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

十二月的南京,迎來了這個冬季的第一場雪,如果是在以往,秦淮河裡一定會有不少乘雪盪舟的風雅文士,畔雪作歌,留下不少呤雪的名篇,但在清軍第二次南征的消息經[杭州時報]公佈之後,秦淮河的熱鬧景像已經遜色了大半,畢竟誰都知道,這一次的南京,確實己經陷入了極大的危機中,就是在看得開的人,這時恐怕也無心流連花風雪月了。()而今天的秦淮河更是寥落寂然,河面上幾乎看不到一條花舫。

秦淮河畔最當紅的酒樓之一醉杏樓,這幾天來也是生意慘淡,加上今天又是大雪天,因此也早早就關上大門,消業停業。而在醉杏樓深處的一間暗室裡,玄皇教的幾名首腦人物正聚在一起,商議討論着目前的局勢。

師長老道:“稟教主,我們剛剛收到的消息,清軍的江北人馬,己經攻取了廬州、巢縣、無爲州等,先頭人馬,距離和州不足四十里。江南的人馬己經攻取了銅陵、繁昌、南陵等地,前部己到蕪湖,現在正在分兵攻取寧國府。現在兩路大軍離南京都越來越近了,我們應早做準備纔是。”

玄皇教聽了之後,臉色也十分凝重,道:“朝廷呢?怎麼樣?還是不肯調商毅出兵嗎?”

摶長老搖了搖頭,道:“還是老樣子,每天都在吵得不可開交,但沒有一個能拿出辦法來,而且死都不肯去調商毅出兵。夫人己經進宮去找夕顏想辦法去了。但就怕是時間來不及了。”

師長老道:“還是這場雪來得極時,要不是這場雪,清軍只怕是早就攻破了和州和當塗,如果能夠馬上說動朝廷下旨,也許還能來得極,但這場雪也擋不了清軍多少時間,必須要儘快。”

玄皇教主點了點頭,道:“現在我們還能鴝抽出多少人馬去駐守清軍?”

傅長老道:“因爲時間太短,我教目前只招籌到六千多人馬,而且訓練不足,難有大用,就算投入戰場,恐怕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玄皇教主也苦笑了一聲,說起來他們在南京朝廷中立足的時間也不算少了,而且也意識到自己掌握軍隊的重要性,因此從一開始就把編制一支受玄皇教控制的軍隊當重要的目標。但在南京朝廷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鬥爭,一刻都不能停。根本就不可能全心投入訓練軍隊。

先前玄皇教是藉助馬士英的力量在朝廷中立足,但東林黨和馬士英的鬥爭十分激烈,三大疑案一個接着一個,弄得他們應接不暇,好不容易把三大疑案都擺平下去,接着又是左良玉東犯、清軍全面南征,同時在南京還發生了倒馬事件,結果清軍雖然被打退了,但馬士英也徹底跨臺了。

幸好玄皇教早有後手準備,先把夕顏送入皇宮,成爲朱由崧的寵妃,並且也安插了一批中下層官員,而史可法當政,又沒有對馬士英的餘黨進行追究,因此玄皇教總算是沒有受到太多的牽連,依然在朝中保持着自己的勢力。而且史可法的施政也是以穩定爲主,因此玄皇教這纔得到了一個比較好的環境,開始招籌人馬,訓練士兵。

但卻是好情不長,安穩了沒幾天,又鬧起什麼順逆之爭,東林黨內部發生了大分裂,結果逼得李自成撤離武昌,史可法、吳甡也下了課,而清軍的第二次南侵也開始,而且這一次南侵比上一次可要兇得多少,南京也處在極大的危險之中。

而玄皇教也跟在裡面疲於應付,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卻只招募到六千多士兵,而且訓練也是一蹋糊塗,面對清軍的大軍一天天的逼近, 還是一籌莫展。因此玄皇教主也不由得羨慕商毅,現在看起來,他到真的是聰明,當初明明有好幾次機會,但都死活不進南京來,甘心守在浙江,卻可以全心全意按自己的計劃來發展,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情打擾。現在己經成爲南方最強的勢力。

開始的時候,玄皇教主還自以爲得意,認爲商毅太傻,放棄了進入南京政局的機會,現在看起來,其實他比誰都精明,早知是這樣,當初自己也該在外面找一塊地方來駐軍發展,起碼到了這個時候,也有一支屬於自己控制的軍隊,不會是一籌莫展。

只是到了現在,說什麼都遲了,清軍的大軍壓境,南京己是危在旦夕,而且南京一失,整個南方恐怕就都難以安穩,再想找到一段發展的時間,恐怕也不可能了。

就在這時,師長老道:“教主,現在南京的局勢己經十分危險了,就算商毅肯出兵,也未必能夠解救南京的危局,依屬下之見,我們還是準備撤出南京,另尋安身之地。”

玄皇教主皺了皺眉頭,道:“撤出南京?”

