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

接下來,商毅又宣佈二條新的稅收規定:

一是從即日起,廢除以前的所有稅賦、加徵和差役。在第一人民公社內,將實行二年免稅,第三年起,纔開始徵以田稅,起步定爲三十稅一,以後再視實際生產情況,逐步增加。而田稅徵收的俱體形式,以後再製定詳細的條款。但沒有浙江總兵府行政司的允許,地方政府禁止私自增加稅賦、加派。而差役將由公社的用工制度來代替。

二是在田稅未徵收的時候,各村所產的糧食作物將由公社以當市價統一收購,只有公社確定不收購的作物,各戶可以自行處理。而公社在收購時,將使用民政司發放的統一容器爲標準,免除所有火耗、拆色、堆尖踢斛手段,違者必將嚴懲。

先前宣佈成立人民公社時,百姓們的反應不大,只有商毅提到公社的土地分配方案時候,才引起了人們的一些動靜,但這兩條規定公佈之後,立刻嬴行了臺下的百姓們的一遍歡呼聲。

中國的農民雖然思想簡單,但其實都是十分精明的,光憑會忽悠是沒有用的,任你說的天花亂墜,但再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好處之前,他們是不會輕易擁護某項制度的。因此百姓們對什麼人民公社制席並不怎麼感興趣,再他們看來。什麼社員小組、村委會,不過都是過去的鄉老、里正之類換個名字罷了,和自己並沒有多大關糸,自己以後還是該幹麻幹麻。只有關糸到他們自已切身利益的事情,纔會感興趣。例如:分田、免稅、減役等。

馬家寨連同周邊十七個村子總計有二千六百多戶,人口約一萬兩千多人。耕地約有十六萬畝,其中超過半數都被馬家霸佔,而農民大多都是佃農,真正擁有自己土地的農戶,不到一千戶,而擁有三十畝地以上的,還不到三百戶。絕大多數擁有土地的農戶也都在十畝以下。

按朱元璋制定的標準,明代一畝地是按一步寬,二百四十步長計算,明制以五尺爲一步,按工部尺,一尺爲三十一釐米,因此折算成公制,一畝就是五百六十平方米,和現代的一畝六百六十六平方米相差不遠,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三十畝地足夠養活一個四到六口之家。

商毅在制定分配土地方案上,設制上限數額的目的,是爲促進農村分家曾戶,一方面是擴大稅收和勞動力來源,另一方面也是爲了避免出現幾世同堂的大家族,因爲一旦分家獨立門戶,那麼家族的凝聚力就會大大減小,可以有效的防止某些家庭因爲人員衆多而逐漸形成龐大的家族勢力。而只給結婚的家庭分配土地,是爲了防止農民爲獲得的土地而假離婚。在鑽空子方面,中國人例來都是十分精明的

但從總體來看,按這樣的分配方案,絕大多數農民都能或多或少的獲得一些利益。因此農民對商毅的土地分配製度十分擁護,連帶着自然也支持人民公社制度了。

而後來的兩點新稅收規定,則實打實的讓百姓受益了。中國古代制定的稅收都並不高,一般都在十五稅一到三十稅一之間,最高的也就是十稅一,這也是農民能夠承擔得起的。

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卻往往變了調。一是一些侵佔了大量土地的大戶不交田稅,而地方政府爲了完成稅收,不得不把他們應交的那一倍份都轉嫁到普通的農民身上,那怕是純粹的無田佃農,也要分攤一筆,當然是加重了農民的負擔。而且在正稅之外,還時不時有加徵、加耗,有時這些費用甚至都超過了正稅,而這些費用豪門大戶同樣也可以不管,地方政府也不敢向他們收取,最終還是落到普通農民的頭上,結果就成了一筆沉重的負擔。而且這還不算租種地主的田地需要交納的地租。

另外在交稅的過程中,因爲中國古代都是收實物稅,就是張居政改革的一條鞭法,也是以糧折銀。結果地方政府、下層的胥吏還要從中上下其手、雁過撥毛,什麼火耗、拆色、堆尖踢斛等等手段,中飽私囊。又使農民額支付出了許多費用。所謂苛捐雜稅,就是指這些所況。

而所謂差役,其實就是地方上的一些公共工程,如修城牆、建橋、築堤、輔地等,都讓農民做免費的義務工,當然在爲地方官員乾點私活,自然也就是再所難免的了。而農民做這些事情,不僅拿不到一點報酬,相反還會誤了自己的農活時間。因此的差役對農民來說,是另一個沉重的負擔。

因此在中國古代,減稅歷來都會被視爲是最大的德政,因爲免除農民的稅收,實際就是保障了農民的絕大部份收益。而且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無一例外都會打出“免稅”的口號來。如果研究李自成的發展史,就會發現,李自成真正開始成勢,正是從他打出三年免徵的旗幟開始。而天朝太祖在打江山的時候、鬥地主分田地,本質也是在減輕農民的付擔。

