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

三天之後,所有的手續都辦完了。收購的另兩家作坊的人員和設備也都到位。同時又打通了相鄰的一間店輔, 這樣目前的位置暫時也就足夠了, 外間的門面也同保留下來,作爲一個對外經營的窗口,而其他的地方, 商毅打算重新規劃一番。

現在整個織造廠一共有織機一百一十三臺,其中有十二臺提花織機,三臺特製的大花織提花織機,工匠總計有九十六人,一般織工三十三人、熟練織工四十八人、高等織工十二人,特殊織工三人。另有提煉工二十六人、染色工八人、印花工二十二人、小工三十六人。夥計十二人,帳房兩人,掌櫃一人。共計是二百零三人。這樣的規模,在蘇州的絲綢織造業界來說,以算是首屈一指了。

商毅、林之洋、李格非、張庚秋都不會長期呆在蘇州,而王柏和程協祥也還都有自己的生意,也不可能長時間守店。而徐仁章雖然能夠管理生產經營,但也擔不起這麼大的責任,因此各方都需要派出自己的代理人來看店。

林之洋首先做出決定,派自己的大兒子林旭升代表自己,在蘇州管理織造廠。現在林家以經把海外生意從林之洋手裡分離出去,因此林之洋對這個織造廠十分重視,這可是和商毅合作的基礎。林旭升以經是林之洋生意上的一個得力助手,可以獨當一面,林之樣把織造廠交給他,也能放心。

李格非和他交情莫逆,一向視林旭升爲子侄,因此也沒有派人,把自己的一份也委託給林旭升代管。張庚秋在內陸沒多少基礎,乾脆也把自己的一份暫時委託給了林之洋。而商毅也同樣是派不出人來,不過他和林之洋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認爲這個人精明強幹,能力不錯,把織造廠交給他,自己也能放心。反正在六人達成的協議中以經規定,必須按嚴格財務流程制度辦事,毎月向六方提供財務報表,自己有沒有人在場也沒關係。

結果這樣一來,林旭升一下子成爲了四方的代表。王柏和程協祥也派出了自己的代理人,整個織造廠的領導班子也就這麼確定了下來。

對於工匠工錢的待遇,商毅認爲應該提高一些,一方面是要穩定住現在的這批工匠,至少要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以後隨着織造廠的擴大,還會陸續招募新的工匠,而且主要還是以脫離農業生產工匠爲主,因此也要加強對他們的吸引力。

林之洋和李格非等人對商毅的這個意見都沒有異議,畢竟想要使人幹活,就要先讓他們吃飽飯,這個道理他們還是懂的。只不過林之洋提出,一次不能提高太多,一是怕打亂本地勞資市場的結構,引發同行的不滿,二是陡然一下孑將工資提高太多,容易造成工匠們的貪心和惰性,因此只能逐步增加,而不能一次提高過多。

商毅聽了之後,也不得不佩服,林之洋果然是有幾分資本家的潛質。不過這也符合商毅的構想,因爲他打算在未來把工匠的工錢和各人的生產成果掛勾,實行工資加提成制度。

因此最終衆人商議決定,織造廠的工資標準定爲普通織工一個月二兩白銀,熟練織工一個月三兩白銀,高等織工六兩。特等織工十二兩。而其他工匠的工錢也都有相應的增加。新工錢標準現在就開始實施,實用期爲半年,半年以後,再視情況而定,是否重新調整。

而這時福威鏢局派來的坐店的人員也以經到位。蘇州也算是福威鏢局常來的地頭,三教九流,紅黑兩道都來交往,而對這次坐店的任務,福威鏢局也相當重視,因爲這是商毅興辦的一個大產業,總鏢頭黃得林親挑選精兵干將,並指令自己的大兒子黃泰鬆領頭,帶了十二名夥計,負責蘇州織造廠的坐店業務。而且這次黃得林和林承業兩人親自帶隊,來到了蘇州。

同時商毅手頭上還有一萬多斤生絲,以一兩五錢白銀一斤的價格,全部買給了織造廠,這樣再加上厙存的一小部份生絲,至少可以維持到明年開春以後,收購新絲的季節。可以說這個織造廠以是萬事俱備,當然還剩最後一件事情,完成之後,就可以開業了。那就是這家織造廠的名稱。而這個任務也當仁不讓的落到了商毅的身上。

這是商毅穿越之後創立的第一個實業產業,其意義不亞於商家軍的建軍,當然要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只可惜這方面並不是商毅的特長,想了好久之後,終於很無恥的嫖竅了後世的一個名稱, ——新絲路,將織造廠命名爲“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當然商毅對衆人的解釋是:新絲路就是新的絲綢之路的意思,我們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新絲綢之路。說完之後,也立刻博得了滿堂的喝釆。

當然名字可以從後世嫖竊,但親筆提字可是殺了商毅也寫不出來了。不過衆人也能理解,畢竟商毅是武將,寫不出字來,也是情有可原。而林之洋立刻找人寫了廠名,又讓人立刻連夜趕工去刻牌匾,準備開業。

隨後衆人將新的工錢標準告訴徐仁章,讓他向工匠們宣佈。徐仁章也十分高興,雖然工錢的漲幅不大,但漲工錢總比不漲工錢要好,他是從學徒做起來的人,深知織工賺的都是辛苦錢,人人都要養家餬口,而且現在的米價也越來越貴了,都很不容易。至少從現在看起來,新東家們還算不錯。

不過同時徐仁章也向商毅等人報告了一個不和諧的事情。

原來就在昨天下午,徐仁章正在店裡招呼準備開業的事情,從門外進來了三四個人,自稱是隆興堂的人。向徐仁章詢問,這家織造坊是不是易主了?東主是誰? 要想在蘇州做絲綢生意, 爲什麼沒有到隆興堂去投貼報名?難道不明白規矩嗎?

