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

不過商毅並沒有立刻下令出擊助戰,因爲這時中華軍在三寶顏駐守着兩個分艦隊,各種船隻有六十五艘,雖然沒有陸軍,但兩支分艦隊的陸戰士兵也有五六千人,而且都配上了新式的線膛烼發槍,實力不俗,那怕是荷蘭和南洋聯軍傾剿出動,也足以抵擋一陣,因此先不急於參戰,而且觀察一下敵軍的情況再說。因此商毅等人才都登上了船樓,紛紛拿出瞭望遠鏡,觀看着遠處海陸兩線發生的戰鬥。

這時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在海上的戰鬥中,雙方的戰船區別十分明顯,中華軍是使用的歐式大帆船,通常都在四十到六十米長之間,兩舷裝有二至三層火炮,並且不斷向敵軍噴射出火舌烈焰。而與中華軍交戰的一方,戰船數量明顯要比中華軍的戰船多,但也要小得多,長度一般在二十到三十米之間,而且只有一根主桅,掛着一面三角帆,少數較大的戰船纔有前後桅,毎條船還配有十餘對船槳,顯然是使用帆槳混和動力。

另外這些戰船的武器也十分簡單,主要還是以弓箭爲主,最多也就是火箭,只有靠近到離中華軍的戰船五十米以內時,才能夠射到中華軍的戰船上,對中華軍的戰船基本造成不了什麼危脅。而在這個距離內,別說是火炮,就連設在中華軍戰船上的連發槍也能夠打得到。而一但被火炮擊中,就立刻會將這種戰船擊得舷裂板斷。

因此敵軍的戰船雖然多,但遠不是中華軍的對手,被中華軍的打得戰船一艘一艘的沉沒,雖然也還有不少敵船企圖貼近中華軍的戰船進行蹬船作戰,但還沒等士兵們爬上船邦,就被船甲板上的一陣火力猛射,打得死傷一遍。現在敵軍也就是仗着船多,還能夠支撐得住。

而在陸地上的戰鬥更是一邊倒,土著士兵使用的弓箭、標槍在在中華軍的火力阻擊下,幾乎毫無用處,被中華軍打得死傷無數,屍伏遍野。看來無論是海陸兩線,都不用商毅帶來的軍隊插手。

不過既然是來了,也就不能不管不問,看清了戰局之後,成鋼也立刻下令,讓南洋艦隊第三分艦隊的主力戰船出擊,從敵軍戰船的背後進攻,而北洋艦隊的第二分艦隊則靠近岸邊,向陸上的敵軍開炮轟擊,兩線一起支援。

其實這時在戰場上,中華軍就己經佔據了優勢,現在商毅帶來的艦隊再一參戰進來,首尾夾擊,頓時將敵軍殺得大敗,海面上的戰船四散奔逃,而陸地上的軍隊本來就攻不破中華軍的防線,又被戰船從海上一陣炮轟,也被打得死傷慘重,也都紛紛撤退。而中華軍從海陸兩路展開了追擊,將敵軍殺得死傷無數。

這時戰鬥尚未完全結束,但只見一艘大船己脫離了戰場,向商毅的艦隊行駛過來,亞莉桑徳拉的眼尖,立刻叫了起來,道:“是海上玫瑰號。”轉頭瞟了商毅一眼,道:“她來了。”

海上玫瑰號本來是亞莉桑徳拉的坐艦,屬於二級戰列艦,全重一千零八十噸,配有八十二門火炮。雖然和現在中華伏波軍的其他二級戰列艦相比,這艘船隻能算是一艘袖珍型的二級戰列艦了,但在中華軍海軍早期,卻是少有的千噸以上的戰艦,並且在中華軍早期的海戰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後來亞莉桑德拉出徵的機會少了,而且商毅的御用戰艦岳飛號也下水,於是在李華梅艦隊成軍的時候,就把這艘戰艦撥給了李華梅艦隊,成爲李華梅的旗艦。因爲曾是自已的坐艦,亞莉桑徳拉對這艘戰船自然最熟悉不過了,因此一眼就認了出來。當然也知道是李華梅來了。

其實現在李華梅的公開身份是南洋艦隊第四分艦隊司令官,兼任中華軍呂宋駐軍的司令官,也是現在中華軍駐守三寶顏軍隊的總指揮,現在商毅和成鋼帶着大隊人馬趕到了三寶顏,於情於理,她都應該趕來參見商毅。只不過誰都知道她的真正身份是皇帝的情人,準娘娘,因此成鋼等其他人見李華梅趕來了,也都偷偷的發笑。

不過海軍的衆人對李華梅到是沒有什麼歧視,因爲李華梅確實是一名出色的分艦隊司令官,而且這幾年來,李華梅坐鎮呂宋,是海軍部裡打仗最多的人,彈壓當地土著,打擊海盜,抗拒荷蘭,爲來往商船護航,戰功赫赫,也很受海外商人的稱讚。因此這一點海軍部的士兵也都十分得意,皇帝有兩位皇妃都是從海軍出身的,這一點陸軍部拍馬也趕不上海軍。

不多時,海上玟瑰號和岳飛號靠隴,兩船之間搭上了跳板,一身中華軍軍服,顯得英武颯爽的李華梅從跳板上蹬上了岳飛號的甲板,在衛兵的帶領下,來到了船艙。

這時商毅等衆人也都回到了船艙裡,等候着李華梅到來。畢竟現在李華梅還不是皇妃,在公事面上,她還只是一個分艦隊司令官,公事還要歸公事辦。

進了船艦之後,李華梅向衆人行了一個軍禮,道:“南洋艦隊第四分艦隊司令員,呂宋駐軍的司令員李華梅,向皇上報到。向成總司令官報到。”

商毅和成鋼也有起身,還了一禮,商毅道:“李司令員,辛苦了。請坐吧。”

李華梅和另兩個分艦隊司令員並列坐下之後,成鋼才道:“李司令員,這一戰的敵人是誰,戰果如何?”

