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

從青州府回到穆陵關之後,商毅立刻開始着手安排出徵收復濟南府的軍事行動。

打退進攻穆陵關的清軍之後,商毅手下的人馬己有八千多人,而收復了臨朐縣之後,又有近兩千人投軍,現在穆陵軍的總兵力以經接近萬人。不過其中只有三千五百是有戰經驗的老兵。在新兵中只有一千人蔘加了收復臨朐縣的戰鬥,而且還沒有出戰,只是跟着去打了一趟醬油。

現在穆陵關裡,加上自己製造的火銃,以經有了近五百各種支火銃,各種火炮十五門,而從青州那又接收到了舊式的燧發槍三百三十五支,新式的燧發槍五十七支,火炮八門。同時青州知府孟宏恭又給穆陵軍提供了二百支鳥銃,二門中型佛朗機炮。不過經過了檢查,這二百支鳥銃中,只有一百一十八支可用,報廢了三十八支,另有四十四支火銃需要維修。

但穆陵軍中現在也擁有各種火銃一千零一十三支。火炮二十五門。好在商毅一直在訓練備用的火槍兵和炮手,因此火銃數量雖然陡然增加了近一倍,但也有足夠的火槍兵、炮手。而且經過幾天的強化訓練之後,換上燧發槍的火槍手也基本適應了這種新型的火槍。

而那十五把轉輪手槍,參加了收復臨朐縣出征的周少桓、童大勇、成進、成剛、楊武丞、羅遠斌、趙英傑、黃震、周琦、吳漢生等十人,毎人分到一把。另外有三把分別送給沈揚、劉知用和趙從夫。其他二把暫時由商毅保留。至於周威,自從那一天在商毅面前暴露了自己的女兒身份之後,就一直在有意無意躲避着商毅,對商毅那一天的解釋也不置可否。不過這樣也好,商毅也覺得省了不少心。

最後商毅和衆人經過了仔細的討論之後決定,這次收恢濟南府,穆陵軍將出動五千人馬,其中老兵新兵各佔一半,有火槍兵九百,每人攜帶四十發火槍彈藥;中型佛朗機炮、小型佛朗機炮,虎蹲炮各四門,炮手一百人。騎兵四百人。偵察隊八十人。一個五百人隊的刀盾兵,五百長弓手,其他全是長槍兵。出戰的還是周少桓等年輕將領。而剩下的近五千多士兵中,由唐鎮帶三千人留守穆陵關,包括一千老兵在內,並繼續在關城裡訓練新兵,由蔣義渠帶二千人駐守臨朐縣。

另外目前穆陵關裡一共有四千多件鐵甲,二千多件鎖子甲,棉甲四千多件、皮甲三千多件、人手一套盔甲是完全足夠的。不過商毅決定出徵人馬要重點裝配,毎人至少有一件鐵甲或是鎖子甲,長槍兵、刀盾兵和騎兵都還能再分到一件棉甲,就連戰馬也都披上了一層棉甲,單論盔甲的強度,以經不遜色於清軍。

濟南府離臨朐縣有四百多裡的路程,因此這次出兵還要帶不少輜重,僅糧草就有二千石,加上其他物資,足足裝了二百輛車。好在有從淸軍那裡的繳獲,穆陵關完全拿得出來。

現在僅就兵力來說,商毅的實力以經不在參將、副將之下,而論物資、裝配,一般的總兵所管轄的軍隊,也未必比得上穆陵軍。只要再經歷幾場硬戰,穆陵軍就可以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了。

而沈揚等人也隨商毅一起出戰,並且在先期以經派了趙從夫帶着十名錦衣衛人員,趕到濟南府,探聽清軍的情況。

大軍出發之後,先到臨朐縣,匯合了青州府調來的兩千人馬,然後轉向西行,向濟南府的方向進發。

―――――――――分割線―――――――――分割線―――――――――

在穆陵關大敗而歸之後,圖爾格和博洛帶領着敗兵,連同沿路又搶到的一些糧草物資,還有人口牲畜,一路重頭喪氣的回到了兗州府。

這時阿巴泰在兗州的日子過得到是十分滋潤,住在魯王府裡,每天享受着魯王府裡的廚子做的山珍海味,喝着御賜的美酒,晚上還有魯王府裡使女採娥侍寢,簡直有些樂不蜀了。

阿巴泰徵殺了三十多年,滿消前四次入關奔襲,他都參加過,但都是以副將的身份出戰,就是享受也輪得到第二流的待遇,直到現在這個時侯,纔算是真正開始享受到明朝上流社會的生活。雖然淸朝從明朝搶去了不少東西人口,生活習慣也都在像漢族靠隴,但阿巴泰也不得不承論,漢人真正的富貴生活確實是舒坦。

別看漢人打仗不行,但享受起來,確實是有一套,就說這魯王府吧,比皇太極住得皇宮還要麗華光釆,相比之下,自己的貝勒府就像是一個雞窩。而且漢人做菜的手藝就是不一樣,同樣是雞鴨魚肉,漢人做出來的那個味道就是鮮美,酒更不用說,又香又醇,還有漢人的美女,是怎麼長的,皮膚那個白,腰身那個細,摸起來那個軟,彷彿捏一把都能擠出水來一樣。這纔是人過的日子啊。

阿巴泰甚至想,現在明軍根本就不堪一擊,回去之後一定勸說皇太極,早日全面舉兵攻明,入主中原、攻佔北京,這天下就是大清的了。到時候自己就可以安度晚年,盡情享受一下漢人的生活了。

