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

第二天一早,成進就得到了消息,叛軍的大隊人馬以經到了蘇州城附近,人數約在三萬左右。而這時蘇州城裡還是沒有動靜,並沒有人來請他們進城去。

其實商家軍並不是一定要在蘇州城裡,藉助城牆防守,才能夠抵擋得住叛軍的進攻,就在城外設制戰壕陣地,以商家軍的火力,也就足以與叛軍相抗衡了,但蘇州官員的這種做法卻讓商家軍的將士們十分不滿,不管怎樣,自己是來救援蘇州的,而且還打敗了叛軍的先鋒人馬,結果還不放自己進城,這也未免太過份了吧。

同時商毅給成進下達的任務不僅僅是要保住蘇州城,而且還要進入蘇州,在城中駐紮下來。目地自然是爲了日後佔領蘇州。而成進雖然不明白商毅的真正用意,但對商毅的命令卻是要堅決執行的,既使蘇州的官員不讓自己進城,那麼就要自己想辦法。正如商毅所說:有條件要做,沒有條件那就自己製造條件,還是要做。

於是成進立刻下令,人馬拔營起寨,立刻撤退到蘇州西北去。蘇州的官員不是不放商家軍進城嗎?那就讓叛軍來打蘇州,看他們怕是不怕。

命令下達之後,成鋼卻有些擔心,道:“哥,咱們這就撤了嗎?萬一蘇州被叛軍攻下來怎麼辦?”

成進笑道:“放心吧!只要叛軍一攻城,城裡的官員們就一定會害怕,那時也就會請我們進城了。就算他們還是死撐着,等叛軍攻開蘇州城大門,殺進城裡的時候,我們再出擊打退叛軍,這樣不也就進了蘇州城了嗎?”

南下之後,成進一直跟着商毅作戰,他本來就是一個十分機靈的人,平時觀察對商毅的態度和處事方法,發現商毅雖然對明朝的官員們都看不上眼,但在大面上,還是保持着一定的恭敬態度,除非是遇到左良王那樣蠻不講理的傢伙,那就以強碰強,以硬碰硬。否則還是儘量維持表面的和氣爲好。因爲成進記得商毅說過:說話要和氣,但手裡要有大棒。

聽了成進的話之後,成鋼也沒說的了,於是立刻指揮士兵撤軍。同時成進又安排下了偵察兵,密切觀察叛軍攻城的進展情況,好在最適當的時候投入到戰場中來。

叛軍的主將馬進忠接到了先鋒人馬被擊敗的消息之後,也不敢怠慢,立刻率領着大隊人馬,向蘇州進發,同時也準備隨時和商家軍相遇,進行一場遭遇戰。但等他領着人馬到達蘇州城下的時候,卻發現在城外並沒有商家軍的人馬。

馬進忠到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估計商家軍是退進蘇州城裡駐防去了,因此也立刻下令全軍,準備攻城。

―――――――――分割線―――――――――分割線―――――――――

這時在蘇州城裡,知府彭正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因爲他以經收到了消息,商家軍撤到了蘇州西北,將南面的攻城戰場給讓了出來。顯然這是打算在一邊看笑話。而叛軍的大隊人馬以經兵臨城下了,彭正穗在城樓上看得十分清楚,叛軍的人數簡直就是無邊無垠,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馬,蘇州的守備、通判、推官、經歷、知事等一干大小官員也都紛紛來見彭正穗,求他趕緊讓商家軍進城來協助防守吧。

彭正穗是又氣又急,又驚又怕,其實他就是蘇州知府,如果下令開門放行,讓商家軍進城,鄭敬高根本攔不住。但這樣一來卻把鄭敬高給得罪了,以後鄭敬高回到北京,給自己上點眼藥,腦袋上這頂烏紗帽就沒了。但如果讓叛軍打進城來,也同樣沒有好果子吃,因此彭正穗只好又卻救見鄭敬高,還是想求得他的同意。

那知這一次鄭敬高連面都不給見了,壓根就不理彭正穗,因此彭正穗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也是大發脾氣,又把鄭敬高大罵了一通。

正在彭正穗大發脾氣的時候,有人道:“府臺息怒,眼看着叛軍兵臨城下,亂髮脾氣可也不是辦法啊!”

彭正穗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得力幕僚,贊畫李鬆晨。彭正穗也只好苦笑了一聲,道:“李贊畫,現在的情況你可是都知道,我又有什麼辦法呢?你有什麼高見嗎?”

李鬆晨道:“府臺大人,依學生之見,現在唯一辦法就是立刻請商家軍進城,保衛蘇州。”

彭正穗道:“可鄭公公那邊怎麼辦呢?”

李鬆晨道:“事到如今,就不必理他了。”

彭正穗道:“那怎行呢?萬一鄭公公要在朝廷裡告我一狀,那本官豈不是要丟官罷職了嗎。”

李鬆晨道:“請問府臺,如果不放商家軍進城,蘇州保得住嗎?”

