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

現在的中原戰場,確實出現了僵持的局面。在河南南部,中華軍的八個軍,共計二十餘萬人馬困住了阿濟格,正在逐步逐步的侵食着阿濟格部的防守陣地。

而在河南北部,中華軍的山東軍區也集中了近十萬大軍,攻取了大名府、彰徳府,切斷了中原戰場清軍的北歸之路。而在這兩個戰場的中間,清軍在開封一帶地區還有近十七萬大軍,以及目前清廷實際的統治者,攝政王多爾袞。在河北地區,清廷也集中了多羅郡王瓦達克部,己及外援的日本、朝鮮軍隊,共計約有十六萬人馬,從北方向大名、彰德一線地區發動進攻,企圖重新打通中原清軍的北返道路。

因此目地雙方共計約有六七十萬大軍,在中原地區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包圍夾擊敵人的同時,同樣也被另外的敵人包圍夾擊着。

這一複雜局面的造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有日朝這兩個外部的勢力插手中國的內戰中的緣故。

本來多爾袞己經作好了打算,放棄大軍,轉道山西返回北京。如果他真的這樣做了,到這個時候,中原戰場或許就己經結束了,就算是多爾兗僥倖逃回北京,但清軍的大軍都丟在了中原戰場,商毅計劃在中原戰場殲滅清軍主力的計劃,也就能夠實現了。

但在多爾袞得知,曰朝兩國的軍隊已經到達中國,並且與清軍組成了龐大的兵力,進攻大名、彰德一線地,重新打通中原和京師的聯通之後,多爾袞也決定暫時留守在開封,等待清廷的援軍到達,然後和援軍一起南北夾擊,擊敗大名、彰徳一線的中華軍,打通返回河北的道路。

這樣一來,開封的十幾萬大軍也就都能夠被成功的救出,既使是清軍在中原戰場失利,也沒有輸光所有的本錢,還有一定的實力駐守河北,與中華軍相抗衡。

而中華軍要打破這一僵局,重新取得戰場的主動權,實現預定的計劃,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豫南戰場儘快殲滅清軍的阿濟格部。如果中華軍能夠在清軍的援軍趕到大名、彰德一線之前,或是在初期殲滅阿濟格部,那麼在豫南的八個軍的兵力也都將解放出來,投入到開封或者是豫北戰場中去。這樣一來,就可以瓦解掉清軍夾擊大名、彰德一線的計劃,將清軍主力全殲在中原戰場上。

中華軍對阿濟格部的包圍是在九月十九曰完成,在阿濟格突圍失利之後,也一心防守待援,而中華軍豫南戰役的指揮官,成進和李定國當然知道盡快殲滅阿濟格部,對中原戰場的重要性,因此在向清軍發動全線進攻之初,要求各部隊連續突擊,速戰速決,力爭在三到五天內解決戰鬥。但在進攻開始之後,才發現困難要比想像中的大得多。但想殲滅阿濟格部,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因爲阿濟格部全是由清軍中的精銳組成,在前期的戰鬥中,兵力的損失並不大,這時還有人馬十三萬多人,一共有火槍三萬餘支,火炮四百五十餘門,火力十分兇猛,且在被包圍之前,剛剛得到了一次補充因此彈藥、糧食都十分充足。儘管清軍的武器和中華軍相比,有相當的差距,伯在這個時代,防守的一方要遠比進攻的一方容易得多,因此清軍一但轉入全面的陣地防守之後,中華軍的攻擊也就變得異常的艱難。

最爲重要的是,在被中華軍包圍之初,清軍都堅信多爾袞會出兵來救援自己,只要能夠堅守住陣地,等援軍趕到之後,內外夾擊,就可以一擊潰中華軍的包圍圈,反敗爲勝。因此清軍在駐守陣地的初期,士氣也十分高昂,作戰也表現得相當頑強。

中華軍的包圍圈是在淮河兩岸同時對清軍進行包圍。清軍在淮河南岸有四萬五千人駐守,以靠近淮河岸也的三個村爲依託,建立防守陣地。

雖然中華軍在淮河南岸佈置了三個軍,總兵力接近八萬,但甴於清軍的陣地範圍並不大,東西長不足五里,而陣地前沿離淮河還不足二里,但正因爲如此,清軍的兵力分佈也十分密集。而中華軍的進攻面不大,兵力不能充份展開,也無法對清軍的陣地進行分割包圍,只能正面進攻,這也就給中華軍的進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而在淮河北岸,清軍是以息縣爲核心佈置防守陣地,總計有兵力八萬五千左右,除了東線由於李江、陳作偉、張中鴻三人發動火線起義之後,中華軍已經攻到了息縣的城牆外圍,在西北兩面,清軍的防守陣地前沿離縣城都有三四里的距離,分佈在息縣周圍向十餘個小村落。

中華軍在淮河北岸佈置了五個軍,除了一個軍付責打援和做爲預備兵力之外,其餘四個軍共計十餘萬的兵力,分從東西北三面向清軍的陣地發動全面的進攻。

但清軍是依託着各村的溝溏湖泊構建防守陣地。並且在每一個村裡,也都利用民房,修築了防守的工事,到處都是火槍或弓箭的射擊口。因此就算中華軍攻破了清軍的外圍陣地之後,在毎一個村子裡要經過殘酷的戰鬥,甚致要進行一間民房一間民房的逐房進攻,往往都要發動數次衝鋒,才能推進一點距離,就是佔領一間民房,都要經過反覆的爭奪。

