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

三天之後,所有的手續都辦完了。收購的另兩家作坊的人員和設備也都到位。同時又打通了相鄰的一間店輔, 這樣目前的位置暫時也就足夠了, 外間的門面也同保留下來,作爲一個對外經營的窗口,而其他的地方, 商毅打算重新規劃一番。

現在整個織造廠一共有織機一百一十三臺,其中有十二臺提花織機,三臺特製的大花織提花織機,工匠總計有九十六人,一般織工三十三人、熟練織工四十八人、高等織工十二人,特殊織工三人。另有提煉工二十六人、染色工八人、印花工二十二人、小工三十六人。夥計十二人,帳房兩人,掌櫃一人。共計是二百零三人。這樣的規模,在蘇州的絲綢織造業界來說,以算是首屈一指了。

商毅、林之洋、李格非、張庚秋都不會長期呆在蘇州,而王柏和程協祥也還都有自己的生意,也不可能長時間守店。而徐仁章雖然能夠管理生產經營,但也擔不起這麼大的責任,因此各方都需要派出自己的代理人來看店。

林之洋首先做出決定,派自己的大兒子林旭升代表自己,在蘇州管理織造廠。現在林家以經把海外生意從林之洋手裡分離出去,因此林之洋對這個織造廠十分重視,這可是和商毅合作的基礎。林旭升以經是林之洋生意上的一個得力助手,可以獨當一面,林之樣把織造廠交給他,也能放心。

李格非和他交情莫逆,一向視林旭升爲子侄,因此也沒有派人,把自己的一份也委託給林旭升代管。張庚秋在內陸沒多少基礎,乾脆也把自己的一份暫時委託給了林之洋。而商毅也同樣是派不出人來,不過他和林之洋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認爲這個人精明強幹,能力不錯,把織造廠交給他,自己也能放心。反正在六人達成的協議中以經規定,必須按嚴格財務流程制度辦事,毎月向六方提供財務報表,自己有沒有人在場也沒關係。

結果這樣一來,林旭升一下子成爲了四方的代表。王柏和程協祥也派出了自己的代理人,整個織造廠的領導班子也就這麼確定了下來。

對於工匠工錢的待遇,商毅認爲應該提高一些,一方面是要穩定住現在的這批工匠,至少要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以後隨着織造廠的擴大,還會陸續招募新的工匠,而且主要還是以脫離農業生產工匠爲主,因此也要加強對他們的吸引力。

林之洋和李格非等人對商毅的這個意見都沒有異議,畢竟想要使人幹活,就要先讓他們吃飽飯,這個道理他們還是懂的。只不過林之洋提出,一次不能提高太多,一是怕打亂本地勞資市場的結構,引發同行的不滿,二是陡然一下孑將工資提高太多,容易造成工匠們的貪心和惰性,因此只能逐步增加,而不能一次提高過多。

商毅聽了之後,也不得不佩服,林之洋果然是有幾分資本家的潛質。不過這也符合商毅的構想,因爲他打算在未來把工匠的工錢和各人的生產成果掛勾,實行工資加提成制度。

因此最終衆人商議決定,織造廠的工資標準定爲普通織工一個月二兩白銀,熟練織工一個月三兩白銀,高等織工六兩。特等織工十二兩。而其他工匠的工錢也都有相應的增加。新工錢標準現在就開始實施,實用期爲半年,半年以後,再視情況而定,是否重新調整。

而這時福威鏢局派來的坐店的人員也以經到位。蘇州也算是福威鏢局常來的地頭,三教九流,紅黑兩道都來交往,而對這次坐店的任務,福威鏢局也相當重視,因爲這是商毅興辦的一個大產業,總鏢頭黃得林親挑選精兵干將,並指令自己的大兒子黃泰鬆領頭,帶了十二名夥計,負責蘇州織造廠的坐店業務。而且這次黃得林和林承業兩人親自帶隊,來到了蘇州。

同時商毅手頭上還有一萬多斤生絲,以一兩五錢白銀一斤的價格,全部買給了織造廠,這樣再加上厙存的一小部份生絲,至少可以維持到明年開春以後,收購新絲的季節。可以說這個織造廠以是萬事俱備,當然還剩最後一件事情,完成之後,就可以開業了。那就是這家織造廠的名稱。而這個任務也當仁不讓的落到了商毅的身上。

這是商毅穿越之後創立的第一個實業產業,其意義不亞於商家軍的建軍,當然要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只可惜這方面並不是商毅的特長,想了好久之後,終於很無恥的嫖竅了後世的一個名稱, ——新絲路,將織造廠命名爲“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當然商毅對衆人的解釋是:新絲路就是新的絲綢之路的意思,我們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新絲綢之路。說完之後,也立刻博得了滿堂的喝釆。

當然名字可以從後世嫖竊,但親筆提字可是殺了商毅也寫不出來了。不過衆人也能理解,畢竟商毅是武將,寫不出字來,也是情有可原。而林之洋立刻找人寫了廠名,又讓人立刻連夜趕工去刻牌匾,準備開業。

隨後衆人將新的工錢標準告訴徐仁章,讓他向工匠們宣佈。徐仁章也十分高興,雖然工錢的漲幅不大,但漲工錢總比不漲工錢要好,他是從學徒做起來的人,深知織工賺的都是辛苦錢,人人都要養家餬口,而且現在的米價也越來越貴了,都很不容易。至少從現在看起來,新東家們還算不錯。

不過同時徐仁章也向商毅等人報告了一個不和諧的事情。

原來就在昨天下午,徐仁章正在店裡招呼準備開業的事情,從門外進來了三四個人,自稱是隆興堂的人。向徐仁章詢問,這家織造坊是不是易主了?東主是誰? 要想在蘇州做絲綢生意, 爲什麼沒有到隆興堂去投貼報名?難道不明白規矩嗎?