彭正穗搖了搖頭,道:“當然保不住。”

李鬆晨點點頭,道:“蘇州一但失守,鄭公公可沒有半點干係,責任卻會在府臺一身,這官職同樣也保不住了。如今兩全其美之法以經沒有,只能從中選一。”

彭正穗苦笑了一聲,道:“看來本官這個位置,怎麼樣也是保不住了。”

李鬆晨道:“那到也未必,但府臺大人首先必須要保住蘇州,日後纔有周旋的餘地,同時也要向蘇州全城的官員、百姓公佈,不放商家軍進城,仍是鄭公公從中從梗,非大人本意,聲勢鬧得越大越好,最好是能夠一直鬧到南京的吳督師那裡。這樣一來,大人也未必會丟官罷職。而就算還是丟了官,但也落得一個好名聲,日後未必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彭正穗怔了半響,也終於明白李鬆晨的意思,即然兩面都討好是不可能,那麼就乾脆把一邊徹底得罪光,當然得罪的只能是鄭敬高這一方。只要保住蘇州城,將來就是丟官,也是受了太監的陷害,還能落得人們的同情和清名,爲日後東山再起留有餘地,而一但蘇州失守,那就是彭正穗失職,徹底斷絕了仕途。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彭正穗心裡也豁然開朗點點頭,嘆了一口氣,道:“也只能這麼辦了。”但他馬上又擔心起來,道:“但現在請商家軍,他們還會再進城嗎?”

李鬆晨道:“依學生看來,他們一定會進城。商家軍自南下以來,素有仁義之師之稱,而且因爲他們本是受命來保衛蘇州,一但蘇州被叛軍攻破,他們也脫不開干係。何況他們雖然撤軍,但並沒有離開,只是退到了西北角,將南城讓開,顯然是想借叛軍給我們施壓,放他們進城。因此只要能言善辯之士出城,對他們好言勸慰,將先前的責任都推到鄭公公身上,再許給他們一些錢糧軍需,學生想他們一定會進城保衛蘇州的。”

彭正穗點了點頭,李鬆晨說的確實有道理,因此道:“李贊畫,本官身邊要論能言善辯之士,唯有你最擅長,不如就甴你辛苦一趟,出城去勸說商家軍進城。嗯,吿訴他們,蘇州可以拔出三千石糧食,一萬兩白銀,資助軍用。”

李鬆晨道:“學生領命。”

彭正穗又道:“你這次去還帶二千兩白銀去,凡事好好說,力爭把他們請進蘇州城來。”

―――――――――分割線―――――――――分割線―――――――――

李鬆晨帶着銀了,領了幾個隨從,急急從北門出城,來到了商家軍的軍營前。離着還有很遠,就遇到了一隊巡邏兵,李鬆晨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巡邏的士兵聽說他們是蘇州府的官員,到也沒有爲難他們,將他們帶進了軍營裡。

進了軍營之後,李鬆晨這才發現,商家軍佈置的軍營和自己所見過的其他軍營有着十分明顯的不同,但井然有序,軍容整肅,確實和其他的明軍大不相同。

現在成進以經是遊擊將軍了,而李鬆晨只不過是彭正穗的一個幕僚,而目現在又是有救於人,因此相見之後,李鬆晨首先向成進施了一禮,將自己的來意說明,當然是把不讓商家軍進城的罪名全部都推到了鄭敬高的身上。並且也說明了蘇州打算向商家軍支付錢糧的數量,進商家軍立刻進城去。

不過在說完之後,李鬆晨心裡也不禁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成進會不會刁難自己,或者是趁機要挾,獅孑大開口,勒索更多的錢財,這可是常有的事情。

成進聽完之後,也點了點頭,道:“原來是這樣,好吧,李先生請先回去,我們馬上拔寨進城。”

李鬆晨見他答應得十分痛快,自己想好的許多說辭都沒有用上,反到有些不知所措起來,過了道:“不急,不急,在下就在這裡等候,陪將軍一起進城。”

然後纔想起來自己帶着銀子,急忙叫手下人拿了上來,道:“這是兩千兩白銀,送於將軍,仍是我們知府的一點小心意,不成敬意,還請將軍笑納。”

成進怔了一怔,立刻道:“李先生,把銀子收起來,我們不能收。”

李鬆晨也怔了一怔,看看成進的樣子,並不像是故作姿態,而是真心實意的拒絕,心裡也大爲驚訝,拒絕收禮的官員,他這還是第一次見過,而且在他的記憶當中,整個大明朝,似乎只一個海瑞拒絕收禮,沒想到在一支軍隊中,居然出現了這樣的武將。一時間,李鬆晨心裡也頗爲感慨。

就在這時,一個士兵進帳,對成進敬了一個軍禮,道:“報告團長,叛軍開始攻城了。”

成進一聽,立刻下令:“馬上進城,保衛蘇州。”

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8章 立威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78章 步兵進攻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3章 雙截棍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346章 親情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242章 勸降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1章 喜迅(上)第127章 追擊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90章 武昌擴軍第206章 接頭第173章 勸進(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381章 喜迅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65章 變數(上)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45章 獻投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370章 戰術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13章 南方聯盟
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8章 立威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78章 步兵進攻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3章 雙截棍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346章 親情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242章 勸降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1章 喜迅(上)第127章 追擊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90章 武昌擴軍第206章 接頭第173章 勸進(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381章 喜迅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65章 變數(上)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45章 獻投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370章 戰術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13章 南方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