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進山追擊(一)

周少桓帶領着人馬, 出山回營, 安排下人馬和沈雲英等人之後, 和童大勇, 黃震兩人來見了商毅, 將這一戰的經過向商毅作了詳細彙報:這一戰一共殺死西軍三千五百多人,生擒了六百多人,而商家軍僅僅只戰死九十三人,另有一百餘人受傷。

雖然敵我的陣比例仍然非常大,但一次戰死近百人,在商家軍南下的戰鬥中,以算是傷亡第二大,反次於和李自成的隨州萬店鎮之戰。主要是因爲這一戰中白刃戰的比率較大,因此傷亡士兵多些,也是再所難免的。

聽完周少恆的講述之後,商毅也點點頭,他知道永明嶺就是後世的都龐嶺,屬於嶺南五嶺之一。與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越城嶺等五座山嶺東西一字排開,延綿一千四百餘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從地理上說,它把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自然分開,形成了江南丘陵區和嶺南兩個獨立的地理單元。而從地形上看,永明嶺山脈層巒疊嶂,峰高嶺峻,河谷深邃,確實是一個躲藏的好地方,因此張獻忠率軍躲進永明嶺中,到也不失爲一個逃避追擊的好去處。

商毅點點頭,道:“把抓住的俘虜好好審問一下,看看張獻忠是不是躲在永明嶺裡,有沒有人知道他俱體躲藏的地方。”

周少桓答應了一聲,把黃震派去做這件事情。然後又向商毅報告了沈雲英的情況。商毅聽了之後,又這個女子也頗爲敬佩。點點頭道:“這個女子孝義雙全,到是十分難得,你把她請來,我見一見她,順隨也問一下道州的情況。”

周少桓推了童大勇一把,道:“大勇,你去把沈姑娘請來吧。”

直到這時,童大勇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聽了周少桓的話之後,也沒多想,馬上轉身出帳,去找沈雲英。但商毅是什麼人,立刻看出這裡面有事,等童大勇出帳之後,才笑道:“少桓,有什麼事情,非要把大勇給支出去嗎?”

周少桓也笑道:“是這樣的,大人,我們發現大勇好像有些喜歡這位沈姑娘,但他那個人的脾氣大人也是知道,就是個榆木腦袋,因此還請大人想想辦,能不能成全他們。”

商毅也不禁覺得有些好笑,不過這到也不是壞事,道:“這到好說,只是不知道這位沈姑娘願不願意,而且又有沒有許配過人家,等一會她來了,我先問一問,如果一切都如意,我到是可以幫忙說和一下。”

正說着,童大勇以經帶着沈雲英進了大帳。童大勇向商毅行了一個軍禮,道:“報告將軍,我以經把沈姑娘請來了。”

沈雲英立刻跪倒在地,道:“小女子沈雲英,拜見商將軍。”

商毅點點頭,道:“沈姑娘請起,我以經聽周團長說過了,沈姑娘一片孝心,爲父報仇,不昔以身試險,確實難得,可比花木蘭替父從軍之舉,本官曰後一定上報朝廷,爲沈姑娘請封,只是不知沈姑娘可還有兄弟姊妺,或是許配人家,本官也好一併上奏。”

沈雲英起身道:“大人過講了,小女子無材無徳,怎敢和先人相比。只是家母早己故去,先父只有我這一個女兒,也未許定人家,因此爲父報仇,小女子責無旁貸。到不敢奢求大人上奏朝廷,爲小女子請封,只請大人答應小女子一件事情。”

商毅道:“說吧,什麼事情。”

沈雲英道:“家父的遺體雖然以經找到,但賊酋未滅,父仇也不算報,只請大人收容小女子在帳前聽用,那怕是牽馬墜蹬,只請大人出兵進攻賊軍,帶小女子一同出戰,能夠手刃賊寇,爲父親報仇,其他別無所求,只請大人成全小女子這一番心意。”

商毅笑道:“沈姑娘這是說那裡話,我們初來道州,地理道路不熟,正需要當地嚮導,沈姑娘願意助我們一臂之力,正是求之不得。這次如果沒有你們領軍,長豐谷這一戰,只怕就不會那麼容易取勝了,因此不僅是沈姑娘,就是你手下的家丁士兵,願意助我們殺賊的,我們都一併歡迎。”

沈雲英也大喜,道:“多謝大人, 小女子必當竭盡全力, 爲大人引路殺賊。”

商毅道:“好, 你們暫時就在二團聽令,不過有一件事情我必須事先說明,雖然你們是暫時從我們商家軍作戰,但我軍的軍紀將令,必須尊守,如有違令之處,無論是誰,我必會依軍法處致,因此也請沈姑娘轉告你部下的士兵,不可忽視。”

沈雲英道:“小女子尊令。”

商毅又點了點頭,道:“沈姑娘,你還有你的部下之中,可有人去過永明嶺嗎?”

