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

第二天一早,崇禎帶着一干文武大臣來到了大明門前,這時商毅以經帶領全部的五百多人馬,在大明門的一邊列隊等候了。

而在大明門正前,排放着各種戰利品,按武器、盔甲、旗幟、首級、俘虜分爲五個部份。

文武大臣按各自班次,分列站立成一排。崇禎在三位內閣大臣和曾化龍的陪同下,由商毅帶領指引,依次逐一的參觀。武器盔甲之中,包括了各種刀槍、盾牌、鐵甲、鎖甲等等,毎一樣都擦得鋥明瓦亮,在清晨的陽光照射下,刀槍耀眼、盔明甲亮。還有二十面巨大的牛皮大鼓,都是需要四個人才能擡動,兩個人同時敲響的。

崇禎還隨手拿起了幾件仔細的觀看,上面在印有大淸某年,盛京某坊制的字樣,顯然都是貨真價實從清軍那邊繳獲而來。畢竟就算是打造這些武器盔甲,也不在短期內就能完成的。只不過毎一件盔甲上有有一個或是幾個拳頭大小的窟窿眼,商毅向崇禎奏稟,這些都是用火銃射擊打出的孔洞。崇禎聽了,心裡也十分高興。

接着來到旗幟的面前,只見大大小小五顏六色近百餘面旗幟,有屬甲喇、有屬牛錄,但更多的還是屬個人的背旗,馬兵、白甲兵、撥什庫、領催,甚致是各額真都有,迎風飄擺,五彩繽紛。

崇禎自繼位以來,明清之間就一直征戰不止,因此對淸國的滿八旗各旗,以及各級士兵的旗幟樣式,都並不陌生。崇禎也看得連連點頭。還拔下了一面甲喇的旗幟,在手中翻來覆去的仔看。

過了旗幟就是首級,三百顆人頭被碼成一個金字塔的形狀,堆起足有一丈多高,一色臉面朝外。辯子盤在頭上。雖然毎個首級都是用硝水浸泡,但畢竟時間過長,一個個都有些扭曲變化,但又更現得猙獰恐布。而且現在己是四月中下旬的時節,雖是小冰河時期,氣溫也在逐步升高,因此也開始發散出一股異味來。

在皇帝面前,四位大臣自然都不敢捂鼻,但臉上也都露出難受的表情來。雖然崇禎在這裡停留的時間也只最短,基本上只是掃了一眼,就走了過去。但商毅偷眼發現,崇禎的臉上,卻沒有任何不愉快的表情。

最後一塊也是佔地最多的一塊,兩百名滿清士兵的俘虜以二十人爲一排,分爲十排,一率五花大綁,背後豎着一根木樁,跪在地上。在他們的周圍,還有一百名明軍執槍看押。

而且這兩百名俘虜都是商毅經過仔細挑選,將俘虜中的滿人全都挑選出來,因爲不夠才補充了三十幾名漢軍俘虜。但卻是把滿人俘虜放在了最前面。

如果說前面的武器、盔甲、旗幟,甚致是首級都還存在着理論上的造假可能性,那麼這兩百名俘虜,卻是絕對不可能是假的了,因爲在這個時代,滿人和漢人在體貌上還是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區別,只要仔細辯,是一定可以看出來的。

在看完了之後,崇禎只覺心裡異常的舒暢,說實話自從他當上皇帝之後,還極少有這種舒暢的感覺。轉頭對商毅道:“商愛卿確實勇冠三軍,方能爲我大明,立此不世之功。”

商毅忙道:“皇上過獎了,都是有皇上洪福庇護,朝中各位閣老大臣調度得體,曾巡撫指導有方,而且還有三軍士兵奮勇殺敵,方纔有了這些戰功。微臣在這其中,並無一點功勞。因此也不敢當皇上如此盛譽。”

崇禎聽了,也頻頻點頭,認爲商毅的回答十分得體。想不到他這麼年輕,就能夠做到這樣不驕不燥,確實是一個可造之材。崇禎又轉頭對其他衆文武大臣道:“諸位愛卿,你們看呢?”

這時從武將的行列出來一人,拱手道:“皇上,臣在遼東,與建奴多次征戰,對他們的武器盔甲旗幟十分熟悉,看今日所列在這裡的,確實都是貨真價實建奴所制,能夠徼獲到如此多的器械俘虜,微臣對商將軍確是好生佩服。”

東西都放在眼前,又聽他這麼一說,其他的大臣們誰還這麼沒趣,當場敢去掃皇上的興頭,於是也都紛紛贊賀崇禎,彷彿這些功勞都是在崇禎的指揮下取得的。

而商毅卻沒有理會其他大臣向崇禎歌功頌德,他的注意力卻放在剛纔說話的那員武將身上。

見他中等身材,也是全副盔甲,在陽光下閃耀着奪目的光芒。但從臉上看,卻是面白如玉、細眉朗目,頷下微須,相貌頗爲英俊,年紀最多也就在三十左右,氣度沉穩,自有一股武將的風範,雖然盼顧之間,隱藏不住傲然之氣。但也使人一看就知,非等閒之輩。而就在商毅看向他的同時,他也再看着商毅,兩人的四道目光相碰,竟似閃出一道火光來。

商毅想着這人是誰?心中突然一動,想了一個人來,心裡道:“不會又這麼巧吧?”

