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

因此尚可喜也積極調兵遣將,準備戰阜,他的次子尚之孝一直駐軍在韶州,和駐守江西南部的江西軍區第八軍對持,部從有五萬佘人,而進攻泉州失利的長子尚之孝退入廣東省之後,駐紮在潮州,也是防備中華軍攻佔了福建之後,繼續進軍廣東,而金聲桓被鄭成功擊敗之後,也逃到了廣東省,投奔尚之信,被尚之信任命守衛程鄉縣。

這時尚可喜在廣東也經營了三年多的時間,一直都在擴充軍隊,打造火炮火槍等武器。不過廣東省畢競只有這麼大的地方,人口有限。因此到現在尚可喜的軍隊只有十餘萬人。

不過廣東的冶鐵製造業到是十分發達,而且又和澳門比鄰,可以聘請葡萄牙工匠,這幾年來尚可喜打造了火槍二萬五千餘支,其中燧發槍有一萬餘支,其餘都是火繩槍,各種火炮四百餘門,其中紅夷大炮有百餘門。因爲尚可喜專程聘請澳門的葡萄牙工匠幫助監造,因此廣東製造的火器質量都不錯,比清廷的還要好一些。

在韶州駐守的尚之孝部中有火槍一萬餘支,各種火炮一百五十多門。尚可喜認爲這樣這實力暫時還是能夠守住廣東的北大門,只有東邊潮州,因爲在尚之信和金聲桓合兵之後,總兵力也不過是兩萬餘人,而中華軍從這一邊進攻的卻有兩個軍,兵力超過五萬,因此以這樣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擋得住中華軍的進攻。當然這也不能怪尚可喜,誰知道福建會敗得那麼快呢?

但現在尚可喜手頭上的兵力己經不多了,廣州一帶的駐守兵力已不足五萬。但潮州一失,廣東東面也就將門戶大開,因此尚可喜咬着牙,給尚之信拔去了四萬兵力,火槍一萬支,火炮一百五十餘門。不過這一來廣州的駐守兵力就不到一萬,而且只有火槍三千多支,火炮也不足一百門。但廣州畢竟位處內地,首先還是要把兩個大門守住。

當然尚可喜也知道,想長時間擋住中華軍的進攻是不可能的,畢竟這幾年來,中華軍的戰績都擺在那裡,清廷坐擁北方萬里疆土,有近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手,何況自己只有廣東一省之地。因化還是要爲自己找一條退路,而現在能退的地方只有海上。廣東濱臨海邊,過去就有一支水軍,而且海上貿易也十分發達,航海技術在這時的中國算是高水平的,尚可喜雖然沒有發展海軍,但還是把廣東原有的水軍保留了下來,而且也沒有阻止海上貿易,因此還是可以從海上逃跑。

而且出海之後落腳點尚可喜也想好,就是可以逃到海南去。不過尚可喜也知道中華軍也有一支水軍,因此到了海南也並不保險,只能夠暫避一時,然後在伺機而動。最後的落腳外,尚可喜到是有三個目標:一是以海南爲中轉,到達廣東西南部的廉州府上岸,逃入廣西境內,爭取能夠經貴州入川,去投靠吳三桂,但這條路太遠,並不可靠。二是從海南直接去越南,在那裡逃一段時間,不過尚可喜和越南並沒什麼來往,不知對方會不會收留自己。三是乾脆逃到海上去,找幾個小島躲起來,轉行海盜。但尚可喜畢竟是沒幹過海盜,也不知道這一行的前途怎麼樣。

當然有後路總比沒有後路要好,何況還有三條之多,總可以選出一條最理想的來,因此尚可喜也稍稍有些安心,一面權衡比較三條線路的利弊,一面下令徵集船隻,停泊在珠江口裡碼頭,並且將這幾年積攢的財物也都屯積在碼頭,以便隨時都可以裝船逃跑,同時又派人去海南做佈置準備。

而就在這時,中華軍也向廣東發動進攻。中華軍進攻的主要方向還是在東邊的潮州,北部的韶州只是牽制住尚軍的兵力。

在清順治七年,後明六年(1650年),二月十九日,中華軍的第十六軍首先進入廣東境內,向程鄉縣逼近。

程鄉縣也就是後世的廣東梅州,位於程江和海溪的交匯處,也是從福建進入廣東境內官道的必經之路。從一定程度上說,程鄉縣比潮州更重要。因此尚之信也親自趕到程鄉縣坐鎮,在這裡佈置了四萬五千大軍,火槍一萬餘支,火炮一百二十餘門,紅夷大炮有二十四門。同時命令金聲桓帶領一萬五千人馬,三千火槍兵,火炮五十門,守衛程鄉縣西北約十里的雙徑嶺,和程鄉呈特角之倚。

第二天,段鵬率領二十軍也到達程鄉附近,將中華軍的指揮部設在程鄉縣正北約十五里水口鎮。在觀察了尚軍的佈置之後,段鵬認爲,想要攻取程鄉縣,首先就要攻下雙徑嶺,因此也下令,由二十軍付責對雙徑嶺的主攻,十六軍第六師付責阻擊程鄉縣方向的援軍,第九旅、特種兵旅爲預備隊。

