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

十月十八曰,清廷再次收到鎮守盛京昂邦章京葉克書傳回北京的消息,盛京於十月八曰正式失守,葉克書逃出盛京,趕到吉林正在招集人馬,準備復奪盛京。

雖然這個消息基本在清廷衆官員的意料之中,因此並沒有剛聽到商家軍登陸遼東時那麼震驚,但還是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因爲在盛京失守的消息還沒有傳到北京之前,包括多爾袞在內的清廷官員們還抱着一絲僥倖心理,認爲商家軍在遼東登陸的人馬不會太多,而且盛京城牆高厚,商家軍一時未必攻得下盛京。而就在第二天,多爾袞就己經下令,駐守錦州的清軍立刻趕去盛京,協助葉克書守城,希望能夠把盛京保住,但這個時候,最後的一絲幻像也終於破滅了。

而多尓袞也立刻下令,招集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郎、內大臣圖爾格、何會洛、漢臣范文程等清廷重臣,商議如何出兵遼東的事宜。而且因爲事關重大,連兩宮皇太后和皇帝福臨也都參加這次聚議,也可以說這是一次御前會議。

盛京做爲清廷的都城巳有二十年的時間,許多滿清貴族的老宅、家祭祠堂,還有家庭的陵基都設在盛京。而儘管滿清朝廷一直在用漢人滿化的方式來阻止滿人漢化,但在實際上,滿人的思想、觀念、習俗一直都在朝漢化的方向發展,當然也繼承了漢族的宗室、鄉土觀念,對盛京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因此當商家軍登陸遼東的消息傳到北京之後,許多滿旗官員紛紛上書朝廷,要求朝廷立刻發兵去救援盛京。

多爾袞也知道,遼東的事情一定要儘快解決,拖得越久,對自己對大清也就越不利,但問題是現在清廷在北方根本抽不出兵力來,怎麼解決呢。當然這到並不是說現在清廷完全沒有兵,但首先要保護北京和朝廷的安全,基本的駐軍是不能動的,而北方各地也要保持必要的留守軍隊。因此能夠抽調出來的兵力也確實不多。

而且現在也傳得沸沸揚揚,衆說不一,都說在遼東登陸的商家軍有好幾萬,甚致有傳言說有十幾萬大軍,還有人傳得更可怕,說商家軍佔領遼東之後,下一步就是出關南下,走三年前清廷入關的道路,直搗北京。而從盛京逃走的葉克書爲了盡力推卸自己的責任,也在發回北京的公攴中稱商家軍登陸的兵力在三萬左右,另有巨舨戰艦百餘艘,有水軍水手萬五千人,這己經是誇張程度最小的一種說法了。

多爾袞對其他的傳言當然不會相信,但對葉克書的說法卻不能不信,至少可以說明,這次商家軍登陸遼東,兵力絕不會太少,如果說現在盛京還沒有失守,到是沒什麼,一千二千,三千五千的派兵都無所謂,只要是派去一批人馬,就可以增強守城的力量,另外再慢慢調集兵力。

但現在盛京己經失守了,派少了兵馬跟本就沒有用,相反還會給商家軍逐個擊破的機會,白白損失兵力,多爾袞的身經百戰的人,當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要派兵就必須一次就派出壓倒優勢的兵力,一舉擊敗遼東的商家軍,按他估計,致少也需要出動六到八萬人馬纔夠用。但現在清廷上那兒去調這麼多人馬來呢?因此又派人去追回了錦州的人馬。

而且僅有人馬還是不夠的,兵馬未到,糧草先行,這人要吃,馬要喂,兵要開餉,軍需用度也是一筆龐大的費用,清廷入關三年,本來撿的就是明朝留下的爛攤孑,北方的生產沒有恢復不說,戰事一直都沒有停過,還一年比一年打得大,入關之前的一點底子早就花光了,到今年四五月的時候,甚致都開始拖欠官員的俸祿,直到九月初從南方運回來一批財物,纔算是把官員們拖欠的俸祿都補上。現在又要出兵遼東,上那兒弄錢去呢?

因此現在多爾袞也是左右爲難,只好招集朝中的主要大臣商議。

雖然收到消息的當天,多爾袞吐血昏迷,但經過了幾天的休養之後,總算恢復了五六分元氣,儘管現在氣色還不太好,但也能開始理事,而且現在的局勢,也不容多爾袞慢慢靜養了。

雖然多爾袞現在是皇叔父攝政王,平時他在敬思殿接見百官時,官員們都向他行叩拜大禮,但在正牌的皇帝面前,多爾袞依然還是臣子,雖然不用向皇帝行跪拜之禮,但還是隻能站着,這一點無論他的稱號再尊,也改變不了。不過在行禮完畢上後,皇太后立刻代表皇帝下命,念多爾袞有病在身,在金殿上賜坐。

在金殿上給重要的大臣賜坐,雖然顯得恩重了一點,但也符合禮儀,但也就是給一個圓凳坐,而這時太監們搬上來的,卻是一把帶扶手的黃花藜木椅子,而且還鋪着軟墊,顯然是爲多爾袞特着準備的。

