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戰術

羅伯特×布萊克對於顧問這個頭銜覺得十分新鮮,但只是和侄子進行了簡單的商議之後,就決定接受這一職位,叔侄兩人都留下來。*老布萊克擔任海軍顧問,同時也評估和考查中國的整體實力和中華軍海軍的戰鬥力;而小布萊克付責與中國進行溝通和交流,並試探中國的條件。以便於在雙方未來的談判中取得先機。

同時留下來的, 是一艘千噸級的戰艦:詹姆斯號,裝配有八十八門火炮,全艦共有人員五百二十餘人,而剩下的九艘戰艦由副司令官威廉?彭恩中將帶領,返回印度去驅逐斯里蘭卡島上的荷蘭勢力。而商毅也命令施琅隨英國艦隊一起返回印度,向鄭成功傳達自已的命令。

英國人的問題解決了,於是艦隊在霍洛島上補充了淡水和食物之後,立刻揚帆出發,又向印度進發。

而這時從三寶顏也傳回來消息,中華軍的二十九師成功的攻佔了蘇丹庫達拉,馬京達努蘇丹安帕圖恩五世帶着家人逃到了棉蘭老島的東南海邊,本來是想出海跑路,但由於找不到船,因此被追上來的中華軍抓獲了, 而馬京達努蘇丹國,也從此徹底滅亡。

於是商毅也立刻連續發出命令,首先下令在霍洛島上俘虜的蘇祿蘇丹巴剌都麻,和馬京達努蘇丹安帕圖恩五世,以及他們的家人全部都押回到呂宋島去看押,等自己回來再處置;同時命駐守在呂宋島的南洋艦隊第二分艦隊趕到三寶顏來駐守,並代管蘇祿羣島。而進攻蘇祿羣島的其他各支艦隊,以及陸軍立刻出發,都到巴都巴都島集結,準備登陸加裡曼丹島,進攻文萊。而布萊克叔侄和英國戰艦詹姆斯號也隨中華軍一起出發。而且布萊克叔侄應邀登上岳飛號,與商毅一同出發。

一天以後,中華軍的四支艦隊和御駕艦隊都在巴都巴都島聚集,這時中華軍的船隻總數達到了一百三十九艘,其中主力戰艦達到八十七艘。包括兩艘一級戰列艦岳飛號、戚繼光號,六艘二級戰列艦,豼貅號、應龍號、饕餮號、狻猊號、狴犴號、海上瑰玫號。而英國的戰艦詹姆斯號,也屬於二級戰列艦之列。另外還有三十七艘輔助戰船,千噸以上的有十二艘,僅現在的戰船數量,就不在荷蘭艦隊之下,因爲中華軍的輔助戰船,也都是有戰鬥力的,而陸軍部的第七軍,也隨艦隊到達了巴都巴都島。

這時羅伯特×布萊克纔看清了中華軍目前投入戰爭的全部實力,而且還有一支做爲預備軍的分艦隊,也不由讚歎,中華軍果然是大毛筆。由其是得知這些船隻還僅僅只是中華軍海軍的一半實力,如果把運輸船算進來,中華軍的海軍共計有三百多艘艦船,其中千噸以上的艦船隻超過了三十艘的時候,老布萊克也驚歎不已,中國的國力實在是太強大了。就是當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也只有這一半的規模啊。雖然現在還不知道中華軍的俱體戰鬥力,但一個國家的整體國力,有時比戰鬥力更爲重要。

同時羅伯特×布萊克在岳飛號上,也詳細的參觀了全艦的結構,認爲這艘超級鉅艦的設計非常合理,整體性能,火力絕不遜色於英國的海上君主號,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的造船技術,至少也和歐州是同一水平線上。

而且這樣級別的戰艦,中國一共有三艘現役,另有兩艘正在建造中,也再一次令這位海軍的名將震驚,因爲英國可只有一艘海上君主號這樣級別的戰艦,而歐州其他國家還沒有,因此也不由十分慶興,幸好中國是在亞歐大陸的東方,否則恐怕只能集全歐州的力量,才能與中國抗了。同時也認同了侄子的看法,至少在亞州地區,英國確實不是中國的對手。和中國對着幹,絕對沒有好結果。

艦隊到達了巴都巴都島之後,商毅立刻下令,招集各艦隊的司令官、第七軍軍長招開軍事會議,佈置進攻加里曼舟島的安排。

首先商毅向衆人介紹了海軍顧問羅伯特×布萊克,現在中華軍對洋人並不覺得有什麼稀奇的,而且也都比較認可洋人在海戰方面的軍事能力。因此都並沒有什麼異議。

其實蘇祿蘇丹國在加里曼舟島上也有一塊地方,主要是在東北角上,面積大約有一萬九千多平方公里,相當於半個臺灣島大小。不過由於這個時侯加裡曼丹島的總體發展還十分落後,蘇祿擁有的這一塊地方雖然不小,但大多都是原始叢林、不毛之地,人口也十分稀少,因此才把都城設有霍洛島,而不是在加裡曼丹島上。

