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守衛兗州(一)

商毅到達兗州府的時間是閏十一月二十四, 而就在商毅到達兗州府的同一天,流寇的人馬也在城外聚齊,據探子報告, 流寇的大軍應該在五至八萬之間。

當天夜晚,曾化龍在館驛中安排下酒宴,爲商毅接風,同時也是慶賀商毅救援曲阜縣獲勝。商毅在曲阜縣取勝的消息早己被通告全城, 以鼓舞城中軍民的士氣。出席的還有山東巡撫王應泰和兗州知府陳觀,以及十餘位地方官員和武將,因爲商毅立功不會影響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們對商毅的態度還算不錯。

在席間有兩位巡撫在這裡坐鎮,衆武將們也不敢過於放肆,衆人杯籌交錯,氣氛雖然十分熱鬧,但還算比效和諧。因爲商毅首先立下戰功,因此從兩位巡撫開始,一一向商毅敬酒,不過蒸餾白酒在明朝雖然以經普及開了,但這個時間的白酒度數還不算高,也就在二三十度左右,對於商毅習慣後世那種四五十度的商度白酒,跟本算不了什麼?因此也是來酒心於,一氣也連飲了十幾杯,還面不改色。

酒過三巡之後,曾化龍纔對王應泰道:“王巡撫,我們登萊的人馬來援救兗州府,行動匆忙,因此隨軍攜帶的糧食不多,而且人馬到達兗州也以經有三天時間了,那麼還請地方支應我軍一些糧草。“

王應泰忙道:“好說,好說,不過請問曾巡撫,登萊地區還有多少人馬會趕到兗州府來,我們也好一起準備整全。”

曾化龍揺了搖頭,道:“沒有了,商千總帶來的是登萊的最後一支人馬,以後也不會再有了,因此就按現在的數量,先支應我軍十天的糧草可好。”

“啊!只有這麼多人馬!” 王應泰眼中禁不住閃過了一絲失望的神色,但馬上就又掩飾起來,道:“好,好,明天我就讓兗州府來安排。” 然後轉頭又對側座的陳觀道:“陳知府,你明天就給登萊的人馬支付十天的糧草。”

陳觀忙一拱手,道:“下官尊命。”

商毅一邊喝着酒,一邊觀察他們的行動,隱隱約約聽到了幾句,雖然沒聽全,但也大體能猜出他們再涗什麼。然後又像鄰桌的王徐寨前所千戶馮志剛打聽,這次曾化龍一共帶來了多少人馬。現在兗州府裡,一共又有多少人馬?

馮志剛的功名心到不重,他對商毅雖然羨獻,到沒有太深敵意,而且現在也喝得有五六分醉意,因此聽商毅問起,也擾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原來這次曾化龍救援兗州府,一共帶來了膠州守備劉天錫、威海衛指揮馬漢福,大嵩衛指揮高天,尋山後所千戶楊明遠和王徐寨前所千戶馮志剛等五名武將。其中兩個千戶所各帶來三百人馬,兩個衛所各帶來六百人馬,劉天錫帶來一千人馬,還有曾化龍自己的五百家丁,共計是三千三百人馬。再加上商毅帶來的一千一百多人,登萊一共發來人馬約有四千五百人馬。

商毅聽了,也不禁苦笑,登萊地區不計守備,一共有七個衛所,九個千戶所,按定製,一個衛所應有五千多人馬,而一個千戶應有一千二百士兵,結呆卻只發來了四千多人,看來曾化龍這個巡撫當得也確是十分艱難。

而兗州府裡的本地守軍更少,只有三千八百多人,雖然王應泰以經向東昌府和濟南府發出調兵的公文,但一直都沒有迴應,估計也難以指望得上了。

雖然流寇一般都是拖家帶口的,因此實際的戰鬥人員在總數的基礎上,至少也要打一個對摺,但六七萬流寇,抽出三萬左右的兵力總是該有的,而城中一共纔有八千多人馬,雖然守城是免強夠用了,但想要擊退流寇,估計還是很難。因此商毅也只能寄希望於,流寇不會久攻一城,在攻幾天城不下之後,就會自己主動撤走。

這時曾化龍和王應泰也在酒桌間制定好了守城的方案,由登萊人馬付責付西、南兩門,兗州人馬守東、北兩門。而曾化龍當即下令,由商毅付責守南門,楊明遠和馮志剛協助,劉天錫付責守西門,由馬漢福協助,自己的家丁和高天的人馬爲預備兵力。

因爲現在流寇在兗州城南下寨,因此南門肯定將會是流寇的主攻地點,曾化龍也不放心別人,只能把商毅派到這裡來駐守。雖然楊明遠和馮志剛的官職都比他高,但一來他們的人馬太少,二來千戶本來也不是什麼高官,又是曾化龍指派,兩人也只好聽從商毅的調遣。而王應泰也對東北兩做了一番佈置。