徐仁章一聽之後,也犬吃了一驚,他是幹這一行的,當然知道蘇州絲綢業內的規矩,如果不到隆興堂去投貼報名,根本就在蘇州做不開生意,只是他看這幾位新東家都不像是普通人,而且一開張就是大手筆,一口氣就收購了三家織造作坊。由其是那個牽頭的商東家,年紀雖然不大,但氣派到是真不小,想來也是有些門路的人,大概是以經把隆興堂那邊疏通好了,徐仁章也就沒有多問。那裡今天才知道,原來壓根就沒理隆興堂那邊。這還了得嗎?難到是幾位新東家把這事給忘了嗎?但這個大的事情,怎麼能忘了呢?

因此徐仁章也不敢怠慢,趕忙先賠了幾句小話,把來人給打發走了,然後趕忙來向商毅等人彙報。

商毅聽了之後,只是笑了笑,道:“徐掌櫃,不必去管他們。再有人來,你只管把口氣放硬一些,不用怕他們,有事我來頂着。”

徐仁章也嚇了一跳,也不明白商毅到底是聰明還是糊塗,或者是有什麼過硬的後臺,但又不敢多問,這時王柏也過來,勸道:“大人,我看我們還是到隆興堂那邊去打個招呼吧。這樣大家也都好過一些。”

商毅搖了搖頭,道:“只去打招呼有用嗎?隆興堂就會讓我們在蘇州做生意了嗎?”轉頭又對徐仁章道:“徐掌櫃,要到隆興隆去投貼報名有什麼規據沒有?”

徐仁章道:“首先要先找隆興堂的十八家織戶中的一家作依附,由他們引薦入會,還要給各家織戶的老闆送一份禮,讓他們都同意,纔算正試接納我們。毎年還要繳納一筆會費,等我們開業之後生絲進貨,都必須去他們的織坊去進,而且織好的絲綢也由他們統一收購,銷售海外。否則根本就無法開業。”

商毅又問道:“那麼價格呢?”

徐仁章道:“生絲的收購價格要比別處高出三到五成。而絲綢的收購價格,也比行勢價低二到三成。不過其實不是所有的生絲和絲綢都要經過他們的絲行,我們自己也能自行收購和銷售一些。”

商毅點點頭,說白了隆興堂也就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壟斷行業。道:“這些規據是誰定的?隆興堂不過是一個商人組織,憑什麼這麼霸道,我們來蘇州,是做正當生意,怕他們做什麼?不用理他們。”

徐仁章苦笑道:“商東家,如果不理他們,只怕我們這個織造廠根本就無法開業了。”

商毅笑道:“無法開業?難到隆興堂是官府開的嗎?還能夠管得了這些事嗎?”

徐仁章道:“隆興堂可比官府還要厲害,在蘇州城裡,誰都知道,隆興堂背後就是蘇州織造局,現在是由鄭公公在織造局裡主事,誰敢不按他們的規據來,只要鄭公公一句話,蘇州知府、守備就會馬上派出官兵,查抄我們的廠。”

商毅冷笑了一聲,道:“你放心吧,蘇州知府那一邊,我以經疏通好了,是不會派官兵來的。其他的事情,就不用去管了。”

這時段鵬走了進來,在商毅的耳邊道:“大人,嫂子的車仗以經到了蘇州。正在公館裡面休息。”

商毅怔了一怔,道:“這麼快就到了嗎?”然後馬上對徐仁章道 :“徐掌櫃,這些事情你就別操心了,還是儘快多招一些織工進來,我們還要進一步擴規模。”說完之後,也不理在一邊發怔的徐仁章,立刻轉身離開了絲綢織造廠。

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42章 偵察兵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77章 鑄炮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265章 變數(上)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47章 對策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5章 強盜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60章 民心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66章 忽悠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252章 對持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66章 忽悠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86章 出獄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236章 隱密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78章 回航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56章 奪船(上)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61章 飛剪船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2章 應對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346章 親情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72章 勸進(上)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66章 忽悠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93章 合圍(四)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35章 追擊第34章 迎頭痛擊
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42章 偵察兵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77章 鑄炮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265章 變數(上)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47章 對策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5章 強盜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60章 民心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66章 忽悠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252章 對持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66章 忽悠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86章 出獄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236章 隱密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78章 回航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56章 奪船(上)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61章 飛剪船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2章 應對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346章 親情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72章 勸進(上)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66章 忽悠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93章 合圍(四)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35章 追擊第34章 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