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

看完了吳漢生送來的情報之後, 商毅也只能苦笑無語,看來自已還是太小看東林黨,怎麼又鬥起來了嗎。

不過想想也是,因爲從東林黨誕生的時候開始,就一直沒有離開去鬥爭,在萬曆時期是和皇帝鬥,在天啓時期是和宦官鬥,到崇禎時期是和溫體仁鬥,到了南明之後又和馬士英鬥,反正從來就沒有消停過,因此鬥爭的基因大概也己經深入東林黨的骨髄了。

這時商毅也不禁想起自己的本朝太祖的那句名言“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估計東林黨也就是這種心態,現在總算是把馬士英給鬥跨了,東林黨也沒有可以鬥爭的對手了,於是那就只好自己人和自己人鬥了。

當然商毅馬上就明白,在這次鬥爭的背後,肯定又是有清廷的細作人員在挑動,但這也和東林黨一慣的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不顧大局的總體性格有方。看來南明的這個弱點,己經被清廷牢牢抓住了。

而這次鬥爭,商毅顯然己經無法置身事外了,因爲聯合李自成抵抗清軍,是商毅最先提出來的,並且得到了吳甡的同意之後才得以施行,因此在這個時候,商毅當然也不能袖手不管,任由史可法、吳甡去面對現在的局勢。

雖然商毅的原則是儘可能的不參與南京的政治鬥爭,但有些鬥爭是怎麼躲都躲不掉的,而且照目前的局勢發展勢頭,自己遲早也是要被捲入其中,既然是這樣,那麼不如自己主動的介入進去,掌握主動權,在任何鬥爭中都是正確的。

另一方面,商毅如今的身份也不同了,因爲江淮戰役的獲勝,商毅也由一個普通地方軍閥一躍而成爲拯救了整個江南的抗清名將,同時也掌握着南明最強大的一支軍隊,那麼說話的份量自然也就不同了,無論是誰,在這個時候也不能輕視商毅的意見,而且商毅還掌握着這個時代最大輿論工具,那就是[杭州時報]。現在的[杭州時報]的每期發行量己經達到了萬份,其中杭州和南京各有三千份,如此強大的宣傳工具,也是商毅最大的優勢所在。

商毅立刻招集自己手下的官員開會,研究處理這次的風波。好在是這次順逆之爭目前還僅限於南京地區,並沒有波及到浙江來,而在浙江地區內部,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基本也是一致的,就是在目前的情況下,聯合李自成是絕對應該的。這一方面是因爲在江淮戰役其間,浙江的官員都深有感觸,如果當時沒有李自成在武昌擋住清軍的西路軍,僅僅只靠商家軍自己孤軍奮戰,也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

李巖在會議上甚致一針見血的指出,爲什麼在清軍進攻武昌的時候,東林黨人不鬧着要征伐李自成呢,而是等着現在清軍撤軍了以後,纔開始鬧起來。

而在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一直以來商毅都在自己的內部淡化明朝的概念,而且在商毅手下,沒有東林黨,或復社的成員,因此對什麼給崇禎皇帝報仇之類的事情,根就沒有人上心。

因此在會議中衆人也都一致決定,在浙江地區內部必須統一口徑,並且嚴加管制,不許出現任何要求征伐李自成的言論出現,更不能因此而發生動亂事件。同時報紙等工具也要加大宣傳力度,強調儘量保持和李自成的大順軍聯合抵抗清軍南侵的重要,而對南京方面,則要慎重一點,最後商毅提議,寫一份繼續聯合李自成的奏摺,但措辭語氣盡量放緩合一些,而且並不以直接公文的形式送到南京,而是先送給吳甡和史可法,讓他們考慮如果適當,在正式送到內閣。

其他人也都認爲商毅的辦法很不錯,這樣是最好的處理辦法。既表示了對史可法和吳甡的支持,又不顯得太過強勢,是在威嚇南京朝廷,因此也都一致用意。而這份奏摺自然是甴王夫之責無旁貸。

而隨後商毅考慮的是,下一步的軍事安排,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南明朝廷真的和李自成之間己經形成了裂紋,很難再恢復到以前。而一但雙方全面破裂,那麼清軍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定會從武昌出兵大舉南下,而失去了大順軍這一層保護之後,南京的西面防守將會十分空虛,無論是劉良佐還是黃得功,都不可能抵擋得住清軍的進攻。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有兩種選擇,一是放棄南京,轉向南方內地逃跑,另一種選擇是調商毅從浙江出兵,保衛南京。

原來他打算在來年開年的時候出兵進攻徐州,現看起來,這個計劃也有可能進行調整了。但如果南京失守,那麼浙江就首當其衝,要保衛浙江,直接面對清軍的兵鋒,如果自己出兵保衛南京,又怎樣對付南京複雜的政治局面,同時進取徐州的計劃是不是繼續執行,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考慮,並且早作準備纔是。

