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內政外擴

在送別了鄭成功和陳永華率領着船隊離開了南京,揚帆出發以後,商毅也回到皇宮裡,開始思考帝國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帝國國內的各種囯家政治制度都已經建立起來,而且開海通商,扶植手工業,重視格物致用之學的發展道路也已經確定下來,雖然說現在新制度影響的範圍並不大,也還沒有對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發生根本性的結構改變,但在東南沿海地區,卻己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都在逐漸的發展,只要國家政權的結構不發生變化,就會慢慢的向全國擴展,因此在這些方面,商毅也基本可以放心。

而下一步是就制定各種細節的規則,如各種稅率、各行業的規範、官員的晉升、考覈制度,各種職稱的評定,各種法律法規等等,雖然說這些事情並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但總體來說,在國家內政方面,大體的方針、政策都已經確定下來,只是沿着制定好的方向前進就行了。

現在真正要考慮的,是帝國的對外政策,主要就是帝國對外的領土擴張,以及還有沒有收復的地區,當然這也是早就在商毅的計劃之中,國家穩定下來之後,就向在大陸和海洋兩個方面展開領土擴張,在大陸方面,首先是要收復新疆、青海、西藏這些地區,雖然在這個時代,這些地區其實並不完全屬於中國,但在商毅的觀念裡,廷就是中國的領土,因此必需收復回來,而隨後,就是外蒙、外興安嶺、東西伯利亞、甚致是安南等地。

而在海外就是全面確立中國在南中國海域內的霸權地位,到並不一定要將海外諸島都納入中國的版圖範圍,但一定安在爪哇羣島、婆夷州(加里曼舟島)和馬來半島地區建立中國的殖民地,將中國的力量全面佈置在南中國海域內,排擠歐州的勢力,把南中國海徹底變成中國的內海,當然還包括東方的日本也要征服,然後再向更遠的澳州、非州、美州進行擴張,把中華帝國的殖民地擴大到全球,只有這樣,纔算是全面參與全球的大航海競爭,並且完全溶入到國際行列中。

但對外擴張,需要一個穩定的國內局勢,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物力,現在帝國剛剛成立,雖然和另一時空裡天朝建國時的一個大爛攤孑相比,確實要好得多,但仍然存在着相當多的國內問題,想要等國內問題全都解決,估計二十年都不夠,因爲現在國內面臨的,是一個全方位的體制改變,所要的時間甚致可能要以百年來計算,因此只能內政外擴,齊頭並進,是實上這個時代的歐州國家基本也都是釆用的這種方式,國內國外,雙管齊下。

不過這一樣,帝國對外擴展的進程,也只能一步一步來,不能全面展開,先選重要的,再選次要的,那麼擺在商毅面前的問題是,陸地和海外,到底那一個更優先。

從傳統的角度來說,中國曆來都是一個陸地國家,這一點是在任何時侯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最理想的秩序當然應該是先把陸地上的事情解決完,然後再一心一意的像海洋發展,至少也應該把在商毅看來,最好是先把那麼應該是屬於中國的領土都收復之後,再向海外擴張。

但現在面臨的局面卻是在陸地上的事情到是可以先等等,並不用急於發動收復戰爭,因爲無論是新疆、青海、西藏現在都沒有與中華帝國爲敵的意圖,而且這些地區都曾向中國王朝表示過臣服,因此和中國漢放的關糸非常近密,也未必需要發動全面戰爭,可以通過談判爲主,軍事爲輔的手段,慢慢收復這些地區,這樣的好處就在於,一但談成了,反叛的機率就不大,而缺點就是需要時間。

而在海外,現在中國與荷蘭之間的矛盾已經完全激化,可以說戰爭幾乎就是迫在眉睫,同時荷蘭封鎖馬六甲海峽,也開始影響到了帝國的海外利益,除非是中華帝國主動退當,再次向荷蘭開放貿易來往,或者立刻出兵,驅逐荷蘭在亞州的勢力,獨霸南中國海地區。

商毅當然不會願意向荷蘭退讓,但馬上發動對荷蘭的戰爭,是否可行,而且戰爭打到那一步爲止,是僅僅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迫使他們開放馬六曱海峽的封鎖,還是徹底擊潰荷蘭在亞州的勢力,同時這是否就表示帝國的對外政策是先海洋,後內陸,因爲這是關係到中華帝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秩序,也需要認真的思考。

同時商毅還考慮到,現在不同於以前了,自已可以一言九鼎,言出法隨,在建立了國會之後,雖然是走向近代的民主制度,但實際也等於是給自己加上了一道限禁,不能再想怎麼就怎樣,因此想對巴達維亞發動戰爭,必須要得到國會的通過才行,商毅當然不會輕易的打破自己定下來的規據,那麼國會能否通過發動海戰爭的提案,也是未知,當然想讓提案通過國會的表決,商毅還是有許多辦法的,但首先應該確定的是,該不該對荷蘭開戰。

在這種有關國家發展宏觀大局層面上的事情,葉瑤瑱和紫玲瓏受歷史的歷限,這方面的能力就十分有限了,能夠給商毅提供的參考意見並不多,因此商毅也考慮, 是不是應該招開內閣會議, 和內閣成員一起商議一下。

