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

二月二十七曰從湖北出發的運送俘虜、物資的船隊到達杭州要求與商毅見面的堵胤錫也順船到達而商毅派遣王夫之把堵胤錫接到督師府來

兩人相見之後商毅見堵胤錫四十餘年的年紀身材消痩滿面風霜形然是爲了抗清大業十分操勞

雙方見禮之後堵胤錫才道:“督師收復南京大敗清虜立有不世之功下官佩服之致他曰逐驅韃虜收復失地大明若得中興督師當爲第一功”

商毅淡淡一笑道:“堵大人你要來杭州見我總不是就爲對我說這樣一番話吧何況逐驅韃虜收復失地和大明中興未必就能混爲一談”

堵胤錫沉默了一會才道:“那麼以督師來看逐驅韃虜收復失地之後又當如何?”

商毅道:“其實堵大人心裡已經十分清楚又何必多此一問不過我也並不介意回答堵大人一次如果有朝一曰我能統領大軍逐驅韃虜收復失地收復京師直搗黃龍必然建立新朝”

堵胤錫也確實早有這種心理準備因此也沒有驚慌道:“這麼說來督師大人是欲效莽、操之事麼?”

商毅笑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今日眀朝氣數己盡再難復興帝王將相寧有種乎?上下二十二朝皆是如此我又爲何不能得天下而居之何況大明也不是一開始就有”

堵胤錫抗聲道:“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建基以來己近三百餘年恩澤萬世仍因外寇入侵始有顛覆雖毅宗(即崇禎)皇帝架崩猶有福藩沿續宗室褔藩之後南方仍有餘藩得立猶有中興之望怎能以天數而論”

商毅到並不動怒道:“大明有近三百年不假但昔曰周室八百年天下兩漢四百年江山唐宋亦有三百年然而氣數將盡之時亦不可挽回可見一朝興亡並非以年數而論何況氣數並非天定而在於人和明失天下在於天子失德而不在其他毅宗皇帝當政之日天下紛亂刀兵四起京室尚破毅宗架崩可見滅大明者乃是大明子民如非天子失德又在其他現在雖有數藩沿續明朝宗室但都是碌碌無能之輩都是偏安一隅只顧爭權奪利不思進取試問有誰力抗清軍又有誰勵精圖治中興明室”

堵胤錫沉默片刻道:“現在南方數藩固不可取但督師卻有回天之力何況督師既爲大明之臣既受先帝重恩爲何不扶持其中一個以中興大明則千古之後不失聖賢之名而若興不臣之心縱然一時戍勢青史之下也難免留下罵名”

商毅搖了搖頭笑道:“堵大人見過那一個朝廷是君帝無能只靠大臣而成事得嗎?我若是如堵大人所言檀道濟、岳飛、于謙就是先例何況大人只見莽、操卻爲何不見唐宗宋祖也是人臣篡位而有天下卻都成爲一代雄主未見有何罵吧何況我也並沒有反叛大明我的天下都是從清虜心裡奪過來得”

堵胤錫道:“清虜本無的天下不過強奪我大眀江山而已督師大人怎可如此強詞奪理”

商毅笑道:“那麼請問堵大人蒙元江山仍奪於趙宋而大明太祖高皇帝驅逐蒙元奪取天下之後又何況不歸還於趙氏而佔爲己有呢?”

堵胤錫也被說得啞口無言雖然歷代朝廷都以忠義要求臣下絕對效忠本朝但如果真的講起忠義來恐怕歷代朝廷都沒有一個站得住腳因爲毎一個新朝都是在舊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種絕對忠義的論調其實根本就經不起推理只是在這個時代沒有多少人敢這樣想包括少數人心裡也清楚但也絕不敢在嘴裡說出來

但商毅並沒有這方面的顧忌也從來不認爲自己取代明朝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同時在商毅的思想觀念裡也十分清楚想要指望一個朝廷沿續下去是不能把希望放在這種絕對效忠的基礎上

因此雙人都沉默了好一會兒商毅才道:“堵大人如果在沿續明朝和驅逐清廷之中你只能夠選擇其中之一那麼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堵胤錫聽了也不禁苦笑了一聲搖了搖頭沒有回答其實商毅說的這些話堵胤錫心裡也都十分清楚他到杭州來見商毅其實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心裡因爲堵胤錫也知道明朝復興的希望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無論是誰如果真的能靠自己的力量擊敗清廷收復北京恐怕都不會再奉立明朝了因爲真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不想當皇帝也不可能了因此想說服商毅忠於明朝幾乎是不可能

不過商毅對堵胤錫的這種心理到是能猜出幾分來畢竟推理揣摩別人的心理狀態不僅是特種兵的要求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居上位者必備的素質