這時崇禎以經發現他們兩人正在互相打量,於是呵呵笑道:“長伯,你與商將軍都是我大明的年輕將材,日後朕的江山也要多多依仗你們,來互相見個禮吧。” 轉頭又對商毅道:“商毅,這也是機緣巧合,長伯馬上就要到山海關上任,如果再過幾天,你們只怕就見不着了,趁着這個機會,你們也相識一下。”

一聽崇禎的呼喚,商毅立刻就知道自己猜得不錯,這人就是吳三桂,表字長伯。看來自己這趟北京之行果然是真不白來,一下子就見到了這麼多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因此***前了一步,拱手施禮道:“原來便是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吳將軍。末將早就是聽聞吳將軍當年只率數十家丁,救父於建奴千軍萬馬之中,果然是忠孝可嘉,義勇雙全,這次進京,能夠得見吳將軍,不虛此行了。”

因爲現在吳三桂是總兵,而商毅只是參將,要比吳三桂低了兩級,因此應該是由商毅首先向吳三桂見禮。

吳三桂對商毅這樣憑空出世,一下就立下了無數奇功,到也頗爲佩服,但心裡多少也有些不服,認爲商毅不過是運氣好而己,換了自己也未必比他做得差,因此在佩服之中,又有幾分嫉妒。

但從當時的後金軍中,救出父親吳襄,確實是吳三桂平生的得意之舉,因此被商毅當衆說出,吳三桂心裡也十分得意。而且雖然自己的官職高過了商毅,但今天向皇帝獻俘的卻是商毅,就是他不先施禮,也說得過去,但見商毅還是主動對自己施禮,吳三桂對商毅也有了幾分好感,也抱拳回禮說道:“商將軍過譽了,將軍在山東數次擊敗東奴,無有不勝,本將也是佩服得很啊。見了商將軍,也是三生有幸。” 又轉向崇禎,道:“微臣也恭喜皇上,又得一名將材。朝廷也多了一得力干將。”

崇禎也哈哈大笑,心裡十分高興。吳三桂出自遼東將門世家,勢力根深蒂固,父親吳襄曾爲錦州總兵,舅舅是當年袁崇煥手下最得力的大將祖大壽,也曾做過遼東總兵。而且他本人又確實年輕有爲,現在以經充任遼東總兵,因此在祟禎的心目中,對吳三桂非常看重。而商毅的突然崛起,同樣也讓崇禎又驚又喜,現在的明朝正是需要這樣年輕有爲的將材,見兩人互相見禮,言語之間也頗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崇禎忽然覺得自己身邊有了這樣兩員青年才俊,或許中興大明,掃平內憂外患,確實真的有希望了。

而商毅心裡也頗爲佩服吳三桂的回答十分得體,雖然在另一時空裡,吳三桂的名聲確實不怎麼樣,但在現在這個時候,吳三桂在大明朝中還是有着很高的聲望,他身爲世家子弟,一出世便襲職其父的都指揮使之職,相貌雅緻,又年輕有材,而且還有冒死救父的義勇壯舉,因此頗受名公巨卿以及文人雅士的靑睬,在北京就素有“白皙通侯最少年”的美譽。

同時商毅也知道,吳三桂雖然屬於富二代一類的人物,但卻不是紈絝子弟,其人本身確實是有過人的本事,在另一時空裡,清朝的江山可以有一大半是由吳三桂替他們打下來的。而在這個時空裡,自己與吳三桂未來是敵是友還很難說得清,因此對此人還是有所提防爲好。

這時崇禎又商毅道:“商愛卿,現在就可開始認你的軍隊列陣走過,朕就在城樓上觀看。”

商毅忙道:“臣尊旨。”

其他的文武大臣聽了,也都紛紛跟着皇帝一起蹬上城樓。而吳三桂稍稍落後一些,向商毅一拱手,道:“商將軍,我在樓上拭目以待,以觀將軍的軍容。”

商毅當然知道,他這麼說自然是另有一番用意。吳三桂手下的關寧鐵騎是這個時代明朝最精銳的軍隊,就是與清軍相比,也不呈多讓。不過商毅也同樣自信,自己訓練出來的精銳人馬,決不會比關寧鐵騎差。因此也拱了拱手,道:“吳將軍,還請不吝賜教。”

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39章 吳甡督戰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3章 雙截棍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05章 完婚(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64章 調兵第2章 應對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60章 莊妃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66章 新法令(上)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76章 鹽場(下)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8章 軍備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53章 激戰(上)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80章 報紙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47章 穿插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61章 飛剪船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
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39章 吳甡督戰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3章 雙截棍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05章 完婚(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64章 調兵第2章 應對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60章 莊妃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66章 新法令(上)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76章 鹽場(下)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8章 軍備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53章 激戰(上)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80章 報紙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47章 穿插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61章 飛剪船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