但就在阿巴泰大發感概的時候,就得到了圖爾格和博洛在穆陵關鎩羽而歸的消息。

阿巴泰也不禁大吃了一驚,沒想到有圖爾格和博洛兩人壓陣,又有二萬六千大軍,居然還奈何不了一座小小的穆陵關。而且拆兵近六千人,其中還包括八百多八旗兵。前前後後算起來,清軍以經在穆陵關前丟了八千多人。就是當年進攻有袁崇煥把守的守遠城,也沒有損失這麼多人馬?因此阿巴泰也不顧享樂,趕忙招集圖爾格和博洛,詳細詢問這一戰的經過。

聽完了兩人的講說之後,阿巴泰也久久不語,他也是身經百戰的人,聽了圖爾格的講說,就知道這一戰的失敗,並不是兩人的指揮有錯,也不是帶去的軍隊不努力作戰,而是因爲穆陵關的防守,確實是太過嚴密了,不仗火器精良,而且鬥志旺盛,加上主將商毅的用兵之法也是不拘常理,出人意料。當然其中也有穆陵關地勢險要,易有難攻的原因。

阿巴泰沉思了良久,才道:“圖爾格,照你看如果我們要攻下穆陵關,需要多少人馬才行?”

圖爾格認真的想了一想,才道:“以現在穆陵關的防守能力,依我至少要三四萬人馬才行,而且就攻下了穆陵關,我大清人馬至少耍損失一萬以上。可不過……”卻又欲言之止。

阿巴泰拈了拈鬍子,道:“不過什麼?有話直說吧。”

圖爾格道:“我們這次攻打穆陵關,是按上一次倫泰進攻穆陵關調集的兵力人馬,但據倫泰說,這一次穆陵關的防守力度比上一次要強得多了,所以……”

阿巴泰道:“所以你認爲,我們再去進攻穆陵關,它的防守能力還有可能增加。”

圖爾格也點了點頭,又道:“如果能有紅夷大炮,到是可以不用這麼費事,可惜。”

清軍中雖然也裝配了不少大炮,但這樣火器只有漢軍中才有,滿八旗都沒有裝配火炮。而且由於清軍依然迷信騎射之術,火炮只是做滿八旗兵的輔助力量使用。而紅夷大炮體形巨大,又太過沉重,因此一般入關奔襲,只會帶一些中小型火炮,而不會帶紅夷大炮這樣的巨炮。

說到這裡的時候,阿巴泰也不禁有些奇怪,既然這支明軍這麼強的防守能力,爲什麼不放在邊關,或是濟南、兗州這樣的大城,而是扔到了一個小小的穆陵關。但現在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阿巴泰又沉思了一會兒,才道:“如今我們攻入明朝也快有半年的時間了,而且搶到的東西、人口也以經不少了,而且戰士們也都想家了,我看應該馬上撤軍回關外,回大淸去吧。”

博洛不禁道:“阿瑪,難道穆陵關就不管了嗎?”

阿巴泰道:“天氣漸漸熱了,我們孤軍深入明境,時間久了恐怕發生意外,還是早些回去。穆陵關就等下一次我們帶上紅夷火炮,再來攻取。”

原來滿八旗各旗的披甲兵、輔兵、跟役和包衣原則上來說,都是各旗主的私人力量,就是大清的皇帝皇太極也不能無故剝奪,而阿巴泰並不是任何一旗的旗主,因此雖然阿巴泰是這一次攻明的主將,可以率領正白、鑲白、正藍、鑲藍四旗的滿八旗丁,但他並非這四旗的主人,如果讓四旗的人馬傷亡太大,回去見了各旗的旗主,也不好交待。

正白旗的旗主是多爾袞、鑲白旗的旗主是多鐸、正藍旗的旗主是豪格、鑲藍旗的旗主是濟爾哈朗,人人都是親王級的人物,都比阿巴泰這個饒餘貝勒要高上兩級,儘管阿巴泰的年紀比他們都大,但得罪了他們幾個,這以後的日子恐怕也不好過。

現在整個攻明的戰鬥中,淸軍損失的兵力約在萬人左右,而滿八旗兵的損失還不足千人,總體來說,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如果強行要去攻打穆陵關,只會損兵拆將,傷亡慘重,阿巴泰可擔不了這個責任,因此也不得不忍下這一口氣,放棄進攻穆陵關,返回關外去。

圖爾格對這微妙的情況也十分清楚,因此他也並沒有反對,而是支持阿巴泰。博洛雖然還有些不甘心,但阿巴泰和圖爾格的決定,他也只有能力反對,只能聽從。

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62章 破局(二)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47章 金殿廷議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332章 對持(二)第196章 對策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72章 求和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34章 迎頭痛擊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49章 收復青州第91章 南京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405章 國策(一)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43章 提案(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7章 夜襲(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38章 家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56章 重新整編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5章 鄉鬥(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36章 投靠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86章 意外第186章 出獄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91章 合圍(二)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09章 進京(下)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34章 收尾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66章 雨戰(二)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406章 國策(下)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51章 調兵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38章 軍歌
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62章 破局(二)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47章 金殿廷議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332章 對持(二)第196章 對策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72章 求和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34章 迎頭痛擊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49章 收復青州第91章 南京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405章 國策(一)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43章 提案(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7章 夜襲(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38章 家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56章 重新整編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5章 鄉鬥(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36章 投靠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86章 意外第186章 出獄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91章 合圍(二)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09章 進京(下)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34章 收尾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66章 雨戰(二)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406章 國策(下)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51章 調兵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38章 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