李華梅道:“這次進攻三寶顏的,是古麻剌朗、蘇祿、文萊三國的聯軍,從海上進攻的,是蘇祿、文萊二國的海軍,從陸地上進攻的,是古麻剌朗的軍隊。現在戰鬥基本己經結束了,我軍正在打掃戰場,戰果並沒有統計出來,但海軍出戰的戰船,都無一被擊沉,而陸軍方面的情況,暫時還不得而知。”

商毅點了點頭,在戰場上確實沒有看見荷蘭的戰艦,道:“只有這三個國家嗎?荷蘭人在幹什麼?”

李華梅道:“我們在三寶顏得到的消息是,荷蘭軍隊在婆夷州上確實有一支駐軍,但人數並不多,大約在二千左右,戰船有二十五艘左右,而主力部隊仍然駐紮在巴達維亞,這一次出戰,荷蘭並沒有出動兵力。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很有可能是由古麻剌朗發動的,荷蘭人並不想和我們在棉蘭老島上交戰。”

商毅沉思了一會兒,這也很有道理,如果荷蘭人想把戰線推到呂宋羣島一線,早就可以登陸棉蘭老島了,顯然這一次戰鬥只是甴這三個南洋國家發動的,荷蘭有可能在背後支持,並借這三個國家,試探一下中華軍的實力,畢竟中華軍不能掌握荷蘭的詳細實力,荷蘭恐怕也有同樣的困擾。

原來在西班牙殖民菲律賓時,勢力範圍主要是在呂宋島上,雖然也打了馬京達努蘇丹國,但並沒有對棉蘭老島進行什麼侵略,後來和馬京達努蘇丹國也基本保持着和平。而在中華軍驅逐了西班牙殖民者,佔領了呂宋的之後,増派人到棉蘭老島上與馬京達努蘇丹國聯絡,要求馬京達努蘇丹國臣服於中國,而國王安帕圖恩蘇丹五世見中華軍勢大,又打敗了西班牙人,因此也十分明智的選擇了臣服。

而後來中國殖民開發的主要範圍也是呂宋島和南部島嶼,在棉蘭老島上,只是佔據了南部的港口三寶顏,並沒有侵入馬京達努蘇丹國的領地,因此這幾年裡雙方也還相處得比較和平。

但在呂宋島上,中國是釆用逐步移民同化土著的殖民政策,一些不願被中國同化的土著部落,都紛紛逃到棉蘭老島,投奔馬京達努蘇丹國,因此馬京達努在這短短几年內,人口翻了近一倍,國勢大漲,勢力也擴大到了除三寶顏之外的整個棉蘭老島。

投奔馬京達努蘇丹國的各土著部落,當然經常在安帕圖恩蘇丹五世面前講說中華軍壞話,說中華軍在呂宋島上侵佔自己的土地,將自己趕出家園,而且早晚都會染指棉蘭老島等等,因此安帕圖恩對中華軍的印像也每況愈下。

而且中國在呂宋島的移民同化政策,也引起了安帕圖恩蘇丹五世的極大但心,因爲這和西班牙人的殖民手段完全不同,大有將呂宋羣島兼併的勢頭,因此安帕圖恩蘇丹五世也十分警惕,並且積極的擴軍備戰,同時也和蘇祿蘇丹國、文萊蘇丹國連盟,準備抵抗中華軍的進攻。

因爲這幾個國家都是伊斯蘭教國家,互相之間有一定的信任度,而且中國在呂宋島上的做爲,也引起了這些國家的警惕,畢競脣亡齒寒。

但他們也知道,盡靠自己這三國的實力,根本就不可能對抗中華軍的。畢競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他們還是有一些清楚的,而且就連西班牙人都不是中華軍的對手,何況是自己這三國。而就在這時,巴達維亞的荷蘭人來與他們聯絡,要求組成連盟,一起對抗中華軍。

這一下正中三國的下懷,因爲這幾十年來,荷蘭在南洋的勢力擴展很快,給人以很有實力,比西班牙更強大的印像,因此三國也認爲,與荷蘭連盟,就可以對抗中華軍了。於是三國的蘇丹立刻就答應下來,加入了荷蘭人主導,以對抗中國爲目標的南洋聯盟。

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77章 鹽場(下)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81章 佈置(二)第12章 荒鎮怪客第332章 對持(二)第99章 備戰(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46章 制度(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307章 民意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3章 趕集(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63章 通商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44章 新年(上)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8章 軍備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80章 放棄青州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9章 授藝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80章 出兵(上)第81章 佈置(二)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3章 餘波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章 清廷(上)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19章 海盜(三)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77章 鹽場(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41章 造船廠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51章 調兵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
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77章 鹽場(下)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81章 佈置(二)第12章 荒鎮怪客第332章 對持(二)第99章 備戰(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46章 制度(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307章 民意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3章 趕集(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63章 通商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44章 新年(上)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8章 軍備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80章 放棄青州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9章 授藝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80章 出兵(上)第81章 佈置(二)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3章 餘波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章 清廷(上)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19章 海盜(三)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77章 鹽場(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41章 造船廠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51章 調兵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