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

三位大各拜見商毅,施禮之後,商毅才道:“現在京都己經聚集了多少人馬?”

鍋島勝茂道:“回稟皇上,現在京都己經聚集了十九個藩的人馬,總計兵力已有七萬三千餘人,另外還有十二個藩也傳來了消息,他們的人馬將在三五天以內可以到達京都。其他還有四個藩因爲距離較遠,但在十天時間裡,可以趕到京都來。”

商毅點了點頭,又道:“那麼關東地區的其他大名呢?有沒有消息?”

有馬忠賴道:“回稟皇上,有九個大名錶示願意加入倒幕聯盟,但只有四個大名錶示了出兵。其他的都仍然是隻表態,但按兵不動。”

商毅沉呤了一下,道:“米澤藩和仙台藩呢?”

三位大名互相看了一眼,毛利廣綱道:“回稟皇上,上杉剛憲和伊達綱宗只是派來了使者,表示願意加入我們的倒幕同盟,但並沒有提到出兵的事實。”頓了一頓,毛利廣綱又道:“聽說他和徳川幕府現在仍然還有來往。而且徳川幕府也在極力的拉隴他們,許若給他們兩藩每藩加十萬石的封地。”

商毅又點了點頭,道:“看來米澤藩和仙台藩還想着在夾縫中左右逢源,兩面討好,只看中眼前的繩頭小利,而沒有看到大勢,先不去理他們,江戶那邊的情況怎麼樣了?”

鍋島勝荗道:“回稟皇上,現在徳川幕府己經出動了近十萬大軍,分別駐守守彥根、岐阜、名古屋等地,俱體的兵力調派分佈是:由松江藩主鬆平綱隆、高鬆藩藩主鬆平賴常、小田原藩藩主稻葉正則各領領軍,協助彥根藩主井伊直孝駐守彥根,防止我們東進,現在兵力有四萬五千餘衆;巖槻藩藩主阿部定高、甲府藩藩主德川綱重率軍協助尾張藩主德川義直駐守名古屋,兵力爲三萬;大多喜藩主阿部正能與新田藩主阿部正春領軍二萬,駐守歧阜。另外現在江戶又已經聚了七十多位大名,將近十萬左右的兵力,而且還在繼續招集其他的大名。”

毛利廣綱道:“皇上,現在幕府軍在尾張地區的兵力大約接近十萬,而我們在京都和大阪的兵力相加,己經達到了十四萬,不僅兵力遠比幕府軍要多,而且中華軍的戰鬥力極強,依我看只用出動京都的兵力,就足以擊敗尾張地區的幕府軍了,因此不如首先出兵,一舉佔領尾張地區,那麼下一步就可以直接進攻江戶了。”

有馬忠賴也道:“是啊皇上,趁着現在幕府軍的大軍尚未聚齊,我們先發制人,首先擊敗尾張的幕府軍,然後就可以進攻江戶,一舉擊敗徳川幕府了。”

商毅揺了搖頭,笑道:“這到不用着急,我們現在的兵力也沒有全部聚集完全,並不要急於發動進攻,你們現在趕回京都去,馬上做兩件事情,一是要求天皇向全日本下詔,宣示徳川幕府的罪行,號招全日本的大名參勻倒幕;第二是告訴那些還左右搖擺不定的大名,其由是米澤藩和仙台藩,不要心存左右逢源的幻想,要麼立刻和徳川幕府徹底決裂,加入倒幕聯盟來;要麼就加入到幕府軍裡去,和我們決一死戰。”

三位大名聽了,也都面面相覷,其實這兩件事情他們都曾想過,儘管天皇早己經沒有實權,但畢竟還是日本的精神像徵,一但天皇正式下詔,聲討徳川幕府,那麼徳川幕府也就失去了正統地位,對倒幕聯盟來說,在大名份就佔居了主動的位置,而且中華軍同樣也就可以合理的參與日本內戰了。只是雖然現在天皇對他們又是封官又是獎勵,但一涉及到要求天皇下詔倒幕的時候,紹仁就開始裝傻充楞說瞎說,甚致是裝病,就是不作明確的答覆。

畢競紹仁心裡也清楚,口頭上說什麼都好辦,反正是空口白話,可以死不承認,而封幾個官也無所謂,到時候也能罷免,但自已真的下詔,那可就不用,白紙黑字抵賴不了,也就等於是和德川幕府徹底撕了臉,萬一這一戰是徳川幕府取勝了,中華軍可以拍屁股走人,回到中國去,而追隨中華軍的大名們也可以跟着中華軍一起走,倒黴的就是自己。雖然說德川幕府未必敢殺死自己,但廢掉自己的皇位,另立一個天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兩不得罪。

儘管毛利廣綱、鍋島勝茂、有馬忠賴三人也知道天皇的心理,但他們也不敢過於逼迫天皇,因此也只能讓天皇這麼和稀泥。

而對米澤藩和仙台藩,三人也十分惱火。憑心而論,三人都十分希望把米澤藩和仙台藩拉進倒幕的陣營來,因爲這兩個藩都是大藩,米澤藩是三十萬石,而仙台藩更是達到了六十二萬石,位居各大名之首,如果能把這兩個藩拉進倒幕陣營來,自然可以大壯倒幕陣營的聲勢。但這兩個藩主的藩主上杉剛憲和伊達綱宗擺明了就是一付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架勢,拼命佔好外,寧死不吃虧,三人也拿他們沒辦法。但又不敢過去逼迫米澤藩和仙台藩,萬一通待急了,把他們逼得倒向徳川幕府怎麼辦?因此商毅提出的這兩個要求,都讓他們覺得十分爲難。