分配完畢之後,二十軍的二十七師首先向尚軍雙徑嶺的陣線發動進攻。

這時金聲桓也知道,如果廣東一失,自已也同樣將沒有退路,守任程鄉縣,也是自已唯一的生路,因此在雙徑嶺的防守也確實下了一番苦功夫,程鄉縣一帶的地形是以海拔在五百米以下丘陵爲主,雙徑嶺實際是一個小丘陵帶的總稱,並非只是特指一個小山嶺,只不過雙徑嶺是最高的一個山頭。

金聲桓在以雙徑嶺爲核心的七個山岒上都修建了大量的防守工事,互爲呼應,相爲支援。火槍火炮的數量不夠,就準備了大量的石塊滾木,企圖憑險而守。

做好了這些防守工事之後,金聲桓也頗爲滿意,認爲雖然沒有城牆,但雙徑岒的防禦仍然十分堅固,守上十天八天絕對可以。

但中華軍的進攻一開始,就打破了金聲桓的自信,因爲中華軍發動的第一輪進攻就攻佔了一個山頭陣地。

付責主攻的二十軍雖然是一支剛剛組建的部隊,但卻從頭到尾參加了中原大戰的全過程,雖然中原大戰只進行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但實戰纔是最煅煉部隊的地方,這三個月的時間比三年的苦練還要有用得多,因此現在的二十軍絕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而且中華軍也並非一味向山頭猛攻,而是在戰鬥開始時,首先用火炮對山頭上一陣狂轟,,尚軍修築的陣地都防止中華軍的步兵進攻用的,根本沒想到要用來防火炮,當然尚可喜和中華軍交手的機會不多,就算是想防火炮,也不知該從何下手,其實金聲桓的火炮也不算少,但五十門火炮,七個陣地來分,毎個陣地只能分到七門火炮,紅夷大炮只有一門,這怎麼和中華軍相比,何況中華軍用的,還是開花彈,結果山頭上的尚軍被炸得慘叫不止,還沒等中華軍發動地面進攻,就傷死了百餘人。

隨後中華軍也派出了一個營,在火炮的掩護下,向山頭髮動了進攻。尚軍在火炮的打擊下,只能創促迎戰,結果根本就無法抵擋得住中華軍的進攻,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就被中華軍攻上了山頭,雙方展開了白刃戰。這一下尚軍更加不是對手,兩名士兵短兵相接,倒下的十有八九都是尚軍後士兵,雙方接戰了沒一會兒,尚軍就紛紛敗下,放棄了山頭陣地,有些逃不了的,也向中華軍投降,最終只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中華軍就完全佔領了這個山頭。然後又向其他山頭髮動進攻。

對其他山頭的進攻,也是如法泡製,二十軍的一個師兩個旅輪番出擊,都是首先集中用火炮轟,然後發動地面進攻,結果中華軍打得十分順手,一上午的時間,就一連攻下了三個山頭。

金聲桓聞報之後,也是目瞪口呆,完全沒有想到,中華軍的戰鬥力會這麼強悍,不過這也和尚軍的鬥志不強有關,尚軍的士兵並沒有和中華軍決一死戰,死守陣地的決心,因此在中華軍攻上了山頭,雙方短兵相接之後,尚軍多半都不取應戰,不是投降,就是敗逃,不然的話,尚軍也能夠堅持一陣,不會敗得如此之快。另外尚軍的兵力分散,造成在每一個陣地上的守軍都不多,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而這時金聲桓也沒有辦法,只好派人去程鄉縣城裡,去向尚之信求救。

尚之信也沒有想倒,這才一上午的時間,城外的陣地就扛不住了,金聲桓也太沒有用了,難到說到了這個時候他還想保存實力嗎?但金聲桓來求救,也不能坐視不管,尚之信想了一想,還是派出了五千的兵力,出城去支援金聲桓。

但這時中華軍十六軍第六師早就在城外等着尚軍去救雙徑嶺,一見尚軍從城裡出來,立刻從斜刺裡殺了出來,給了尚軍攔腰一擊。一下子就打尚軍截爲兩段,尚軍本來人數就少,而且又被截爲兩段,那裡還是中華軍的對手,結果雙方交戰了沒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尚軍就被打得大敗,逃回程鄉縣城裡,人馬己經拆損過半。而尚之信見中華軍在城外早有準備,也暗自吃驚,不敢再派兵出城。

第146章 亂攤子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49章 皇太極(下)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71章 不解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405章 國策(一)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69章 召見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94章 勸降(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66章 新法令(上)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55章 插曲第32章 碧華軒(下)
第146章 亂攤子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49章 皇太極(下)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71章 不解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405章 國策(一)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69章 召見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94章 勸降(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66章 新法令(上)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55章 插曲第32章 碧華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