沈雲英道:“回稟大人,小女子昔曰隨先父兩次穿越過永明嶺, 在部衆之中, 到也有多人進出過永明嶺,不知大人有什麼用。”

商毅道:“很好,因爲我懷疑張獻忠現在就躲在永明嶺中,因此需要熟悉永明嶺地形的人。這樣吧,你先把你部下去過永明嶺的人都招集起來,然後馬上畫一張永明嶺的詳細地圖,越細越好,我有用處。”

沈雲英答應一聲,立刻轉身出帳。這時黃震又進帳來向商毅彙報審問俘虜的結果。根據俘虜的交待,張獻忠果然就是躲在永明嶺裡。

原來張獻忠從長沙撤軍之後,知道啇家軍以經追進了湖南,死咬着自己不放,也不禁十分擔心。張獻忠思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將在湖南境內糾集起來的軍隊分爲幾支,分頭進攻寶慶府、常徳府、辰州府、永州府等地,而自己親自率領三萬主力人馬,進攻衡州府打算攻破衡州府,殺死桂王,讓吳甡和商毅擔上失陷藩屬的罪名。結果衡州城中軍民齊心死守,一直拖到商家軍趕來救援,因此張獻忠又沒有得手。

張獻忠只好又帶兵進入永州,打算躲進永明嶺去,躲避一時,並且把人馬分散,各自在山中隱藏。進攻道州的人馬是由蕭彥率領,目地是想搶一些糧食物資,好在長豐谷中多躲藏一些時間,等商家軍撤軍了之後再出來。不過俘虜們也不知道張獻忠躲到那裡去了,有人說他上在韭萊嶺,也有人說他躲在千家洞,還有人說他藏在茅坪恫。各說不一。

因爲黃震按商毅所教的辦法,從俘虜中找出五批,分頭審問,將得出的結論互相應照,除了張獻忠的藏身之地以外,其他的基本一致,因此也可以斷定不會有假。於是聽完之後,商毅也點點頭,張獻忠當然是不會那麼輕易就把自己的行蹤給暴露出來的人。那麼進嶺去搜找他,是在所難免的了。

到了晚上,沈雲英等人將地圖畫好,交給了商毅,並且從自己的部下中找出了三十多名曾經出入過永明嶺的人,充當商家軍的嚮導。

有了地圖就可以詳細謀劃,商毅立刻招集兩個團的團部將領,包括偵察連的段鵬,再加上沈雲英,一起研究地圖,討論進山搜找張獻忠的計劃。

永明嶺雖然只是南嶺五嶺之一,但地方也有數百里,僅山頭就有百餘座,以商家軍這數千人馬,想要全部搜完,沒有三四個月,根本就不可能。而且永明嶺以西就是越城嶺,把張獻忠逼急了,還可以逃到越城嶺去,那就更難找了。

不過張獻忠畢竟還帶着二三萬人馬,是不可能躲進山裡太深的,因爲躲在深山裡,是得不到任何補濟,僅靠打獵和野菜野果,是養不活這麼多人馬,只會全都餓死,因此估計張獻忠還是會在永明嶺在邊緣一帶活動,就像長豐谷這種地方,一來可以打劫一些小村小莊,得到糧食和物資,二來也可以隨時出山,逃住他處。另外永明嶺外圍的一些小村也是他們洗劫的對像,因此這些小村,也是搜找的重點。

而根據商毅的這些推段,沈雲英等人也在地圖上一一註明了張獻忠可能會躲藏的地方。雖然把搜找的範圍大大縮小,但方圓也有百餘里,而且需要搜找的地方有近二十個。因此也不可能集中人馬進山搜找張獻忠,還是要把軍隊分散進山。

現在商家軍以經集中了二團和三團的全部兵力,於是商毅決定,把全軍的編制打亂,分散成六支軍隊,由兩個團部的三名將官分別統領, 每一隊有三個火槍兵連、一個長槍兵連和一個偵察排組成,再分派五名嚮導。而商毅也將親自帶隊進山。

山外的營地交給楊武丞把守。因爲山地作戰,騎兵沒有用武之地,只能和炮兵、輔兵都在山外的營地等候,其中還包括兩個屬炮兵營的火槍連,兩個長槍兵連和兩個偵察排,可以馬上組成一支進山救援部隊。並且在地圖上標明每一支軍搜找的路線和地點,然後又將地圖復畫七份,每隊一份,還留下一份在營地中。

進山的部隊攜帶的武器只有火槍,長槍、手榴彈和虎蹲炮。另外還有三天的乾糧。一但發現了西軍的營地,就立刻發出信號彈,附近的人馬就馬上趕去支援。而整個進山搜找的時間是三天,無論是否找到,在第四天必須出山返回營地匯合,再作下一步的打算。

分派完畢之後, 衆人這才各自散去,準備明天進山。

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7章 夜襲(下)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369章 交易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17章 海盜(一)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97章 決議南征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80章 報紙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66章 新法令(上)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56章 奪船(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17章 行軍第49章 皇太極(下)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33章 互不相干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86章 意外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41章 造船廠第121章 狙擊手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84章 開戰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36章 南歸(下)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271章 不解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
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7章 夜襲(下)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369章 交易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17章 海盜(一)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97章 決議南征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80章 報紙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66章 新法令(上)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56章 奪船(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17章 行軍第49章 皇太極(下)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33章 互不相干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86章 意外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41章 造船廠第121章 狙擊手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84章 開戰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36章 南歸(下)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271章 不解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