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破局(二)

李鬆晨到達濟南之後,按照商毅的要求,將青州發生的襲擊事件,原原本本的告訴給濟南的中華軍諸將,基本是按照事來描述,包括在現場發現的不利於周少桓的一些證據和流言,以及商毅認爲的疑點,也都如實相告。 同時也嚴厲的責問周少桓的失職之過,但對於周少桓是否真的發是反叛行爲,商毅也表示,目前還不能做出最後的判斷,也不排除是清廷的陰謀,但要求周少桓立刻隨李鬆晨到青州來,接受調查,給他澄清的機會。並且保證會得到公證的審查處理。

原來把事情想開之後,雖然商毅決定要盡力的爭取周少桓的穩定,但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因此對周少桓也不算用誘騙的方式,而且將這次事件的經過全部如實公開,而對周少桓,也不能一味安撫,平復,將這次事件大事化了,無論周少桓是否反叛,但失職的過失,是一定要追究的。而反叛罪名是否戌立,也要經過公證的審理,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

這樣的決定,也非常合理,不卑不亢,既沒有過份偏袒,也不是橫加指責,過失歸於過失,而尚未確定的事情,也沒有妄下定論,要求周少桓到青州去接受調查,予以澄清,也是十分合理的要求,畢竟有這麼多證據都指證周少桓反叛,不可能一下子是全部被推翻了。這樣一來,就算周少桓仍然要堅持反叛,在道義上也就站不住腳了,山東軍區的其他官兵也未必會支持周少桓的反叛行爲。

同時商毅也考慮到,儘管自己己經是開誠相待了,但周少桓未必敢完全相信,說不定還會以爲自已是有意誘使他到青州來,這也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反應,因此爲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商毅才讓周世奇隨李鬆晨一起來到濟南,以表示自己並沒有扣押周世奇做人質,以要挾周少桓。同時也希望通過周世奇來影響周少桓,穩定住山東的局面。

當然商毅也不是沒有考慮到,讓周世奇也到濟南,說不定是事得其反,本來周少桓還會因爲周世奇在商毅手裡,而有所顧忌,但現在周世奇脫離了虎口,反到是沒有後顧之憂了。可以毫無牽掛的舉旗反叛。另外一但周世奇脫離了自己的控制,到了濟南,又會向周少桓怎麼說。

雖然在這期間,商毅一直都表現得對周世奇十分信任,但周世奇心裡是怎麼想到,商毅也不敢確定,因爲人心是最難猜測的,因此周世奇到了濟南之後,會不會和商毅的意願相違,反而勸周少桓鐵心反叛,也都是一個未知數。

但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商毅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賭一把,另外商毅也想過,如果周少桓鐵心反叛,自己扣着周世奇也沒有用,相反把周世奇派到濟南來,還能夠表現自己的坦蕩心懷,佔據道義的至高點,周少桓再舉兵反叛,也就缺少難以服衆的理了。

不過雖然商毅想得那麼複雜,但事實的經過其實非常簡單,周世奇一現身,在接見李鬆晨之前,周少桓 儘管有了一絲反叛自保的想法,但遠沒下定反叛的決心,在他的心裡,也未常沒有幻想過能找另一個解決的辦法,不用反叛解決的辦法,只是自己實在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可用。畢竟所有的事實,證據都己經把自己吃得死死的了。

但周世奇顯身之後,周少桓心裡也頓時安定了下來,其實就在那一刻,周少桓心裡就己經做出了決定,只不過在那時,他自己還沒有意識到。

周少桓是商毅來到這個時空之後,最早認識的幾個人之一,因爲他只比商毅小三歲,年紀相仿,因此交情也十分親密,從在那個小山村裡當獵手的時候開始,周少桓就十分佩服商毅的武技,而走出小山村之後,商毅帶領着衆人,從抗擊清廷,保護家鄉開始,進而南下入主浙江,並且一步一步的到大,擴大勢力,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發展到獨霸一方的割據勢力,再到現在足以統一天下,開朝建基的局面,可以說其中絕大部份都是依靠着商毅的個人能力。

而在周少桓的心目中,對商毅的敬佩,仰慕之情也越來越重,雖然周少桓在山東集軍政財大權於一身,但卻從來沒有想過在山東樹立自已的個人權威,同時處處模枋商毅的行事作風,才獲得了“小督師”的雅號,因此在周少桓心裡,從來沒有想過背叛商毅。這一次確實是走投無路,而且又自感委曲,這才稍微動了這麼一絲念頭。

但見到了周世奇之後,周少桓稍稍動搖的信念,一下子又得到了鞏固,他當然清楚,在這個時候,商毅能讓周世奇到濟南來,絕對是對自己的信任,因此聽李鬆晨宣讀完商毅的詔書之後,周少桓根本就沒有想過,這會不會是一個圈套,而是絕對相信商毅會對自己進行公證的審查,於是立刻伏地大哭,當衆表示自己絕不會有負商毅的期望,會立刻趕去青州,接受商毅的調查。

