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制度(上)

這一次四個人確實都被嚇了一大跳,如果這一番話是從任何一個官員口裡說外來的,都會被視爲是大逆不道,因爲君主掌握絕對權力,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哪怕是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成就,己經達到這個時代中國的最高峰,哪怕是他們的思想中都包含了一定的民主思想,那怕他們的思想中對皇權都提出過一些批判,但絕對都沒限制皇權,架空皇帝的意思。

就是另一時空裡,對皇權的批判最爲嚴勵的黃宗羲,但對皇權的限制,也不過只是提出“古者以天下爲主,君爲客,凡君之畢世而經營者,爲天下也” 而在這一點上,和過去的思想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說白了仍然是把控制皇權的希望寄託在皇帝的自我意識上。

但這番話由商毅說出來,就完全不同了,因此幾個人一時都有些不知所措,心裡又是惶恐,又是驚訝,多少還有一些期盼,而且誰也不敢接嘴,一時整個大廳裡都靜了下來。

商毅當然也知道,限制皇權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的中國絕對是石破天驚一般,也不指望他們能夠馬上接受和消化,接着又說道:“幾位先生都是才學足備,熟知經史之人,應該知道,自商周始,上下四千餘年,我中華經過了二十二朝更替,然而歷代以來,治世少,‘亂’世多,明君少;昏君、庸君多,何也?”

當然他也不指望幾個人能說出自己滿意的答案,接道:“各位也許都能想出許多的原因,但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君權無限。因爲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力,沒有任何的限制,因爲就可以把國家和人民做他一個人的‘私’產,供他一人的亨樂,如果是遇到明君、賢君,或許還能有所剋制,但若是昏君、庸君則是爲所‘欲’爲,無所忌殫,以爲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爲天下之大公。於是屠毒天下之肝腦,敲剝天下之骨髓,以博我一人之產業,奉我一人之亨樂,視爲當然。”

黃宗羲的臉‘色’微微有些變化,因爲商毅說的後幾句話,和他正在寫的明夷待訪錄一書中頗爲相似,但這本書現在還只有初稿,尚未完成,連看過的人都很少。雖然他不知道商毅引用的就是明夷待訪錄裡的原話,只是作了一些改動,但也確實是觸發了一些共鳴,因此終於開口道:“大王以爲按這樣行三權之分,虛設君位,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若是虛君位而以權分三立,但又如剛纔大王所說,皇帝仍有批准囯家政策、決議、法律、戰爭和任命各級官員的權力,豈不有互相矛盾嗎。”

商毅點了點頭,笑道:“所以一國之中,最高的並不是皇帝,而是……”說看,他又拿出一張卡片,放在所有卡片正中的最高位置,道:“憲法。”

黃宗羲怔了一怔,道:“憲法?”

商毅道:“憲法不同於以前各朝的律法,而是對國家制度、組織、各級官員權等各個方面的基本原則的總體確認,也就是說國家的一切事物、行爲、人員,都必須在憲法允許的範圍內活動,也包括皇帝在內,也就是說,那些權力歸皇帝,那些權力歸國會,那些權力歸內閣,都會在憲法中明確詳細規定,因此皇帝的行爲,權力,必須受憲法的約束,不能超過憲法的範圍。古時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那麼現在就是皇帝犯法,也要與庶民同罪,只有這樣才能約束住皇帝的行爲,不能讓其爲所‘欲’爲。這個叫做君主立憲制。”

幾個人看了看商毅,又看了看桌上放着的幾張卡片,又都不說話了,雖然他們都明白商毅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制定出一套遊戲規則,所謂國會、內閣、司法什麼的都在這個範圍之內,大家都按照遊戲規則來玩。其實歷朝都會制定一套苻合自己情況的遊戲規則,無論是顯規則還是潛規則,只要是大家都按規則來玩,基本就不會出大問題。但只有皇帝是不受規則約束的人,而且往往又不願按遊戲規則來玩,因此到了這個規則被破壞之後,也就是一個王朝滅亡的時候。

而商毅的意思是把皇帝也納入到這個規則之中來,從理論上說,這樣一來,就沒有人能夠破壞規則了,因此大家也就可以長久的玩下去。不過這一下子幾個人接受的東西太多,因此幾個人一下子都消化不了,頭腦裡還有些暈暈乎乎的。當然這也是商毅和衆人詳細的討論未來的國家體制,和政治制度,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的,讓他們回去想一想再說。

