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

議政大廳和港口都被中華軍佔領,也就意味着巴達維亞,這座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並經營了三十餘年的殖民城市,完全被中華軍佔領了。而在此之前,中國的印度總督鄭成功,也聯合英國在印度的殖民軍,攻佔了錫蘭島(即斯里蘭卡),這也意味着荷蘭在亞州的殖民地全部失去。

這時成鋼在巴達維亞的港口上岸,也進入到巴達維亞城中。然後立刻下令,一面接管巴達維亞的城防要塞,一面查收倉庫、物資。

其實這一戰的時間並不長,無論是海上還是陸上,戰鬥都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中華軍殲滅了荷蘭士兵、土著士兵約二千七百餘人,但俘虜了荷蘭士兵及土著士兵共計七千餘人,另外還繳獲了火槍四千餘支、火炮八十餘門,各種戰船三十一艘,包括配置的火炮、商船十艘。

因爲荷蘭的戰船、商船都是一樣,裝上火炮就是戰船,缷下火炮就是商船,因此這四十一艘船其實是都可以當戰船使用。而這一來中華軍艦隊在這次南洋戰役中損失的戰船不僅都得到了補充,同時還有富餘出來十餘艘戰船。

另外這一次攻佔巴達維亞之後,中華軍的收穫也十分巨大,儘管這幾年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經營情況不佳,但畢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經過了近三十年的積累,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而且雖然說中華軍答應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衆董事,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但並沒有說保證他們的財產,因此所有董事、包括工作人員、以及在巴達維亞經商的其他荷蘭人的家產當然全部都被沒收。

結果最終統計是,一共收穫白銀一百六十餘萬兩,黃金十五萬兩,糧食五萬餘石,糖六千餘石,鹽三千餘石,並且還有大最的絲綢、布匹、瓷器、玻璃、香料、珍珠、獸皮、銅礦、鐵礦、木材等物品,僅僅粗略的估計,收穫的金銀物資的總計價值可以達到四五千餘萬銀元左右。

同時還沒收了荷蘭人在巴達維亞地區開設的各種工廠,以及農場、商鋪、旅館、碼頭約近四十處,雖然這個價值暫時沒法統計,但至少也值一千多萬銀元。佔到去年中國全年財政收入的一成以上,而且這還沒有算獲繳的火槍、火炮、戰船等。既使是減去這次戰役的開支,至少也能盈利二三千萬銀元。因此也可以說,這次南洋戰役也算是取得了精神物資的雙豐收。

當然這個數字是按繳獲的物資折價計算,而直接的現銀現金並不多,而且估算也會有一定的錯識,因此成鋼也只是下令,將所有的繳獲物資全部都統計記帳,然後各自歸類封存起來,當然像糧食、船隻、火槍、火炮這些東西在記冊之後,就直接分配使用。這些事情也連忙了六七天才全部完成。

隨後,成鋼又派人通告駐守在巴達維亞西邊的李華梅,讓她收隊趕到巴達維亞來與大軍匯合。

不過雖然攻克了巴達維亞、荷蘭人全部投降,但並不表示南洋戰役就全部結束了,因爲這次出兵南洋,除了驅逐荷蘭勢力之外,還有另一個目標,就是在南洋地區重新建立以中國爲主導的新秩序,把南中國海地區徹底變成中國的內海。現在雖然打敗了荷蘭人,收服了文萊蘇丹國、又滅掉了馬京達努和蘇祿兩國,在在爪哇島、蘇門達臘島、蘇拉威西島以及馬來半島上,還有亞齊、佔碑、柔佛、巴鄰旁、萬丹、馬打蘭、班查爾馬辰等十餘個土著國家。在此之前,這些國家都是屈從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

而且就在中華軍攻佔了巴達維亞之後的第三天,馬打蘭蘇丹國的軍隊也趕到了巴達維亞城附近,支援荷蘭人。

荷蘭遠征軍在加裡曼丹島慘敗,也有兩萬多馬打蘭軍都扔到加裡曼丹島上,但由於荷蘭殖民者一直都在爪哇島的土著中妖魔化中國的形像,而且中國畢竟也有一百幾十年沒有涉足過這一片地區,因此馬打蘭國內也十分緊張,生怕中國軍隊殺到爪哇島上,把馬打蘭蘇丹國滅族亡種。於是現任蘇丹阿芒?古拉特一世也急緊下令,全國總動員,徵集軍隊,準備與登陸爪哇島的中華軍決一死戰,誓死保衛國家。

馬打蘭蘇丹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全國的國民大多都信仰伊斯蘭教,因此全國各大小廟宗的修士僧侶也都全面的發動民衆,拿起兵器、奮戰到底,保衛自己的家園等等。在經濟文化不發達的地區,宗教信仰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在宗教的宣傳動員之下,許多民衆都紛紛報名,參加軍隊,幾乎是全民皆兵,結果在十幾天的時間裡,馬打蘭蘇丹國就聚集了近十萬的軍隊。另外還有三千多支火槍,不過基本都是老式的火繩槍。

現在整個馬打蘭蘇丹國的人口也只有一百多萬,因此這樣規模的軍隊,別說是在馬打蘭,就是在整個南洋地區的國家中,都是史上最龐大的兵力了。就是在1628和1629年,馬打蘭的第二任蘇丹拉登?朗桑兩度率大軍攻擊巴達維亞,也都僅僅只出動了一二萬人馬。而蘇丹阿芒?古拉特一世也頗爲放心,認爲以這樣兵力,足夠擊敗任何危脅到馬打蘭的軍隊。

因此在接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求救信之後,阿芒?古拉特一世也立刻下令,全軍出動,由自己親自率領,去救援巴達維亞,迎戰中華軍。阿芒?古拉特一世甚致還想到,有了這樣龐大的兵力,這一次要不要把荷蘭東印度公司也趕出爪哇島呢?