而其他衆將聽了,也都鬆了一口氣,因爲以前聽到的都是傳言,誰也沒有太往心裡去,但聽李鬆晨說完青州發生的整個事件之後,老實說衆將都有些驚震,畢竟這些證據確實對周少桓太不利了,同時個人心裡也在想着,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又將如果應對呢?同時也擔心,周少桓會做出怎樣的決定來。

不過聽了周少桓最後的表態以後,衆將心裡雖然有些擔心,但也並沒有太過擔心,因爲衆將也都相信,商毅一定會秉公處理周少桓,當然這也和這次事仵不關係到自己的切身有關。但不管怎麼樣,在這個時候,誰都不希望發生最極端的事情來。

儘管沒有和周世奇商量一下,但周世奇對周少桓做出的決定,並沒有異議。雖然周世奇是老於世故的人,當然不會像周少桓那樣,對商毅推崇倍致,敬佩有加,但從心裡上來說,周世奇也不希望背叛商毅,這一方面是因爲周世奇也確實認爲,商毅確實具備成爲開國之主的能力,另一方面從青州事件一開始,商毅始終都表現出對周世奇的信任,從心裡上來,周世奇確實是傾向於信任商毅這一邊來。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周世奇並不認爲周少桓反叛,就能夠保全自己。因爲在這幾年來,周世奇一直都跟在商毅的身邊,親眼目睹了商毅從一個地方封疆大吏,到割據一方的豪強勢力,再到有望統一天下,開基建朝,無論是在軍事,還是政治兩方面的手段,都無不都厲害非常,令人根本防不勝防。

由其是在政治層面上,一直以來都被商毅非凡的軍事才能所掩蓋住,其實周世奇是再清楚也不過了,這些年來,無論是和東林黨鬥法,和南朝廷相爭,抑制部的地方豪強勢力,仍致到對海外吞併琉球,佔領菲律賓,到和清廷暗戰,無不顯示高而無所不用的手段來。因此周世奇也並不認爲,周少桓反叛之後,會是商毅的對手。

當然周世奇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和清廷聯手,但從心裡上來說,周世奇還是有很深的華夷之別,接受不了和侵略者聯手;而且周世奇對清廷還有多大力量,也存在相當的信心不足,因茈和清廷聯手的結果,到頭來很可能是家破人亡不說,還有可能身敗名裂,落得一個千古罵名。

因此雖然周世奇也懷疑過,商毅是爲了穩定人心,故意做出的姿態,但在周世奇看來,反叛看似可以搏得一條生路,但其實註定了是死路一條,而只有保持對商毅的恭順,寄希望於商毅能夠秉公處理,反到還有幾分希望。

另一個大大鬆了一口氣的是這一次的使者李鬆晨。因爲這次代表商毅出使濟南的差事,是李鬆晨主動討來的。

雖然李鬆晨並不贊同商毅這樣的處理方式,因爲過於冒險了,一但周少桓鐵心反叛,商毅將失去最好的撤回南京的時機,在李鬆晨看來,一切當然是應取最穩妥的方式爲好。但商毅已經做出了決定,李鬆晨當然也不敢反對,只能夠全力支持。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李鬆晨也能夠理解商毅這樣的做法,一但周少桓真的反叛,對南京政府造成的打擊有多大,李鬆晨當然清楚。但風險大,也就意味着收益大,因此商毅寧可冒險留在青州,也要盡力穩定住山東的局面。雖然商毅這樣做,確實是一次賭博,但自古以來,能移奪取天下的雄主,有那一個不經過幾次賭博才能取得成功的,何況從目前的局勢來說,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成功的把握。

而商毅這樣的決定,也讓李鬆晨下定了一個決心,自已也想要從中賭一把。

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66章 雨戰(二)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52章 山東巡撫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65章 破局(五)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119章 海盜(三)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381章 喜迅第80章 洋人(上)第92章 返航第180章 出兵(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78章 步兵進攻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84章 四徵湖北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91章 合圍(二)第280章 辭職(上)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35章 南歸(上)第114章 優勢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49章 新政(三)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46章 身世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74章 完成包圍第93章 遷移(一)第198章 困境(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64章 破局(四)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
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66章 雨戰(二)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52章 山東巡撫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65章 破局(五)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119章 海盜(三)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381章 喜迅第80章 洋人(上)第92章 返航第180章 出兵(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78章 步兵進攻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84章 四徵湖北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91章 合圍(二)第280章 辭職(上)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35章 南歸(上)第114章 優勢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49章 新政(三)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46章 身世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74章 完成包圍第93章 遷移(一)第198章 困境(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64章 破局(四)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