隨後商毅又道:“不過這些是我們最終目標,在新朝的建立之初,皇帝依然還是保留實際的最大權力,和議會、內閣、司法共同行使國家的管理權力,等國家穩定下來,議會、內閣、司法都能夠完善的管理國家,並且制定出完善的憲法之後,再逐漸讓出其他的權力,一切按憲法行事。”

商毅所說的也就是二元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一般是產生於資本主義發展較晚、封建地主階級長期擁有巨大勢力的國家,是在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轉換的過程中, 封建制度雖然出現了各種危機, 但還不到徹底瓦解的時候, 而資產階級的力量又不足以徹底戰勝封建勢力, 雙方只能互相妥協的結果,由封建君主出面領導, 自下而下實行社會改革, 實現甴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的轉換。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聯合專政的一種統治形式。

用教科書上的話說,叫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只能與封建殘餘勢力互相妥協,因此導致了革命不徹底,還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殘餘勢。

在這種制度下,君主仍然擁有相當大的實權,國家雖然制定了憲法,也實行了三權分立,有議會、有內閣,有司法機構,但君主仍然保持一定封建專制時代的權威。

稍好一點的形式是君主和議會分掌政權,君主任命內閣,內閣對君主負責,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權,而議會則行使立法權,對君主有一定的限制,但君主可以在憲法的範圍內,以否決權的形式,來改變議會的決議,慢慢過渡到真的君主立憲制。

而有些權力大的君主,依然集立法、行政、司法和軍事大權於一身,是權力中心和最高的實際統治者。議會是君主的諮詢機構,立法權是形式的,君主不僅擁有否決議會立法的權力,而且還通過任命或指定議員控制議會;內閣是君主行使行政權的機構,首相由君主任命。本質上來說,和專制沒有什麼兩樣。

德國曆史上霍亨索倫王朝1871年~1918年和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國家。另外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和亞歷山大二世改革之後的俄羅斯羅曼採夫王朝也屬於二元君主制。在三百年以後,中國的戊戌變法,其實就是想走二元君主制的道路。

不過另一時空裡的這些實行二元君主制的國家,無論君主的權力大小,但在國家的內部構成是以資產階級爲主導,也可以視爲近現代國家,而君主的權力,也必須是維護和發展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爲主,才能維持自己的統治,因此君主也不敢‘亂’來,和以前的專制制度相比,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但二元君主制畢競是一個過渡的政治體制,因爲君主和議會共同主政的二元局面根本不可能維持長久,君主不甘心讓出自己的權力,而議會也想盡辦法來限制君主的權力,君權和議會權之間的矛盾不可能調合得了,早晚都會發生衝突,因此實行二元君主制的國家,都難以維持長久,不是過度到真正的君主立憲制,就是轉化成爲共和制。

德國的霍亨索倫王朝和俄羅斯羅曼採夫王朝,都只維持了四五十年時間,最終在一戰中滅亡,轉變爲共和制,日本雖然維持得長一些,但也不到八十年,在二戰之後,開始實行真正的君主立憲制。到了商毅穿越之前的那個時代,實行二元君主制後國家只有少數中東、非州國家,己經不成爲國際主流。

而對商毅來說,這種君主和議會共存的二元君主制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因爲現在中國的資產階級還十分弱小,沒有能夠領導一個國家的能力,商毅也不可能放棄所有的權力,而且只有商毅保留相當的權力,才能保證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改造中囩,因此實行二元君主制不失爲一個過渡階段,至於什麼時候過渡到直正的君主立憲制度,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畢竟社會的改造, 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也許需要幾十年,甚致是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第90章 武昌擴軍第24章 天像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93章 雷汞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92章 局勢嚴峻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6章 海軍計劃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93章 勸降(上)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31章 攻城(上)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77章 名士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94章 撤兵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67章 重逢(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5章 受勳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54章 激戰(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23章 造船(下)第35章 追擊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9章 授藝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87章 等待消息第95章 進攻南京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93章 勸降(上)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45章 新年(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29章 計劃(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46章 亂攤子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89章 繼續堅持
第90章 武昌擴軍第24章 天像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93章 雷汞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92章 局勢嚴峻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6章 海軍計劃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93章 勸降(上)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31章 攻城(上)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77章 名士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94章 撤兵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67章 重逢(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5章 受勳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54章 激戰(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23章 造船(下)第35章 追擊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9章 授藝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87章 等待消息第95章 進攻南京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93章 勸降(上)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45章 新年(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29章 計劃(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46章 亂攤子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89章 繼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