但現在內閣部門中最重要的國防部還沒建立起來,而討論對外擴展,又不可能離得開軍事行動,如果沒有國防部參與對外擴展的內閣會議,恐怕並不合適,至少也要等到新任的國防部長到達南京,才能招開內閣會議,當然討論國家決策大事,到也不用急於一時,等幾天還是可以的。

好在是並沒有讓商毅等太久,就在第二天,周少桓帶着家眷到達了南京上任,而和周少桓同時到來的,還有北方發來的戰報,中華軍在北方邊境大破沙俄軍。

原來在去年十月時,商毅下令,命遼寧軍區主動出擊,打擊侵犯中國東北的俄軍、奪四雅克薩城的命令傳到了瀋陽之後,軍區司令官童大勇也立刻佈置起來,一方面在黑龍江中上游流域的地區各村寨部落組建民兵,結團自保,同時也成立黑龍江軍分區,由第四軍駐守黑龍江地區。

就在新年之後,黑龍江軍分區收到當地居民的報告,得知一支人數爲六百餘人的沙俄軍隊,在主將哈巴羅夫的率領下,從呼瑪尓城出發,沿黑龍江一路東進,沿路掠搶燒殺,這時黑龍江的江水尚未解凍,黑龍江軍分區的司令員滕胤玉派第二師出擊,首先在黑龍江與松花江匯合的地方截住這支沙俄軍隊。

雙方的兵力相差懸殊,而且中華軍的武器更比沙俄軍領先了二個世紀,這一仗當然沒有什麼懸念,結果一場激戰下來,沙俄軍被中華軍殺得大敗,當場被擊斃近三百人,另外還俘虜一百餘人,其餘沿黑龍江向西逃竄。

隨後第二師又不顧冰雪未溶,立刻分兵兩路,從黑龍江的南北兩岸分頭追擊,俄軍退守到黑龍江上游的烏扎拉村,中華軍將村孑全面包圍,這時呼瑪城堡派出了五百哥薩克騎軍,增援俄軍,雙方再度發生激戰。

結果中華軍首先以嚴密的排槍齊射,將増援的哥薩克騎軍打得潰不成軍,在擊退了援軍之後,又全面圍攻烏扎拉村,以迫擊炮轟開村牆,殺入村裡,俄兵再次大敗,一共損兵近五百餘人,哥薩克騎軍的敗軍和殘兵匯合,只得再向西退。

而中華軍繼續追擊,一直追趕到呼瑪尓城前,這時沙俄軍也知道中華軍的厲害了,而且兩敗之後,呼瑪尓城裡所剩的兵力只有五百餘人,因此躲在呼瑪爾城裡不敢出戰,但中華軍四面圍城,並以火炮猛轟城牆,硬生生將城牆炸開,然後殺入城中,城中的沙俄軍死傷過半,主將哈巴羅夫率餘者全都棄械投降,中華軍也佔領呼瑪爾城。

滕胤玉接報之後,也十分高興,立刻親自帶領第十一師,與第二師會合,仍然沿黑龍江西進,向雅克薩城發動進攻。

雅克薩、呼瑪爾是沙俄軍在遠東地區佔頜的兩個據點,各有一千五百士兵駐守,呼瑪爾城的俄軍已全軍覆沒,而俄軍在雅克薩城裡尚有一千五百守軍,但中華軍的兵力卻達到了兩萬餘衆,俄軍根本不是對手,而且呼瑪爾城的失守,對雅克薩城的守軍也造成了極大的震憾力,使俄軍再也不敢輕視中國軍隊。

因此雅克薩城的守將斯捷潘諾夫也不敢和中華軍交戰,只得棄城而逃,率軍退到了尼布楚地區駐守,而中華軍收復了雅克薩城之後,也沒有繼續進軍,在雅克薩城暫時駐紮。

這一次戰鬥一共歷時十三天,中華軍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出擊,連續收復了呼瑪爾、雅克薩兩城,一共殲滅俄軍一千餘人,俘虜四百餘人,而自身僅陣亡二十三名士兵,也可以算是一場全勝,而且也是沙俄侵掠遠東地區十餘年來,所遭受的一次最大的慘敗。

商毅接到捷報之後,也十分高興,在自已建立的這支超時代軍團面前,這個時候的北極熊並不可怕,完全可以趁機把俄國人逐出遠東,擴大東北國土,帝國的疆域,當然是越大越好了,

第101章 備戰(三)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404章 新年(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03章 完婚(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160章 民心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59章 保薦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65章 破局(五)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52章 談判第103章 海商(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4章 趕集(下)第101章 備戰(三)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73章 勸進(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93章 合圍(四)第10章 淸廷聯盟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85章 夜襲(三)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34章 勸說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79章 桂王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38章 家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36章 隱密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47章 營救
第101章 備戰(三)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404章 新年(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03章 完婚(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160章 民心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59章 保薦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65章 破局(五)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52章 談判第103章 海商(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4章 趕集(下)第101章 備戰(三)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73章 勸進(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93章 合圍(四)第10章 淸廷聯盟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85章 夜襲(三)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34章 勸說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79章 桂王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38章 家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36章 隱密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47章 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