――――――――分割線―――――――――分割線――――――――

商毅的公文發送到南京的時候,在一場東林黨內部的鬥爭巳經全面展開了。事實上在東林和復社的內部構成十分複雜,都是魚目混珠,稂莠不齊,充斥着大量的投機份子,如果是有共同的敵人,或許大多數人都還能夠齊心協力一致對外,一擔失去了共同的目標,內亂也不可避免了。

同時江淮戰役之後,清軍撤軍,也減少了對南京的軍事壓力,因此也有不少人產生了一種錯覺,就是現在清廷己沒有力量再來進攻江南,而南明偏安一隅的局面也己經基本確定了下來。

這樣一來,既沒有了共同的敵人,又沒有外來的軍事壓力,一些人的心裡自然也就無所顧忌了,於是都蠢蠢欲動準備爲自己爭取到最大的權力利益。這也是近百年以來,明朝的文官政治中黨爭的延續,只不過這一次鬥爭的不是兩個眀顯分別的黨派,而是來自於同一黨團之中,不同派系的鬥爭。

首先是甴復社的諸人率先發難,繼陳貞慧上疏彈亥了內閣之後,四公子也充份表現了他們共進同退做立場,其他三人也不甘示弱,紛紛上書旗幟鮮明的主張與大順軍決裂,出兵征伐李自成。把矛頭正接直向內閣。於是在四公子的帶領下,倒順的勢力也迅速的擴大了起來,同時在他們的背後,老候恂也在充份利用自己的關係,爲他們搖旗吶喊,擂鼓助威。

而在內閣中,與復社關糸密切的黃宗羲也正式改變了立場,完全站到史可法和吳甡的對立面,這時也馬上加入了四公子的陣營中,只有錢謙益和姜日廣兩人還保持着中立的立場。

雖然無論是四公子還是黃宗羲,都不能和史可法、吳甡相匹敵,但他們聯起手來卻不容小視,一方面在外有復社四公子控制着龐大的基層官員,而在內閣中,又有黃宗羲和他們遙相呼應,可以說是形成了從上至下的全方位進攻,因此一下子就佔據了優勢。

不過史可法和吳甡自然也不甘示弱,當初淸軍南侵時,自己在拼死保衛江淮的時候,你們在那裡,現在打退了清軍,反到想來摘桃吃,那有那麼好的事。怎麼也不能讓這幫年輕後輩就這麼輕易的搶班奪權,而且在江淮戰役中,史可法也取得了十分高的人氣;早在崇禎時代,吳甡就己經是內閣大學士,也一直都是堅定的支持商毅,因此在他們身邊也不乏支持者, 儘管在聲勢上處於下風,但要說敗北,還言之尚早。

於是雙方紛紛口誅筆伐,大打筆墨官私,你說我忘記君父之仇,我說你不顧當前大局;你罵我不忠不孝,與仇敵勾結,完全是誅心之舉,我就罵你不仁不義,要把朝廷至於死地,實在是居心叵測。至於什麼君子、小人,天理人慾,道學也都粉墨登場,顯得十分熱鬧。而在明末以來,一直活躍在政壇上的東林黨,終於發生了分裂。

不過在這個時候,誰也沒有注意到,挑起這場爭鬥的始作蛹者,率先去皇宮前哭諫,並且最後還演變成死諫的那一批人,這時早己煙消雲散,不知躲到那裡去了。皇宮的門口,到是又清靜了下來。皇帝朱由崧也是耳不聽心不煩,又顧着自己的享樂去了。你們愛怎麼鬧就怎麼鬧,反正他不管了。

但就算雙方發現了這個現像,也都沒有精力去管了,因爲現在雙方都己經卯上了勁,誰也不能罷手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商毅的奏摺也傳到了南京,史可法和吳甡見到之後,也都大喜過望,因爲現在他們正處於劣勢,身邊缺少有份量的幫手,錢謙益、姜曰廣、高弘圖這些人還保持着中立,因此商毅的這份奏摺,洽如雪中送煤一般,畢竟商毅現在在南方的作用可以用舉足重輕來形容,有了他的加入,自己這一邊必然可以聲勢大增。

因此就在商毅的奏摺送到南京的第二天,吳甡就立刻以商毅的名議,向朝廷公佈。

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35章 天命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80章 洋人(上)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78章 衡州府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80章 出兵(上)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45章 迴歸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208章 進京(上)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65章 出兵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36章 隱密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95章 遷移(二)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9章 政治平衡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65章 破局(五)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36章 海軍計劃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63章 破局(三)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65章 變數(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92章 合圍(三)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
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35章 天命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80章 洋人(上)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78章 衡州府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80章 出兵(上)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45章 迴歸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208章 進京(上)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65章 出兵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36章 隱密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95章 遷移(二)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9章 政治平衡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65章 破局(五)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36章 海軍計劃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63章 破局(三)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65章 變數(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92章 合圍(三)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