中華軍登陸的地點初步設在加里曼舟島北部的地區,因爲這裡離巴都巴都最近,只有八十多公里,航行約三四個小時,其時登陸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爲這時荷蘭艦隊駐紮在文萊,離中華軍的登陸地點還有三百多公里,根本就不可能趕過來。而且就算是荷蘭艦隊趕來了,商毅也不怕,畢競荷蘭艦隊在文萊的駐軍不多,戰船隻有二十多艘,陸軍只有兩千人,怎麼也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

當然商毅立刻發動登陸加里曼舟島,也正是希望在荷蘭的主力艦隊趕來之前,先在加裡曼丹島上立足,並拿這支小艦隊練一練手,雖然說以縱隊戰術對付荷蘭海軍的這種散點進攻戰術,在另一時空裡證明是有效的,但這畢競是理論上的經驗,並沒有經過實踐,因此實戰的效果到底怎麼樣,中華軍能不能執行得好,商毅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正好可以先用這支荷蘭小艦隊試一試。

因此最終的分派是,甴南洋艦隊第三分艦隊和北洋艦隊第二分艦隊付責登陸,運送陸軍,而南洋艦隊的第一、四分艦隊,御駕艦隊付責掩護,一但荷蘭艦隊進攻,則首先由南洋艦隊的第一分艦隊迎戰,如果實戰的結果正明縱隊戰術有效,當然是好,就可以立刻在全軍推廣,而如果在實戰中的作用不大,那麼第四分艦隊、御駕艦隊就一擁而上,來一個以多取勝,也可以先消耗一下荷蘭的兵力。然後再總結得失。

而在分配完畢之後,商毅也再三嚀喔南洋艦隊第一分艦隊的司令員南亞虎,如果與荷蘭艦隊交戰,一定堅決執行縱隊戰術,並且做出兩條硬性的規定:一整個艦隊必須保持好良好隊形,以旗艦打頭,其他各艦隨後,而各船都不得爲了搶佔有利的順風位置,而打亂了艦隊的秩序;二在一旦進入全面進攻時,各艦在和旗艦保持一列隊形的情況下,可以儘可能地運用對自己最有利的優勢,與鄰近的敵人作戰,而在敵人退卻時,各艦也不許擅自脫離隊列,去追擊敵艦,而是必須聽從旗艦的指揮。

其實這些戰術規定,在以前海軍部也有,只是因爲以前的對手太弱,因此如果過於死板的執行戰術,往往會錯失很多戰機,但這一次伏波軍遇到的對手,堪稱是這個時代最強的海軍,必須嚴格強調執行戰術,才能取得戰鬥的勝利。因此商毅最後還強調,如果有戰艦在戰鬥中有違返這兩條規定的,既使是取得了勝利,同樣也要追究違規艦長的責任。

商毅說的這些話,都經過小布萊克的翻譯,讓老布萊克知道,而老布萊克聽了之後,也不禁兩眼放光,因爲現在他正在編寫英國海軍歷史上兩個重要的規則文件,[航行中艦隊良好隊形教範]和[戰鬥中艦隊良好隊形教範],這兩個規範文件,在另一時空裡,雖然是在鄧傑尼斯之戰之後頒佈的,但在此之前,羅伯特×布萊克就己經有了基本的初稿了。

雖然老布萊克並非科班的海軍出身,而且半路出家,但這也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可以較快的接受新事務,因此通過研究近百年以來的海戰戰例,羅伯特×布萊克才認爲只有堅持縱隊隊型,纔是這個時代的最好海軍戰術,而商毅所說的,和自已構想的部份內容,由其是一定要堅持縱隊戰鬥這一點,是完全一致的。他當然不知道這跟本就是商毅山寨的這兩個教範的內容,因此也頗有些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

而在制定好了戰術之後,中華軍在第二天也揚帆出發,向加裡曼丹島進發,結果一路順風的到達加裡曼丹島,別說是荷蘭艦隊,就連土著都沒有見到一個。因爲這個時代的加裡曼丹島實在在荒避了,幾百公里沒有人煙,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因此在到達了加裡曼丹島的岸邊之後,商毅也下令,先不登陸,而且沿着加裡曼丹島的海岸線,向西南航行,就這樣又航行了五個多小時,到下午四時左右,終於在岸上發現了一個靠海的小村,派人上岸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裡差不多是蘇祿的邊境了,離文萊只有十幾裡的路程。

於是商毅下令,這就在這裡登陸上岸,並紮營立寨。

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71章 追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53章 激戰(上)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57章 火船(三)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51章 撫平青萊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99章 國事(二)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8章 立威第75章 架臨宿州第一章 安撫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3章 反擊(一)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47章 穿插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61章 國事家事第406章 國策(下)第98章 遷移(五)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4章 玄皇教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309章 宣戰(下)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96章 軍校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62章 破局(二)第155章 民嘯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78章 回航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67章 重逢(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92章 返程
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71章 追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53章 激戰(上)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57章 火船(三)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51章 撫平青萊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99章 國事(二)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8章 立威第75章 架臨宿州第一章 安撫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3章 反擊(一)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47章 穿插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61章 國事家事第406章 國策(下)第98章 遷移(五)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4章 玄皇教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309章 宣戰(下)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96章 軍校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62章 破局(二)第155章 民嘯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78章 回航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267章 重逢(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92章 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