幸好商毅也看出了他們的難處,笑道:“天皇那邊的事情,甴朕來理決吧,就不爲難你們了。”

三人聽了,也鬆了一口氣,總算是甩下了一個大包袱,同時也對商毅十分敬佩,果然是大國之君,這份氣度確實不是一般君主可比。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不好強迫天皇,而商毅卻沒有這一層心裡負擔,因此到時候恐怕也有天皇頭疼的了。不過這可就和他們三人沒關係了。

隨後商毅又道:“不過對米澤藩和仙台藩方面絕不能馬虎,就按朕先前所說的去辦呢?”

三人聽了之後,雖然也都有些難以理解商毅的做法,但也只能照辦。

等他們三個人下去了之後,商毅這纔回到了內室。雖然大阪城沒有建守天閣,但乃然在過去的守天台的基礎上建造了一系列的建築,做爲大阪城裡的最高官員的住所,現在當然是供商毅居住。以前的大阪守天閣是九重五層樓建築,最高達到五十六米,而守天台就有十五米高,因此現在的守天台上儘管只有一層建築,但仍然是大阪城裡的最高建築。

商毅回到內室之後,亞莉桑徳拉和豐臣薰正對照着地圖,研究中華軍的下一步作戰方案,其實徳川軍的兵力佈置,通過豐臣餘衆和中國商人的關係情報網絡,商毅早就己經知道了,而且也沒有瞞着她們兩人。因此回來之後,商毅也將剛纔召見毛利廣綱、鍋島勝茂、有馬忠賴三人的經過說了一遍。

豐臣薰聽了之後,沉思了一下,道:“皇上,妾身到是覺得他們三人說的有道理啊,趁着現在幕府軍的兵力尚未集結完畢,首先擊敗尾張的幕府軍,逐個擊破,不是很好戰術嗎?如果等到幕府軍將人馬都集中起來,豈不是難以應付了嗎?雖然說我中華軍驍勇善戰,戰鬥力強,但能輕鬆擊敗敵人,總也是好的,我們自身也能減少一些損失。”

亞莉桑徳拉笑道:“阿薰,這一點你就不明白了。雖然你說的都很對,但只能適用於一般的常規情況,打仗就要活學活會,不要……叫什麼紙上談兵。”

豐臣薰雖然有很強的政治能力,但對軍事所知卻不多,因此問道:“現在有什麼不同呢?”

亞莉桑德拉道:“如果是在中國作戰,你說的辦法當然可行,但這裡是曰本,遠隔重洋,後勤運送非常困難,而我們中華軍的戰鬥力雖然很強,但對後勤依賴很大,沒有火藥,火槍還不如長槍好使,別看我們現在連戰連勝,一連攻下了好幾座堅城,自身的傷亡也不大,但每一戰都消耗了大量的彈藥,由其是炮彈,因此我們最好是速戰速決,不要和幕府軍打持久戰。現在讓德川幕府把所有的人馬都聚集起來,和我們進行決戰,只要是這一戰打贏了,重創了徳川幕府,那麼德川幕府就再也沒有任何的抵抗,這就叫畢其功於一役。對嗎?親愛的。”

商毅笑道:“亞妮,看來你也己經成爲一名出色的指揮官了,下次戰鬥說不定讓你來指揮。”

但豐臣薰還是皺了皺眉,道:“皇上,亞妮,你們的想法雖然都很好,但徳川幕府將人馬都集中起來之後,他們的實力也會大大増強,就算我們最終能夠取勝,恐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而等徳川軍最後敗退回江戶城,我們是否還有佘力進攻江戶呢?”

亞莉桑德拉笑道:“阿薰,你也太老實了吧,你以爲他真得會和幕府面對面決戰嗎?他纔不會這麼做,等幕府軍全軍出動以後,我們可以選險要地區建陣地防守,拖住幕府軍,然後派出一支軍隊,從海上突襲,直取江戶,你認爲幕府軍還能夠穩得住嗎?”

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2章 應對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36章 海軍計劃第52章 派遣內應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35章 追擊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31章 山東大捷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35章 開業(二)第178章 工匠第90章 遇刺(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308章 宣戰(上)第44章 救援部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205章 北上第55章 火船(一)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57章 火船(三)第29章 授藝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66章 雨戰(二)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399章 國事(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06章 接頭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77章 鑄炮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
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2章 應對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36章 海軍計劃第52章 派遣內應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35章 追擊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31章 山東大捷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35章 開業(二)第178章 工匠第90章 遇刺(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308章 宣戰(上)第44章 救援部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205章 北上第55章 火船(一)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57章 火船(三)第29章 授藝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66章 雨戰(二)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399章 國事(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06章 接頭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77章 鑄炮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