功,在東南沿海一帶地區登陸,就非常麻煩了。雖然不會造成當初的倭寇之亂那樣的長期危害,但在短期內,對南京還是會帶來不小的壓力,因爲這時中華軍的大部份兵力都集中在南北西的邊境,己經沒有多少兵力能夠駐守東南沿海地區。?

這一地區的安全,?實際是全靠海軍來保護,?而這一次海戰的取勝,?也說明南京政府的海防己經正式由沿岸防守,?轉向了近海防守,?這也是中國海防觀念轉變的重要一步。?

而在大島海戰結束之後,海軍部的兩名主將成剛和黃震也向商毅建議,認爲現在完全應該乘勝出擊,打擊一下日本,雖然目前抽不出陸軍,但出動海軍部的一二支分艦隊,對曰本沿岸進行一次海上打擊,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而商毅想了一想之後,終於還是決定,暫時不去進攻日本,而是先把國內的戰場打好再說,雖然這次進攻曰本只用出動海軍,但目前海軍也有要守衛南京政府的沿海地區的重要任務,不能輕易遠派。?

另外一點,現在荷蘭商館的人員雖然已經完全撤離了中國,但並沒有全部返回巴達維亞,有一批人去了臺灣,雖然商毅隨後又向盤距臺灣的荷蘭人發出了最後通諜,限令他們在十五天以內,必須全部撤離臺灣,將赤嵌城和熱蘭庶兩城全部移交給駐守臺灣的沈壽崇接管,但商毅也估計荷蘭人絕不會老老實實的聽話回家,一定還會想辦法撲騰幾下,因此也不得不防。?

雖說荷蘭人在臺灣並沒有多少實力,全部的兵額也不足七百人,能夠控制的區域也是極小的部份,而且臺灣當地的土著大部份都傾向於中華軍的統治,因此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來,只靠在臺灣的駐軍和民兵雖然不足以將荷蘭人從臺灣趕走,但也足以將荷蘭人牢牢困住,耗也耗死他們。並不需要商毅增加兵力。?

但荷蘭人一定會向巴達維亞方面救援,儘管現在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兵力也不多,但也不能不防,畢竟這個時代的荷蘭海軍可不是西班牙、日本、清廷這些國家可比,可以說是目前世界海軍實力最強的國家,“海上馬車伕”這個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商毅知道在另一時空裡,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就是釆用困守的辦法,而且荷蘭的巴達維亞當局也曾派出軍艦軍隊,來救援臺灣,只不過當時鄭成功是幾乎集中了自己水陸兩軍的全部力量攻臺,這樣才以多勝少,擊敗了巴達維亞的援軍,最後終於困得荷蘭人內憂外絕,不得不投降,結果也成功的收復了臺灣。?

而現在商毅只能依靠海軍的力量,不僅可能要以武力驅趕盤距臺灣的荷蘭人,同時還要準備阻擊巴達維亞的援軍,顯然要比另一時空裡的鄭成功要吃力得多。?

另外商毅還有一個應急的計劃,就是現在海軍中,還有相當一部份陸戰部隊,大約可以整編出兩到三個師的兵力,而且這一批軍隊不同於新編的軍隊,不僅平時的訓練嚴格,而且在經過了歷次海外作戰之後,己經俱有相當的作戰經驗,戰鬥力相當強,因此如果中原戰場的兵力吃緊,商毅還打算從海軍中抽調出一倍兵力出來。因此在這個時候,海軍只能進行近海作戰,而絕不可以輕易發動遠征。?

於是最終統戰部決定,海軍的各分艦隊仍然駐守各自的防區,巡守近海,防止有敵軍從海上襲擊。同時又命令海軍各分艦隊的陸戰士兵都要做好準備,隨時都有可能被抽調上岸作戰。?

就在這時,從臺灣傳來消息,今年剛剛上任的荷蘭臺灣大員長官費爾勃格拒絕商毅發出的最後通諜,拒絕退出臺灣。於是商毅也立刻下令,命駐守臺灣的沈壽崇馬上出兵,向荷蘭人發動進攻,並且又命第三分艦隊從海陸兩路,配合沈壽崇作戰。?

同時商毅又下令,駐守呂宋的第六分艦隊,嚴密關注巴達維亞的動靜,並且在海面上打劫荷蘭商船,以牽制巴達維亞的力量,使巴達維亞當局無法援助臺灣。?

最後商毅又下令豫南戰場的成進和李定國,儘快消滅被圍的阿濟格,力爭早日打開中原戰場的僵局。?

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1章 婚姻(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381章 喜迅第98章 僱傭兵(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57章 奪船(下)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92章 局勢嚴峻第93章 勸降(上)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47章 穿插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92章 合圍(三)第93章 合圍(四)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20章 投效(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01章 守城第135章 開業(二)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65章 出兵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4章 南京使臣第83章 佈置(四)第136章 開業(三)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5章 反擊(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84章 四徵湖北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81章 總結作戰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79章 桂王
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1章 婚姻(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381章 喜迅第98章 僱傭兵(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57章 奪船(下)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92章 局勢嚴峻第93章 勸降(上)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47章 穿插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92章 合圍(三)第93章 合圍(四)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20章 投效(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01章 守城第135章 開業(二)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65章 出兵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4章 南京使臣第83章 佈置(四)第136章 開業(三)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5章 反擊(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84章 四徵湖北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81章 總結作戰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79章 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