傳長老道:“教主,屬下也覺得師長老之言有理,現在的局勢,我們沒有必要守在南京,給東林黨陪葬,不如撤出南京,再度轉入地下發展,等待時機,再圖大業。而且就算現在人員不撤,也應該將一部份財產先撤出南京,作爲以後再起事之用。”

玄皇教主沉呤了片刻,終於點了點頭,道:“你們說得都對,有備而無患,我們確實應該考慮撤離南京了。我教在江西、安徽、福建、兩廣勻有基礎,我看可以先撤到徽州,然後再計議到那裡去安身,你們可以先擬定一個計剗出來。”

就在他們說着的時候,一個教徒來報:“教主、各位長老,夫人回來了。”

玄皇教主道:“快,快讓她進來。”

明石姬進屋之後,教主立刻問道:“石姬,你這次進宮的情況怎麼樣?”

明石姬道:“回稟教主,夕顏說她有辦法,可以讓東林改變主意,立刻調商毅進京,但就是擔心商毅不願來。”

玄皇教主也不禁面露喜色,道:“夕顏的擔心也有道理,我看你就在辛苦一趟,到浙江去勸說商毅,只要他來,我們一定全力配合他。”

――――――――分割線―――――――――分割線――――――――

自從[杭州時報]把清軍南侵的消息公佈出去之後,在毎一期的報紙上都會刊登清軍的進展消息,一邊指責東林黨的失策,一邊又宣揚清軍的殘暴行爲,並且勸說南京市民,儘可能出城去躲避。

而隨着消息傳播,南京城內外的恐懼情緒也在與日俱增,一開始是在外地有親友的人紛紛出城逃離,去投親靠友去了。接着是一些有錢的大戶,也紛紛將自己的房子地產等等,兌挽成金銀,然後逃離了南京。而現在已經有不少百姓,也開始出城逃難。短短十幾天內,已有十餘萬居民離開了南京,各奔他鄉而去。

另一方面,南京城裡的秩序也開始混亂起來,搶劫偷盜事件也層出不窮,一直髮展到了公然械鬥,史可法入南京之後壓制下去的這地方幫會勢力也都又死灰復燃,紛紛又拉幫結派,在南京城中公開的搶劫打砸,而且這一次,有不少軍隊都參與進來,因此整個局面也比倒馬事件之後更亂。

面對着這樣混亂的局面,執政的東林黨根本就一籌莫展,拿不出一點辦法來。一開始內閣還下令,關閉城門,不許百姓出逃,但守門的士兵都跑光了,城門自然也守不住了,而從此之後,東林黨也再沒有任何行動了。

當然東林黨不採取行動,也是因爲實在抽不出功夫來,因爲每一天的朝會。幾乎都是在爭吵中渡過的。自從清軍南侵的消息被[杭州時報]捅出去之後,倒順派的幾名主要成員,以及內閣的二名閣員也就成爲衆官員們攻擊的目標,有人指責他們封鎖軍情是何目地,莫非是想等淸軍打到南京來,把皇上,圮大家都一網打盡嗎?也有人指責他們不該逼走了李自成,導致清軍一路東進,暢通無阻;還有人乾脆就要求他們辭職謝罪,然後調商毅出兵,來保護南京。

而在指責他們的官員中,有不少是在順逆之爭中,他們的支持者,甚致還有不少就是東林黨的成員,現在也都反戈一擊了。當相也不是所有的人卻轉變了立場,還是有一部份死硬到底的官員,極力的分辯自己的倒順行爲是正確的,錯的是史可法、吳甡、商毅他們。

於是每天的朝會就變成了官員們的吵架大會,而且內容也從最初的順逆之爭,該不該調商毅進京,一直引申到什麼君子小人、天道人慾、忠奸事非的辯論上來。而清軍大軍逼近的事情,卻似乎全被遺忘了。

就在這時,朝堂中又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司禮監的秉筆太監盧九德帶領着一幫小太監來到了當場,花了老半天勁,纔算讓所有人都停了下來,然後盧九德才宣稱,皇帝朱由崧要升殿設事,招集所有官員上殿。

第193章 雷汞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43章 提案(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04章 完婚(二)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0章 婚姻(上)第236章 隱密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24章 天像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34章 宣戰(上)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65章 出兵第101章 備戰(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66章 新法令(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48章 新政(一)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80章 洋人(上)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69章 召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83章 游擊戰(二)第62章 破局(二)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67章 新法令(下)第36章 投靠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40章 海軍出擊第97章 遷移(四)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48章 清軍整頓(一)
第193章 雷汞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43章 提案(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04章 完婚(二)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0章 婚姻(上)第236章 隱密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24章 天像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34章 宣戰(上)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65章 出兵第101章 備戰(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66章 新法令(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48章 新政(一)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80章 洋人(上)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69章 召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83章 游擊戰(二)第62章 破局(二)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67章 新法令(下)第36章 投靠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40章 海軍出擊第97章 遷移(四)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48章 清軍整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