盡留是因爲商家軍在遼東登陸,阻止了多爾袞黃袍加身的行動,才保住了福臨的皇位,但多爾袞依然是整個大清最有權勢的人,只要他想動手,隨時都可以把福臨給趕下皇帝的寶座。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現在朝中沒有多爾袞坐鎮,福臨的皇位同樣也坐不穩,無論如何,她們也必須和多爾袞繼續保持一個良好的關糸,由其是現在,多爾袞暫時放棄了謀奪皇位,但要讓他仍然支持福臨。

因此對多爾袞差一點就黃袍加身,成爲大清的皇帝,兩位皇太后也十分明智的裝作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同時還說服福臨,仍然保持對多爾袞的顧重,福臨現在不過纔是個十多歲的孩子,雖然心裡對多爾袞十分痛恨,但也不敢違抗兩位皇太后的意願,同時福臨對多爾袞也懷着很深的恐懼,自然也聽從了。這次在大殿上給多爾袞搬來了一把椅子,也是兩位皇太后仍然向多爾袞示好的一個信號。

多爾袞雖然覺得有些意外,不過也馬上就懂了這個意思,因此在謝恩之後,也就坐了下來。而衆人也開始商議正事。

首先由何會洛向衆人唸了葉克書發回北京的公文,衆人聽完之後,也都沉然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濟爾哈郎才道:“盛京是我大清舊都,又是祖宗陵寢之地,決不能讓商家軍久佔,唯今之計只有儘快出動大軍赴關外,收復盛京,擊敗商家軍。”

多爾袞道:“我又何償不想馬上出兵,只是現在一無兵源調用,二無錢糧供應,這兵又該怎麼出呢?”

其實不用多爾袞說,現在的情況衆人心裡都清楚,因此也都面面相覷,沒人答言。

而這時莊太后插嘴道:“現在北京還有多少軍隊。”

何會洛忙道:“回稟太后,現在北京城裡有護軍營一萬一千人,前鋒營一千二百人,驍騎營二千八百人,綠營一萬三千六百人。共計二萬八千六百人,還有備守城防士兵約一萬五千人,各旗的守備人員大約還能抽出一萬到一萬五千人來。另外從山海關到錦州一帶,還有駐軍一萬六千到二萬人。”

莊太后聽了,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這樣滿打滿算起來,北京的守備兵力也不到六萬人,就算加山海關到錦州一帶的駐軍,也不到八萬,這樣的兵力,守衛北京都不夠,那還能派兵去收復遼東呢?

這時何會洛又道:“回稟太后,收到了遼東的消息之後,臣己奉攝政王之命,以八百里加急,去招英武郡王回兵,直接到錦州駐守,大約再過七八日,他就應該到了。”

莊太后皺了皺眉頭,道:“按葉克書所說,商家軍在遼東的兵馬約有三萬餘衆,就算是英武郡王回兵,最多也只能守住山海關到錦州一線,想要收復遼東,恐怕還是不夠,能不能從其他地方再抽調一些兵馬來呢。”頓了一頓,又道:“比如從蒙古調些人馬呢?”

濟爾哈郎又道:“回稟太后,現在我大清的大軍都集中在南方作戰,北方能調動的兵馬確實不多,而且就免強湊齊幾萬大軍,也是烏合之衆,又豈是商家軍的對手。如今蒙古正在叛亂,能把英武郡王調回來,己屬不易了,恐怕難以再調多少人馬。這次出兵關外,關係重大,只能勝,不能敗,必須抽調我大清最精銳的人馬,纔可出兵,因此唯今之計,只有從南方戰場抽調兵力,方纔有可能擊敗商家軍,收復盛京。”

何會洛道:“從南方到北京遠隔數千裡,而且這會兒南方的戰事正緊,就算我們現在下令,從南方調兵,少說也要二三個月的時間才能聚集齊足夠的兵馬,是不是把時間拖得太長了一點。”

圖尓格道:“山東離京師只有數百里之距,多羅貝勒那裡還有數萬人馬,如果調山東之兵赴關外作戰,最多一個月的時間就夠了。”

濟爾哈朗搖了搖頭,道:“多羅貝勒在山東也在與商家軍對持,一但調山東的人馬入京,又焉知商家軍不會乘勢進軍呢?說不定多羅貝勒前腳剛剛入關,商家軍後腳就從山東打到北京來了。可別盛京沒奪回來,北京也危險了。我看還是隻能從南方調兵最穩妥,晚就晚一點吧。”

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63章 通商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4章 反擊(二)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3章 趕集(上)第28章 許婚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41章 造船廠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27章 追擊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86章 人材(上)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88章 計劃第87章 挑戰第182章 下獄(上)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67章 雨戰(三)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63章 破局(三)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399章 國事(二)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36章 南歸(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82章 佈置(三)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404章 新年(下)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7章 夜襲(下)第160章 民心
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63章 通商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4章 反擊(二)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3章 趕集(上)第28章 許婚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41章 造船廠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27章 追擊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86章 人材(上)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88章 計劃第87章 挑戰第182章 下獄(上)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67章 雨戰(三)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63章 破局(三)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399章 國事(二)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36章 南歸(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82章 佈置(三)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404章 新年(下)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7章 夜襲(下)第160章 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