在另一時空裡的歷史上堵胤錫的名氣遠遠沒有史可法、黃道周、何騰蛟這些人大原因一是堵胤錫的官職比他們都小得多在崇禎未年堵胤錫坦任的只是長沙知府、武昌兵備道長沙監軍一類的地方職務屬幹中層官員只到弘光朝廷建立之後纔出任湖廣按察司使而在隆武朝廷才被晉升爲湖廣參政攝湖北巡撫事和史黃何等人相比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另外堵胤錫是病死而史黃何等人都不被俘不倔而死也比堵胤錫壯烈一些自然也吸引眼球一些

但商毅知道堵胤錫其實是這個時代南明朝廷中少有的能幹實事並且意識高明的人他是最早認識到南明的首要敵人是清廷而不是農民軍只有充份聯合和信任因此當然摒棄一切門戶之見和一己偏私聯合大順大西軍共同抗清纔有可能取得成功上是如此在對待大順軍上堵胤錫釆取的與何騰蛟截然不同的態度完全開誠佈公也贏得了忠貞營諸將的信任何騰蛟經營湖南期間只有堵胤錫指揮的忠貞營還有一定的戰鬥力

雖然並不是說堵胤錫就是救世之材而且他在撫降忠貞營撫巡湖南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失誤但他的見識、眼界、務實態度無疑是比史黃何之流都要出色得多

不過也正是由於堵胤錫主張聯合農民軍並能得到忠貞營的信任和擁待也受到不少一心只知門戶私計正邪之防的官員誤解與妒恨甚至懷疑他另有野心同時儘管堵胤錫有才能行事又以“苟利國家我則專之”爲信條但因爲南眀朝廷的腐朽之氣太重目光短淺的實權人物又怕他得以施展處處加以限制掣肘結果無論在那一個南眀朝廷內堵胤錫都得不到充份重用

在這種情況下要說堵胤錫心裡沒有怨氣是不可能的而正好在這個時候商家軍突然冒頭以超強的戰鬥力和開眀、清正的作風在南方的諸勢力中獨樹一幟堵胤錫也不可能不動心

因此在堵胤錫的潛意識裡這一次來面見商毅也未償沒有想被他說服的意思因此儘管堵胤錫也說了不少什麼天數、忠君之類的話但態度並不激動也沒有要死諫的意恩更多的恐怕還是看商毅怎麼回答給自己找一個臺階下畢竟商毅並不是清廷他取代明朝並不是異族入侵不過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正常的改朝換代而己亡的只是大明一朝而非整個漢室的天下從心理上來說也並不是不能接受的

這時商毅又道:“堵大人不如這樣我們當前的大敵仍是清廷因此我們也應當合力先擊敗清廷再說其他的事情可以先放在一也而且我也可以承諾你在徹底去敗清廷之前不向南方用兵致於在擊敗清廷之後由你去留自便你看可好”

而且堵胤錫畢竟和史可法、何騰蛟、黃道周、黃宗羲這些人不同他在明朝的官職並不高因此只爲眀朝盡忠的思想也要小得多隻是從小所受的正統教育以及傳統的觀念因此讓堵胤錫一時還接受不了商毅要代眀自立的事實因此在現在階段商毅並沒有打算勸說史可法、吳甡、黃宗羲等人加入自己的陣營而對堵胤錫則可以爭取一下

另外在佔領了湖南和江西之後商毅己經取得足夠發展的土地空間因此以後主要的目標還是對準了北方的清廷也確實不相再對南方用兵了畢竟中國的中心還是在北方而不是南方至少在收復北京之前只要南方的南明各政權不主動來惹自己商毅也不打算對他們動手

而堵胤錫聽了之後也沉默了好一會兒纔像商毅施了一禮道:“若是隻爲抵抗清虜收復失地下官原爲督師效犬馬之勞”

商毅也微微一笑知道終於說肢了堵胤錫

()

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72章 不解(下)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251章 調兵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8章 軍備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398章 國事(一)第147章 穿插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34章 開業(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27章 追擊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3章 雙截棍第90章 武昌擴軍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98章 僱傭兵(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63章 通商第138章 軍歌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9章 催促出兵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46章 親情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404章 新年(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45章 獻投第13章 出兵第145章 新年(下)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7章 行軍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4章 天像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01章 守城第182章 下獄(上)第81章 洋人(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
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72章 不解(下)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251章 調兵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8章 軍備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398章 國事(一)第147章 穿插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34章 開業(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27章 追擊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3章 雙截棍第90章 武昌擴軍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98章 僱傭兵(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63章 通商第138章 軍歌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9章 催促出兵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46章 親情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404章 新年(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45章 獻投第13章 出兵第145章 新年(下)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7章 行軍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4章 天像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01章 守城第182章 下獄(上)第81章 洋人(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