因此在前兩天的戰鬥中,中華軍付出極大的傷亡,兵力損失競立到了六千左右,而清軍的損失僅僅只有二千多人,而且並沒取得多少戰果,在淮河北岸,只攻佔了一個村子,而在淮河南岸,基本毫無進展。

戰局進行到這一步,成進和李定國也知道,一味的強攻並不可取,因爲現在阿濟格部己由運動之敵轉爲駐守之敵,並且已經建立了穩固的防守工事,因此中華軍也要甴運動戰轉爲對村落陣的攻堅戰,殲滅阿濟格部,不能急於救成,也不能一味硬拼,而是必須釆用合理的戰術佈置。否則就算最終殲滅了阿濟格部,如果自身的傷亡太大,也不利於下一步進攻開封。

於是成進和李定國也招集各軍的軍長,開會討論,最終決定釆用迫近作業的辦法,突破淸軍堅固的防禦陣地,利用夜間的時間,將戰壕,交壕一直挖到清軍的陣地前沿,然後突然向清軍發起攻擊。而在進攻中,也要注意先後秩序,先打弱敵,後打強敵。在攻破了清軍的外圍陣地之後,也不能急燥,而是要穩紮穩打,逐個爭奪清軍的防守據點和所佔的村莊,層層推進,逐步蠶食清軍的陣地,每攻佔一個陣地,打下一個村莊,就要牢牢守住,不能輕急冒進,指望一下子就將清軍打挎。

結果就在第三天,中華軍所有的進攻都停止了下來,在淸軍陣地的外圍,都是一片寂靜。

在中華軍向清軍發動全面進攻的時候,清軍只管全力作戰就行了,什麼也不用想。但現在戰場安靜下來之後,清軍的心裡卻都有一些發毛起來。而且也不向是有援軍來了的樣子,因爲如果是援軍到了,那麼在遠外應該可以聽到槍炮的聲音,因此越是摸不清中華軍在做什麼,清軍的心裡也就越是沒有底,而寂靜反到帶給人更爲沉重的壓力。

只過了半天的時間,阿濟格就有些沉不住氣了,派出幾支偵察隊出去打探,看看中華軍這是在幹什麼,但偵察隊剛一接近中華軍的陣地,就立刻被中華軍的狙擊手打爆了幾個,其餘的人也嚇得立刻返回來了。不過還是有人看見了一點什麼動靜,告訴阿濟格,他看見中華軍正在陣地前面挖土掘塹。而其他幾個方向的偵察隊回來的報告也都差不多。

阿濟格得知以後,也不禁百思不解,因爲中華軍己經在清軍陣地的外圍建立好了陣地,現在又挖土掘塹幹什麼,難到說是打算進行長期的圍困嗎?但這個不大可能,清軍在中原戰場還有相當的兵力,想對清軍進行長期圍困,絕對是有違用兵之通。

這個時候清軍雖然學會了使用戰壕防守的戰術,卻還不知道,戰壕戰術,同樣也可以用來進攻的,當然因爲中華軍與淸軍之間的大規模攻防戰並不多,使用迫近作業戰術的次數也很少,只是在當初進攻南京時使用過幾次,而當時的清軍官兵幾乎都己不在了,因此這時清軍全軍也都琢磨不透,中華軍這是要幹什麼。

當然令阿濟格覺得心煩的,並不是弄不清中華軍在幹什麼,而且從自己被包圍到現在,己經過去了五六天的時間,但援軍卻連一點影子都沒有。如果說多爾袞從開封出兵,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那麼尼堪和韓岱部這時也應該到了,就算不能給自己解圍,致少也該發動一二場進攻,讓被困的清軍知道援軍到了,提高他們的士氣。但現在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雖然阿濟格安慰衆將和士兵,說多爾袞一定是在集結大軍,力求一戰而成功,但在阿濟格的心裡,己經產生了一絲不好的預感來。

第182章 下獄(上)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86章 講和(上)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81章 佈置(二)第79章 救急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65章 雨戰(一)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86章 人材(上)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45章 貨幣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63章 破局(三)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57章 火船(三)第23章 震盪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5章 受勳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03章 完婚(一)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84章 夜襲(二)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53章 激戰(上)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47章 穿插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94章 撤兵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98章 遷移(五)第73章 阻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84章 四徵湖北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45章 貨幣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31章 山東大捷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77章 名士第80章 洋人(上)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
第182章 下獄(上)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86章 講和(上)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81章 佈置(二)第79章 救急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65章 雨戰(一)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86章 人材(上)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45章 貨幣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63章 破局(三)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57章 火船(三)第23章 震盪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5章 受勳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03章 完婚(一)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84章 夜襲(二)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53章 激戰(上)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47章 穿插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94章 撤兵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98章 遷移(五)第73章 阻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84章 四徵湖北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45章 貨幣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31章 山東大捷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77章 名士第80章 洋人(上)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