不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求救信是在十餘天以前,就送到了馬打蘭,而馬打蘭的都城克爾塔,離巴達維亞只有二百多公里的距離,正常的話,也就是四五天的路程。但十餘萬大軍的調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馬打蘭也從未出動過這樣龐大的軍隊,也缺乏相應的經驗,結果在第一天就出了大亂子。

因爲缺乏經驗,因此阿芒?古拉特一世還是應照以往的慣例,軍隊只是排成一路隊形行軍。結果等先頭部隊都走出了大半天,己經在半道停下來吃午飯了,而在克爾塔的出發地點,還有二三萬士兵沒有動身。結果先頭部隊只走了生天,就停下來等着後面的軍隊跟上來。

但等其他軍隊跟上來之後,又出了問題,因爲十餘萬人馬紮營,需要多大的地方,做飯、飲水怎樣解決都是麻煩。第二天再出發,又怎麼走,而且整個隊伍也都被打亂了。結果第二天一整天,馬打蘭軍都不得不停下來,在整頓、重新編制、安排中渡過。

花了兩天時間,好不容易纔把馬打蘭軍整頓了一番, 並分成三路, 每路分兩批出兵,這樣才重新出發,但一路上又接連不斷的發生問題,結杲拖拖拉拉、走走停停,兩百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十餘天,纔到達巴達維亞,而這時巴達維亞早就成爲中華軍的囊中之物了,就連李華梅艦隊都己經到了巴達維亞,而且中華軍也在城外佈置好了陣地,早己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當然中華軍並不想與馬打蘭軍作戰,因此也首先派出了使者,向阿芒?古拉特一世表示,這一次中國軍隊登陸爪哇島,只是爲了打擊荷蘭勢力,並不針對南洋的其他國家,現在中國已經擊敗了荷蘭殖民者,因此希望和南洋的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共同應對來自亞州以外的侵略者,並且還可以爲南洋諸國提供保護,當然也說了一些中國與南洋有傳統友誼之類的話。這一番話也是有軟有硬,除了表示善意之外,同時也暗示了中國的軍事實力,和中國對南洋地區的控制要求。

而阿芒?古拉特一世並沒有看懂這一番話的意思,相反還生出了另外一層想法,那就是既然中國軍隊已經打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那麼自己正好可以把中華軍再趕走,奪取巴達維亞,這樣一來就可以將所有的外來勢力都趕出爪哇島,說不定還能夠再度創造出馬打蘭蘇丹國的輝皇統一整個爪哇島。

原來雖然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十餘萬大軍拉到巴達維亞來,但每當阿芒?古拉特一世看到自已身邊這黑壓壓一大片,無邊無際的軍隊,心裡也充滿了信心,這可是十餘萬大軍啊,就是一走一過,也可以將巴達維亞給踏平了,還有什麼好怕的。

另外這幾年來,荷蘭殖民者一直在爪哇島上抹黑、宣揚中國威脅,對阿芒?古拉特一世的決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阿芒?古拉特一世也根本就不想和中華軍和解,而是十分傲慢的告訴傳訊的使者,要求中華軍將巴達維亞交給馬打蘭,並且立刻離開爪哇島,永遠不許再登上爪哇島。

而使者回到巴達維亞,將阿芒?古拉特一世的意件轉告給成鋼之後,也大大的激怒了中華軍的將領,因爲這麼多年,無論是淸軍、曰軍、西班牙軍、荷蘭軍,還從來沒有見過有那支軍隊敢對中華軍用這樣大的口氣說話,因此成鋼也立刻下令,命第七軍出戰,給馬打蘭軍迎頭痛擊。

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42章 偵察兵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0章 浙江巡撫第63章 烈火焚城第404章 新年(下)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399章 國事(二)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67章 建設(下)第332章 對持(二)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4章 玄皇教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25章 作戰原則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72章 勸進(上)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7章 行軍第141章 造船廠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206章 接頭第79章 桂王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27章 追擊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91章 遇刺(下)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302章 造勢第145章 迴歸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03章 完婚(一)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71章 追擊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
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42章 偵察兵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0章 浙江巡撫第63章 烈火焚城第404章 新年(下)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399章 國事(二)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67章 建設(下)第332章 對持(二)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4章 玄皇教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25章 作戰原則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72章 勸進(上)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7章 行軍第141章 造船廠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206章 接頭第79章 桂王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27章 追擊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91章 遇刺(下)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302章 造勢第145章 迴歸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03章 完婚(一)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71章 追擊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