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

範徳薩心裡的想法,片倉重長當然不知道,而且他也不能理解,中華軍的艦隊爲什麼會列成兩條縱隊的陣形。??儘管片倉重長是日本戰國時代最後的名將,也曾指揮過水軍,但他依然只是一名陸軍將領,又水戰的理解,其實還是在用陸戰的那一套觀念,戰船貼上對手,然後進行跳船作戰,因此在范德薩看來的先進海戰戰術,在片倉重長的眼裡,卻是根本就不會打仗的表現,在陸地作戰,誰會把隊形排成兩列縱隊的。

因此片倉重長立刻下令,向中華軍的艦隊發動進攻。於是日本艦隊的前半部份立刻出擊,也分成兩批,分別向兩支中華軍的縱隊發動進攻。而范德薩的三艘荷蘭戰艦還在陣中按兵不動,看着雙方如何進行這一戰。同時也分咐自己的副官,認真記錄下來戰鬥的過程。

第三分艦隊分成的兩列縱隊中,左邊的一條縱隊是由司令官麥超親自指揮,旗艦狻猊號位於全隊的領頭位置,麥超站在船樓上,看着日本戰船逐漸逼近,差不多己經進入到自己的射程以內,也立刻下達命令:開火。

狻猊號一側的四十八門火炮分爲三排,輪番開火,巨大的轟鳴聲立刻響徹了整個海軍,在第一輪的炮擊中,有三艘日本戰船被火炮擊中,有兩艘的側舷被擊穿,海水大量的涌入船體中,還有一艘船樓中彈,被砸開了一個桌面大小的窟窿,在船樓裡的日本士兵,也死傷一片。同時在日軍戰船的一方的海面上,也是水柱四起,不少日本戰船雖然沒有中彈,但也都產生了巨烈的搖晃,一些船上的士兵站立不穩,紛紛都跌落到海水裡。

隨後第三分艦隊其他的戰船也都陸續進入自己的射程範圍,也都相繼開火轟擊,而在日本艦隊的陣中,也不斷有戰船被擊中,打得桅斷櫓拆,舷裂蓬翻,因爲曰本戰船實際都是近海的船隻,不僅體形小,而且結構也不適合於海戰,抗炮擊的能力很差,那怕是被一顆中型火炮的炮彈擊中,都有可能會震裂船身進水,如果是被重型火炮的炮彈擊中,整個船體都會產生斷裂。因此在雙方開戰之後,並不長的時間裡,曰本艦隊就有十幾艘船被打得進水下沉,而這時日本艦隊的戰船還跟本就沒有靠近中華軍的戰船。

而差不多在同一時刻,第三分艦隊的另一路縱隊,也對進攻過來的曰本戰船展開了轟擊,兩支縱隊就像兩條蛟龍一樣,殺入曰本戰船的陣列中,左右船舷的火炮輪流轟擊,日本戰船被一艘一艘的擊中,或者被打得肢離破碎,或者是進水下沉。

雖然這時一些裝配了火炮的日本戰船也開始向中華軍展開還擊,但日本戰船裝配的火炮數量本來就不多,而且基本都是中小型的火炮,而中華軍的戰船體形龐大,抗炮擊的能力都比較強,因此就算捱上幾炮,也根本就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傷。

不過日本艦隊的戰術並不是以火炮決勝,因此在中華軍戰艦火炮的猛烈打擊下,還是一艘一艘,拼命的向中華軍的戰艦靠隴過去。

日本戰船畢竟在數量上佔優,因此儘管遭到了中華軍的猛烈打擊,但還是有不少日本戰艦接近了中華軍的戰船,甚致有幾艘日本戰船己經靠隴了過去。並且在不少日本戰船上還向中華軍的戰船射出火箭。

但靠隴中華軍的戰船,並不等於說就達到了日本艦隊的戰術目標,因爲這時的中華軍對這套戰術己經有了十分充足的應對經驗和戰術。中華軍的戰船左右兩舷都是炮口,因此日本戰船如果是左右側靠隴過來,就會遭到中華軍的戰船左右的舷炮的猛烈打擊,由於這時雙方的距離非常接近,命中率也極高,一輪火炮齊發,致少有一大半的火炮能夠命中,而脆弱的日本戰船根本就經不起這樣的打擊,整個船體立刻就會被打得支離破碎,粉身碎骨。

雖然也有一些日本戰船十分機靈,不從中華戰船的兩側靠隴,而是選擇從船首,船尾的方向靠近過來,因爲歐州帆船和中式帆船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歐州帆船的船首呈尖型,而且設有三角帆,使帆船的速度更快,操作也更靈活。但相對的,歐州帆船在船首,是無法設置火炮的。而船尾部份,側是風帆船時代,任何帆船的弱點所在之處。