儘管從長遠來看,收取農業稅是必然的,因爲在現在這種社會生產力落後的時候,沒有那一種稅種能夠替代農業稅。要知道在另一時空裡,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天朝才完全取消了農業稅。但在短期內,商毅現在要嬴得百姓的擁護和支持,也只能通過免稅這個辦法,否則就是分給百姓再多的田地,依舊收取重稅,一樣沒用。至於財政收入,還是儘量要另想辦法,鹽村就是一個。同時商毅也留了一個後手,不是還有一部公有土地嗎?其實公有土地三分之二的收入都歸了政府所有,這也不少了。

另外目前商毅有許多建築項目,因此也需要大量人力,光靠俘虜也不夠,因此對農民分派差役也是再所難免,這也是商毅看重人民公社的最大地方。只能用工資的形式,對農民給予適當的補償,但這也比過去白用工的差役制度要好得多了。

現在分到了土地,稅也免了,自然也不用再向地主交租,而且在收購糧食時,也沒有那麼多額外的支付,差役也有收入,因此百姓們爲這兩條新的稅賦差役制度歡呼,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而且也令不少外村來看熱鬧的百姓也十分眼熱,恨不能自己的村子也加入這個人民公社。

各項規度都定下來之後,接下來就要進行各村村委會和各社員組的建立,和重新仗量分配土地的工作。因爲現在以經臨近新年,開年之後,馬上就要開始春耕,因此百姓們都希望能在春耕開始之前完成土地丈量和重新分配。但土地丈量和重新分配可不是小事,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跟本無法完成。

因此商毅又宣佈,春耕開始之後各戶依然按現有的土地進行耕種,不要誤了農時。土地丈量和重新分配盡力在明年三月時全部結束。等到了土地丈量和重新分配的時候,儘量分配己經耕種的土地。百姓們對這一點也沒有什麼意見,畢竟能夠分配到土地,己經是很滿意了。反正大家都在耕種,就算春耕的情況不好,到了三月也能補救。何況是不交稅了,怕什麼

當然時間緊迫,現在就要開展工作,首先就從這馬家村開始,因爲馬家村是這一帶地區的核心,又是公社的駐地,而且也是目前這些村子中唯一一個戶籍也超過了三百戶的地區,不需要與其他村子進行合併重組,因此也商家軍的工作重點地區,按照商毅的想法,要把馬家村辦成一個示範,爲開年之後,其他村子的改造提供一個樣版。

經過了三天的工作,馬家村的第一任村委會也經村民選舉產生,馬良被村民們選爲村長,其他副村長、文書、生產隊、民兵組、婦女組、牲口組等和各社民小組的組長也都產生,而馬大路也因爲那一天在批鬥大會上的突出表現,加上他的本職,被選上農具牲口組的組長。而且村民們對婦女組並沒有抵制的情緒,因爲在農村,婦女都算一個主要的勞動力。

而且商毅還決定,開年之後,在馬家村開辦農民講習所,所有村委會成員,社員小組組長都要參加。農民講習所其實就是幹部培訓班。在另一時空裡太祖打江山的年代中經常使用:就是培養靠攏組織的積極分子,通過培養提高他們的覺悟,增強組織性紀律性,並學會工作的方法,從中培養出自己基層的骨幹力量。

馬家村的村委會產生之後,商毅接見了村委會的全體人員開會,先將衆人勉勵一番,然後又鼓動大家齊心協力,建設好人民公社,同時商毅又和馬良單獨談了一次話,表揚了他前一段時間的表示,並鼓勵他好好幹,努力在農民講習所裡學習,當好這個村長,帶領着鄉親們過上好生活等等。

隨後,商毅將李定國和他所在的營留下,一面籌建人民公社,一面和村委會一起,付責丈量土地和重新分配的事情。其他人都回到杭州,繼續處理公務,而商毅則趕到鹽場,去視察那裡的情況。

第136章 開業(三)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99章 廷議(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80章 出兵(上)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8章 許婚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380章 總結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86章 講和(上)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84章 四徵湖北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68章 重逢(下)第119章 海盜(三)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67章 變數(三)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34章 勸說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45章 戰後總結第93章 遷移(一)第18章 江南攻勢第86章 意外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54章 激戰(下)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83章 夜襲(一)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61章 破局(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271章 妙手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3章 趕集(上)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65章 變數(上)第272章 撤離南京
第136章 開業(三)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99章 廷議(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80章 出兵(上)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8章 許婚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380章 總結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86章 講和(上)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84章 四徵湖北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68章 重逢(下)第119章 海盜(三)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67章 變數(三)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34章 勸說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45章 戰後總結第93章 遷移(一)第18章 江南攻勢第86章 意外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54章 激戰(下)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83章 夜襲(一)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61章 破局(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271章 妙手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3章 趕集(上)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65章 變數(上)第272章 撤離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