儘管這裡並不是公堂,但在酒桌上談公事,本來就是中國的一個優良傳統,古今都是一理。於是兗州府的守備計劃,也就這樣定了下來。

―――――――――分割線―――――――――分割線―――――――――

第二天一早,商毅就率軍來到南城,上牆守衛。同時楊明遠和馮志剛也帶着本所的兵丁來了。

兗州府是個大城,城牆全長六裡六十步,古時是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也就是公制五百五十米。即城牆長度爲公制三. 四千米。單邊長度爲八百五十米。城牆高度爲十米,寬約六米。沿城牆還有一條護城河,寬約六米,引入泗水河的河水。總體來看,防護力還是很不錯的。而且在南城居然還架上了三門佛郎機炮,每門炮有五名炮手,另有一名隊長。也都以經到位了。

其實三門佛郎機炮並改變不了大局,但畢竟是習慣始然,看見了火炮之後,商毅的心裡本能也放心了不少。

但看見兩個千戶所的士兵,商毅剛剛樂觀一點的心裡,也不禁又涼了半截,說實話除了兩人各帶的六十名家丁還算是盔甲整備,武器精良之外,其餘的士兵裝備,還比不上自己原來的民團。只有稀稀拉拉二三十套鐵甲,皮甲也不過近百餘套,還有相當一部份人都沒有任何盔甲。武器也是大半破損,不少還有鏽跡。不過總算都是正式的武器,沒有人帶鋤頭、鐮刀。

因爲到了明朝末期,各地的衛所千所的武各日漸忪懈,而且指揮、千戶也不盡心操練,只把軍戶當作自己家裡不花錢的僱工,因此不僅各衛所千所裝配武器也越來越差,而且連軍戶也以經幾乎完全退化成農民,而家丁本來不算軍籍,是各指揮、千戶自己僱養的私家軍,但正因爲如此,反而得到了更好的裝配武器,最有戰鬥力。

而楊明遠和馮志剛在城牆上看見穆陵軍的軍容之後,也不禁覺得自慚形穢。雖然自己的家丁的武器裝配或許並不輸與他們,但雙方的精神氣質風貌的差別,比武器裝配更大。

不過商毅現在也來不及奧惱該不該來救援兗朻,因爲在城外的遠方,流寇以經在集結兵力,準備向兗州府發動進攻了。因此商毅立刻把兩名千戶的家丁先編入了守城的隊伍中,其餘的人也留在城上,反正留下來打打下手,湊湊人數也好。

這時流寇的兵力以經集結完畢,正在緩緩向兗州城的城牆逼近過來。商毅取出瞭望遠鏡,在城樓上仔細觀察着。

雖然現在還看不出流寇有多少兵力,但他們的武器裝備到並不差,至少在前面幾排,人人都有甲,而且鐵甲所佔的比例還不小。同時還推着不少車輛。商毅也是第一次打城池的攻防戰,因此也不知道這玩意是幹什麼的。

在這個時候,望遠鏡到不是什麼特別稀罕的玩意,但基本都是單筒,分二截筒,全部拉出可以長達兩尺多,但向商毅這樣雙筒,而且還是這麼短尺寸的高倍距望遠鏡還沒有出現,穆陵軍的士兵因爲經常看到,有不少人還用過,到是習慣了,楊明遠和馮志剛卻覺得十分新鮮,不知道這是商毅從那裡淘來的西洋玩意,看起來比一般的單筒望遠鏡要精緻得多。

商毅見現在的距離差不多了,這纔拿出GPS,打開紅外線掃描敵軍的情況,幾秒鐘之後,屏幕上顯示出掃描到的人數,一萬二幹七百四十七人,一千一百八十三隻大型四足動物,估計應該是馬驢一類的大牲口,同時還有小型四足動物二十三隻,這到不知是什麼動物。

看到了這個數字,商毅也不由得心一顫,自己到了這個時代之後,打的最大規模的仗,也就是兩三千人,現在突然就升級到了萬人級別,是不是一下子就提升得太快了。

這時流寇的大軍也漸漸靠近到三百多步的距離,用肉眼就能夠看淸楚了。只見在城外的空地上,黑壓壓的佔了一大片地方。而且人馬布置,也頗有章法。一萬兩千多人,走過幾百米的距離,還能大體保持着陣列不亂,到底是參加過榮陽會議的成員,那一個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久病也自成醫了,同時他們還盡是和曹文詔、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這樣的猛人打交通,因此也悟出不少行軍打仗的道道來。看來這夥流寇的實力不可小視。

商毅當然知道,這種在實際戰鬥中取得戰鬥經驗,遠比從書本上學到的更可怕,因此對這支流寇,決不能把他們和青狼峰、殺虎溝這種小土匪等同起來。可不能夠輕敵。

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5章 作戰原則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399章 國事(二)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4章 反擊(二)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86章 出獄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157章 奪船(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81章 出兵(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85章 地雷陣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90章 合圍(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51章 撫平青萊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246章 身世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66章 建設(上)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92章 勸進(下)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3章 反擊(一)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31章 山東大捷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9章 授藝第73章 阻擊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
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5章 作戰原則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399章 國事(二)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4章 反擊(二)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86章 出獄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157章 奪船(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81章 出兵(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85章 地雷陣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90章 合圍(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51章 撫平青萊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246章 身世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66章 建設(上)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92章 勸進(下)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3章 反擊(一)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31章 山東大捷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9章 授藝第73章 阻擊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