不過中華軍在這方面,也作了相當大的彌補工作,在毎一艘帆船的船首和船尾,都設置了數不等的管風琴槍架,最少的也有兩架,多的會達到六架。因爲新式的連發槍己經普及到虎賁軍的各個部隊中,被汰淘下來的管風琴槍都交給海軍使用,因此各船裝配的管風琴機都出過去増加了數倍,都被用來加強船首和船尾的保護,只要是敵軍的戰船靠隴過來,就用管風琴槍進行一陣猛烈的掃射,而在船甲板上等着靠隴之後,立刻就進行跳船作戰的日本士兵也馬上就被打死一大片。

而日本戰船上發射的火箭到是有不少能夠落到中華軍的戰船,這也是日本戰船等對中華軍戰船造成的最大危脅,但日軍能發射的火箭數量太少,而且又缺乏連繼性,因此也對中華軍戰船的打擊並不大,有不少火箭一落到戰船上,就迅速的被中華軍的水手、士兵撲滅了。

戰鬥進行了大約一個時辰,曰本艦隊被擊沉的戰船己經超過了六十艘,而這時參與圍攻中華軍兩支縱隊的戰船隻有一百餘艘,另外日本艦隊的後備戰船己不足五十艘,其中當然也包括三艘荷蘭戰船。而中華軍參戰的三十艘戰船,還沒有一艘被擊沉,只有三艘小船的船帆或船體燃起了大火,但還遠沒有到被燒燬的地步。其中幾艘大型戰船幾乎是毫髮無損。

范德薩一直站在甲板上觀看着遠處的海戰,同時在心裡也對目前的戰場局面和中華軍的海戰能力不斷的進行着評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儘量曰本還能夠與中華軍進行周旋,但只是依靠着數量衆多,才能堅持到現在,除非是中華軍的彈藥不足了,否則曰本艦隊的敗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而戰鬥進行到了這一步,中華軍的艦隊始終保持着整齊的縱隊隊型,無論戰局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也沒有發生過一絲混亂,各戰船之間的位置,都沒有發生過改變。這一點也令范德薩頗爲佩服,一支海軍艦隊最重要的並不是戰船的噸位和火炮的威力,而是紀律,在各種情況下都能夠堅守紀律,這纔是一支出色的海軍艦隊必需俱備的素質,而在這一場戰鬥中,中華軍的海軍無疑是做到了。

當然也並不能就說中華軍海軍的戰鬥力就已經超過了荷蘭或與荷蘭相仿,畢竟現在用來測試中華軍戰鬥力的日本艦隊的實力實在是太弱了,達不到進一步測試中華軍海軍戰鬥力的水平。範徳薩認爲,如果是換了荷蘭海軍,也能做到這個水平,而且絕不會比中華軍差,因此在面對更強大的對手時,中華軍還能不能做到這一步,那就不好說了。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中華軍的海軍,確實是一支很有戰鬥力的軍隊,致少需要荷蘭認真對待。

這時副官哈塞爾巴恩克走上船樓,道:“艦長,曰本人又派人請求我們出戰了,這己經是第三次了。”

范德薩點了點,如果自己不出戰,日本艦隊當然是必敗無疑,但自己參戰之後,能否改變戰局,也不好說,畢竟自己只有三艘戰船,而且現在己經可以看出,中華軍兩支縱隊領頭的兩艘戰船,論噸位和火力,都是勝過自己的尤尼特隆號一籌。另外自已帶來的這三艘戰船是目前巴達維亞的精銳主力,可不能在這裡受到損失。

但雖然說先前己經和日本說好,這況荷蘭戰艦隻是爲曰本提供顧問和指導,是否出戰將由荷蘭人自己決定,並不受日本的命令指揮,但既然是隨曰本艦隊出戰,而且現在也眼看着曰本艦隊不敵,還是這麼袖手旁觀,也有些說不過去。因此范德薩想了一想,決定給日本人提供有限的幫助。

雖然說自己這三艘戰船不足以改變雙方的實力對比,但充當一個攪局者,還是可以做到的。因此范德薩也決定率領三艘荷蘭戰船發動突然襲擊,給中華軍的縱隊攔腰一擊,爭取能夠打亂中華軍的縱隊陣型,給曰本艦隊製造機會。當然曰本人能否利用得了這個機會,那就不關範徳薩的事了,反正自己己經盡到了同盟者的義務。

另外范德薩也想親自試探一下中華軍海軍的戰鬥力,如果在自己的突擊之下,中華軍海軍的縱隊隊型依然還能夠保持不散,那麼對中華軍海軍的戰鬥力,也就要重新進行評估了。

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36章 南歸(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28章 立威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76章 鹽場(下)第34章 宣戰(上)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81章 佈置(二)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65章 出兵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92章 勸進(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23章 造船(下)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5章 受勳第148章 新政(一)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67章 重逢(上)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61章 飛剪船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一章 安撫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81章 洋人(下)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
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36章 南歸(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28章 立威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76章 鹽場(下)第34章 宣戰(上)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81章 佈置(二)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65章 出兵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92章 勸進(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23章 造船(下)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5章 受勳第148章 新政(一)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67章 重逢(上)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61章 飛剪船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一章 安撫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81章 洋人(下)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