徐仁章一聽之後,也犬吃了一驚,他是幹這一行的,當然知道蘇州絲綢業內的規矩,如果不到隆興堂去投貼報名,根本就在蘇州做不開生意,只是他看這幾位新東家都不像是普通人,而且一開張就是大手筆,一口氣就收購了三家織造作坊。由其是那個牽頭的商東家,年紀雖然不大,但氣派到是真不小,想來也是有些門路的人,大概是以經把隆興堂那邊疏通好了,徐仁章也就沒有多問。那裡今天才知道,原來壓根就沒理隆興堂那邊。這還了得嗎?難到是幾位新東家把這事給忘了嗎?但這個大的事情,怎麼能忘了呢?

因此徐仁章也不敢怠慢,趕忙先賠了幾句小話,把來人給打發走了,然後趕忙來向商毅等人彙報。

商毅聽了之後,只是笑了笑,道:“徐掌櫃,不必去管他們。再有人來,你只管把口氣放硬一些,不用怕他們,有事我來頂着。”

徐仁章也嚇了一跳,也不明白商毅到底是聰明還是糊塗,或者是有什麼過硬的後臺,但又不敢多問,這時王柏也過來,勸道:“大人,我看我們還是到隆興堂那邊去打個招呼吧。這樣大家也都好過一些。”

商毅搖了搖頭,道:“只去打招呼有用嗎?隆興堂就會讓我們在蘇州做生意了嗎?”轉頭又對徐仁章道:“徐掌櫃,要到隆興隆去投貼報名有什麼規據沒有?”

徐仁章道:“首先要先找隆興堂的十八家織戶中的一家作依附,由他們引薦入會,還要給各家織戶的老闆送一份禮,讓他們都同意,纔算正試接納我們。毎年還要繳納一筆會費,等我們開業之後生絲進貨,都必須去他們的織坊去進,而且織好的絲綢也由他們統一收購,銷售海外。否則根本就無法開業。”

商毅又問道:“那麼價格呢?”

徐仁章道:“生絲的收購價格要比別處高出三到五成。而絲綢的收購價格,也比行勢價低二到三成。不過其實不是所有的生絲和絲綢都要經過他們的絲行,我們自己也能自行收購和銷售一些。”

商毅點點頭,說白了隆興堂也就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壟斷行業。道:“這些規據是誰定的?隆興堂不過是一個商人組織,憑什麼這麼霸道,我們來蘇州,是做正當生意,怕他們做什麼?不用理他們。”

徐仁章苦笑道:“商東家,如果不理他們,只怕我們這個織造廠根本就無法開業了。”

商毅笑道:“無法開業?難到隆興堂是官府開的嗎?還能夠管得了這些事嗎?”

徐仁章道:“隆興堂可比官府還要厲害,在蘇州城裡,誰都知道,隆興堂背後就是蘇州織造局,現在是由鄭公公在織造局裡主事,誰敢不按他們的規據來,只要鄭公公一句話,蘇州知府、守備就會馬上派出官兵,查抄我們的廠。”

商毅冷笑了一聲,道:“你放心吧,蘇州知府那一邊,我以經疏通好了,是不會派官兵來的。其他的事情,就不用去管了。”

這時段鵬走了進來,在商毅的耳邊道:“大人,嫂子的車仗以經到了蘇州。正在公館裡面休息。”

商毅怔了一怔,道:“這麼快就到了嗎?”然後馬上對徐仁章道 :“徐掌櫃,這些事情你就別操心了,還是儘快多招一些織工進來,我們還要進一步擴規模。”說完之後,也不理在一邊發怔的徐仁章,立刻轉身離開了絲綢織造廠。

第3章 各懷鬼胎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91章 遇刺(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20章 投效(下)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45章 獻投第208章 哭諫(下)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75章 浙江援軍第39章 吳甡督戰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46章 身世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78章 力挽狂瀾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37章 南方情報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71章 妙手第146章 亂攤子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6章 皇室私密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5章 反擊(三)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99章 國事(二)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60章 民心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83章 夜襲(一)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98章 遷移(五)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86章 講和(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
第3章 各懷鬼胎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91章 遇刺(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20章 投效(下)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45章 獻投第208章 哭諫(下)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75章 浙江援軍第39章 吳甡督戰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46章 身世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78章 力挽狂瀾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37章 南方情報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71章 妙手第146章 亂攤子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6章 皇室私密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5章 反擊(三)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99章 國事(二)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60章 民心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83章 夜襲(一)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98章 遷移(五)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86章 講和(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